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根基
找到了中医的核心根基之一,得到的结论:
一、药(或穴位)是如元素周期表般精确配选的。
二、药量(汉两)是如数学公式般精确计算的(药量明确的伤寒方均已破解,我已找到纲,目的进一步深入需团队)。
是病皆愈,廉效。
本破解分为:诊、疗,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
对于本破确的验证:
一、理论分析验证。
(涉及标本、病机、河图洛书、五行等,本破解只是中医的核心之一,只涉及十二正经,未涉及奇经八脉)(十分钟讲解)(疗)
二、落地针灸验证。(药未全破译,药验部份可行。知热感度之寒凉温热间系数未确定。表里、虚实定位暂不明。)(涉及知热感度)(一小时)(诊、疗)
数年内可望达到终端“诊”输入,AI给出“疗”处方,终端实施给药或针灸。
号称破解伤寒的有好些,然其解说却极复杂,并不能精确治病。
真的破解,一点就通,大道至简。
一、《黄帝内经》《伤寒论》的破解
1、 伤寒论治百病。中医不是经验医学,是有明确理论体系及运算规律的。
经验是没有理论体系的,是单个效应的集合(西医并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瞎子摸象,摸到一堆的积木,其中一些它们自己还不时的否定,这些积木却拼凑不起来,且它们在应用时还不可控,走向自我毁灭。)
神农尝百草:神农亦可谓之黄帝,是历代精英“巫”的累积,巫们在摸索中发现并逐步掌握了内视(气功类)这门技能,通过内视发现了人之所存,人之基本“元气、气、血”,发现了经络,发现了病之所得,所传,所治之规律,从而形成理论体系。百草者,药也,与所治之规律对应,通过内视判定此药是寒是热,入何经,作用于气还是血,在表还是在里等。
2、 中医治病治的是病机(生病的根本原因),不是病症(病症只是病机的表现形式)。
病机:前人从伤寒论中提验出八纲“阴阳,寒热,气血,虚实”,阴阳是总概念,实则应为“脏腑、气血、表里、寒热、虚实、滞涩、瘀、湿”(施今墨,关幼波创建了十纲辩证,在八纲的基础上增加了气血。)
脏腑:哪脏哪腑发生病变(十二脏腑:脾胃、肝胆、肺大肠、肾膀胱、心小肠、心包三焦)
气血:是气还是血或气血一起发生病变(各脏腑所属之气血)
表里:发生的病变的具体部位是在表之经络经筋皮肉,还是在里脏腑本身。
寒热:发生病变的性质是寒凉还是温热(温度属性)(各脏腑所属)
虚实:太过邪实,不及正虚。
滞涩瘀:病变的程度(比如气寒血寒,重一点,气寒滞血寒涩,再重一点,气寒瘀血寒瘀)
湿:由脾病变而产生的一种附加病变环境。
3、 药物是与病机精确配应的(比如:桂枝配的病机为“表气寒”,入八个经络,麻黄亦为“表气寒”,生姜为“表血寒”,入十个经络,细辛为“表血寒”,白术主“里血寒湿” ……),相当于元素周期表(通过伤寒论各方逆向推导而出。)
4、 药量是精确计算的,五运六气是中医的运算规律。(这是在前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开拓,是本破解的核心)
二、中医是什么,如何治诊断病?
从此次疫情来看,西医是消炎杀菌杀毒,中医改变人体环境(改变变异环境,恢复为正常环境,即健康也即阴密阳固,邪不可干的环境。)实际上,中医是环保医学,西医是破坏环境医学。
中医的人体环境也就是脏腑气血表里温度阴阳平衡
中医是通过摸脉或在手脚指尖的井穴探知寒热感觉数据而得知脏腑气血表里寒热滞涩瘀湿的信息数据而诊断病机。通过对病机的运行规律计算得出药物及药量。精准高效,治则必愈。
三、 中医的源流及进程
中医理论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达到历史颠峰,之后因战乱,根基理论失传,后人只能从黄帝内经,伤寒论的表面文字学习摸索,仅学到部份理论及经验,治病水准一路下跌(清医张琦云:“自唐以降,其道日衰;渐变古制,以矜新创”。),各种玄忽理论叠出。在经验上药物开拓有些进展,针灸理论有所发现而另行命名。到当下更是丢失枪杆子,失去话语权并西化而不堪入目。(中医尝处于摸拟的唯 象科学状态,可类比于牛动力学,未进入量子力学,可类比于4G未进入6G)
1、 中医的鼻祖经典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针灸甲乙经、神农本草经。
《胎胪药录》失传(胎者,胎息也。胪者,运转也。神农尝百草即通过内视胎息运转而确定药物的作用规律。)。中医的研究必然要重新发掘出气功内视功能,我们现在只能通过逆向推导来确定药物的性味规则。
《阴阳大论》失传(推测此书与内经有重叠,主要偏向人体气立神机的探索与自然的联系,病机的运行,纯理论,高深不易懂,且流传不广,密藏慎传而消失于战乱,好比甲骨文,秦兵工厂,清末雷式图档的消失。)
伤寒论在黄、难、胎、阴的基础上,把理论与实践更系统的结合起来,古代的诊断技术,脉诊最准确,但极复杂,难度极高,不易掌握,故伤寒论形成一部普通人也能学的据症治病的傻瓜书,客观上形成让学习者熟悉病机与病症是如何相应,药物是如何选择,药量是如何计算的。但根基(相当于1+1=2,属于普识,故在文中无记载,应在《阴阳大论》里面。《黄帝内经》,《难经》中无明确记载,但有只言片语的零星说明。)的丢失,后人只能猜测了。
四、 当下中医
当下中医主要为经验型,为治症型中医。极少数中医有一定理论悟性加大量经验(如民国时张锡纯,八十年代李阳波,刚故去不久的邓铁涛等)为治机加治症型中医。所有流派皆是学不得法之庸医,所有新创新说皆是学不得法之庸医(全息针灸为发现,非创新)。
当下中医的主要诊断方式
1、脉诊:从脉象上判断病机(最主要,最重要的病机诊断方式。)。现不同的人摸出不同的脉,没有标准定式,皆为经验,且病机信息判断不完全。亦即现在的人已经不会真正的全面脉诊了。
2、望诊:从形体,头面,脸部,气色,精神上判断病机,为症诊,高手可大致判断主要病机及转归。病机信息不完全。
3、舌诊:从舌的症状,外形,颜色上判断病机,并不完全准确且病机信息不全。
4、问诊:从症状上判断病机,纷繁复杂的症状,让之很难准确判断病机,故典型性症状可套方而愈,其它则碰命而已。
5、腹诊:腹部触诊法,腹部九宫法,脐诊法,皆为症状经验判断病机,病机不全,不完全准确。
6、眼诊:五轮眼诊法,彭静山眼诊法,病机信息不全。
7、耳诊:全息诊法加症状诊法,病机信息不全。
8、手诊:第二掌骨全息法,指甲法,手掌法,基本上是症诊。
9、西医机械数据诊断法:症诊,病机信息不明。
10、井穴知热感度法(或井穴电阻法):此为数据诊法,从数据中分析病机,当前尚只分析出脏腑,气血,寒热,需进一步开拓。此最有希望成为中医的精确病机诊断,然后通过它反推脉诊。
当下中医随心经验开药给量,多堆砌,想着总有几味药对症,有乱中取胜之感。好在药量比伤寒论中药量少,给药不准,不致迅速致病。(考古得出,汉一两相当现在的15.625g。)(本人就医多次经历,有小效,不精准,有偏差(此症没完好,却出现其它不适症状),试着再服一剂,偏差仍就,遂丢弃。本人曾套方伤寒论,汉药量,覆杯而愈)
且现下主流中医已被西化,失去了中医本色,丢弃中医理论。
五、中医的功效
1、 对个人功效
由于中医精准治病,并从小就对你的身体保驾护行,得病即治愈,所谓亚健康在中医而言就是病。什么七七八八的病不可能再累积于身,不再受各种病魔折磨,七老八十的你仍可活蹦乱跳,头脑、思维仍清晰如常,仍可工作致终,正常于寿终。全民健康,免费医疗。
五运六气决定了你的生、死,智、愚,性格,病之偏向,死之偏向,死期。(民间算命其中一部份取自中医)
健康锻炼:如站桩,盘坐,捏脊(或滚背),拉筋,轻度运动,增强阴密阳固。(从小实行,伴随一生。)
个人智力提升,文化水平大幅提高(记忆力,反应力,聪明取决于肾与先天)。未来的大学水平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水平。(民间一针灸中医发现并命名一博士穴:完骨透风池。完骨在民间亦称聪明穴。此博士穴可使学生集中精神听讲,思维不旁顾。学习效果相当之好。)
2、 对社会的功效
由于几乎不得病,便大大减少了因病(亚健康亦是病)而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事故的产生。整体社会效率提高,财富浪费大大减少。智力文化的提升也使知识运用效率大大提高,人际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现在的财富很多是被空耗掉了)。
3、 对族群,国家的功效
由于几乎不得病,得病即迅速治愈(跌打损伤,骨折还是有很多的,仍在中医范围,开刀的不会很多),每年几万亿的医疗市场大幅痿缩,对资源的消耗大幅减少,医疗垃圾大幅减少,国家节省大量财富。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身体素质的提升,高智商精英的大量产生,增强了族群,国家的竟争力。
4、 中医的功效可能对社会产生的变革(未知)。
5、 从此次疫情中,从中医的角度看到了某些的影子(五运六气的一个方面的认识运用,对民生,作物的影响是另一方面)
2020年疫情五运六气,病机(此文发表于百草居、经方医学论坛)
2019年已亥年,11月22日至1月21日,司天:厥阴风木。客气:少阳相火。主运:太阴湿土,不及。主气:太阳寒水。在泉:少阳相火。
2020年庚子年,1月21日至3月21日,司天:少阴君火。客气:太阳寒水。主运:阳明燥金,太过。主气:厥阴风木。在泉:阳明燥金。
2020年庚子年,3月21日至5月21日,司天:少阴君火。客气:厥阴风木。主运:阳明燥金,太过。主气:少阴君火。在泉:阳明燥金。
2020年庚子年,5月21日至7月21日,司天:少阴君火。客气:少阴君火。主运:阳明燥金,太过。主气:少阳相火。在泉:阳明燥金。
2020年庚子年,7月21日至9月21日,司天:少阴君火。客气:太阴湿土。主运:阳明燥金,太过。主气:太阴湿土。在泉:阳明燥金。
2020年庚子年,9月22日至11月22日,司天:少阴君火。客气:少阳相火。主运:阳明燥金,太过。主气:阳明燥金。在泉:阳明燥金。
2020年庚子年,11月22日至1月21日,司天:少阴君火。客气:阳明燥金。主运:阳明燥金,太过。主气:太阳寒水。在泉:阳明燥金。
20年1月21日至20年3月21日,五运六气中有两个阳明燥金(入肺,为外邪,为寒)叠加。
20年9月21日至21年1月21日,五运六气有三个阳明燥金叠加。
(五运六气纯理论推测,未作历史数据分析,未作地理五行气候数据分析,未作人类科技可能对地球气候影响分析)
此次新寇病毒为寒疫,袭击肺脏(是否有大肠,我没有经验,也无临床资料分析)。
20年9月底,可能发生第二波新寇病毒疫情。
形寒冷饮伤肺,经过夏天的冷饮,空调,秋冬形寒来临,准备了一批肺寒虚病人的基础,再加大自然阳明燥金三重叠加,正常情况下,肺寒病人大量增加,更易于感染及传播新寇病毒。
此次疫情权重
第一权重:新寇病毒。
第二权重:患者本身肺寒虚。
第三权重:气候。
第一病毒量大,健康者也得病。
第一病毒量少加第二,必得病。
第一病毒量少加第三,健康者没得病,部份可能有潜伏。
第二加第三,必得病。
病毒在阳明燥金气候来临之前就已产生并传染,此气候重重加大了传染程度,但非得病主因,在致病上排在第三权重,但在疫情传播上可能是第一权重。
中医对付此疫情:已算到此时节可能发生肺寒性疫情。
一、预防药:短期内人人可服,增强肺的健康程度,以抵抗外邪之侵入。
二、已患病人主要病机(肺寒)药:所有患者可服,不是精准治愈,很多患者是有痼疾的,是减轻病情,阻断病情进一步发展。
三、在医生资源足够的情况下再精准而迅速治愈。
六、在现有破解基础上的全面完善破解及进一步开拓
跟研究原子弹一样,纲已确定,目由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计算,研发。
我的开头,纲已基本完成,目(药物的归性等)得由民间用药经验丰富,治愈率在30%以上的中医及在专科(比如专注皮肤病)有丰富经验的中医来计算厘定。针灸方面则要精通针灸技艺(明寒热、气血、补泻等)者参与(均未受西化者)。
药物:伤寒金匮里的药物全面破解,再加其它,常用药物大约四百多种。
诊断:知热感度法,基本假定,待验证,如不对,再分析(脏腑、气血、寒热肯定是对的,表里、滞涩、瘀、湿待分析)
在确定知热感度法后,根据此法再逆向推导标准脉诊。
进一步开拓:远程终端诊所输入诊断数据,中心电脑自动给出药方。药物的提取物取代煮药方式。比例换算好,各药混合兑对开水温服,直接在诊所就服药。疗效在诊所即见。穴位方仍以针灸师自行为主,电脑可给出参考方。
再进一步:其它(暂不知)
七、对未来的科学的认识
钱学森生前提出唯象科学,爱因斯坦生前致力想统一力学,电学,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现在的物理学家在找暗物质。
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从中医的认识角度,结合周易,重新从零开始探索另一条科学之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东方文化首先认识的是一,一者、纲也。再一生二,二生三,二三者、目也。二为三的纲,纲举再目张。俯视!
西方文化是由拼积木之目累积而找寻纲,穷目寻纲。仰视!
森林与树木的思维!
2020年5月10日
附录:
热药
病机:脏腑、气血、表里、寒热(风寒署湿燥火?)、湿、涩滞、瘀、虚实(升降)
表气热药(寒),升、补阳虚 ?:主表,主气,主寒。升、补阳虚。入经:不入:
表气热药(寒),升、泻阴实 桂枝:主表,主气,主寒。升、泻阴实。入经:不入:
麻黄:主表,主气,主寒。升、泻阴实。入经:不入:
表气热药(寒滞),升、补阳虚 黄芪:主表,主气,主寒滞?升、补阳虚
表气热药(寒滞),升、泻阴实 桂枝:主表,主气,主寒。升、泻阴实。入经:不入:
麻黄:主表,主气,主寒。升、泻阴实。入经:不入:
表气热药(寒瘀),升、补阳虚
表气热药(寒瘀),升、泻阴实
表气热药(寒湿),升、补阳虚
表气热药(寒湿),升、泻阴实 无(发微汗)
表气热药(寒滞湿),升、补阳虚
表气热药(寒滞湿),升、泻阴实
表气热药(寒瘀湿),升、补阳虚
表气热药(寒瘀湿),升、泻阴实 旋复花:主表,主气,主寒。主瘀湿。 入经:不入:
里气热药(寒),升、补阳虚
里气热药(寒),升、泻阴实 杏仁: 主里,主气,主寒。入经:
里气热药(寒滞),升、补阳虚
里气热药(寒滞),升、泻阴实 厚朴:主里,主气,主寒。主滞。泻阴实。入经:不入:
里气热药(寒瘀),升、补阳虚
里气热药(寒瘀),升、泻阴实
里气热药(寒湿),升、补阳虚
里气热药(寒湿),升、泻阴实 茯苓:主里,主气,主寒。主湿。泻阴实。入经:不入:
里气热药(寒滞湿),升、补阳虚
里气热药(寒滞湿),升、泻阴实
里气热药(寒瘀湿),升、补阳虚
里气热药(寒瘀湿),升、泻阴实
表气血热药(寒),升、补阳虚 炮附子:主表,主气血,主寒。升、补阳虚。入经:不入:
表气血热药(寒),升、泻阴实 炮附子:主表,主气血,主寒。升、泻阴实。入经: 不入:
表气血热药(寒滞涩),升、补阳虚
表气血热药(寒滞涩),升、泻阴实 炮附子:主表,主气血,主寒。升、补阳虚。入经:不入:
葱:主表,主气血,主寒滞涩。入经:不入:
表气血热药(寒瘀),升、补阳虚
表气血热药(寒瘀),升、泻阴实 炮附子:主表,主气血,主寒。升、补阳虚。入经:不入:
表气血热药(寒湿),升、补阳虚
表气血热药(寒湿),升、泻阴实
表气血热药(寒滞涩湿),升、补阳虚
表气血热药(寒滞涩湿),升、泻阴实
表气血热药(寒瘀湿),升、补阳虚
表气血热药(寒瘀湿),升、泻阴实
表血热药(寒),升、补阳虚
表血热药(寒),升、泻阴实 生姜:主表,主血,主寒。升、泻阴实。入经:不入:
细辛:主表,主血,主寒。升、泻阴实。入经:不入:
表血热药(寒涩),升、补阳虚
表血热药(寒涩),升、泻阴实 五味子:主表,主血,主寒。主涩。升、补阳虚。入经:不入:
表血热药(寒瘀),升、补阳虚
表血热药(寒瘀),升、泻阴实 桃仁:主表,主血,主寒。主瘀。入经:不入:
表血热药(寒湿),升、补阳虚
表血热药(寒湿),升、泻阴实 无(发微汗)
表血热药(寒涩湿),升、补阳虚
表血热药(寒涩湿),升、泻阴实
表血热药(寒瘀湿),升、补阳虚
表血热药(寒瘀湿),升、泻阴实
里血热药(寒),升、补阳虚
里血热药(寒),升、泻阴实
里血热药(寒涩),升、补阳虚
里血热药(寒涩),升、泻阴实 当归:主里,主血,主寒。主涩。入经:不入:
里血热药(寒瘀),升、补阳虚
里血热药(寒瘀),升、泻阴实
里血热药(寒湿),升、补阳虚
里血热药(寒湿),升、泻阴实 白术:主里,主血,主寒。主湿。泻阴实。入经:不入:
里血热药(寒涩湿),升、补阳虚
里血热药(寒涩湿),升、泻阴实
里血热药(寒瘀湿),升、补阳虚
里血热药(寒瘀湿),升、泻阴实
里气血热药(寒),升、补阳虚
里气血热药(寒),升、泻阴实 生附子:主里,主气血,主寒。补阳虚。入经:不入:
干姜:主里,主气血,主寒。入经:不入:
里气血热药(寒滞涩),升、补阳虚
里气血热药(寒滞涩),升、泻阴实
里气血热药(寒瘀),升、补阳虚
里气血热药(寒瘀),升、泻阴实
里气血热药(寒湿),升、补阳虚
里气血热药(寒湿),升、泻阴实
里气血热药(寒滞涩湿),升、补阳虚
里气血热药(寒滞涩湿),升、泻阴实
里气血热药(寒瘀湿),升、补阳虚
里气血热药(寒瘀湿),升、泻阴实 吴茱萸: 主里,主气,主血,主寒。主瘀湿。入经:不入:
注:要分寒、凉,热、温吗?
根据“病机十九条”还得细分为:
作用于寒上的:热药(寒之热药)、
作用于燥(凉)上的:温药(燥(凉)之温药);
作用于署(热)上的:寒药(署(热)之寒药)、
作用于风(温)上的:凉药(风(温)之凉药)、
作用于火(相)(热)上的:寒药(火(相)之寒药)、
作用于火(君)(温)上的:凉药(火(君)之凉药)?
湿药
找到了中医的核心根基之一,得到的结论:
一、药(或穴位)是如元素周期表般精确配选的。
二、药量(汉两)是如数学公式般精确计算的(药量明确的伤寒方均已破解,我已找到纲,目的进一步深入需团队)。
是病皆愈,廉效。
本破解分为:诊、疗,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
对于本破确的验证:
一、理论分析验证。
(涉及标本、病机、河图洛书、五行等,本破解只是中医的核心之一,只涉及十二正经,未涉及奇经八脉)(十分钟讲解)(疗)
二、落地针灸验证。(药未全破译,药验部份可行。知热感度之寒凉温热间系数未确定。表里、虚实定位暂不明。)(涉及知热感度)(一小时)(诊、疗)
数年内可望达到终端“诊”输入,AI给出“疗”处方,终端实施给药或针灸。
号称破解伤寒的有好些,然其解说却极复杂,并不能精确治病。
真的破解,一点就通,大道至简。
一、《黄帝内经》《伤寒论》的破解
1、 伤寒论治百病。中医不是经验医学,是有明确理论体系及运算规律的。
经验是没有理论体系的,是单个效应的集合(西医并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瞎子摸象,摸到一堆的积木,其中一些它们自己还不时的否定,这些积木却拼凑不起来,且它们在应用时还不可控,走向自我毁灭。)
神农尝百草:神农亦可谓之黄帝,是历代精英“巫”的累积,巫们在摸索中发现并逐步掌握了内视(气功类)这门技能,通过内视发现了人之所存,人之基本“元气、气、血”,发现了经络,发现了病之所得,所传,所治之规律,从而形成理论体系。百草者,药也,与所治之规律对应,通过内视判定此药是寒是热,入何经,作用于气还是血,在表还是在里等。
2、 中医治病治的是病机(生病的根本原因),不是病症(病症只是病机的表现形式)。
病机:前人从伤寒论中提验出八纲“阴阳,寒热,气血,虚实”,阴阳是总概念,实则应为“脏腑、气血、表里、寒热、虚实、滞涩、瘀、湿”(施今墨,关幼波创建了十纲辩证,在八纲的基础上增加了气血。)
脏腑:哪脏哪腑发生病变(十二脏腑:脾胃、肝胆、肺大肠、肾膀胱、心小肠、心包三焦)
气血:是气还是血或气血一起发生病变(各脏腑所属之气血)
表里:发生的病变的具体部位是在表之经络经筋皮肉,还是在里脏腑本身。
寒热:发生病变的性质是寒凉还是温热(温度属性)(各脏腑所属)
虚实:太过邪实,不及正虚。
滞涩瘀:病变的程度(比如气寒血寒,重一点,气寒滞血寒涩,再重一点,气寒瘀血寒瘀)
湿:由脾病变而产生的一种附加病变环境。
3、 药物是与病机精确配应的(比如:桂枝配的病机为“表气寒”,入八个经络,麻黄亦为“表气寒”,生姜为“表血寒”,入十个经络,细辛为“表血寒”,白术主“里血寒湿” ……),相当于元素周期表(通过伤寒论各方逆向推导而出。)
4、 药量是精确计算的,五运六气是中医的运算规律。(这是在前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开拓,是本破解的核心)
二、中医是什么,如何治诊断病?
从此次疫情来看,西医是消炎杀菌杀毒,中医改变人体环境(改变变异环境,恢复为正常环境,即健康也即阴密阳固,邪不可干的环境。)实际上,中医是环保医学,西医是破坏环境医学。
中医的人体环境也就是脏腑气血表里温度阴阳平衡
中医是通过摸脉或在手脚指尖的井穴探知寒热感觉数据而得知脏腑气血表里寒热滞涩瘀湿的信息数据而诊断病机。通过对病机的运行规律计算得出药物及药量。精准高效,治则必愈。
三、 中医的源流及进程
中医理论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达到历史颠峰,之后因战乱,根基理论失传,后人只能从黄帝内经,伤寒论的表面文字学习摸索,仅学到部份理论及经验,治病水准一路下跌(清医张琦云:“自唐以降,其道日衰;渐变古制,以矜新创”。),各种玄忽理论叠出。在经验上药物开拓有些进展,针灸理论有所发现而另行命名。到当下更是丢失枪杆子,失去话语权并西化而不堪入目。(中医尝处于摸拟的唯 象科学状态,可类比于牛动力学,未进入量子力学,可类比于4G未进入6G)
1、 中医的鼻祖经典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针灸甲乙经、神农本草经。
《胎胪药录》失传(胎者,胎息也。胪者,运转也。神农尝百草即通过内视胎息运转而确定药物的作用规律。)。中医的研究必然要重新发掘出气功内视功能,我们现在只能通过逆向推导来确定药物的性味规则。
《阴阳大论》失传(推测此书与内经有重叠,主要偏向人体气立神机的探索与自然的联系,病机的运行,纯理论,高深不易懂,且流传不广,密藏慎传而消失于战乱,好比甲骨文,秦兵工厂,清末雷式图档的消失。)
伤寒论在黄、难、胎、阴的基础上,把理论与实践更系统的结合起来,古代的诊断技术,脉诊最准确,但极复杂,难度极高,不易掌握,故伤寒论形成一部普通人也能学的据症治病的傻瓜书,客观上形成让学习者熟悉病机与病症是如何相应,药物是如何选择,药量是如何计算的。但根基(相当于1+1=2,属于普识,故在文中无记载,应在《阴阳大论》里面。《黄帝内经》,《难经》中无明确记载,但有只言片语的零星说明。)的丢失,后人只能猜测了。
四、 当下中医
当下中医主要为经验型,为治症型中医。极少数中医有一定理论悟性加大量经验(如民国时张锡纯,八十年代李阳波,刚故去不久的邓铁涛等)为治机加治症型中医。所有流派皆是学不得法之庸医,所有新创新说皆是学不得法之庸医(全息针灸为发现,非创新)。
当下中医的主要诊断方式
1、脉诊:从脉象上判断病机(最主要,最重要的病机诊断方式。)。现不同的人摸出不同的脉,没有标准定式,皆为经验,且病机信息判断不完全。亦即现在的人已经不会真正的全面脉诊了。
2、望诊:从形体,头面,脸部,气色,精神上判断病机,为症诊,高手可大致判断主要病机及转归。病机信息不完全。
3、舌诊:从舌的症状,外形,颜色上判断病机,并不完全准确且病机信息不全。
4、问诊:从症状上判断病机,纷繁复杂的症状,让之很难准确判断病机,故典型性症状可套方而愈,其它则碰命而已。
5、腹诊:腹部触诊法,腹部九宫法,脐诊法,皆为症状经验判断病机,病机不全,不完全准确。
6、眼诊:五轮眼诊法,彭静山眼诊法,病机信息不全。
7、耳诊:全息诊法加症状诊法,病机信息不全。
8、手诊:第二掌骨全息法,指甲法,手掌法,基本上是症诊。
9、西医机械数据诊断法:症诊,病机信息不明。
10、井穴知热感度法(或井穴电阻法):此为数据诊法,从数据中分析病机,当前尚只分析出脏腑,气血,寒热,需进一步开拓。此最有希望成为中医的精确病机诊断,然后通过它反推脉诊。
当下中医随心经验开药给量,多堆砌,想着总有几味药对症,有乱中取胜之感。好在药量比伤寒论中药量少,给药不准,不致迅速致病。(考古得出,汉一两相当现在的15.625g。)(本人就医多次经历,有小效,不精准,有偏差(此症没完好,却出现其它不适症状),试着再服一剂,偏差仍就,遂丢弃。本人曾套方伤寒论,汉药量,覆杯而愈)
且现下主流中医已被西化,失去了中医本色,丢弃中医理论。
五、中医的功效
1、 对个人功效
由于中医精准治病,并从小就对你的身体保驾护行,得病即治愈,所谓亚健康在中医而言就是病。什么七七八八的病不可能再累积于身,不再受各种病魔折磨,七老八十的你仍可活蹦乱跳,头脑、思维仍清晰如常,仍可工作致终,正常于寿终。全民健康,免费医疗。
五运六气决定了你的生、死,智、愚,性格,病之偏向,死之偏向,死期。(民间算命其中一部份取自中医)
健康锻炼:如站桩,盘坐,捏脊(或滚背),拉筋,轻度运动,增强阴密阳固。(从小实行,伴随一生。)
个人智力提升,文化水平大幅提高(记忆力,反应力,聪明取决于肾与先天)。未来的大学水平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水平。(民间一针灸中医发现并命名一博士穴:完骨透风池。完骨在民间亦称聪明穴。此博士穴可使学生集中精神听讲,思维不旁顾。学习效果相当之好。)
2、 对社会的功效
由于几乎不得病,便大大减少了因病(亚健康亦是病)而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事故的产生。整体社会效率提高,财富浪费大大减少。智力文化的提升也使知识运用效率大大提高,人际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现在的财富很多是被空耗掉了)。
3、 对族群,国家的功效
由于几乎不得病,得病即迅速治愈(跌打损伤,骨折还是有很多的,仍在中医范围,开刀的不会很多),每年几万亿的医疗市场大幅痿缩,对资源的消耗大幅减少,医疗垃圾大幅减少,国家节省大量财富。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身体素质的提升,高智商精英的大量产生,增强了族群,国家的竟争力。
4、 中医的功效可能对社会产生的变革(未知)。
5、 从此次疫情中,从中医的角度看到了某些的影子(五运六气的一个方面的认识运用,对民生,作物的影响是另一方面)
2020年疫情五运六气,病机(此文发表于百草居、经方医学论坛)
2019年已亥年,11月22日至1月21日,司天:厥阴风木。客气:少阳相火。主运:太阴湿土,不及。主气:太阳寒水。在泉:少阳相火。
2020年庚子年,1月21日至3月21日,司天:少阴君火。客气:太阳寒水。主运:阳明燥金,太过。主气:厥阴风木。在泉:阳明燥金。
2020年庚子年,3月21日至5月21日,司天:少阴君火。客气:厥阴风木。主运:阳明燥金,太过。主气:少阴君火。在泉:阳明燥金。
2020年庚子年,5月21日至7月21日,司天:少阴君火。客气:少阴君火。主运:阳明燥金,太过。主气:少阳相火。在泉:阳明燥金。
2020年庚子年,7月21日至9月21日,司天:少阴君火。客气:太阴湿土。主运:阳明燥金,太过。主气:太阴湿土。在泉:阳明燥金。
2020年庚子年,9月22日至11月22日,司天:少阴君火。客气:少阳相火。主运:阳明燥金,太过。主气:阳明燥金。在泉:阳明燥金。
2020年庚子年,11月22日至1月21日,司天:少阴君火。客气:阳明燥金。主运:阳明燥金,太过。主气:太阳寒水。在泉:阳明燥金。
20年1月21日至20年3月21日,五运六气中有两个阳明燥金(入肺,为外邪,为寒)叠加。
20年9月21日至21年1月21日,五运六气有三个阳明燥金叠加。
(五运六气纯理论推测,未作历史数据分析,未作地理五行气候数据分析,未作人类科技可能对地球气候影响分析)
此次新寇病毒为寒疫,袭击肺脏(是否有大肠,我没有经验,也无临床资料分析)。
20年9月底,可能发生第二波新寇病毒疫情。
形寒冷饮伤肺,经过夏天的冷饮,空调,秋冬形寒来临,准备了一批肺寒虚病人的基础,再加大自然阳明燥金三重叠加,正常情况下,肺寒病人大量增加,更易于感染及传播新寇病毒。
此次疫情权重
第一权重:新寇病毒。
第二权重:患者本身肺寒虚。
第三权重:气候。
第一病毒量大,健康者也得病。
第一病毒量少加第二,必得病。
第一病毒量少加第三,健康者没得病,部份可能有潜伏。
第二加第三,必得病。
病毒在阳明燥金气候来临之前就已产生并传染,此气候重重加大了传染程度,但非得病主因,在致病上排在第三权重,但在疫情传播上可能是第一权重。
中医对付此疫情:已算到此时节可能发生肺寒性疫情。
一、预防药:短期内人人可服,增强肺的健康程度,以抵抗外邪之侵入。
二、已患病人主要病机(肺寒)药:所有患者可服,不是精准治愈,很多患者是有痼疾的,是减轻病情,阻断病情进一步发展。
三、在医生资源足够的情况下再精准而迅速治愈。
六、在现有破解基础上的全面完善破解及进一步开拓
跟研究原子弹一样,纲已确定,目由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计算,研发。
我的开头,纲已基本完成,目(药物的归性等)得由民间用药经验丰富,治愈率在30%以上的中医及在专科(比如专注皮肤病)有丰富经验的中医来计算厘定。针灸方面则要精通针灸技艺(明寒热、气血、补泻等)者参与(均未受西化者)。
药物:伤寒金匮里的药物全面破解,再加其它,常用药物大约四百多种。
诊断:知热感度法,基本假定,待验证,如不对,再分析(脏腑、气血、寒热肯定是对的,表里、滞涩、瘀、湿待分析)
在确定知热感度法后,根据此法再逆向推导标准脉诊。
进一步开拓:远程终端诊所输入诊断数据,中心电脑自动给出药方。药物的提取物取代煮药方式。比例换算好,各药混合兑对开水温服,直接在诊所就服药。疗效在诊所即见。穴位方仍以针灸师自行为主,电脑可给出参考方。
再进一步:其它(暂不知)
七、对未来的科学的认识
钱学森生前提出唯象科学,爱因斯坦生前致力想统一力学,电学,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现在的物理学家在找暗物质。
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从中医的认识角度,结合周易,重新从零开始探索另一条科学之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东方文化首先认识的是一,一者、纲也。再一生二,二生三,二三者、目也。二为三的纲,纲举再目张。俯视!
西方文化是由拼积木之目累积而找寻纲,穷目寻纲。仰视!
森林与树木的思维!
2020年5月10日
附录:
热药
病机:脏腑、气血、表里、寒热(风寒署湿燥火?)、湿、涩滞、瘀、虚实(升降)
表气热药(寒),升、补阳虚 ?:主表,主气,主寒。升、补阳虚。入经:不入:
表气热药(寒),升、泻阴实 桂枝:主表,主气,主寒。升、泻阴实。入经:不入:
麻黄:主表,主气,主寒。升、泻阴实。入经:不入:
表气热药(寒滞),升、补阳虚 黄芪:主表,主气,主寒滞?升、补阳虚
表气热药(寒滞),升、泻阴实 桂枝:主表,主气,主寒。升、泻阴实。入经:不入:
麻黄:主表,主气,主寒。升、泻阴实。入经:不入:
表气热药(寒瘀),升、补阳虚
表气热药(寒瘀),升、泻阴实
表气热药(寒湿),升、补阳虚
表气热药(寒湿),升、泻阴实 无(发微汗)
表气热药(寒滞湿),升、补阳虚
表气热药(寒滞湿),升、泻阴实
表气热药(寒瘀湿),升、补阳虚
表气热药(寒瘀湿),升、泻阴实 旋复花:主表,主气,主寒。主瘀湿。 入经:不入:
里气热药(寒),升、补阳虚
里气热药(寒),升、泻阴实 杏仁: 主里,主气,主寒。入经:
里气热药(寒滞),升、补阳虚
里气热药(寒滞),升、泻阴实 厚朴:主里,主气,主寒。主滞。泻阴实。入经:不入:
里气热药(寒瘀),升、补阳虚
里气热药(寒瘀),升、泻阴实
里气热药(寒湿),升、补阳虚
里气热药(寒湿),升、泻阴实 茯苓:主里,主气,主寒。主湿。泻阴实。入经:不入:
里气热药(寒滞湿),升、补阳虚
里气热药(寒滞湿),升、泻阴实
里气热药(寒瘀湿),升、补阳虚
里气热药(寒瘀湿),升、泻阴实
表气血热药(寒),升、补阳虚 炮附子:主表,主气血,主寒。升、补阳虚。入经:不入:
表气血热药(寒),升、泻阴实 炮附子:主表,主气血,主寒。升、泻阴实。入经: 不入:
表气血热药(寒滞涩),升、补阳虚
表气血热药(寒滞涩),升、泻阴实 炮附子:主表,主气血,主寒。升、补阳虚。入经:不入:
葱:主表,主气血,主寒滞涩。入经:不入:
表气血热药(寒瘀),升、补阳虚
表气血热药(寒瘀),升、泻阴实 炮附子:主表,主气血,主寒。升、补阳虚。入经:不入:
表气血热药(寒湿),升、补阳虚
表气血热药(寒湿),升、泻阴实
表气血热药(寒滞涩湿),升、补阳虚
表气血热药(寒滞涩湿),升、泻阴实
表气血热药(寒瘀湿),升、补阳虚
表气血热药(寒瘀湿),升、泻阴实
表血热药(寒),升、补阳虚
表血热药(寒),升、泻阴实 生姜:主表,主血,主寒。升、泻阴实。入经:不入:
细辛:主表,主血,主寒。升、泻阴实。入经:不入:
表血热药(寒涩),升、补阳虚
表血热药(寒涩),升、泻阴实 五味子:主表,主血,主寒。主涩。升、补阳虚。入经:不入:
表血热药(寒瘀),升、补阳虚
表血热药(寒瘀),升、泻阴实 桃仁:主表,主血,主寒。主瘀。入经:不入:
表血热药(寒湿),升、补阳虚
表血热药(寒湿),升、泻阴实 无(发微汗)
表血热药(寒涩湿),升、补阳虚
表血热药(寒涩湿),升、泻阴实
表血热药(寒瘀湿),升、补阳虚
表血热药(寒瘀湿),升、泻阴实
里血热药(寒),升、补阳虚
里血热药(寒),升、泻阴实
里血热药(寒涩),升、补阳虚
里血热药(寒涩),升、泻阴实 当归:主里,主血,主寒。主涩。入经:不入:
里血热药(寒瘀),升、补阳虚
里血热药(寒瘀),升、泻阴实
里血热药(寒湿),升、补阳虚
里血热药(寒湿),升、泻阴实 白术:主里,主血,主寒。主湿。泻阴实。入经:不入:
里血热药(寒涩湿),升、补阳虚
里血热药(寒涩湿),升、泻阴实
里血热药(寒瘀湿),升、补阳虚
里血热药(寒瘀湿),升、泻阴实
里气血热药(寒),升、补阳虚
里气血热药(寒),升、泻阴实 生附子:主里,主气血,主寒。补阳虚。入经:不入:
干姜:主里,主气血,主寒。入经:不入:
里气血热药(寒滞涩),升、补阳虚
里气血热药(寒滞涩),升、泻阴实
里气血热药(寒瘀),升、补阳虚
里气血热药(寒瘀),升、泻阴实
里气血热药(寒湿),升、补阳虚
里气血热药(寒湿),升、泻阴实
里气血热药(寒滞涩湿),升、补阳虚
里气血热药(寒滞涩湿),升、泻阴实
里气血热药(寒瘀湿),升、补阳虚
里气血热药(寒瘀湿),升、泻阴实 吴茱萸: 主里,主气,主血,主寒。主瘀湿。入经:不入:
注:要分寒、凉,热、温吗?
根据“病机十九条”还得细分为:
作用于寒上的:热药(寒之热药)、
作用于燥(凉)上的:温药(燥(凉)之温药);
作用于署(热)上的:寒药(署(热)之寒药)、
作用于风(温)上的:凉药(风(温)之凉药)、
作用于火(相)(热)上的:寒药(火(相)之寒药)、
作用于火(君)(温)上的:凉药(火(君)之凉药)?
湿药
附件
-
37.1 KB 查看: 30
-
105.5 KB 查看: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