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10/20
- 帖子
- 1266
- 获得点赞
- 203
- 声望
- 63
- 年龄
- 51
少阴病篇
少阴是人体中运行于血脉内的具有温养作用的气血津液等物质,凡是涉及到血脉内关于心肾的阴阳,以及精神神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之为少阴病。
少阴的病位是人体中在血脉内的精微物质,具有温煦与濡养作用,以心阳肾阴为主,由于心血附载着神明,所以涉及到神明的也属于少阴。
在伤寒论书中,凡是涉及到人体的阴阳精气,不论是太阳病还是阳明病,出现了阴阳精气的虚弱,均属于少阴病。只不过需要祛除邪气,才能按照少阴病论治。
1·少阴的生理
少阴病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关乎于经脉与络脉内的精微物质,还与神明有关,对于理解少阴病,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说明少阴病。
生理功能
少阴病的病位是居于经脉与络脉内的阴阳气,张仲景指出的厥阴病是由于阴阳气不能正常的顺接,而这里面的阴阳气就属于少阴病的范围。阴阳气包括人体的气血津液神。
少阴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经脉内的气血津液以及神明,定位于上脑下肾,由于心阳吸附于心血之中,与肾阴相互制约,相互应用,心阳肾阴在经脉与络脉内,起到温养作用。在经脉与络脉内的肾阴,吸附着肾气,发挥着营养与封藏的作用,心血吸附着心神与心阳,发挥着温养与神明的支配作用。总之,少阴涉及到了心阳,心血,心神,肾阴,肾阳,肝血等,张仲景称之为阴阳气。所以,我们理解少阴病,重点是上之脑与神明,中之气血津液,下之肾与命门。在此只是根据张仲景的伤寒论来探讨,至于后世温病的发挥,可以根据此道理进一步学习。
1)·神明表现
由于心血吸附着心神,所以,对于神明的表现,与阴阳气均有关系。这也就是张仲景在少阴病篇中提到了但欲寐的原因,阴阳气的偏盛偏衰均能引起神明的改变。阴虚阳盛的,肾阴不能正常的制约心阳,心阳偏盛,妄行于上,扰及神明,出现失眠,烦躁,神昏谵语,情志异常等表现。心阳不足,不能制约肾阴之寒,阴寒内盛,制约了阳气,神明不振,出现嗜睡,精神不振等表现。由于阴阳气均要上承于脑部,以濡养神明,这两种是维持神明的主要物质,所以,无论什么疾病,只要是出现了神明的表现,均与少阴病有关。例如,阳明病引起的谵语,蓄血证引起的如狂,均是经脉内的阴阳气出现了病变,不是少阴病的原因,而是他病引起的,主要还是要治疗他病,后期照顾少阴病。
2)·气化生成
对于气化生成气血津液等物质,这也是少阴病的主要内容,在正常的生理功能上,我们要知道阴阳气的如何化生的,这是三焦气化的内容,大致是转化水谷精微进入络脉内,上疏到心肺进行气化,转化成气血津液,下行到命门之内,转化成精气髓液。这就是气化生成的过程,如果没有气化,阴阳气是不能正常的维持在平衡状态。气血津液以及精气髓液化生以后,各自运行于相应的部位,发挥着相应的功能。
3)·气化出入
气化出入是人体的正常的生理功能,也是维持人体的重要环节,出入者,从经脉与络脉内外的出入。经脉与络脉内运行着阴阳气,并不是一成不动的,要配合脉外的气,进行濡养肌体。经脉外的卫气运行,开腠理透散津液,濡养肌体。络脉外的肝气升发输运络脉,使得络脉内的脾肾之气,运化吸收脉外的痰饮水湿,以及水谷精微上疏到心肺。在人体的气化出入过程中,卫气,肝气,肾气三气共同维持着人体的平衡。经脉内的阴阳气在卫气的作用下,开腠理,感受寒邪以后,腠理闭塞,经脉内的阴阳气不能正常的透散外出,充斥于经脉内,上逆于肺中,出现了水气凌肺的小青龙汤方证病机。在这里我们要明白这里面的道理,知道张仲景为什么叫心下有水气。葛根汤方证出现的下利,则是由于经脉不能正常的透散,使得津液不能从肌表与胃肠道透散,反而充斥于络脉内,使得络脉内的津液从络脉上脾运化水谷进入络脉的通道上透散出来,出现了下利,所以葛根汤的下利,不用健脾的药物,只用解表的药物,使用葛根来起阴气,就是这个道理。气化出入是人体的正常的生理功能,在伤寒论中要从生理功能中明白异常的病理机制。所有的疾病,不论寒温,最后都会涉及到少阴的气血津液神,都会涉及到气化出入。
4)·阳虚下利
阳虚分为心阳虚与肾阳虚,心阳主要是运行于经脉内,以温养全身,肾阳主要是运行于络脉内,主要是温化脾土,使得脾运增强,用于运化水谷精微以及痰饮水湿。不论是心阳虚,还是肾阳虚,均起到了温化作用。心阳的气化,能够出现汗出,小便通利,胃液分泌,以及全身各处的肌体濡养。而肾阳主要有三点,一是温化气血津液转化为精气与髓脑之液。一是温化水津,助膀胱气化。一是温煦脾土,使得脾运增强,由于肾阳作用于络脉内,脾的运化表现在络脉上,这样脾的运化就离不开肾阳的温化,在少阴病中,如果阳虚失温,首先出现的是脾土的运化出现问题,脾不运化出现下利。这样理解对不对?张仲景说过“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这里的并走皮内,是如何完成的,附子补阳,运行于络脉内,起到温化作用,白术健脾,使得络脉外的痰饮水湿,经过温化,进入到络脉内,所以张仲景说逐水气未得除。这里的皮内,是指皮内脉外的组织。人体的皮里脉外是经脉温养,温养后的代谢产物有脾运化吸收,进入到络脉内,完成了津液濡养肌体的代谢过程。对于下利,只是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失常而已,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阳不温化引起的下利,就这么简单的理解,要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上来明白其中的道理。
人体的阳,除了心阳,肾阳,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鹿茸能够补肾阳,与附子的补阳有什么区别。
附子的主要是针对阴寒内盛引起的阳不温化的表现,重于散寒,不仅能够补肾阳,还能补心阳,能够温经通脉以散寒,所以张仲景说道“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这就说明了附子能够补心阳,温经通脉以散寒。而鹿茸主要是补益肾阳,偏于助气化的肾阳,能够促进肾阳在命门之内的气化作用,不仅有利于气化生成精气,还能气化生成骨脑之髓。由此能够起到了化生精气兴阳道,益骨髓而更作强,充脑髓而益神明。说道助气化,附子也具有气化作用,但是,附子的气化作用主要是水津的代谢,能够气化水津,排出体外。而鹿茸则是专注于气化生成精微。也使得我们明白下焦气化的不同作用机理。
5)·阴虚失养
对于少阴病来说,理解少阴的阴虚,也是非常重要的,张仲景的少阴病不仅提到了阳虚,还论述了阴虚的证治。阴虚的表现有三点,一是失养失润,津液不足,肌体失养,经脉来说透散不足则燥萎,神明失养则虚烦失眠等表现。一是不能制约运动之气,肾气吸附于肾主的液中,阴液不足,肾气的封藏固涩作用减弱,不能制约运动之气出现生风的表现。三是不能润养营血,血燥而瘀,产生瘀阻的表现。张仲景常用麦冬,生地,阿胶来滋补津液。
生理特点
1)·运行于血脉之内
张仲景提到的少阴是指血脉内的精微物质,张仲景称之为营气,是具有营养作用的肾精之气,少阴之所以称之为少阴,是人体中血脉中的物质,也是人体中最少的物质,所以,理解少阴病首先是分清少阴病的病性与病位。
2)·具有濡润温养作用
濡润主要是指液,液是具有濡养作用的物质,上养于脑,下流于阴,外渗于表,内渗骨节等四大功效,并且具有吸附着肾气,还具有了肾气的封藏固涩作用。这是指阴,而阳是指心阳,心阳运行于经脉内,起到温养作用,心阳者,吸附于营血之中,随着营血的运行而发挥着温养的作用。心阳的温养与肾阴的濡润,共同形成了少阴病。所以理解少阴病,主要还是心阳与肾阴的作用机理。
3)·辨证以阴阳为主
少阴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以阴阳为主,其中阳主温煦,对于阳的辨证主要是以阳虚与阳盛,阳虚者以失温,气化不利,寒盛,阳浮为主;阳盛是以阴虚为特点具有失润,失养,虚火上炎为主。所以张仲景的辨证论治分为了阴阳两个方面。
4)·与精神神志有关
由于涉及到了心神,肾阴,心血,肾气,心阳,肝血六个方面,所以不论以何为主,均是与心神有关,心主神明,肾阴濡养并制约,心血的温行与神明的通行有关,心阳的温化与神明有关,肾气的封藏固涩能够安定心神,所以少阴病主要是以精神神志有关,不论患者什么疾病,凡是涉及到精神或者神志的异常,均是少阴病的范围。
5)·与脑髓心肾骨有关
在伤寒论书中,凡是涉及到脑髓心肾骨的表现都与少阴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太阳病感受寒邪以后,出现了骨节疼痛,这里的骨节疼痛,就是感受寒邪以后,郁束腠理,经脉通行阳气受阻,导致骨节失去温养,这里的失去温养,就是指经脉内的津液与阳气不能正常的温养骨节引起的。脑髓者,头也,头痛头晕均是与经脉内的阴阳之气有关,心悸心慌不仅与脉有关,主要还是与阴阳有关。
以上是针对少阴病所具备的五个特点,明白这些,对于辨证以及施方用药有着重要的作用。
2·临床表现
对于少阴病的临床表现,张仲景通过一脉一证来指出了少阴病的总纲。在六病的提纲中,唯独太阳病与少阴病用脉象来作为总纲,其中必有深意。我们可以通过条文来分析少阴病的临床表现。
脉微细,是指脉微与脉细两种,脉微者阳虚不能气化,气虚不能正常的运行,导致运行缓慢。脉细是指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血脉内的阴血运行的很少引起的,两种脉象体现了少阴病的阴阳两个方面的发病机理。张仲景通过使用脉象说明了两个方面,一是少阴病位在脉内,一是体现了阴阳两个方面的发病机制。
但欲寐,但者,主要表现的意思,重点突出。欲者,想要,想干什么,想得到什么的意思,寐者,睡觉之意,综合起来是指总是想要睡觉,在这里有两种意思,一是想睡睡不着,有想要睡觉的祈求,一种是坐下就想睡觉,不论干什么都想睡觉。这两种分别指出了阴阳两个方面,阴虚的睡不着,阳虚的睡不醒。但是不论是什么病机,都表现出无精打采的,没有精神的样子,还有就是呵欠不断,总是想睡觉的样子,这两种样子是医家的看到的,但欲寐是患者感觉到的,这是但欲寐的两种诊断方式。
阴证 是指阳虚寒盛引起的阴寒表现
手足厥逆者,是阳虚温化不足,不能正常的温养四末,出现了手足厥逆的表现。提示了阳虚的病机。但是,手足不温分为两种,一种是患者自己的感觉,但是摸之不凉,是气机失调引起的,和阳虚不一样,张仲景称之为手足寒。其次是手足厥寒,是真正的阳虚,是医家摸之感觉手足厥逆,患者也感觉发凉。
恶寒者,阳虚不能正常的温养肌体引起的。
自利者,阳虚温化之力不足,不能正常的温运脾土,使得脾不能正常的吸收,导致出现了自利。自利是脾运的表现,在这里是因为少阴的阳气运行于脉内,而脾作用于络脉的脉道上,所以,阳虚的不能温脾土引起的。
小便色白者,是指阳虚不能温化,下焦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就是说阳虚不能温化引起的。相反,阴虚的,则是小便短赤之小便不利。
口渴者,是指患者自觉口渴,也分阴阳,阳虚的,张仲景说“虚故引水自救”,是指阳虚不能温化津液,不能蒸腾津液上承引起的。
咽痛者,是指咽喉疼痛,在少阴病篇中也分阴阳两个方面,阳虚的是指虚阳上浮引起的,分辨的要点是舌淡白。
身重者,是指全身沉重无力,是由于阳虚不能温化水液,导致过多的津液停滞于体内引起的。轻则身重,重则四肢水肿。
脉阴阳俱紧者,是指经脉与络脉的脉象均是脉紧,说明了经脉与络脉内的津液偏盛,是由于阳虚不能温化,过多的津液充斥于脉内引起的。
以上是阳虚引起的少阴病的表现,体现了阳虚不能温养则寒,不能温化则渴,以及水气偏盛则白,重,紧的发病机理。
阳证 是指阴虚阳盛的表现
心烦者,肾阴不足,不能制约心阳,心阳偏盛于上,扰及心神则心烦但欲寐。
口渴者,津液不足,不能上承以润,或者心阳偏盛,耗伤津液。
小便不利者,是由于津液亏损,不能正常的润泽导致小便短赤。
咽痛者,阴虚失润,阳盛于上,伤及咽喉引起的。
失眠者,肾阴不足,不能制约心阳,导致心阳偏盛,扰及神明。
手足心热者,是肾阴不足,不能制约心阳,心阳运行于四末则出现手足心热
气证 是指肾气不固的发病机理
由于肾气吸附于阴液之中,如果肾阴亏虚,导致肾气的作用减弱,不能正常的封藏固涩,出现了不能封藏的表现,主要有
汗出者,汗出分为自汗与盗汗,都与肾气不固有关。张仲景说过“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者,知非少阴也”阴不得有汗是指少阴病不能有头汗出的表现,如果表现头汗出,就说明不是少阴病。而此处指出的汗出,是指全身的出汗,并不是单独的头汗出。这一点必须要明白。并不是少阴病不能有汗出的表现,只能是没有头汗出的表现。
吐者,是指患者突然就吐出为内容物,张仲景在这里没有提出呕,说明了患者没有胃气上逆,没有呕的声音,只是吐。是因为肾气不能封藏固涩胃气,使得胃内水谷不能下达,吐了出来。张仲景还提到了欲吐不吐的表现,说明没有吐出来。吐与不吐说明了肾气封藏固涩的虚弱程度。另外还包括了患者的不纳食,肾气不固,不能正常的摄纳脾气的运化,会导致脾不运化,不能为胃行气津液,不是吐,就是利,不是腹满,就是不欲食。
喘者,对于咳喘是为肺部的表现,但是,参与呼吸的气包括了肾气的作用,肾主纳气,肾气不固,不能正常的纳气归肾,出现了动则气喘的表现,对于气喘,也要明白肾气的封藏固涩作用。
大小便者,对于大小便,不仅仅是阴虚,阳虚会导致,而肾气不固也会引起,小便数,夜尿频,大便久利,肾气不固均能引起大小便次数增多。
精血者,是指男子的精气与女子的经血,均是由肾阳气化,肾气封藏,不致过多的外出,肾气不固既能引起阳痿,早泄,滑精,还能出现经血的闭经崩漏,带下不止,流产滑胎等。
脱垂者,脏器不固而下垂,包括胃下垂,直肠脱垂,子宫下垂等,均是由于肾气不固引起的。
少阴病中,我们不仅要明白阴阳气两个方面,还要明白肾气强大的封藏作用,这对于理解少阴病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这其中,由于肾气的封藏固涩作用,还要制约运动之气的作用,这在前面已经提及,那是和气血运行有关的,在此不再论述。
以上是关于少阴病的临床表现,从阴阳气三个方面指出了不同的表现,也提示了不同的发病机理。
少阴是人体中运行于血脉内的具有温养作用的气血津液等物质,凡是涉及到血脉内关于心肾的阴阳,以及精神神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之为少阴病。
少阴的病位是人体中在血脉内的精微物质,具有温煦与濡养作用,以心阳肾阴为主,由于心血附载着神明,所以涉及到神明的也属于少阴。
在伤寒论书中,凡是涉及到人体的阴阳精气,不论是太阳病还是阳明病,出现了阴阳精气的虚弱,均属于少阴病。只不过需要祛除邪气,才能按照少阴病论治。
1·少阴的生理
少阴病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关乎于经脉与络脉内的精微物质,还与神明有关,对于理解少阴病,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说明少阴病。
生理功能
少阴病的病位是居于经脉与络脉内的阴阳气,张仲景指出的厥阴病是由于阴阳气不能正常的顺接,而这里面的阴阳气就属于少阴病的范围。阴阳气包括人体的气血津液神。
少阴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经脉内的气血津液以及神明,定位于上脑下肾,由于心阳吸附于心血之中,与肾阴相互制约,相互应用,心阳肾阴在经脉与络脉内,起到温养作用。在经脉与络脉内的肾阴,吸附着肾气,发挥着营养与封藏的作用,心血吸附着心神与心阳,发挥着温养与神明的支配作用。总之,少阴涉及到了心阳,心血,心神,肾阴,肾阳,肝血等,张仲景称之为阴阳气。所以,我们理解少阴病,重点是上之脑与神明,中之气血津液,下之肾与命门。在此只是根据张仲景的伤寒论来探讨,至于后世温病的发挥,可以根据此道理进一步学习。
1)·神明表现
由于心血吸附着心神,所以,对于神明的表现,与阴阳气均有关系。这也就是张仲景在少阴病篇中提到了但欲寐的原因,阴阳气的偏盛偏衰均能引起神明的改变。阴虚阳盛的,肾阴不能正常的制约心阳,心阳偏盛,妄行于上,扰及神明,出现失眠,烦躁,神昏谵语,情志异常等表现。心阳不足,不能制约肾阴之寒,阴寒内盛,制约了阳气,神明不振,出现嗜睡,精神不振等表现。由于阴阳气均要上承于脑部,以濡养神明,这两种是维持神明的主要物质,所以,无论什么疾病,只要是出现了神明的表现,均与少阴病有关。例如,阳明病引起的谵语,蓄血证引起的如狂,均是经脉内的阴阳气出现了病变,不是少阴病的原因,而是他病引起的,主要还是要治疗他病,后期照顾少阴病。
2)·气化生成
对于气化生成气血津液等物质,这也是少阴病的主要内容,在正常的生理功能上,我们要知道阴阳气的如何化生的,这是三焦气化的内容,大致是转化水谷精微进入络脉内,上疏到心肺进行气化,转化成气血津液,下行到命门之内,转化成精气髓液。这就是气化生成的过程,如果没有气化,阴阳气是不能正常的维持在平衡状态。气血津液以及精气髓液化生以后,各自运行于相应的部位,发挥着相应的功能。
3)·气化出入
气化出入是人体的正常的生理功能,也是维持人体的重要环节,出入者,从经脉与络脉内外的出入。经脉与络脉内运行着阴阳气,并不是一成不动的,要配合脉外的气,进行濡养肌体。经脉外的卫气运行,开腠理透散津液,濡养肌体。络脉外的肝气升发输运络脉,使得络脉内的脾肾之气,运化吸收脉外的痰饮水湿,以及水谷精微上疏到心肺。在人体的气化出入过程中,卫气,肝气,肾气三气共同维持着人体的平衡。经脉内的阴阳气在卫气的作用下,开腠理,感受寒邪以后,腠理闭塞,经脉内的阴阳气不能正常的透散外出,充斥于经脉内,上逆于肺中,出现了水气凌肺的小青龙汤方证病机。在这里我们要明白这里面的道理,知道张仲景为什么叫心下有水气。葛根汤方证出现的下利,则是由于经脉不能正常的透散,使得津液不能从肌表与胃肠道透散,反而充斥于络脉内,使得络脉内的津液从络脉上脾运化水谷进入络脉的通道上透散出来,出现了下利,所以葛根汤的下利,不用健脾的药物,只用解表的药物,使用葛根来起阴气,就是这个道理。气化出入是人体的正常的生理功能,在伤寒论中要从生理功能中明白异常的病理机制。所有的疾病,不论寒温,最后都会涉及到少阴的气血津液神,都会涉及到气化出入。
4)·阳虚下利
阳虚分为心阳虚与肾阳虚,心阳主要是运行于经脉内,以温养全身,肾阳主要是运行于络脉内,主要是温化脾土,使得脾运增强,用于运化水谷精微以及痰饮水湿。不论是心阳虚,还是肾阳虚,均起到了温化作用。心阳的气化,能够出现汗出,小便通利,胃液分泌,以及全身各处的肌体濡养。而肾阳主要有三点,一是温化气血津液转化为精气与髓脑之液。一是温化水津,助膀胱气化。一是温煦脾土,使得脾运增强,由于肾阳作用于络脉内,脾的运化表现在络脉上,这样脾的运化就离不开肾阳的温化,在少阴病中,如果阳虚失温,首先出现的是脾土的运化出现问题,脾不运化出现下利。这样理解对不对?张仲景说过“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这里的并走皮内,是如何完成的,附子补阳,运行于络脉内,起到温化作用,白术健脾,使得络脉外的痰饮水湿,经过温化,进入到络脉内,所以张仲景说逐水气未得除。这里的皮内,是指皮内脉外的组织。人体的皮里脉外是经脉温养,温养后的代谢产物有脾运化吸收,进入到络脉内,完成了津液濡养肌体的代谢过程。对于下利,只是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失常而已,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阳不温化引起的下利,就这么简单的理解,要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上来明白其中的道理。
人体的阳,除了心阳,肾阳,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鹿茸能够补肾阳,与附子的补阳有什么区别。
附子的主要是针对阴寒内盛引起的阳不温化的表现,重于散寒,不仅能够补肾阳,还能补心阳,能够温经通脉以散寒,所以张仲景说道“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这就说明了附子能够补心阳,温经通脉以散寒。而鹿茸主要是补益肾阳,偏于助气化的肾阳,能够促进肾阳在命门之内的气化作用,不仅有利于气化生成精气,还能气化生成骨脑之髓。由此能够起到了化生精气兴阳道,益骨髓而更作强,充脑髓而益神明。说道助气化,附子也具有气化作用,但是,附子的气化作用主要是水津的代谢,能够气化水津,排出体外。而鹿茸则是专注于气化生成精微。也使得我们明白下焦气化的不同作用机理。
5)·阴虚失养
对于少阴病来说,理解少阴的阴虚,也是非常重要的,张仲景的少阴病不仅提到了阳虚,还论述了阴虚的证治。阴虚的表现有三点,一是失养失润,津液不足,肌体失养,经脉来说透散不足则燥萎,神明失养则虚烦失眠等表现。一是不能制约运动之气,肾气吸附于肾主的液中,阴液不足,肾气的封藏固涩作用减弱,不能制约运动之气出现生风的表现。三是不能润养营血,血燥而瘀,产生瘀阻的表现。张仲景常用麦冬,生地,阿胶来滋补津液。
生理特点
1)·运行于血脉之内
张仲景提到的少阴是指血脉内的精微物质,张仲景称之为营气,是具有营养作用的肾精之气,少阴之所以称之为少阴,是人体中血脉中的物质,也是人体中最少的物质,所以,理解少阴病首先是分清少阴病的病性与病位。
2)·具有濡润温养作用
濡润主要是指液,液是具有濡养作用的物质,上养于脑,下流于阴,外渗于表,内渗骨节等四大功效,并且具有吸附着肾气,还具有了肾气的封藏固涩作用。这是指阴,而阳是指心阳,心阳运行于经脉内,起到温养作用,心阳者,吸附于营血之中,随着营血的运行而发挥着温养的作用。心阳的温养与肾阴的濡润,共同形成了少阴病。所以理解少阴病,主要还是心阳与肾阴的作用机理。
3)·辨证以阴阳为主
少阴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以阴阳为主,其中阳主温煦,对于阳的辨证主要是以阳虚与阳盛,阳虚者以失温,气化不利,寒盛,阳浮为主;阳盛是以阴虚为特点具有失润,失养,虚火上炎为主。所以张仲景的辨证论治分为了阴阳两个方面。
4)·与精神神志有关
由于涉及到了心神,肾阴,心血,肾气,心阳,肝血六个方面,所以不论以何为主,均是与心神有关,心主神明,肾阴濡养并制约,心血的温行与神明的通行有关,心阳的温化与神明有关,肾气的封藏固涩能够安定心神,所以少阴病主要是以精神神志有关,不论患者什么疾病,凡是涉及到精神或者神志的异常,均是少阴病的范围。
5)·与脑髓心肾骨有关
在伤寒论书中,凡是涉及到脑髓心肾骨的表现都与少阴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太阳病感受寒邪以后,出现了骨节疼痛,这里的骨节疼痛,就是感受寒邪以后,郁束腠理,经脉通行阳气受阻,导致骨节失去温养,这里的失去温养,就是指经脉内的津液与阳气不能正常的温养骨节引起的。脑髓者,头也,头痛头晕均是与经脉内的阴阳之气有关,心悸心慌不仅与脉有关,主要还是与阴阳有关。
以上是针对少阴病所具备的五个特点,明白这些,对于辨证以及施方用药有着重要的作用。
2·临床表现
对于少阴病的临床表现,张仲景通过一脉一证来指出了少阴病的总纲。在六病的提纲中,唯独太阳病与少阴病用脉象来作为总纲,其中必有深意。我们可以通过条文来分析少阴病的临床表现。
脉微细,是指脉微与脉细两种,脉微者阳虚不能气化,气虚不能正常的运行,导致运行缓慢。脉细是指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血脉内的阴血运行的很少引起的,两种脉象体现了少阴病的阴阳两个方面的发病机理。张仲景通过使用脉象说明了两个方面,一是少阴病位在脉内,一是体现了阴阳两个方面的发病机制。
但欲寐,但者,主要表现的意思,重点突出。欲者,想要,想干什么,想得到什么的意思,寐者,睡觉之意,综合起来是指总是想要睡觉,在这里有两种意思,一是想睡睡不着,有想要睡觉的祈求,一种是坐下就想睡觉,不论干什么都想睡觉。这两种分别指出了阴阳两个方面,阴虚的睡不着,阳虚的睡不醒。但是不论是什么病机,都表现出无精打采的,没有精神的样子,还有就是呵欠不断,总是想睡觉的样子,这两种样子是医家的看到的,但欲寐是患者感觉到的,这是但欲寐的两种诊断方式。
阴证 是指阳虚寒盛引起的阴寒表现
手足厥逆者,是阳虚温化不足,不能正常的温养四末,出现了手足厥逆的表现。提示了阳虚的病机。但是,手足不温分为两种,一种是患者自己的感觉,但是摸之不凉,是气机失调引起的,和阳虚不一样,张仲景称之为手足寒。其次是手足厥寒,是真正的阳虚,是医家摸之感觉手足厥逆,患者也感觉发凉。
恶寒者,阳虚不能正常的温养肌体引起的。
自利者,阳虚温化之力不足,不能正常的温运脾土,使得脾不能正常的吸收,导致出现了自利。自利是脾运的表现,在这里是因为少阴的阳气运行于脉内,而脾作用于络脉的脉道上,所以,阳虚的不能温脾土引起的。
小便色白者,是指阳虚不能温化,下焦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就是说阳虚不能温化引起的。相反,阴虚的,则是小便短赤之小便不利。
口渴者,是指患者自觉口渴,也分阴阳,阳虚的,张仲景说“虚故引水自救”,是指阳虚不能温化津液,不能蒸腾津液上承引起的。
咽痛者,是指咽喉疼痛,在少阴病篇中也分阴阳两个方面,阳虚的是指虚阳上浮引起的,分辨的要点是舌淡白。
身重者,是指全身沉重无力,是由于阳虚不能温化水液,导致过多的津液停滞于体内引起的。轻则身重,重则四肢水肿。
脉阴阳俱紧者,是指经脉与络脉的脉象均是脉紧,说明了经脉与络脉内的津液偏盛,是由于阳虚不能温化,过多的津液充斥于脉内引起的。
以上是阳虚引起的少阴病的表现,体现了阳虚不能温养则寒,不能温化则渴,以及水气偏盛则白,重,紧的发病机理。
阳证 是指阴虚阳盛的表现
心烦者,肾阴不足,不能制约心阳,心阳偏盛于上,扰及心神则心烦但欲寐。
口渴者,津液不足,不能上承以润,或者心阳偏盛,耗伤津液。
小便不利者,是由于津液亏损,不能正常的润泽导致小便短赤。
咽痛者,阴虚失润,阳盛于上,伤及咽喉引起的。
失眠者,肾阴不足,不能制约心阳,导致心阳偏盛,扰及神明。
手足心热者,是肾阴不足,不能制约心阳,心阳运行于四末则出现手足心热
气证 是指肾气不固的发病机理
由于肾气吸附于阴液之中,如果肾阴亏虚,导致肾气的作用减弱,不能正常的封藏固涩,出现了不能封藏的表现,主要有
汗出者,汗出分为自汗与盗汗,都与肾气不固有关。张仲景说过“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者,知非少阴也”阴不得有汗是指少阴病不能有头汗出的表现,如果表现头汗出,就说明不是少阴病。而此处指出的汗出,是指全身的出汗,并不是单独的头汗出。这一点必须要明白。并不是少阴病不能有汗出的表现,只能是没有头汗出的表现。
吐者,是指患者突然就吐出为内容物,张仲景在这里没有提出呕,说明了患者没有胃气上逆,没有呕的声音,只是吐。是因为肾气不能封藏固涩胃气,使得胃内水谷不能下达,吐了出来。张仲景还提到了欲吐不吐的表现,说明没有吐出来。吐与不吐说明了肾气封藏固涩的虚弱程度。另外还包括了患者的不纳食,肾气不固,不能正常的摄纳脾气的运化,会导致脾不运化,不能为胃行气津液,不是吐,就是利,不是腹满,就是不欲食。
喘者,对于咳喘是为肺部的表现,但是,参与呼吸的气包括了肾气的作用,肾主纳气,肾气不固,不能正常的纳气归肾,出现了动则气喘的表现,对于气喘,也要明白肾气的封藏固涩作用。
大小便者,对于大小便,不仅仅是阴虚,阳虚会导致,而肾气不固也会引起,小便数,夜尿频,大便久利,肾气不固均能引起大小便次数增多。
精血者,是指男子的精气与女子的经血,均是由肾阳气化,肾气封藏,不致过多的外出,肾气不固既能引起阳痿,早泄,滑精,还能出现经血的闭经崩漏,带下不止,流产滑胎等。
脱垂者,脏器不固而下垂,包括胃下垂,直肠脱垂,子宫下垂等,均是由于肾气不固引起的。
少阴病中,我们不仅要明白阴阳气两个方面,还要明白肾气强大的封藏作用,这对于理解少阴病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这其中,由于肾气的封藏固涩作用,还要制约运动之气的作用,这在前面已经提及,那是和气血运行有关的,在此不再论述。
以上是关于少阴病的临床表现,从阴阳气三个方面指出了不同的表现,也提示了不同的发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