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8/03
- 帖子
- 2511
- 获得点赞
- 293
- 声望
- 83
- 年龄
- 56
过敏,常常被误认为免疫了低下了,其实顾名思义,过敏,过于敏感之意。是人体对外在的物质或者身体内部的一些毒素过于敏感产生的一系列反应。
现在被诊断为过敏的患者似乎越来越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多表现在皮肤的各类皮疹伴随瘙痒,五官的鼻痒,鼻流清涕伴随眼睛,耳洞的瘙痒等等。
为了治疗这些毛病,现代医学已经武装到了牙齿,比如寻找过敏源,人为避开或者脱敏这些物质,假设对空气过敏该如何?
中医认为这些都是皮毛之小疾,多从治表入手,其中有兼夹证者亦多,当随证治之。但是还有一类过敏表现为腹中之疾,比如呕吐,腹痛等。试举一例说之,以见此等过敏治法。
杨姓小儿,五岁,武汉人,2018年7月10日诊。
奶奶代述:自婴儿期即对母乳过敏,牛奶也不能喝,呕吐,哭闹,不得已只能给米粉,面水等喂养,到了长了牙齿,能吃东西的时候,很多食物包括鸡蛋,鸡鸭鱼等都不能吃,吃则剧烈呕吐伴随腹痛。多方求治,中西医都治疗乏效,不得已只能吃能吃的少的可怜的那些食物。
见儿多动,外观与正常小儿无异。因为有呕吐,腹痛的症候出现,便做了腹诊。按心下有抵抗感,肚脐周围腹肌紧张,按之疼痛。脉之弦紧有力,舌红苔薄白。睡则常俯身而卧,不得安寐,大便数日一行。
师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又曰:“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又《外台》:“治心腹卒中痛者”与柴胡桂枝汤。
又柴胡加减法曰:“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
处方:
柴胡15g 桂枝10g 芍药15g 半夏9g 炙甘草10g 党参10g 黄连3g 大黄3g 生姜10g,切 小枣3个,切 7剂
上方,用水800ml,煮取200ml,分温三服之。并嘱服药后可以试食不能吃之物。
7月17日复诊。述服药后试食鸡蛋并没有发病,其他还未敢试吃。问大便仍然二日一行,原方加大黄为5g,再与7剂。
7月24日三诊。述增加原来不能吃的事物种类,只是未敢多吃,并没有发生呕吐,腹痛症状。奶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守方再与7剂。
7月31日四诊。述试喝牛奶,发生了呕吐,并未腹痛。其他如鸡鸭鱼等食之无碍。与言,牛奶本非人必须的食品,也不必一定要喝,等长时间不发病再试试不晚。大便虽然一日一行,仍然有些干燥,再与7剂,嘱如果大便溏,便改变服药次数,一日二次即可,一剂服一天半。
接诊此儿五年之怪疾,似乎无从下手,但是遵辨病,脉,证,治的原则,不为“过敏”所束缚,求实证而获效。不知者以为神奇,知之者平淡中可建功。
现在被诊断为过敏的患者似乎越来越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多表现在皮肤的各类皮疹伴随瘙痒,五官的鼻痒,鼻流清涕伴随眼睛,耳洞的瘙痒等等。
为了治疗这些毛病,现代医学已经武装到了牙齿,比如寻找过敏源,人为避开或者脱敏这些物质,假设对空气过敏该如何?
中医认为这些都是皮毛之小疾,多从治表入手,其中有兼夹证者亦多,当随证治之。但是还有一类过敏表现为腹中之疾,比如呕吐,腹痛等。试举一例说之,以见此等过敏治法。
杨姓小儿,五岁,武汉人,2018年7月10日诊。
奶奶代述:自婴儿期即对母乳过敏,牛奶也不能喝,呕吐,哭闹,不得已只能给米粉,面水等喂养,到了长了牙齿,能吃东西的时候,很多食物包括鸡蛋,鸡鸭鱼等都不能吃,吃则剧烈呕吐伴随腹痛。多方求治,中西医都治疗乏效,不得已只能吃能吃的少的可怜的那些食物。
见儿多动,外观与正常小儿无异。因为有呕吐,腹痛的症候出现,便做了腹诊。按心下有抵抗感,肚脐周围腹肌紧张,按之疼痛。脉之弦紧有力,舌红苔薄白。睡则常俯身而卧,不得安寐,大便数日一行。
师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又曰:“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又《外台》:“治心腹卒中痛者”与柴胡桂枝汤。
又柴胡加减法曰:“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
处方:
柴胡15g 桂枝10g 芍药15g 半夏9g 炙甘草10g 党参10g 黄连3g 大黄3g 生姜10g,切 小枣3个,切 7剂
上方,用水800ml,煮取200ml,分温三服之。并嘱服药后可以试食不能吃之物。
7月17日复诊。述服药后试食鸡蛋并没有发病,其他还未敢试吃。问大便仍然二日一行,原方加大黄为5g,再与7剂。
7月24日三诊。述增加原来不能吃的事物种类,只是未敢多吃,并没有发生呕吐,腹痛症状。奶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守方再与7剂。
7月31日四诊。述试喝牛奶,发生了呕吐,并未腹痛。其他如鸡鸭鱼等食之无碍。与言,牛奶本非人必须的食品,也不必一定要喝,等长时间不发病再试试不晚。大便虽然一日一行,仍然有些干燥,再与7剂,嘱如果大便溏,便改变服药次数,一日二次即可,一剂服一天半。
接诊此儿五年之怪疾,似乎无从下手,但是遵辨病,脉,证,治的原则,不为“过敏”所束缚,求实证而获效。不知者以为神奇,知之者平淡中可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