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看运气——“五运六气”新剖析(二)(上)
冲虚子
冲虚子
《五运行大论》
上篇讨论的《天元纪大论》和本次将要讨论的《五运行大论》关系很紧密。本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承上篇《天元纪大论》,对鬼臾区说的天干和五行配合观点的解释,第二部分讲分步的运气变化,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关系。
黄帝问:鬼臾区说的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已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张介宾的阐释很清楚:如五行之甲乙,东方木也;而甲化土运,乙化金运;六气之亥子,北方水也;而亥年之上,风水主之,子年之上,君火主之;又如君火司气,火本阳也,而反属少阴;寒水司气,水本阴也,而反属太阳之类,皆不和阴阳也。(张介宾《类经》二十三卷第四,见李志庸主编《张景岳医学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版,第445页)岐伯的解释是:“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意思是说,以前讲的可以推数的阴阳是指人体的阴阳。人体中的阴阳都能被推数出来的。现在说的是天地间的阴阳,天地浩瀚无垠,它的的阴阳变化是不可能用数去推算的,而只能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而获得。这个解释估计天下人都不明白。冲虚子在上篇做了个猜测式的解释,即用这样的模型可能较好地契合了当时的情况,除此之外找不到任何道理。有朋友问我,是不是因为“甲”、“己”的化合作用形成了“土”?这个观点绝对错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当时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先后创造出来用以纪时间的,用十天干纪日,每十天为一旬,三旬为一个月;用十二地支纪月,一年十二月;以后再把天干和地支组合起来纪年,就是我们说的六十甲子。干支只是纪日、纪月、纪年的字符,本身并没有选择性,如果认为甲和己等组合后就会化合为土的想法是极其可笑的,愚蠢的。这里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象”,征象,某种表现出来的样子表达的内涵。岐伯继续解释说:
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
意思是说,《太始天元册》里记载:红色的火气(丹天之气)横贯在牛宿、女宿和西北方戊位(也就是奎宿、壁宿),所以戊癸主火运;黄色的土气横贯在心宿、尾宿和东南甲、己位(也就是角宿、轸宿),所以甲己主土运;青色的木气横贯在危、室二宿和柳、鬼二宿之间(丁壬区域),所以丁壬主木运;白色的金气经过了亢、氐二宿和昴、毕二宿之间,处于乙庚之地,所以乙庚主金运;黑色的水气经过了张、翼二宿和娄、胃二宿之间,到了丙辛之域,所以丙辛主水运。
上面涉及到我国古代天文学二十八宿。古代天文学中的所有天体、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天体的运动,都是以地球人为中心的,就是说是地球人眼中的天体世界,比如天体的运动,我们把它称之为视运动,就是地球人眼睛看到的运动,不一定是真正的的像现代天文学说的运动。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就是以中国古代人(北半球人)的眼睛看到或联想到的东西。我们的祖先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太阳总是在固定的轨道旋转,他们把这条轨道称之为黄道。他们认为,太阳围绕着这月球在旋转,一周需要28天,白天运行,晚上和我们人类一样,睡觉。这样,就需要有28个休息的地方,自然不能睡在空气中,而是应该休息在附近的一颗星星上,被确定作为休息的星星就叫宿,共有28颗,这就是28宿。有经过了若干时间,我们的祖先仰望星辰,这28个星宿,在他们的眼里可以组合成四个动物,及“四象”,他们统属了28宿。这“四象”是:
东方青龙:角、亢、氐、房、心、尾、箕等。
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等。
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等。
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等。
需要注意的是,四象的颜色青、朱、白、玄,是五行家们配属的,天穹中的四象本没有颜色之分。
冲虚子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占星用的式盘。
各位看着上面的这几幅图,再来研究上面岐伯的话,就会比较容易了。岐伯说,火气(丹天之气)横贯在牛宿、女宿和西北方戊位,所以戊癸主火运;黄色的土气横贯在心宿、尾宿和东南甲、己位,所以甲己主土运;青色的木气横贯在危、室二宿和柳、鬼二宿之间(丁壬区域),所以丁壬主木运;白色的金气经过了亢、氐二宿和昴、毕二宿之间,处于乙庚之地,所以乙庚主金运;黑色的水气经过了张、翼二宿和娄、胃二宿之间,到了丙辛之域,所以丙辛主水运。这是典型的占星术。刘韶军曾在《古代占星术注评》中说:“中国古代天官之学,及占星术。这一点和天文学是极不相同的。古人认为天人之事是合一的,有不可分割之联系,故谈天官星象,必把人事附会上去,这就形成了占星术。”(刘韶军《古代占星术注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第11页)岐伯的话属于占星术里的望气占兼式盘占。对式占,李零先生则说的很透彻。他说:“式占即以式,一种模仿宇宙结构的方式进行占卜。……但式并非真正的天文仪器或计时工具,式法也非真正的历书推步。”(李零著《中国方术考》(增订版),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第40页)实际上就是用貌似天文学的仪器、以天文知识为背景的占卜活动。一定要搞明白,式盘绝不是天文学设备,只是占卜的工具。
有意思的是,上面这个重要的观点也不是岐伯的,而是从《太始天元册》书里看到的。《太始天元册》这本书在《黄帝内经》中只出现过两次,除了本篇的这一次,就是在上篇《天元纪大论》里,鬼臾区提到过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这两篇是一个系统,他们的基础理论就是《太始天元册》。遗憾的是谁都没有看过这本书,史书里也从来没有著录过。或有,或仅仅是这两篇大论的作者的托借而已。
靠望气和式盘的位置来决定十天干之间的配合,如甲和己相配,乙和庚相配等,再以这样的天干和所谓的望气的颜色所获得的运气相配,如甲己和土运相配,乙庚和金运相配,等等,显然,并不能说服人。最起码不能让《素问》的编次者王冰信服。所以王冰就通过注解为这个重要的概念找补,不仅是王冰,后世所有有点本事的运气家们都在拼命找补。
王冰找补之书为《玄珠密语》,王冰在编次《素问》时曾说:“辞理秘密,难粗论述者,别撰《玄珠》,以陈其道。”我们现在看到的名为《玄珠密语》的书,出自《正统道藏》太玄部,全名为《素问六气玄珠密语》,原题唐王冰撰,十七卷。现大多认为是托名而为,非王冰原书。此书就在五行相生相克上大做文章,生成了正化和对化的理论来,加上刘温舒、张景岳等的鼓噪,俨然成就了著名的运气学说,“七篇大论”进而被方药中先生誉为“《内经》一书总结性的篇章”,像具有极高水平的任应秋先生也认为运气学是“中医学在古代探讨气象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其实,这种理论是建立在虚无的五行搭配基础上的不断找补的错误的理论。其错误根源都在于天干和五运的配合上,即如何解释“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至于“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是后人起意,非原创。
第二部分是对万物之上下是天地者,左右是阴阳的解释,也就是对一年间司天、在泉及四间气的推算(排列)规则的解释。原文是:
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上指的是司天,下指的是在泉,左右指的是司天、在泉的间气。
建立表1如下:
太阳 | ←阳明 | ←少阳 | ←太阴 | ←少阴 | ←厥阴 | 司天 | ||||||
厥阴 | 阳明 | 太阳 | 少阳 | 阳明 | 太阴 | 少阳 | 少阴 | 太阴 | 厥阴 | 少阴 | 太阳 | 间气 |
太阴 | ←少阴 | ←厥阴 | ←太阳 | ←阳明 | ←少阳 | 在泉 | ||||||
少阳 | 少阴 | 太阴 | 厥阴 | 少阴 | 太阳 | 厥阴 | 阳明 | 太阳 | 少阳 | 阳明 | 太阴 | 间气 |
表2:运气变化及间气情况
辰戌 | 卯酉 | 寅申 | 丑未 | 子午 | 巳亥 | |||||||
寒水 | 燥金 | 相火 | 湿土 | 君火 | 风木 | |||||||
太阳 | ←阳明 | ←少阳 | ←太阴 | ←少阴 | ←厥阴 | 司天 | ||||||
左 | 右 | 左 | 右 | 左 | 右 | 左 | 右 | 左 | 右 | 左 | 右 | 间气位置 |
厥阴 | 阳明 | 太阳 | 少阳 | 阳明 | 太阴 | 少阳 | 少阴 | 太阴 | 厥阴 | 少阴 | 太阳 | 间气 |
太阴 | ←少阴 | ←厥阴 | ←太阳 | ←阳明 | ←少阳 | 在泉 | ||||||
湿土 | 君火 | 风木 | 寒水 | 燥金 | 相火 | |||||||
左 | 右 | 左 | 右 | 左 | 右 | 左 | 右 | 左 | 右 | 左 | 右 | 间气位置 |
少阳 | 少阴 | 太阴 | 厥阴 | 少阴 | 太阳 | 厥阴 | 阳明 | 太阳 | 少阳 | 阳明 | 太阴 | 间气 |
从上表可以看出几个规律:1、司天和在泉的规律是:
一阴(厥阴)司天,在泉的一定是一阳(少阳)
二阴(少阴)司天,在泉的一定是二阳(阳明)
三阴(太阴)司天,在泉的一定是三阳(太阳);
反之亦然:
一阳(少阳)司天,在泉的一定是一阴(厥阴)
二阳(阳明)司天,在泉的一定是二阴(少阴)
三阳(太阳)司天,在泉的一定是三阴(太阴)。
2、司天和在泉的间气是相对应的,如司天的左间气的三阳(太阳),那在泉的左间气一定是三阴(太阴);司天的右间气是一阳(少阴),那在泉的右间气一定是一阴(厥阴)。反之亦然。
在运气学说里,把一年分成6阶段,第一阶段:大寒——春分;第二阶段:春分——小满;第三阶段:小满——大暑;第四阶段:大暑——秋分;第五阶段:秋分——小雪;第六阶段:小雪——大寒。每个阶段包含4个节气,共计60日87刻半。有人认为这可能就是运气历——中国古代独有的历法之一。如何推出一年中6个阶段的运气呢?本来,一年中的运气应该是恒定的,运气学称之为主气,见表3:
表3:恒定的运气6阶段特征
阶段 | 1 | 2 | 3 | 4 | 5 | 6 |
节气 | 大寒—春分 | 春分—小满 | 小满—大暑 | 大暑—秋分 | 秋分—小雪 | 小雪—大寒 |
运气(主气) | 厥阴风木 | 少阴君火 | 少阳相火 | 太阴湿土 | 阳明燥金 | 太阳寒水 |
表4:客气状态下的运气变化6阶段
阶段 | 1 | 2 | 3 | 4 | 5 | 6 |
节气 | 大寒—春分 | 春分—小满 | 小满—大暑 | 大暑—秋分 | 秋分—小雪 | 小雪—大寒 |
运气(主气) | 厥阴风木 | 少阴君火 | 少阳相火 | 太阴湿土 | 阳明燥金 | 太阳寒水 |
××年 | 在泉左间气 | 司天右间气 | 司天之气 | 司天左间气 | 在泉右间气 | 在泉之气 |
我们以今年(2020年)为例,予以推算。今年是庚子年,地支为“子”年,我们查看表2:《运气变化及间气情况》,得知今年的运气是少阴君火司天,在泉是明阳躁金。第一阶段为在泉左间气,是太阳;第二阶段为司天右间气,是厥阴;第四阶段为司天左间气,太阴;第五阶段为在泉右间气,少阳。这样,6个阶段的运气运动和变化就出来了。
表5:2020年(庚子年)全年6阶段运气变化
阶段 | 1 | 2 | 3 | 4 | 5 | 6 |
节气 | 大寒—春分 | 春分—小满 | 小满—大暑 | 大暑—秋分 | 秋分—小雪 | 小雪—大寒 |
运气(主气) | 厥阴风木 | 少阴君火 | 少阳相火 | 太阴湿土 | 阳明燥金 | 太阳寒水 |
庚子年(2020) | 太阳寒水 | 厥阴风木 | 少阴君火 | 太阴湿土 | 少阳相火 | 明阳躁金 |
表6:西安(泾河)2011-2018逐月气温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平均 |
2011 | -2.8 | 3.8 | 8.4 | 17.5 | 20.3 | 25.9 | 26.7 | 24.5 | 18.6 | 15.0 | 9.4 | 1.6 | 14.1 |
2012 | -0.9 | 2.0 | 8.3 | 17.8 | 21.6 | 26.7 | 27.6 | 25.5 | 19.8 | 15.0 | 6.4 | 0.2 | 14.2 |
2013 | 0.8 | 4.5 | 13.0 | 16.1 | 21.7 | 27.3 | 27.4 | 28.3 | 22.7 | 16.9 | 8.4 | 2.1 | 15.8 |
2014 | 2.9 | 2.3 | 12.0 | 16.1 | 21.1 | 26.0 | 29.1 | 25.1 | 20.3 | 16.4 | 8.9 | 2.2 | 15.2 |
2015 | 2.3 | 5.6 | 10.5 | 16.3 | 21.4 | 24.3 | 28.1 | 26.0 | 21.7 | 15.0 | 8.2 | 3.1 | 15.2 |
2016 | 0.3 | 4.8 | 11.5 | 18.3 | 20.2 | 26.7 | 28.3 | 28.6 | 22.6 | 15.3 | 8.3 | 4.7 | 15.8 |
2017 | 2.7 | 5.6 | 9.8 | 17.0 | 22.2 | 26.1 | 30.5 | 26.6 | 21.3 | 13.7 | 8.8 | 3.0 | 15.6 |
2018 | -2.8 | 3.8 | 8.4 | 17.5 | 20.3 | 25.9 | 26.7 | 24.5 | 18.6 | 15.0 | 9.4 | 1.6 | 14.1 |
平均 | 1.5 | 5.2 | 10.65 | 17.65 | 21.2 | 26.4 | 29.4 | 27.6 | 21.95 | 14.5 | 8.55 | 3.85 | 15.7 |
表7:西安(泾河)2011-2018逐月降水量统计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合计 |
2011 | 0.6 | 14.8 | 8.8 | 17.3 | 81.5 | 32.7 | 78.0 | 84.3 | 284.3 | 43.4 | 65.2 | 6.9 | 717.8 |
2012 | 7.3 | 0.1 | 14.3 | 13.3 | 69.6 | 20.8 | 54.5 | 84.6 | 92.5 | 15.3 | 11.9 | 1.1 | 385.3 |
2013 | 0.9 | 12.4 | 5.5 | 19.3 | 139.6 | 27.0 | 119.3 | 30.5 | 23.1 | 14.5 | 31.8 | 0.0 | 423.9 |
2014 | 0.3 | 16.2 | 13.9 | 65.6 | 53.4 | 62.7 | 80.3 | 96.8 | 230.3 | 20.7 | 19.5 | 0.5 | 660.2 |
2015 | 3.3 | 1.4 | 42.6 | 88.8 | 50.2 | 91.5 | 20.8 | 71.2 | 90.9 | 60.2 | 28.6 | 2.1 | 551.6 |
2016 | 8.9 | 2.0 | 5.9 | 26.4 | 53.7 | 80.7 | 104.8 | 50.0 | 13.3 | 69.3 | 33.4 | 7.6 | 456 |
2017 | 3.6 | 11.1 | 50.6 | 55.9 | 63.6 | 72.2 | 82.5 | 64.6 | 98.6 | 140.0 | 6.4 | | 649.1 |
2018 | 22.0 | 3.6 | 21.2 | 36.5 | 25.7 | 50.7 | 114.1 | 71.7 | 73.7 | 8.9 | 28.6 | 2.5 | 459.2 |
平均 | 12.8 | 7.35 | 35.9 | 46.2 | 44.65 | 61.45 | 98.3 | 68.15 | 86.15 | 74.45 | 17.5 | 2.5 | 554.15 |
表8:西安(泾河)2011-2018年逐月湿度统计表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合计 | |
2011 | 51 | 59 | 46 | 48 | 63 | 57 | 66 | 78 | 84 | 75 | 82 | 69 | 65 |
2012 | 71 | 54 | 62 | 51 | 63 | 51 | 67 | 70 | 74 | 68 | 54 | 56 | 62 |
2013 | 45 | 69 | 40 | 48 | 60 | 52 | 73 | 63 | 64 | 59 | 67 | 57 | 58 |
2014 | 40 | 75 | 54 | 70 | 53 | 57 | 56 | 67 | 82 | 71 | 67 | 43 | 61 |
2015 | 55 | 47 | 60 | 60 | 58 | 63 | 56 | 65 | 70 | 69 | 81 | 59 | 62 |
2016 | 55 | 40 | 45 | 55 | 56 | 56 | 64 | 64 | 66 | 78 | 72 | 62 | 59 |
2017 | 56 | 52 | 53 | 57 | 53 | 55 | 54 | 68 | 77 | 82 | 60 | 45 | 59 |
2018 | 65 | 46 | 58 | 56 | 58 | 54 | 70 | 63 | 68 | 55 | 70 | 46 | 59 |
平均 | 58.67 | 46 | 52 | 56 | 55.67 | 55 | 62.6 | 65 | 70.3 | 71.7 | 67.3 | 51 | 59.1 |
表9:2016年(丙申)全年6阶段运气表
阶段 | 1 | 2 | 3 | 4 | 5 | 6 |
节气 | 大寒—春分(2-3) | 春分—小满(4-5) | 小满—大暑(6-7) | 大暑—秋分(8-9) | 秋分—小雪(10-11) | 小雪—大寒(12-1) |
运气(主气) | 厥阴风木 | 少阴君火 | 少阳相火 | 太阴湿土 | 阳明燥金 | 太阳寒水 |
丙申年(2016)客气 | 少阴君火 | 太阴湿土 | 少阳相火 | 阳明燥金 | 太阳寒水 | 厥阴风木 |
(由于排版问题,图表可能不能正常显示,有意者请关注冲虚子的“非阴阳五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