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看运气——“五运六气”新剖析(二)(下)
冲虚子
冲虚子
黄帝问:“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岐伯的回答就是我们现在讨论的重点内容。
岐伯从东、南、西、北、中五方所生五风,五风所生五行,五行所生五脏等做了阐述。我们只引东方这段文字,其他几方和东方差不多。岐伯说: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藏为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为了帮助各位理解,冲虚子抽其核心编制图表如下:
表1:《五运行大论》五气生五脏表
五气之源 | 五行所生 | 五脏所在 | 本脏生胜 |
东方生风 | 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 肝 |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
南方生热 | 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 | 心 |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
中央生湿 | 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 | 脾 | 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
西方生燥 | 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 | 肺 | 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
北方生寒 | 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 | 肾 | 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
《管子·幼官》说:
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用五数,饮于黄后之井,以倮兽之火爨。……
八举时节,君服青色,味酸味,听角声,治燥气,用八数,饮于青后之井,以羽兽之火爨。……
七举时节,君服赤色,味苦味,听羽声,治阳气,用七数,饮于赤后之井,以毛兽之火爨。……
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声,治湿气,用九数,饮于白后之井,以介虫之火爨。……
六行时节,君服黑色,味咸味,听徵声,治阴气,用六数,饮于黑后之井,以鳞兽之火爨。……
表2:《管子·幼官》五行关系表
五行 | 服色 | 味 | 音 | 治 | 成数 | 饮水方位 | 用火方位 |
土 | 黄 | 甘 | 宫 | 和 | 五 | 中央井 | 中央火 |
木 | 青 | 酸 | 角 | 燥 | 八 | 东方井 | 南方火 |
火 | 赤 | 苦 | 羽 | 阳 | 七 | 南方井 | 西方火 |
金 | 白 | 辛 | 商 | 湿 | 九 | 西方井 | 北方火 |
水 | 黑 | 咸 | 徵 | 阴 | 六 | 北方井 | 东方火 |
东方曰星,其时曰春,其气曰风,风生木与骨。其德喜嬴,而发出节时。……
南方曰日,其时曰夏,其气曰阳,阳生火与气。其德施舍修乐。……
中央曰土,土德实辅四时入出,以风雨节,土益力。土生皮肌肤。其德和平用均,中正无私,实辅四时:春嬴育,夏养长。秋聚收,冬闭藏。大寒乃极,国家乃昌,四方乃服,此谓岁德。岁掌和,和为雨。……
西方曰辰,其时曰秋,其气曰阴,阴生金与甲。其德忧哀、静正、严顺,居不敢淫佚。……
北方曰月,其时曰冬,其气曰寒,寒生水与血。其德淳越、温怒、周密。……
表3:《管子·四时》五行相生的关系配属
五行 | 方位 | 时节 | 气 | 相生 |
木 | 东方 | 春 | 风 | 木与骨 |
火 | 南方 | 夏 | 阳 | 火与气 |
土 | 中央 | 辅四时入出 | 皮、肌肤 | |
金 | 西方 | 秋 | 阴 | 金与甲 |
水 | 北方 | 冬 | 寒 | 水与月 |
《管子·五行》中,不仅显示出将六官配进了五行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开始了将干支和五行的配合。
表4:《管子·五行》五行和天干(时间)配合表
干支 | 甲子 | 丙子 | 戊子 | 庚子 | 壬子 |
五行 |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日者曰:“我谓先生不可以北。”子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且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是围心而虚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
表5:《墨子·贵义》天干和五方、五色的配合
时间 | 方位 | 颜色 |
甲乙 | 东方 | 青 |
丙丁 | 南方 | 赤 |
庚辛 | 西方 | 白 |
壬癸 | 北方 | 黑 |
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
明显可以看出对稷下学者思想的继承。
五行学说的发展到汉代达到顶点,并得到基本的固化。主要有两个标志性的文献,一是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是班固的《白虎通义》。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补缺和解释,都得到了皇家的认可,或者是皇家思想的表达。董仲舒和班固都不是阴阳五行家,而是有明确政治理想的儒家一派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所以他们骨子里的思想是儒家的。他们对阴阳五行的论述都是围绕着他们的政治理想,阴阳五行仅是他们论述问题的武器和子弹,这就是和上述五行思想不同的地方。这个区别是重大的,本质性的,也是认识董仲舒、班固阴阳五行的一个重要基点。董、班的中心思想是天人感应。根据天人感应学说,形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男尊女卑的人间社会秩序,同样,根据天人感应学说,帝君也应该顺应天理,按照上天的意思治国理政,实行仁政。他们对阴阳五行的论述,都是为了说明天人感应的,为他们的政治理想服务的。董仲舒帮助建立起至高无上的皇权,但同时又死死地把皇权压制在天之下,即:“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从历史长河看,董仲舒的思想是保守的、落后的、反动的,但在当时,对维稳无疑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对第三十八》中说:
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藏,冬之所成也。是故父之所生,其子长之;父之所长,其子养之;父之所养,其子成之。诸父所为,其子皆奉承而续行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尽为人之道也。故五行者,五行也。由此观之,父授之,子受之,乃天之道也。故曰:夫孝者,天之经也。此之谓也。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之义第四十二》中说:
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此其父子之序,相受而布。是故木受水而火受木,土受火,金受土,水受金也。诸授之者,皆其父也;受之者,皆其子也;常因其父,以使其子,天之道也。是故木已生而火养之,金已死而水藏之,火乐木而养以阳,水克金而丧以阴,土之事火竭其忠。故五行者,乃孝子忠臣之行也。五行之为言也,犹五行欤?是故以得辞也。圣人知之,故多其爱而少严,厚养生而谨送终,就天之制也。以子而迎成养,如火之乐木也;丧父,如水之克金也;事君,若土之敬天也;可谓有行人矣。五行之随,各如其序;五行之官,各致其能。是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是故木主生而金主杀,火主暑而水主寒,使人必以其序,官人必以其能,天之数也。
儒家思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孔子提出的“礼”,礼的核心是秩序,孔子心中的理想社会就是恢复到周王朝原本的政治、社会秩序中。到了董仲舒这时,举目一看,这个理想已经不可能实现了,但实现社会有序、稳定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所以,冲虚子对董仲舒的理论特点理解为:以“礼”为核心,以天人感应为理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论述武器。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礼”是对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阴阳五行也是从前人那里拿来的,而天人一体、天人感应形成体系才是董仲舒的理论特色。传统中医学理论接收天人感应的东西不多,毕竟天人感应是完全唯心的;天人一体接收的不少,除了人副天数外,主要的就是阴阳五行了。
冲虚子用了这么长的篇幅,梳理了五行相配的脉络,目的就是论述,像《阴阳应象大论》和《五运行大论》中的五行相生相克,并不是医学思想,而是阴阳五行思想,它的来源不是医学实践,而是我国古代文化、哲学。这一点很多中医理论家们可能不同意,学术自由,你有依据驳倒冲虚子吗?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讨论:《五运行大论》中的从“东方生风”开始的五大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属于五运六气学说吗?马烈光说:它们是“运气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运气藏象的核心在于强调脏腑气化与天地气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使这一藏象学上升至一个更高的境界。”(马烈光著《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大论通释》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版,第35页)冲虚子认为,非也。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到最后总结运气学说的时候我们再集中讨论。这里仅简单涉猎一下。
所谓运气学说,就是我们古代的哲学家和医家通过观察,发现气候和人体的生理、疾病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在这个大背景下,他们通过建立五运和六气之间的一定的组合关系,形成了六十甲子一循环的运气关系系列,从而实现对年、时段(全年6个时段,四个节气为一个时段)气候和人体疾病关系的预测。必须指明的是,运气学说不是天文学,也不是气象学,它属于预测学,属于阴阳五行学系列。上述的五大段文字是一个关于五方(五气)生五行,五行生五脏,五脏相生相克的关系描述,既非气候,更无预测,所以非要归到运气学里,实为牵强,视之为“运气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荒谬。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五运和六气存在数量的矛盾,七篇大论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或采取将五运增加为六运,就是把火分为君火和相火,以和六气相合。或存五、六之矛盾,依照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之例进行配合。但在本篇里,岐伯用五方所生之气(自然只能是五气),再生五脏,再论及五脏的相生相克。这里成了五运五气,岂不怪哉。这就又涉及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六气的观念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我们知道,本篇的岐伯这段话,脱胎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没有六气思想,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这里的四季、五行、五风(寒、暑、燥、湿、风五气)概念是极其清晰的。自战国末期以来,以阴阳家为主,在积极以五行为核心,做万事万物的配合,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要设计出六气这样概念呢?我们知道,古人先认识了东、南、西、北四方,又认识了从四方来的四风。四方扩展到了东、南、西、北、中五方或东、南、西、北、天、地六方,而四风扩展到了和《易经》思想相关的八风,或是为了和五行相配而扩展到了寒、暑、燥、湿、风五风,六风的出现是在让人匪夷所思。更不能理解的是暑和火是一类,既有了暑,又增加了一个火,那就如有寒,再增加一个凉一样多余。所以说,五运六气中的人造的痕迹太硬了,谁也无法理解,后来的拥趸者只好胡诌瞎说,以至于形成了庞大的极其深奥的增材理论。运气理论到了这种程度,已和宗教文献差不多了,真理便出现了,放之四海而皆准,跨过千年依然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