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针推理论 从“脾为病,俞在脊”初探脾胃与任督的关系

梦回杏林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13/11/15
帖子
17556
获得点赞
9452
声望
113
所在地
 
  
从“脾为病,俞在脊”初探脾胃与任督的关系

作者:武明霞;方依依;刘浩敏;鲁海;张春红; 刊名:时珍国医国药​

  摘要
  文章以《内经》“脾为病,俞在脊”的论点,从经络、脏腑、气血津液方面探讨脾与脊的关系,发现二者联系密切。又因脾胃同属中焦,脾升胃降;脊与督同居人身后正中线,二者联系紧密,督为“阳脉之海”;于经络中,任脉居于人身之前正中线,为“阴脉之海”,与督脉前后对应,督升任降。遂结合中医象思维,初探脾胃之中与任督之中的关系,归纳脾胃与任督二脉在气机升降、五行相属及气机圆循环等方面的相似点。

  关键词:脾胃; 任督; 象思维
  DOI标识:DOI:10.3969/J.ISSN.1008-0805.2018.09.085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18)09-封3-02

  正所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中医学强调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观,注重通过取类比象思维归纳总结人与自然及人体内部规律。《素问·金匮真言论》有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余览此真言,知五脏之“俞”皆有不同,遂试探讨脾与脊的关系,认为脾与脊的关系离不开督脉,而“脾与胃以膜相连”,同属中焦,督脉与任脉同出“下极之俞”,同居人之中线,由此思考此“二中”是否相关,初步探讨脾胃之中与任督之间的关系如下。


  1 “脾为病,俞在脊”句意解
  《说文解字》谓:“脾,土藏也。”因脾象于土,而有生化、受纳、承载、升清之性,其象于土的特性失常则“脾为病”。《难经》云:“俞者,脏中阴气之所输也”,故有“俞”同“输”之说,即俞为人之脏腑经络之气由内输注于外的特殊部位,故俞可表示脏腑之外应。《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谓:“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外台秘要》载:“脊者身之梁栋”,故脊即现代医学所指脊柱。因此,“脾为病,俞在脊”字面意为脾病可表现在脊柱为病,故调脾可达治脊之功;因“俞”亦有腧穴之意,针刺腧穴可调理气血以祛病,故“脾为病,俞在脊”亦有理“脊俞”以疗脾之意,二者互为因果,联系甚密。


  2 脾与脊的关系

  2.1 脏腑气血津液
  其一,脊属骨,《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黄元御注:“肾水制于脾土,其不至下流者,脾制之也,故所主在脾”,之所以骨之合在肾,而又由脾所主,体现了“土能制水”的五行相克关系,脾肾的相互制约,保障了双方功能的正常,遂肾乃可正常发挥主骨之功。其二,《素问·宣明五气篇》曰:“骨者,髓之府”,一方面强调了髓有赖于骨之外壳的保护,另一方面又有骨有赖髓之充养之意,而肾藏精,精生髓,《灵枢·决气篇》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由此可知,骨、髓的濡养离不开水谷之气,即后天脾的滋养,后天化生之水谷精气、血液与先天之精气、精液共同作用,使气可归精、血可养髓,保证髓充、骨养而脊坚。综上,脾与脊的关系可间接体现在脾肾的互用方面。

  2.2 经络

  在探讨脾与脊关系前,先探讨……


从“脾为病,俞在脊”初探脾胃与任督的关系1.png


,俞在脊”初探脾胃与任督的关系2.jpg

 
  华佗夹脊穴的产生、发展、与定位

  产生 夹脊穴最早出自《内经》,《素问· 刺疟篇》曰: “十二疟者,……又刺项已下侠脊者,必已”。 《素问· 缪刺论》又云:“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 人拘挛脊急,引胁而痛,刺从项始数脊椎侠脊, 急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 夹脊穴的位置最早记录于《后汉书· 华佗别传》, 书中曰:“有人病脚坐不以行。佗切脉,便使解 衣,点背数十处,相去四寸或五寸(分)……, 言灸此各七处,灸则愈即得也。后灸愈,灸处夹 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均匀如引绳”。

  发展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卷二曰:“华佗治霍乱已死, 上屋唤魂,又以诸治皆至,而犹不差者。捧病人腹卧之, 伸臂对以绳度两头,肘尖头依绳下夹脊脊大骨中,去脊 各一寸,灸之百壮,不治者,可灸肘椎,以试数百人, 皆灸即起坐。佗以此数传子孙,代代皆密之”。 清代廖润鸿的《针灸集成》云:“夹脊穴治霍乱转筋。令 病者合面卧,伸两手著手,以绳横牵两肘尖,当脊间绳 下,两旁相去各一寸半,所灸百壮,无不差者,此华佗 法”。又云:“夹脊穴,量三椎下近四椎上,从脊骨上 两旁各五分,灸三七壮至七七壮,立瘥神效”。 近代乘淡安著的《中国针灸学》首先提出了“华佗夹脊 穴”的名称,自第一胸椎以下至第五腰椎为止,每穴从 脊椎旁开5分。

  定位 夹脊穴自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 寸处,每侧17穴,左右共34穴。

根据临床实践应用,各医家对其定位和穴位数认 识不尽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观点: ①34穴(含位于胸1~12椎及腰1~5椎两侧的夹脊 穴 )。 ②48穴(含位于颈1~7椎与胸1~12椎及腰l~5椎两 侧的夹脊穴)。 ③56穴(含位于颈l~7椎、胸l~12椎、腰l~5椎及骶 1~4椎两侧的夹脊穴)


何天有:华佗夹脊治百病PPT截图03.jpg


何天有:华佗夹脊治百病PPT截图04.jpg


何天有:华佗夹脊治百病PPT截图05.jpg


华佗夹脊穴的定位主治与刺灸法.jpg


小儿背部的华佗夹脊穴.jpeg

 
楼主一大堆的错误观点,现让我一一道来:
1、脾经与脊椎的关系在于脾经有一条横行的分支到第11胸椎棘突下。因此第11胸椎的错位可以影响到脾经和脾或胰。
2、脾经与督脉的关系在于脾经与督脉有几个交会穴(百会穴、大椎穴和脾俞穴)。
3、督脉是左右对称的两条,距离棘突连线半寸。因此现行的督脉穴位都是位置错误的。
4、华佗夹脊穴实际上就是督脉的穴位。
5、督升任降的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是督降任升(肝经在百会穴并入督脉,然后分成两支:一支在面部下行。一支夹脊椎棘突下行到肛门的后缘入腹,沿小腹前壁向外,向上,向内再向下。沿任脉外侧缘下行到肛门前缘与任脉接续。任脉沿前正中线旁开5mm上行到旁天突穴转入对侧的肺经)。
6、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的说法不正确。因为任脉和督脉都有很多的穴位直或间接的接交会一侧的十七条经脉。因此上述的说法或督脉总督诸阳;任脉总任诸阴的说法都不正确。正确的说法是任脉和督脉都可以影响到同侧的十七条经脉(包括阴经和阳经)。这正是气功小“周天”的基本原理。
 
楼主一大堆的错误观点,现让我一一道来:
1、脾经与脊椎的关系在于脾经有一条横行的分支到第11胸椎棘突下。因此第11胸椎的错位可以影响到脾经和脾或胰。
2、脾经与督脉的关系在于脾经与督脉有几个交会穴(百会穴、大椎穴和脾俞穴)。
3、督脉是左右对称的两条,距离棘突连线半寸。因此现行的督脉穴位都是位置错误的。
4、华佗夹脊穴实际上就是督脉的穴位。
5、督升任降的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是督降任升(肝经在百会穴并入督脉,然后分成两支:一支在面部下行。一支夹脊椎棘突下行到肛门的后缘入腹,沿小腹前壁向外,向上,向内再向下。沿任脉外侧缘下行到肛门前缘与任脉接续。任脉沿前正中线旁开5mm上行到旁天突穴转入对侧的肺经)。
6、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的说法不正确。因为任脉和督脉都有很多的穴位直或间接的接交会一侧的十七条经脉。因此上述的说法或督脉总督诸阳;任脉总任诸阴的说法都不正确。正确的说法是任脉和督脉都可以影响到同侧的十七条经脉(包括阴经和阳经)。这正是气功小“周天”的基本原理。
  
  我对经络学了解不深、尚属入门阶段。
  感谢老师的详细补充、分享,学习了。

  3、督脉是左右对称的两条,距离棘突连线半寸。
  4、华佗夹脊穴实际上就是督脉的穴位。
  
  您说的第三点和第四点,我以生活常识和直觉思维来判断,比较认同,因为:
  经络既是神经信号传导通道,也是组织液循环通道。
  督脉这样功能强大的重要经脉,不可能在棘突上面很薄的浅表的皮层中循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