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可能代赭石就是15克才是可以起效的剂量},
很有启发性的思路 ,值得观察求证。但就目前我找到的资料来看,还没有发现代赭石的量效关系呈“非线性”变化,甚至量效曲线反转。
如果当代赭石按照15克这个剂量来用,而其它药物仍然按照一两折合3克的情况下,全方的药效主治也会发生变化。
此外,经方煎服方法上有个共同的特点:只煎一遍,药滓是不会拿来再煮的。而具体到[旋复代赭汤]这个方子,代赭石也不先煎。
所以仲景用一两(15克)的代赭石,按照现在的煎药方法,可能只相当于7-8克的用量,从当今的临床经验来看,其平肝降胃的效果确实较小。
我想,仲景在[旋复代赭汤]中用小剂量的代赭石,会不会主要是给大病后脾胃虚弱者起补铁补血的作用呢?
经方中的药物剂量是应该按比例同时缩放的。但现代医家使用[旋复代赭汤],几乎都是把代赭石的剂量单独放大了5-10倍,而其它药物并没有按照《伤寒论》原方剂量来开,仍然是一两折3克。
比如:著名中医临床学家焦树德(1922-2008,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创建者)在《方剂心得十讲》之[旋覆代赭汤]中是这样标注剂量的:旋覆花9克(布包)、生代赭石24克(先煎)、半夏9克、人参6克(或党参9~12克)、炙甘草5克、生姜9克、大枣12枚,水煎取450毫升,一日服3次,每次服150毫升。(
https://www.sohu.com/a/244530241_320238)
不但代赭石用了八倍的剂量,而大枣却用了五倍的剂量,且生姜也由五两减为三两,这样的一个处方,其主治证候(寒热虚实等)显然与经典原方已经相去甚远了。
============代赭石药理和毒性的现代研究资料============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外用适量。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因含微量砷,故不宜长期服用。
【临床研究】据报道,用代赭石30~60g研细末,水煎取浓汁100ml,分为3次口服,治疗腹部术后顽固呃逆,一般服药3小时后可使呃逆症状明显减少或消失(山东中医杂志,2000,11:667);用代赭石、芦荟各30g,研细末制成丸剂。每服6g,治疗顽固性便秘500余例,均获满意效果(山东中医杂志,1983,3:28)。另有用代赭石等治疗牙痛、脱发、梅核气、胆汁返流性胃炎等。
【化学成分】:本品主含三氧化二铁(Fe2O3)。正品钉头赭石含铁60%以上,并含镉、钴、铬、铜。锰、镁等多种微量元素;尚含对人体有害的铅、砷、钛。
【药理作用】
本品对肠管有兴奋作用,可使肠蠕动亢进;所含铁质能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新生;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
可用代赭石代替硫酸钡作为X线胃肠造影剂,并认为无毒。但经测定赭石中含砷盐的量,约为1/10万以上,已大大超过硫酸钡,也超过了药典上许可标准。
小鼠每日服2g,到第7天时,100%死亡。死前动作迟钝,肌肉无力及间发性痉挛,最后共济失调或瘫痪,呼吸缓慢而死亡。家兔每日服5g,多在第12天死亡,个别到第14天死亡。中毒症状与小鼠相似,死后解剖见肺及肠粘膜充血,肝表面有部分坏死。
麻醉兔注射赭石溶液对血压影响不大,可使肠蠕动亢进,对离体豚鼠小肠也有明显兴奋作用。对离体蛙心,大量时抑制。
经方中药物的剂量比例一旦发生变化,其主治方向就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经方“
一量一名;改量改名”。
就拿你前天提到的[小承气汤]为例,在经方中,还有两个方子与此方的药物组成完全相同,只有药物剂量上的差别:
小承气汤: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 枳实三枚
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
厚朴大黄汤:厚朴一尺 大黄六两 枳实四枚
还有:
[桂枝加桂汤]与
[桂枝加芍药汤]和
[桂枝汤]的药物组成也是完全一样的。
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如果当今的医家把[大幅化裁之后的某个经方]适用于〈某种病症〉,说成[某个经方本身]就善于治疗〈这种病症〉,容易对初学者产生误导,
不利于初学者理解{经方原始“方-证”之间}及{经方药物“量-效”之间}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