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疑问求解 为了活跃学术气氛,提几个有关麻黄汤的问题供大家探讨

山外青山976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20/08/17
帖子
4524
获得点赞
1421
声望
113
所在地
中国
为了活跃学术气氛,我提几个有关《伤寒论》麻黄汤的问题供大家探讨:

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问题:

1,麻黄为什么要去节?为什么现代中医开方不要求麻黄去节?

2,麻黄三两折合为现代剂量是多少克?如果让您开方治病,您敢用这个剂量吗?如果你说不敢用,那为什么医圣仲景敢用?

3,桂枝为什么要去皮?为什么现代中医开方不要求桂枝去皮?

4,杏仁为什么要去皮尖?如果让您开方,会要求去皮尖吗?(无论回答去不去皮尖都要说明理由)

5,杏仁七十个有多少克?
 
最后编辑:
补充一下:杏仁七十个有多少克?是指去了皮尖的杏仁七十个。
 
为了活跃学术气氛,我提几个有关《伤寒论》麻黄汤的问题供大家探讨:
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问题:
1,麻黄为什么要去节?
2,麻黄三两折合为现代剂量是多少克?如果让您开方治病,您敢用这个剂量吗?如果你说不敢用,那为什么医圣仲景敢用?
3,桂枝为什么要去皮?
4,杏仁为什么要去皮尖?如果让您开方,会要求去皮尖吗?(无论回答去不去皮尖都要说明理由)
5,杏仁七十个有多少克?
  
  1、麻黄为何要去节没有研究过。
    但“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的原因,有医师分享实践经验,说是为了减轻服后“心烦”的副作用。

  2、麻黄三两折合成现代剂量为:14X3=42克
    (北京中医药大学程先宽最新考证《伤寒论》经方一两为13.8克)
    仲景用这个剂量,有煎服方法、体质差异、气候差异等方面的原因:
    一、经方当时只煎一遍(有效成分溶出约50%左右),而现在通常会煎2遍以上(有效成分溶出约75%以上),现在用28克,即相当于当时用42克;[麻黄汤]一剂虽然用三两麻黄,但煎成两升半,一次服八合,为三次服药的量,按桂枝法,取微似汗,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相当于每次只服一两(14克)的麻黄,而且只煎一次。
    二、当时平民百姓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很差,人口自然淘汰率高,体弱者大多夭折,活下来的人体格一般比较健壮,而且经常在风吹日晒雨淋的环境中劳作,小白脸的比例很小,大多数人皮肤粗糙、腠理致密。(现在中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8米,女性1.58米,而秦始皇兵马俑平均身高达1.84米,虽然士兵身高大于民众身高,但可以推测当时普通人身高也不会比现在低)
    三、东汉末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度左右(见竺可桢《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年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后附),现在一月气温零度线在“秦岭-淮河-洪泽湖”一线,而当时在“大巴山-长江-太湖”一线,比今天南推200多公里,张仲景的家乡河南南阳冬季有相当长时间平均气温都在零度以下。气温越低,风寒邪气越重,人体腠理越紧实,发汗所需要的麻黄剂量越大。

  3、《伤寒杂病论》所载经方中的桂枝,即现在的肉桂,唐代称之为桂心。桂枝去皮,去的是表面的角质层和木栓层,以便于其入药部位韧皮部中的有效成分顺利溶出。

  4、杏仁去皮尖是为了让水尽早渗入杏仁瓣,在汤药煎沸之前的一段温度合适的时间内,启动“苦杏仁酶”水解“苦杏仁甙”生成“氢氰酸”然后挥发掉的过程,以减小杏仁的毒性。
    现在用漂烫法炮制的杏仁已经去掉皮尖了,没去皮尖的杏仁入煎也不用去皮尖,因为现在杏仁的常规用量大概只有经方原始剂量的1/3,即9克左右(药典规定剂量范围为:3-10克)。

  5、杏仁我用称称过,带皮尖的一个约0.4克,70个就是28克,即汉制二两左右。
    70个杏仁去掉皮尖之后大概有22克左右,即汉制一两半多一点。
  
  
张仲景生活的年代(东汉末年,公元200年前后)温度处周期低谷气候严寒。--中国古代近5000年的气候变迁(年均气温曲线图).jpg
 
  
  1、麻黄为何要去节没有研究过。
    但“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的原因,有医师分享实践经验,说是为了减轻服后“心烦”的副作用。

  2、麻黄三两折合成现代剂量为:14X3=42克
    (北京中医药大学程先宽最新考证《伤寒论》经方一两为13.8克)
    仲景用这个剂量,有煎服方法、体质差异、气候差异等方面的原因:
    一、经方当时只煎一遍(有效成分溶出约50%左右),而现在通常会煎2遍以上(有效成分溶出约75%以上),现在用28克,即相当于当时用42克;[麻黄汤]一剂虽然用三两麻黄,但煎成两升半,一次服八合,为三次服药的量,按桂枝法,取微似汗,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相当于每次只服一两(14克)的麻黄,而且只煎一次。
    二、当时平民百姓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很差,人口自然淘汰率高,体弱者大多夭折,活下来的人体格一般比较健壮,而且经常在风吹日晒雨淋的环境中劳作,小白脸的比例很小,大多数人皮肤粗糙、腠理致密。(现在中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8米,女性1.58米,而秦始皇兵马俑平均身高达1.84米,虽然士兵身高大于民众身高,但可以推测当时普通人身高也不会比现在低)
    三、东汉末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度左右(见竺可桢《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年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后附),现在一月气温零度线在“秦岭-淮河-洪泽湖”一线,而当时在“大巴山-长江-太湖”一线,比今天南推200多公里,张仲景的家乡河南南阳冬季有相当长时间平均气温都在零度以下。气温越低,风寒邪气越重,人体腠理越紧实,发汗所需要的麻黄剂量越大。

  3、《伤寒杂病论》所载经方中的桂枝,即现在的肉桂,唐代称之为桂心。桂枝去皮,去的是表面的角质层和木栓层,以便于其入药部位韧皮部中的有效成分顺利溶出。

  4、杏仁去皮尖是为了让水尽早渗入杏仁瓣,在汤药煎沸之前的一段温度合适的时间内,启动“苦杏仁酶”水解“苦杏仁甙”生成“氢氰酸”然后挥发掉的过程,以减小杏仁的毒性。
    现在用漂烫法炮制的杏仁已经去掉皮尖了,没去皮尖的杏仁入煎也不用去皮尖,因为现在杏仁的常规用量大概只有经方原始剂量的1/3,即9克左右(药典规定剂量范围为:3-10克)。

  5、杏仁我用称称过,带皮尖的一个约0.4克,70个就是28克,即汉制二两左右。
    70个杏仁去掉皮尖之后大概有22克左右,即汉制一两半多一点。
  
  
:080: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