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理探讨 后溪一穴能治疗百分之八十的颈椎病,但剩下的百分之二十怎么办?

正本_清源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9/06/26
帖子
343
获得点赞
260
声望
43
所在地
成都
很多看到标题的朋友,可能马上就会条件反射地说出一大堆穴位,什么列缺,昆仑,束骨,悬钟,等等
但就我遇到的情况来看,后溪无效的颈椎病,其它穴位也基本上没用什么作用。
尤其是那种脖颈以及肩膀自觉僵硬,但是疼痛不明显的类型,很多穴位往往无效。
请问诸位同道可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我觉得中西医是未来医学的方向。。。。。。。。。。。我不太懂什么穴位,既然中医提到活血化瘀,其实就是颈椎附近的肌肉长时间不能起到固定的作用,在胸锁乳突肌的牵引力下,导致颈椎变形了。其实都是个人的生活习惯。有些70多岁的老头 颈椎好好的。
 
颈椎病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颈部肌肉的损伤。(治疗方法以按摩、膏药和针刺为主)
2、颈椎的轴向移位。(治疗方法以手法复位为主)
3、颈椎相关的经脉。(治疗方法以针灸指压推拿为主)
C1、2—肺经、胃经和督脉。
C3—大肠经和督脉。
C4、5—三焦经和督脉。
C6—小肠经和督脉。
C7—十七条经脉。
后溪穴其实是一个双穴组合。掌后溪穴属于心经,背后溪穴属于小肠经。
背后溪穴是一个大全息的穴位,有串经通该侧的十六条经脉。感传的重点部位在:大椎穴,小肠,眼、鼻、唇、齿、舌、耳和咽喉。
掌后溪穴的串经是:肺经,大肠经,小肠经,脾经,肝经和肾经的前后线。感传的重点部位在:大椎穴,脑干,边缘叶,心脏,眼、鼻、唇、齿、舌、耳天突穴和咽喉。
掌天突穴位于手掌尺侧,当微握拳时,在第五掌指关节尺侧,远端掌横纹头赤白肉际掌侧3mm处。
背天突穴位于手掌尺侧,当微握拳时,在第五掌指关节尺侧,远端掌横纹头赤白肉际背侧3mm处。
 
很多看到标题的朋友,可能马上就会条件反射地说出一大堆穴位,什么列缺,昆仑,束骨,悬钟,等等
但就我遇到的情况来看,后溪无效的颈椎病,其它穴位也基本上没用什么作用。
尤其是那种脖颈以及肩膀自觉僵硬,但是疼痛不明显的类型,很多穴位往往无效。
请问诸位同道可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僵而不痛,病在肝(筋)脾(肉),尚未及肾(骨)。
  从证候上来看,可能主要还处于湿热损伤肝脾的阶段

  祛除血分瘀热的穴位您试过没有?
  :大椎、肺俞、肝俞、膈俞、血海、地机、曲池、蠡沟、天井、肩井……(背俞穴宜针刺拔罐放血)

  再配合方药{柴胡剂}从少阳、太阳论治,估计效果应该不错。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171.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大柴胡汤]不仅用于治疗少阳型颈椎病(案例见后面的附图),还可以化裁用于治疗落枕(《山东中医杂志》 1985年01期):
   柴胡6克,黄芩9克,蒲公英12克,白芍9克,葛根12克,生地9克,玄参9克,枳壳9克,川楝子6克,木香6克,制川军4.5克。日一剂,二次分服。笔者(朱焕文)以本法治疗落枕,一般七剂即可痊。

[大柴胡汤]治疗少阳型颈椎病案例1.jpg


[大柴胡汤]治疗少阳型颈椎病案例2.jpg
 
  
  僵而不痛,病在肝(筋)脾(肉),尚未及肾(骨)。
  从证候上来看,可能主要还处于湿热损伤肝脾的阶段

  祛除血分瘀热的穴位您试过没有?
  :大椎、肺俞、肝俞、膈俞、血海、地机、曲池、蠡沟、天井、肩井……(背俞穴宜针刺拔罐放血)

  再配合方药{柴胡剂}从少阳、太阳论治,估计效果应该不错。


  [大柴胡汤]不仅用于治疗少阳型颈椎病(案例见后面的附图),还可以化裁用于治疗落枕(《山东中医杂志》 1985年01期):


就我接触的病例寒湿偏多,用葛根汤效果就挺好。
但是我总有种刨根问底的执念,压在心底。
问问各位朋友有没有类似的经验。
 
就我接触的病例寒湿偏多,用葛根汤效果就挺好。
但是我总有种刨根问底的执念,压在心底。
问问各位朋友有没有类似的经验。
  寒湿证,那就治脾吧,[五积散]、[黄芪桂枝五物汤]之类。
  理论推导,或者文献援引,非个人的临床经验,仅供参考。
 
最后编辑:
  
  寒湿型的颈椎病,当属{血痹虚劳}之证了吧,正虚邪恋,所以久治乏效,或者反反复复。
  刺激穴位,就是通过调动气血来祛邪,无足够的兵马可调、无充沛的粮草可用,自然攻敌不效、守城不固。
  虽针无补法,但炙可温助,对于气血两虚的寒湿型颈椎病患者来说,《黄帝内经·灵枢》{官能篇}中的两句话指明了治疗的法则:“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
  《医学入门》也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唉,如果是正中用脚跟正经中央试试,如果是偏侧,用三里下一寸后半寸试试,就可以针到病除立竿见影了。
这两个穴位倒是没试过,请问叫名字?
貌似是董氏奇穴的衍生?
 
唉,如果是正中用脚跟正经中央试试,如果是偏侧,用三里下一寸后半寸试试,就可以针到病除立竿见影了。
  胆经走“偏侧”,三里下一寸后半寸,这个位置在经外奇穴“胆囊穴(LE6)”附近,治疗“少阳型颈椎病”应该有效。
 
每个门派叫法不一样,懂针叫三正穴,侧三里,而倪海厦讲的是扎到骨消肿瘤和督脉疾病,然而我们魏家针法是斜刺,其实临床验证经络都是一条。为啥各个门派针法效果好立竿见影呢,因为讲的是实战经络,院校派的是注重穴位点,纸上谈兵,效果太差,治病太慢。不然西医根本没有立足之地,中医也不会这么狼狈。不能怪西医抢饭碗,实际上就是那些不会治病又有头衔的中医人坑害了,比如一个胆病还要西医动手术,可以推理不懂经络穴位,不然有疾病早就有反应察觉,难道一个院士还有那么多大牌中医一个胆病解决不了?如何变成国家栋梁的心知肚明。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