- 注册
- 2009/12/26
- 帖子
- 6715
- 获得点赞
- 247
- 声望
- 63
- 年龄
- 62
王叔和“撰次”《伤寒论》 厥功至伟!
金栋按:今通行本《伤寒论》有两个版本,即宋本与成(无己)注本。宋本原刻已无,传世者乃明代赵开美复刻本,是后世《伤寒论》的标准版本。赵开美复刻本《伤寒论》这样记述作者: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撰次,宋·林亿校正,明·赵开美校刻。
在林亿看来,张仲景是《伤寒论》的著述者,是主要文字的撰著者,同时肯定了王叔和作为整理者、编辑者、记述者,对文字、表达形式,乃至内容所进行的加工。……故从“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证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也”一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为编辑者,王叔和如此忠实于仲景旧论,记载、抄录他所见到的仲景原作,从中也可看出王叔和对仲景原著所持有的严谨态度。(李心机《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实际上,所谓王叔和“撰次”,是指既有整理编排仲景《伤寒论》原著之义,又有叔和撰写次入增益、阐释《伤寒论》之文。如
晋·皇甫谧(士安)《甲乙经序》说:“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
民国·杨绍伊《考次伊尹汤液经序》说:“今本仲景书卷端即题云:‘王叔和撰次。’以士安言解之,所谓‘撰次’者,即撰集仲景遗论,以之次入仲景书中。若然,则今本仲景书为任圣之《汤液经》、张仲景《广论》、王叔和之《仲景遗论》,撰三种集合而成。”(冯世纶《解读伊尹汤液经》)并认为乃经叔和三次“撰次”之结果,并非一蹴而就!
山田正珍《伤寒考》说:“叔和之撰次伤寒也,有释原文者,有掺其说者,有以三四字若十字加入原文者。”与古本康平《伤寒论》作对照,山田氏所言甚确,一目了然!
所谓古本康平《伤寒论》,是指在唐朝流传到日本去的《伤寒论》。康平本是日本天皇康平三年侍医丹波雅忠抄录的《伤寒论》古传本。 康平三年相当于公元1060年,即丹波雅忠抄写的时间是1060年,宋臣孙奇、林亿等校定的宋本《伤寒论》是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就是说丹波雅忠抄录的时间比林亿等校定的时间要早五、六年,康平本要早于宋本。康平本与宋本《伤寒论》的根本不同是:康平本的经文有许多是低一格、低两格排印的,且许多条文有小字旁注和小字夹注、嵌注等,而宋本把低一格、低两格的条文一律上升一格、两格刊刻,把小字旁注和小字夹注、嵌注一律作为正文刊刻,成为法定经文。康平本顶格写的是原文,低一格写的是准原文,低两格写的是追文(王叔和及后人的阐释发挥)。
实际上,古代这种编写方法符合余嘉锡《古书通例》。
“医经”学派与“经方”学派本非同一医学学派,乃渊源有自,然经魏晋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伤寒论》而联姻两家后,影响深远。
王叔和摭取《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平脉辨证》等医经理论体系之学说,附益、补入经方之《伤寒论》,“撰次”而成今通行本《伤寒论》(宋本),其后金·成无己继之而为《注解伤寒论》(成注本),传承流行至今。历代治《伤寒论》者,虽有讥讽叔和之非、成氏之误而“错简重订”者,实亦有“尊王赞成”者,然若无叔和之“撰次”,则《伤寒论》荡然无存,如此叔和则厥功至伟矣!虽如此,然从《伤寒论》一书分析,王叔和并未能将《内》《难》等医经之理论体系,如五行学说融入《伤寒论》的具体方剂之中去指导,从而形成两层皮。实际上,医界前辈,中日古今经方大家,早已看出了其中端倪与缘由!
金栋按:今通行本《伤寒论》有两个版本,即宋本与成(无己)注本。宋本原刻已无,传世者乃明代赵开美复刻本,是后世《伤寒论》的标准版本。赵开美复刻本《伤寒论》这样记述作者: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撰次,宋·林亿校正,明·赵开美校刻。
在林亿看来,张仲景是《伤寒论》的著述者,是主要文字的撰著者,同时肯定了王叔和作为整理者、编辑者、记述者,对文字、表达形式,乃至内容所进行的加工。……故从“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证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也”一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为编辑者,王叔和如此忠实于仲景旧论,记载、抄录他所见到的仲景原作,从中也可看出王叔和对仲景原著所持有的严谨态度。(李心机《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实际上,所谓王叔和“撰次”,是指既有整理编排仲景《伤寒论》原著之义,又有叔和撰写次入增益、阐释《伤寒论》之文。如
晋·皇甫谧(士安)《甲乙经序》说:“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
民国·杨绍伊《考次伊尹汤液经序》说:“今本仲景书卷端即题云:‘王叔和撰次。’以士安言解之,所谓‘撰次’者,即撰集仲景遗论,以之次入仲景书中。若然,则今本仲景书为任圣之《汤液经》、张仲景《广论》、王叔和之《仲景遗论》,撰三种集合而成。”(冯世纶《解读伊尹汤液经》)并认为乃经叔和三次“撰次”之结果,并非一蹴而就!
山田正珍《伤寒考》说:“叔和之撰次伤寒也,有释原文者,有掺其说者,有以三四字若十字加入原文者。”与古本康平《伤寒论》作对照,山田氏所言甚确,一目了然!
所谓古本康平《伤寒论》,是指在唐朝流传到日本去的《伤寒论》。康平本是日本天皇康平三年侍医丹波雅忠抄录的《伤寒论》古传本。 康平三年相当于公元1060年,即丹波雅忠抄写的时间是1060年,宋臣孙奇、林亿等校定的宋本《伤寒论》是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就是说丹波雅忠抄录的时间比林亿等校定的时间要早五、六年,康平本要早于宋本。康平本与宋本《伤寒论》的根本不同是:康平本的经文有许多是低一格、低两格排印的,且许多条文有小字旁注和小字夹注、嵌注等,而宋本把低一格、低两格的条文一律上升一格、两格刊刻,把小字旁注和小字夹注、嵌注一律作为正文刊刻,成为法定经文。康平本顶格写的是原文,低一格写的是准原文,低两格写的是追文(王叔和及后人的阐释发挥)。
实际上,古代这种编写方法符合余嘉锡《古书通例》。
“医经”学派与“经方”学派本非同一医学学派,乃渊源有自,然经魏晋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伤寒论》而联姻两家后,影响深远。
王叔和摭取《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平脉辨证》等医经理论体系之学说,附益、补入经方之《伤寒论》,“撰次”而成今通行本《伤寒论》(宋本),其后金·成无己继之而为《注解伤寒论》(成注本),传承流行至今。历代治《伤寒论》者,虽有讥讽叔和之非、成氏之误而“错简重订”者,实亦有“尊王赞成”者,然若无叔和之“撰次”,则《伤寒论》荡然无存,如此叔和则厥功至伟矣!虽如此,然从《伤寒论》一书分析,王叔和并未能将《内》《难》等医经之理论体系,如五行学说融入《伤寒论》的具体方剂之中去指导,从而形成两层皮。实际上,医界前辈,中日古今经方大家,早已看出了其中端倪与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