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2/26
- 帖子
- 6715
- 获得点赞
- 247
- 声望
- 63
- 年龄
- 62
陆渊雷:六经为六种证候群!
金栋按:陆渊雷(彭年),民国时期著名中医学家。业师于民国时期著名中医学家恽铁樵及国学大师兼通医者章太炎先生,在学术上深受恽氏影响,即以新学理解释旧学说。陆氏对中医学术,最推崇者即是仲景之学。其两部成名之作《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即是研究张仲景医书之心血凝聚而成。
在中医理论研究方面,治学以“汉师训诂,远西科学”为法,从两个极端来诠释中医古籍,极力主张“废气化,用科学”,高举“中医科学化”的大旗,力倡中西汇通。
对于“六经名义”,陆渊雷说:六经之名,曰太阳,曰阳明,曰少阳,曰太阴,曰少阴,曰厥阴,《伤寒论》以此六者名其篇,亦以此六者之次序为其篇次,盖源出《素问·热论》。《热论》为针刺家言,故《热论》之后,次之以《刺热论》。《热论》论病理,《刺热论》论治法也。针刺家之根本学理在经脉(其是非不在本篇之范围,故不论),故六经之名,乃经脉之名也。“伤寒”乃汤液家言,其六经沿《热论》之名,不袭《热论》之实,故读《伤寒论》者,不必求解六经之名,尤不可以经脉之义解《伤寒论》之六经,吾侪视六经为六种证候群。
何以知《伤寒》沿《热论》之名而不袭其实也?沿其名易知也,不袭其实则二书相异处求之可矣。《热论》之六经之范围狭,《伤寒论》六经范围广,异一也。《热论》一日传一经,六日遍六经,周而复始;《伤寒论》则六七日传一经,传至若干经后,不愈则死,绝不周环,异二也。《热论》太阳传阳明,阳明传少阳,绝无例外;《伤寒论》则太阳传少阳,少阳传阳明,有太阳直传阳明者,绝无阳明反传少阳者,异三也。
并认为,“读《伤寒论》当简,别掺入之《内经》家言”。
陆氏说:凡百学术,皆有派别源流,而学者鲜能自知。近世医者,流为江海,其上焉者亦有术而不知学,遑论派别源流。今所谓内科大方脉者,大别为伤寒、温热两派,或称古方派、时方派,而皆推其本于《内经》。岂知《素》《灵》诸篇,非出一人之手,非属一家之学。《伤寒论》序虽有“撰用《素问》《九卷》”之语,而六经大纲,已与《热论》殊异,温热书援引《内经》,所引者既不必悉为一家,又未必能得《内经》之本意。且《内经》大都为针刺家言,伤寒、温热之内科方脉,乃汤液家言,大亦既殊,末流益远。鄙人平日主张,以为研究中医者不妨研究《内经》,然研究与实用是两途。欲求中医内科之实用,须从《伤寒》《金匮》入手,《内经》非其伦也。故医校教课,用《内经》为初年级基本课者,鄙人首创反对,初时人皆诧为离经叛道,今则信,从者渐多矣。
陆氏虽认为《伤寒论》六经源出《素问·热论》之六经,但以其经学功底、临床与教学经验及质疑精神,考证认为《内经》(属针刺家)与《伤寒论》(属汤液家)不属于一个医学学派,且《伤寒论》有后人(如王叔和)追加的部分,难能可贵。所以时贤邢斌说:“我国陆渊雷先生,对一些后人追加的辨析,验之康平本,多有中的者,而他当时并未读过康平本。”(《伤寒论求真》)就临床治病而言,《伤寒论》才是医家必读之书、必修之课!
金栋按:陆渊雷(彭年),民国时期著名中医学家。业师于民国时期著名中医学家恽铁樵及国学大师兼通医者章太炎先生,在学术上深受恽氏影响,即以新学理解释旧学说。陆氏对中医学术,最推崇者即是仲景之学。其两部成名之作《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即是研究张仲景医书之心血凝聚而成。
在中医理论研究方面,治学以“汉师训诂,远西科学”为法,从两个极端来诠释中医古籍,极力主张“废气化,用科学”,高举“中医科学化”的大旗,力倡中西汇通。
对于“六经名义”,陆渊雷说:六经之名,曰太阳,曰阳明,曰少阳,曰太阴,曰少阴,曰厥阴,《伤寒论》以此六者名其篇,亦以此六者之次序为其篇次,盖源出《素问·热论》。《热论》为针刺家言,故《热论》之后,次之以《刺热论》。《热论》论病理,《刺热论》论治法也。针刺家之根本学理在经脉(其是非不在本篇之范围,故不论),故六经之名,乃经脉之名也。“伤寒”乃汤液家言,其六经沿《热论》之名,不袭《热论》之实,故读《伤寒论》者,不必求解六经之名,尤不可以经脉之义解《伤寒论》之六经,吾侪视六经为六种证候群。
何以知《伤寒》沿《热论》之名而不袭其实也?沿其名易知也,不袭其实则二书相异处求之可矣。《热论》之六经之范围狭,《伤寒论》六经范围广,异一也。《热论》一日传一经,六日遍六经,周而复始;《伤寒论》则六七日传一经,传至若干经后,不愈则死,绝不周环,异二也。《热论》太阳传阳明,阳明传少阳,绝无例外;《伤寒论》则太阳传少阳,少阳传阳明,有太阳直传阳明者,绝无阳明反传少阳者,异三也。
并认为,“读《伤寒论》当简,别掺入之《内经》家言”。
陆氏说:凡百学术,皆有派别源流,而学者鲜能自知。近世医者,流为江海,其上焉者亦有术而不知学,遑论派别源流。今所谓内科大方脉者,大别为伤寒、温热两派,或称古方派、时方派,而皆推其本于《内经》。岂知《素》《灵》诸篇,非出一人之手,非属一家之学。《伤寒论》序虽有“撰用《素问》《九卷》”之语,而六经大纲,已与《热论》殊异,温热书援引《内经》,所引者既不必悉为一家,又未必能得《内经》之本意。且《内经》大都为针刺家言,伤寒、温热之内科方脉,乃汤液家言,大亦既殊,末流益远。鄙人平日主张,以为研究中医者不妨研究《内经》,然研究与实用是两途。欲求中医内科之实用,须从《伤寒》《金匮》入手,《内经》非其伦也。故医校教课,用《内经》为初年级基本课者,鄙人首创反对,初时人皆诧为离经叛道,今则信,从者渐多矣。
陆氏虽认为《伤寒论》六经源出《素问·热论》之六经,但以其经学功底、临床与教学经验及质疑精神,考证认为《内经》(属针刺家)与《伤寒论》(属汤液家)不属于一个医学学派,且《伤寒论》有后人(如王叔和)追加的部分,难能可贵。所以时贤邢斌说:“我国陆渊雷先生,对一些后人追加的辨析,验之康平本,多有中的者,而他当时并未读过康平本。”(《伤寒论求真》)就临床治病而言,《伤寒论》才是医家必读之书、必修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