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10/20
- 帖子
- 1260
- 获得点赞
- 200
- 声望
- 63
- 年龄
- 50
三·阴阳学说
对于阴阳学说,历代医家说的很丰富了,可以参考以来医家的论述,现在只是简单的说一下伤寒论书中的阴阳观。至于张仲景所说的阴阳,可能和我们现在理解的不一样,他的理解思路既高深莫测,又深远莫及。但是总会能理解到一点。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可能张仲景的理解比内经更深入,把阴阳理解的细致化,准确化,临床化,他把内经中的一些关于阴阳的词语,深入理解,脱离其思想,结合到他自己的而理解当中,形成综合性的词语条文,结合临床实际,形成了不同的学术体系。例如,对于太阳与少阳以及其他四个个词语的认识上就不同于内经。内经是结合了针灸中经络的循行路线来推算的,而张仲景的理解则是把内经中的针灸的经络与经脉络脉给予了分辨,脱离了针灸学派的经络理论,使用经脉与络脉来结合阴阳,营卫,腠理,三焦以及脏腑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辩证体系,为后人辨证论治提供了依据。尤其是阴阳的认识,别具一格。
1·阴阳定病
对于阴阳的认识,我们在学习内经以及结合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的认识上,可能没有张仲景理解的那么深入,但是也能形成一点共同认识。首先是太阳等六病的阴阳认识上。
太阳,太阳所主的部位的阳气是最大的,面积是最广的,它包括了人体的所有的肌表与所有的骨节,涉及到了经脉的外行支,还涉及到了经脉的内行支,以及经脉内外的营卫之气。
阳明,阳明则是所主的整个胃肠道部位是最热的,为什么叫阳明,因为这里的阳是心阳与肾阳共同作用于胃肠道的,形成了两阳合明的机理。涉及到经脉的内行支,以及经脉内外的营卫之气。
少阳,少阳则是阳气最少的,它的作用部位是络脉,是络脉外的肝气升发输运脉内的肾之阴阳,逐渐上聚于心包。由于涉及到整个络脉之气的升发,形成了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之说。其中在作用机理上,涉及到了三焦,与人体的气化有关。因为少阳不同于太阳与阳明,太阳与阳明是作用于经脉上,而少阳是作用于络脉上。所以三阳的理解是部位与阳气多少的共同结合。
相反,三阴也是这个道理,
太阴,太阴是面积最大的,其作用部位与络脉相同,作用于络脉上,借助络脉来完成脾的运化过程。使得凡是脉外的水谷精微,还是痰饮水湿均是通过脾的运化作用进入到络脉内,再由肝来输运至心肺。
少阴,少阴是阴阳精气最少的,少阴是经脉与络脉内的所有的物质,就是营。不论是营气,营血,营阴,还是骨脑之髓液,还是具有繁衍后代的精气等,均属于少阴的范围。其中还有与营有关的神明,涉及到神明的两个舍以及气化。
厥阴,厥阴则是最难理解的,它与阳明的形成是一样的,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共同作用的。阳明者,两阳合明,是心阳与肾阳共同作用于胃肠道的表现,而厥阴者,两阴交尽,是经脉与络脉相互结合,共同作用于人体全身的,用于阴阳气血运行的脉道。也就是说凡是人体中的脉道都是属于厥阴。只有明白了脉道学说的厥阴,才能把整个伤寒论的框架结构展现出来。
厥阴体阴而用阳,厥阴虽然属于阴的范围,但是作用不仅输运阴气,但也疏散阳气。厥阴主脉分为经脉与络脉,经脉通行心阳从心包到肾中,络脉输运肾阴从肾中到心包,经脉与络脉的交接,顺接了阴阳气的正常运行。所以厥阴病出现了疾病都与脉道通畅有关,与阴阳气的交接有关。
其实在伤寒论书中,关于阴阳的使用很多,通过学习张仲景的条文,看出张仲景使用的阴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脉内阴阳气的阴阳,一个是脉的定位分阴阳。
对于阴阳气,分为阳气与阴气。因为人体中,关于阳的定位分为两个,一君一相,君阳为心阳,相阳为肾阳,不再分定其他的阳。对于阴的定位分为一上一下,上者肺阴,下者肾阴。凡是脉内的津液均属于肾阴的范围,属于少阴。
所以,在人体中的阴阳,不外乎上面的心阳肺阴,在下的肾阴肾阳。不论张仲景说什么阳气虚,阳气陷,阳气微,阳气衰的,发于阳,阴阳自和等等,均是指心阳,凡是指出的阴虚,津液不足,都是指肾阴。所以我们学习伤寒论,先把阴阳气给定好位置,才能不要被后世的胃阳,肝阳,肺阳,脾阳所混淆,只要记住不外乎一君一相,就行了。对于张仲景提出的发于阳,这里的阳也是指心阳,不是其他的阳。发于阴就是肾主的津液,都是一样的道理。通过阴阳的定病,我们要确立两个思想,阴阳病位的确定与体内阴阳气的定位。
对于阴阳学说,历代医家说的很丰富了,可以参考以来医家的论述,现在只是简单的说一下伤寒论书中的阴阳观。至于张仲景所说的阴阳,可能和我们现在理解的不一样,他的理解思路既高深莫测,又深远莫及。但是总会能理解到一点。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可能张仲景的理解比内经更深入,把阴阳理解的细致化,准确化,临床化,他把内经中的一些关于阴阳的词语,深入理解,脱离其思想,结合到他自己的而理解当中,形成综合性的词语条文,结合临床实际,形成了不同的学术体系。例如,对于太阳与少阳以及其他四个个词语的认识上就不同于内经。内经是结合了针灸中经络的循行路线来推算的,而张仲景的理解则是把内经中的针灸的经络与经脉络脉给予了分辨,脱离了针灸学派的经络理论,使用经脉与络脉来结合阴阳,营卫,腠理,三焦以及脏腑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辩证体系,为后人辨证论治提供了依据。尤其是阴阳的认识,别具一格。
1·阴阳定病
对于阴阳的认识,我们在学习内经以及结合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的认识上,可能没有张仲景理解的那么深入,但是也能形成一点共同认识。首先是太阳等六病的阴阳认识上。
太阳,太阳所主的部位的阳气是最大的,面积是最广的,它包括了人体的所有的肌表与所有的骨节,涉及到了经脉的外行支,还涉及到了经脉的内行支,以及经脉内外的营卫之气。
阳明,阳明则是所主的整个胃肠道部位是最热的,为什么叫阳明,因为这里的阳是心阳与肾阳共同作用于胃肠道的,形成了两阳合明的机理。涉及到经脉的内行支,以及经脉内外的营卫之气。
少阳,少阳则是阳气最少的,它的作用部位是络脉,是络脉外的肝气升发输运脉内的肾之阴阳,逐渐上聚于心包。由于涉及到整个络脉之气的升发,形成了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之说。其中在作用机理上,涉及到了三焦,与人体的气化有关。因为少阳不同于太阳与阳明,太阳与阳明是作用于经脉上,而少阳是作用于络脉上。所以三阳的理解是部位与阳气多少的共同结合。
相反,三阴也是这个道理,
太阴,太阴是面积最大的,其作用部位与络脉相同,作用于络脉上,借助络脉来完成脾的运化过程。使得凡是脉外的水谷精微,还是痰饮水湿均是通过脾的运化作用进入到络脉内,再由肝来输运至心肺。
少阴,少阴是阴阳精气最少的,少阴是经脉与络脉内的所有的物质,就是营。不论是营气,营血,营阴,还是骨脑之髓液,还是具有繁衍后代的精气等,均属于少阴的范围。其中还有与营有关的神明,涉及到神明的两个舍以及气化。
厥阴,厥阴则是最难理解的,它与阳明的形成是一样的,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共同作用的。阳明者,两阳合明,是心阳与肾阳共同作用于胃肠道的表现,而厥阴者,两阴交尽,是经脉与络脉相互结合,共同作用于人体全身的,用于阴阳气血运行的脉道。也就是说凡是人体中的脉道都是属于厥阴。只有明白了脉道学说的厥阴,才能把整个伤寒论的框架结构展现出来。
厥阴体阴而用阳,厥阴虽然属于阴的范围,但是作用不仅输运阴气,但也疏散阳气。厥阴主脉分为经脉与络脉,经脉通行心阳从心包到肾中,络脉输运肾阴从肾中到心包,经脉与络脉的交接,顺接了阴阳气的正常运行。所以厥阴病出现了疾病都与脉道通畅有关,与阴阳气的交接有关。
其实在伤寒论书中,关于阴阳的使用很多,通过学习张仲景的条文,看出张仲景使用的阴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脉内阴阳气的阴阳,一个是脉的定位分阴阳。
对于阴阳气,分为阳气与阴气。因为人体中,关于阳的定位分为两个,一君一相,君阳为心阳,相阳为肾阳,不再分定其他的阳。对于阴的定位分为一上一下,上者肺阴,下者肾阴。凡是脉内的津液均属于肾阴的范围,属于少阴。
所以,在人体中的阴阳,不外乎上面的心阳肺阴,在下的肾阴肾阳。不论张仲景说什么阳气虚,阳气陷,阳气微,阳气衰的,发于阳,阴阳自和等等,均是指心阳,凡是指出的阴虚,津液不足,都是指肾阴。所以我们学习伤寒论,先把阴阳气给定好位置,才能不要被后世的胃阳,肝阳,肺阳,脾阳所混淆,只要记住不外乎一君一相,就行了。对于张仲景提出的发于阳,这里的阳也是指心阳,不是其他的阳。发于阴就是肾主的津液,都是一样的道理。通过阴阳的定病,我们要确立两个思想,阴阳病位的确定与体内阴阳气的定位。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