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2/26
- 帖子
- 6715
- 获得点赞
- 247
- 声望
- 63
- 年龄
- 62
《伤寒论》注释荟萃(第1条)
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栋
宋本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康平本《伤寒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卷第九·伤寒上·太阳病用桂枝汤法第一》: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其脉浮。
宋臣高保衡、孙奇、林亿校正《金匮玉函经·辨太阳病形证治上》: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其脉浮。
宋·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辨太阳病形证》:太阳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其脉浮数,宜桂枝汤。太阳中风,发热而恶寒,宜桂枝汤。
民国·杨绍伊考次《伊尹汤液经》:太阳病,其脉浮。
金栋按:目前标准的、权威的《伤寒论》读本,是国家中医管理局组织编写的中医古籍整理丛书刘渡舟主编《伤寒论校注》,也是官定本。
主编者刘渡舟教授《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说:“太阳之为病”,从提法上来看,就反映了张仲景六经分证是依据脏腑经络的,不仅仅是一个病名。有了太阳才有“太阳之为病”。所以,首先就应当先向大家交代一下什么叫太阳,……太阳,就是太阳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太阳之经是不是就这一条线的问题?现在有一些人对于《伤寒论》中的六经依据的是经络学说持反对意见的,他们会说:“哪有这个道理?太阳经的病就那么一条线有病啦?”其实……太阳分而言之有三,叫体之太阳、经之太阳、腑之太阳。体之太阳就是主表的太阳,表面的都是太阳;经之太阳就是说它的经脉,头项强痛就是它的经脉不利;腑之太阳就是膀胱气化功能的问题。体之太阳、经之太阳、腑之太阳,概括起来就叫太阳。从各个注家的解释来看,有的时候是从腑之太阳提,有的时候是从经之太阳提,实际上是整体的东西。《医宗金鉴》为了使《伤寒论》容易懂一些,提出了体之太阳、经之太阳、腑之太阳的概念。正因为有腑之太阳,所以经邪可以传到腑,因为经腑相连,像树根和树枝,是一个整体。
高校教参第二版李培生、成肇仁主编《伤寒论》说:本条提出太阳病基本脉证是脉浮、头痛项强及恶寒。因太阳为六经之藩篱,主一身之表,统周身之营卫,在外起着保卫与固护的作用,当外邪侵犯体表时,正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便反映为表病的脉证。脉为气之先,外邪袭表,正气浮盛于表而向外抗邪,气血奔集于外,脉管充盈,脉气鼓动,故脉搏应之而浮。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今邪犯其经,经气运行不畅,气血运行受阻,故见头项强痛。卫气者,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此时卫气受邪所伤,不能正常地温煦肌腠,故见恶寒。以上证侯,为表病的共有之症,故立为太阳病脉证提纲。
上述二家是标准的、权威的以《内经》之六经解读之。实际上,刘渡舟老、李培生老之解说,乃因袭王叔和、成无己及《医宗金鉴》等旧说而成。如
《伤寒论·伤寒例》说:“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说:“太阳为三阳之长,其气浮于外,故尺寸俱浮,是邪气初入皮肤,外在表也,当一二日发。风府,穴名也,项中央。太阳之脉,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是以上连风府;其经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故病头项痛腰脊强。”
《医宗金鉴》说:“太阳主表,为一身之外藩,总六经而统荣卫。……太阳,膀胱经也。太阳之为病,谓太阳膀胱经之所为病也。太阳主表,表统荣卫,风邪中卫,寒邪伤荣,均表病也。脉浮,表病脉也;头项强痛恶寒,表病证也。太阳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连风府,故邪客其经,必令头项强痛也。”
然以《汉志》经方律之,此乃误读之属,而影响巨大,不可不知矣!实际上,医界前辈,中日古今经方大家,早已看出了其中端倪与缘由!如
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栋
宋本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康平本《伤寒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卷第九·伤寒上·太阳病用桂枝汤法第一》: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其脉浮。
宋臣高保衡、孙奇、林亿校正《金匮玉函经·辨太阳病形证治上》: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其脉浮。
宋·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辨太阳病形证》:太阳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其脉浮数,宜桂枝汤。太阳中风,发热而恶寒,宜桂枝汤。
民国·杨绍伊考次《伊尹汤液经》:太阳病,其脉浮。
金栋按:目前标准的、权威的《伤寒论》读本,是国家中医管理局组织编写的中医古籍整理丛书刘渡舟主编《伤寒论校注》,也是官定本。
主编者刘渡舟教授《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说:“太阳之为病”,从提法上来看,就反映了张仲景六经分证是依据脏腑经络的,不仅仅是一个病名。有了太阳才有“太阳之为病”。所以,首先就应当先向大家交代一下什么叫太阳,……太阳,就是太阳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太阳之经是不是就这一条线的问题?现在有一些人对于《伤寒论》中的六经依据的是经络学说持反对意见的,他们会说:“哪有这个道理?太阳经的病就那么一条线有病啦?”其实……太阳分而言之有三,叫体之太阳、经之太阳、腑之太阳。体之太阳就是主表的太阳,表面的都是太阳;经之太阳就是说它的经脉,头项强痛就是它的经脉不利;腑之太阳就是膀胱气化功能的问题。体之太阳、经之太阳、腑之太阳,概括起来就叫太阳。从各个注家的解释来看,有的时候是从腑之太阳提,有的时候是从经之太阳提,实际上是整体的东西。《医宗金鉴》为了使《伤寒论》容易懂一些,提出了体之太阳、经之太阳、腑之太阳的概念。正因为有腑之太阳,所以经邪可以传到腑,因为经腑相连,像树根和树枝,是一个整体。
高校教参第二版李培生、成肇仁主编《伤寒论》说:本条提出太阳病基本脉证是脉浮、头痛项强及恶寒。因太阳为六经之藩篱,主一身之表,统周身之营卫,在外起着保卫与固护的作用,当外邪侵犯体表时,正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便反映为表病的脉证。脉为气之先,外邪袭表,正气浮盛于表而向外抗邪,气血奔集于外,脉管充盈,脉气鼓动,故脉搏应之而浮。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今邪犯其经,经气运行不畅,气血运行受阻,故见头项强痛。卫气者,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此时卫气受邪所伤,不能正常地温煦肌腠,故见恶寒。以上证侯,为表病的共有之症,故立为太阳病脉证提纲。
上述二家是标准的、权威的以《内经》之六经解读之。实际上,刘渡舟老、李培生老之解说,乃因袭王叔和、成无己及《医宗金鉴》等旧说而成。如
《伤寒论·伤寒例》说:“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说:“太阳为三阳之长,其气浮于外,故尺寸俱浮,是邪气初入皮肤,外在表也,当一二日发。风府,穴名也,项中央。太阳之脉,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是以上连风府;其经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故病头项痛腰脊强。”
《医宗金鉴》说:“太阳主表,为一身之外藩,总六经而统荣卫。……太阳,膀胱经也。太阳之为病,谓太阳膀胱经之所为病也。太阳主表,表统荣卫,风邪中卫,寒邪伤荣,均表病也。脉浮,表病脉也;头项强痛恶寒,表病证也。太阳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连风府,故邪客其经,必令头项强痛也。”
然以《汉志》经方律之,此乃误读之属,而影响巨大,不可不知矣!实际上,医界前辈,中日古今经方大家,早已看出了其中端倪与缘由!如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