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扶正与补虚的不同
人们常认为中医扶正就需要补虚,补虚就是扶正。但是所谓的虚是指空虚,不足而言,而扶正是因为不称正了,歪了,斜了,才需要扶,若正已经端正,那么扶也是多余的作为了。虚能引起正气偏颇,歪斜,相反的正若歪斜也能引起虚像出现,相互有时候有因果关系,也有关联,相辅相成,但是补虚与扶正同等看待,就不合拍,人们常常认为人身疾病出了偏颇。应当扶正以抵挡邪气,就用补虚的方法,大进补药,这是不正确的。补虚,是对人体不足而言的,不足需要补充营养,西医输液,输血,输氧,好似世间空投物资,也加着药物,好像伞兵,如激素,抗菌素之类,确实能解决危机与倾刻之间,补虚是不足的需要。但扶正就不同因补虚只是扶正的一个方向面,不能同等看待。扶正与祛邪,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所谓的正,就是人体运化的正常规律。内经素问六徽旨大论,“化有大小,期有远近,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是说生化有大小的不同,时间远近的区别,不管大小远近,最重要的是保持正常。如果反常就要发生灾害。人不管胖瘦,也不管性格如何,更不管你所处的位置,最重要的是,人体生化的正常运行。自身的正常运行就是正气,只要人体生化正常运行就不需要扶。所以要扶是因为正常运行出现了偏差,需要帮助才有扶正的说法。扶正,扶住正常规律,正常生化,就是正。所谓邪,分为内邪与外邪。外邪就是外部入侵的势力,如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气候变化过盛,入侵人体。还有西医说的微生物,病毒病菌等侵入人体。再者说内邪,黄帝内经素问六徽旨大论:“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意思是自身的生化不应该在这个位置上的,占了这个位置就叫邪,根据自然规律应当在这里,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就叫正,正若需扶,就是占的位置已经出现了危机,有不应该在这个位置上的出现在了这个位置上。有的是因为本身不足就是虚,那么补虚就是最好的方法了,而不正需要扶的时候,不一定就虚。虚是不足,内经说,有则为实,无则为虚,可见虚就是不足。扶正需要祛邪,或者说,人得病的原因是正与邪的争斗,那么邪气的危害,是局部不足,你应该补充的不足,再多的也是无用的,因为补充的养分或者武器,邪一样可以用,正会更加偏邪。再者因为自身的错误,人自身运化的过程中,常因各种原因会有失误或者过错。如生化通道的受阻,需要补充的下部,根本运输不到,会引起下部体位供应不足,上部供应就会有余,那么上部就不需要补充,因为越补充,阻塞的面积越大,造成的积聚越多,更加影响畅通。再加上也是本身功能的紊乱,自身无法调控,形成气的过剩与不足,水液过剩或者不足,应当分配的东西,不能正常分配。补虚与泄实,对外入侵而言,黄帝内经素问,“邪气盛则实,精气多则虚。”就是说虚是内部的衰败空虚,实是邪气盛的原因,所以以邪实补虚。对内而言,内经素问又说,“有则为实,无则为虚。”这个实就是充足,而不是过盛。虚则应该补之,但充足并不是过盛,泄应慎之。再如通透不佳,本身机能拥挤,难以行运,难以分配,再如温度适宜,过热过冷,热则顺畅,运行加快,寒则不行运行速度难以掌握。另外一个方面,过剩也能引起正气的偏颇。所以内经就有虚者补之,实者泄之的经文,泄实也是扶正的一个方面。有些实就是过盛,泄是疏通的一个方法。把积聚的东西运走了,这就是扶正。
纵上所述中医的扶正,包括补虚,还色括泄实,也要去邪也要纠正自身出现的偏颇失调及功能的紊乱。补虚只是顾及不足的一个方面。这概念如果混淆时,对于防病治病错误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