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医案 肾缓

医海之水源于泉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11/09/26
帖子
8850
获得点赞
516
声望
113
宋某,男,36岁,已婚,建筑工人,2004年7月2日来诊。
主诉:
直立后腰痛6年。
现病史:患者中年男性,形体消瘦,面色潮红。6年前出现腰痛,未重视,病情逐渐加重。后到某所就诊,医生诊断不详,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乙酰螺旋霉素,天麻丸口服。初服有效,久用效差。3年前到某院求治,医生建议b超检查,超声波检查报告:左肾下垂2.6厘米。给予补中益气丸等口服,患者服药后出现头晕加重,身热难耐,被迫停药。3年来间断服药治疗,效果不著,今求中药试治。患者否认有结核病史,有时怕冷,午后身热,白天出汗多,夜间盗汗。经常头晕眼花,腰痛直立加重,卧则减轻。口干微渴,食量可。小便量少,色微黄。大便每天一次,头干。体温36.7度,血压110、70毫米汞柱。尿八联未见明显异常。舌质淡红,舌苔少,脉象细弱微数。
诊断:肾缓
辩证:气阴两虚
治疗方法:益气养阴
处方:生脉散二至丸加减
药物;太子参30克,麦门冬30克,旱莲草30克,女贞子30克,五味子6克,延胡索30克,银柴胡10克,白蒺藜10克,杭菊花10克,地骷髅20克,制川楝子6克
3剂。水煎两遍,分两次兑服。
二诊:7月6日,服药3剂,腰痛未见明显好转,但是夜间未出现盗汗。守方连服15剂。症状消失,临床吿愈。
 
谢谢楼主分享,辨证很详细。换了我遇上这种病人,可能会入了知柏地黄汤的固板套路。
 
谢谢楼主分享,辨证很详细。换了我遇上这种病人,可能会入了知柏地黄汤的固板套路。
谢谢网友关注,对于疾病每个人的治发都不尽相同,这是比较普遍的。
 
单纯补中益气丸应该不会,不知道还吃了什么其它药,写的是”补中益气丸等”
 
肾缓 病名的出处是哪里?
古人没b超,怎么知道是肾下垂的
 
好案,辨证论治别具一格!学习了!
 
肾缓 病名的出处是哪里?
古人没b超,怎么知道是肾下垂的
对,病名不能乱取,否则只会越来越乱。汉代以前病名都是很规范的。只要辩证正确,一报病名,大家都知道病理了。后来的医家就不规范了,导致中医越来越乱。
 
:014:许老师自然有他的道理,我只是请教的意思,不是质疑
对,病名不能乱取,否则只会越来越乱。汉代以前病名都是很规范的。只要辩证正确,一报病名,大家都知道病理了。后来的医家就不规范了,导致中医越来越乱。
 
脏器下垂,其实都是韧带功能丧失。有助肝气以提升的方法,这是初入门的看山是山。但是肝郁,血虚等等也会造成肝不主筋。其实很多病,都是科普知识害的。
 
患者腰痛经B超发现左肾下垂2.5cm楼主病名诊断为肾缓,相似于胃下垂的中医病名胃缓。而胃缓之名源自内经,如《灵枢·本藏篇》说:"脾应肉,肉坚大者肉厚,肉么者胃弱……肉不稳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肉胭不坚者胃缓……"。楼主把肾下垂命名为肾缓,可见是熟谙内经相关经旨的。
 
肾缓 病名的出处是哪里?
古人没b超,怎么知道是肾下垂的
肾缓目前教科书未见有记载,这是本人根据临床证据,确实存在肾下垂的体征,如果古代没有该病名,那就是本人的发明,但是古代把胃下垂称为胃缓是存在于内经的。病理上肾的韧带迟缓不收因而出现下垂。中医不能永远使用西医病名,应该自立。
一般采用肾区双合诊,可以诊断肾下垂的程度。
 
这是五版教材跟风西医病名
 

附件

  • IMG_20200906_113149.jpg
    IMG_20200906_113149.jpg
    3.1 MB · 查看: 83
患者腰痛经B超发现左肾下垂2.5cm楼主病名诊断为肾缓,相似于胃下垂的中医病名胃缓。而胃缓之名源自内经,如《灵枢·本藏篇》说:"脾应肉,肉坚大者肉厚,肉么者胃弱……肉不稳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肉胭不坚者胃缓……"。楼主把肾下垂命名为肾缓,可见是熟谙内经相关经旨的。
缓急,是形容的一种状态,非病名,即有胃缓,必有胃急,其他的还有更多。
 
对,病名不能乱取,否则只会越来越乱。汉代以前病名都是很规范的。只要辩证正确,一报病名,大家都知道病理了。后来的医家就不规范了,导致中医越来越乱。
我取的病名,应该有专利权,如果谁用应该通过我,否则属于侵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