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解密中医六经辨证!阳经篇!

wangkeban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20/06/29
帖子
252
获得点赞
39
声望
28
所在地
shanghai
《逻辑能量学》解密六经辨证!



《逻辑能量学》提出{生命是生物电主导的、构成生存逻辑的化学能体系。热能是化学能的表现形式,离子是生物电介入介质}。这需要深刻的理解,才能理解中医的病理。 中医就是能量医学,这也是六经辨证的前提。

六经辨证里,阳经是热证,阴经是寒症。太阳经病就是生物电能症,阳明病是热能症,少阳病是胆碱能症。几种能量共存方式构成了病症的不同表现,阴经附属于阳经,能量逻辑构成生存逻辑,它们匹配方式构成了人体健康或病因!本篇是描述阳经病的。



第一篇太阳病篇

五运中太阳寒水的含义是寒水中生产生物电能,生物电能的三个属性如下:

①寒水即海水,富含钙、氯、钠等离子,这个是生物电传导和生产的介质,肾是调节这些离子的关键器官。太阳的意思产生较大能量的意思,这个就是生物电能。

②生物电是一种冷能量,在离子中间产生,本身是寒的,它的运动催化酶,产生热反应。这种热反应与热能具有不同效果。以运动供能为主,不是以发热为主。

③生物电有序释放,使得离子有序排列,已有验证,ATP等排列与离子有关,生物电对酶化和氨基酸活性产生(逆脱水缩合反应),产生固摄效应,存水,而不会出汗或下利。这在判断太阳病和少阴病有重要应用。

④太阳伤寒与湿热症是对立关系,太阳伤寒是生物电强、热能弱,湿热病是热能强、生物电弱!上文说过湿热证的热扰心神,这个作用就是无序的熵,导致生物电能失常。而在太阳伤寒里恰恰相反。

一、看下太阳伤寒的病症初起症状,也是最典型症状:

“头痛,项强,身痛,腰痛,骨节烦疼,发热,恶寒”

这些是初起之病表现!在中医里解释为营卫失和,营气可以理解为热能及化学能(营气包含营养含义),卫气理解为生物电能,也就西医所说的神经脉冲作用。

1、看汗,一般无汗,汗是热能表现,无汗而热,是生物电转化的热或者线粒体产热,是一种自然的热,这个发热与热能导致汗出是不同的。生物电生成不受影响,代表里热有余,至少不会不足!这里看出。阳明病热则是无序能量,这是由内而外的发散。

2、看痛和僵硬,痛在寒上(见经络篇,供能调节),代表着寒性因素增加,与醛固酮类激素有关系,现代研究显示,痛与前列腺素和脂多糖有关,这就是寒性因素。项背强几几代表僵硬,代表肌肉热能温熏不足,寒性重。神经脉冲刺激僵硬组织,导致强痛、强直等。骨节烦疼说明四肢寒性重,病较轻。这里包含血液凝滞。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体表受寒。

3、恶寒也是热能不足体现,也有可能有内虚现象,神经直接感受的热量就是组织液的,组织液凉就会导致恶寒,切已经到了一定程度,热能足不会恶寒。这些东西都表明热能不足,生物电有余。如果影响血份的话就会入里。

4、脉浮紧,这代表表寒。如无汗而脉浮紧,此营卫俱强而表实也,这是里热与生物电俱强,而仅仅是表面问题而已。这也包括血液及营养供应不足。脉紧说明醛固酮作用,醛固酮类激素有收缩血管的作用。

二、太阳伤寒症状: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这些症状又高于初起症状,出现呕逆,说明出现里寒了。必恶寒的含义是体表热能肯定不足!体痛就是较关节等更重一些。呕逆、体痛、脉紧等现象说明,生物电作用还很强。如果再衰弱下去,就需要生脉饮来补充能量了。

运气学说里有,太阳客胜(抵抗伤寒不利),则胸中不利,流清涕、感寒而咳,这个解释目前没有,这是古人总结的东西,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机理并定性。涕为脑汁也,可能存在脑脊液有减少,生物电会受了影响。

所以太阳伤寒就是一种热能不足症状、并引起生物电作用!内经以发热定性阳病,那么实质太阳具有寒症,寒症引起发热。可以看出生物电作用对于驱寒能力还不如热能。所以会感到恶寒。

三、太阳中风

“头项强痛、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等”

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区别是有无汗。太阳中风有汗出,代表体表的热能强,伤寒则是体表的热能弱。这代表,本来身体热与寒有规律,痛是寒性的,但还出汗,说明人体能量控制的紊乱,这就是不正常的,所以定义为中风(逻辑能量学定性风为能量系统控制紊乱)。无汗恶寒称为中风,目前没有典型例证,需要今后进一步完善材料。这里提一点,阴囊潮湿属于中风类。热能能够抵消一部分脉浮紧的症候,降低醛固酮作用。所以脉浮缓。

也可以这么讲,中医的热症有两种太阳、阳明,一种是有汗的热,一个是无汗的热,无汗热带有表寒症,如果两种共存就是能量控制紊乱。有一些医书提出,有阳明中风的说法,这只是 太阳中风,换汤不换药,一模一样的病症。脉浮紧。直接用太阳中风治疗。这个阳明中风实际是错误的,阳明病就是无序能量,无所谓中风。

四、用药。

粗略看中药药效,目前尚未有直接研究中药的能量作用。从目前研究来看 :

1、葛根是抵抗胆碱能神经放能药品,限制生物电产生强直效果最佳,又能增加通透性,补充营养及热量。同时能生津,增加内在的热量消耗,降低生物电效应。

2、桂枝是解肌,疏散生物电能效应,桂枝是活性的醛类,改善僵硬引起的微循环障碍起作用。既扩散和利用生物电,又能提高热能。

3、麻黄汤透热达表的,提高体表热能水平的。甘草促进淋巴循环的。麻黄需要消耗中气所以有禁忌。

4、而中风加了芍药等酸性的药物,稳阳化气,阴成形,芍药偏物质稳定性。



阳明病篇

前几篇文章我说过,生命的目的是实现能量组合体系的形成,促进能量系统运转,人体是生物电能、热能、化学能等能量形式的有机组合,他们的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对于太阳病所主导的生物电能病,阳明病篇比较简单,也容易理解,就是热能症,也是一类能量的变化。其中郝万山教授也提到过相同观点。

1、我们先来看阳明病的几个特征:

①里:肠胃是产热能为主,运动为辅。人体的热能是由内往外而发,注定了首先受热能影响的是内脏和体内。热能输送主要通过血液的输送,营行脉内。其中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就是热能对血液的影响,也会出现面红赤(面黄说明了另一种状态)。

一般来说阳明无脉症,人体能量控制总论说过,血管主要受生物电能影响,热能对其影响无规律可循,仅仅能从脉洪大去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伤寒论的解释是外邪入里化热,热与燥相合于胃中,这个解释有些僵化,结合温病分析,这里有两类阳明病,一种人体主动抵抗寒冷的发热,另外一种是被动加热,有的是误用汗法,有的是天气炎热。更多是天气炎热导致,总之是热能过强导致。

②热:体表发热与体内发热最大区别是发汗不发汗(冷汗除外,线粒体发热主要化生物电及少量热能)。这涉及两种肌肉的结构形式,骨骼肌有定向结构,平滑肌无定性结构,所以骨骼肌产生有序能量,以运动为主,平滑肌产生无序能量,以发热为主。

胃属沤,利用热能进行消化。这个特性决定胃首先受热能影响,胃家实就是这样的由来。这些消化酶、多肽、氨基酸活性等的产生都由热能产生(高热也破坏这些活性,脱水缩合反应)。典型例子就是日晡潮热,本身身体有热能积蓄,在加上胃部开始消化,产热增加,造成叠加,所以就出现日晡潮热现象。

湿热病是一种复杂的热能病,首先有高热破坏了活性物质,导致氨基酸、多肽等失活,发生脱水缩合,产生水分。同时这时人体有序能量转化不足,动力不足,无法将全部水分蒸发,就产生湿夹热。这时候血里活性物质也虚,携氧能力下降,出现面黄。结合湿热篇理解。在湿热里,姜是个好东西,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对于有效能量转化有好处。针对防止湿热病。

热能是一种无序能量。对生物电有扰乱的效果,作为生物电,它最喜欢有序的结构,热能对其有负面作用。心是首当其冲,所以会出现热扰心神的说法。神昏谵语就是进一步恶化了。

③实:身热汗出,恶热。实证首先受影响的是水分,阳明病以水分消耗为主,产生蒸汽,这是阳明病主要特征,水气蒸发加上脱水缩合反应,很容易形成胃实证,出现肠梗阻、便秘等症状。这也是所说的腹满而痛。这也会出现大肠部位。

其中一些误用汗法也划到阳明病,其实治法一样,原理一样,就是把水分损失过重了。这里值的一提的是,实证不是直接补水那么简单,需要采用药物辅助吸收,例如芒硝就是提高渗透性的。还有生津药物,提高水含量的。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阳经病还是热症,阴经属寒症,他们是对立关系,治疗阳明病主要用寒性东西,前期身体状态好,就用白虎汤,涉及各种辨证,因症给药,三承气汤等。在这些内容不仅仅是清热,还有提高有效能量转化,石膏辛寒,就起这个作用。

另外芒硝也是渗透性很强的药,用的也比较多。汗出多、不可与猪苓汤,很容易理解了。不多说。

少阳病篇

这个对于少阳病的解释典型特色就是寒热交替,中医称为风,实质就是一种能量控制体系紊乱。阳经一般是能量亢进症状,为热症。阴经则是反之。中医总结了两种热的形式,少阳病是太阳阳明的综合,以胆汁增加为特征。经常由病传的来,一般较重的病症。

1、少阳主枢的问题,这是乙酰胆碱~胆碱酯酶~胆碱的交互作用问题,现代科学揭示,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太阳病更偏向肾上腺素能),能够起到化学能向生物电转化起重要作用,同时胆碱也是细胞膜构成的部分,胆碱磷脂在细胞的对外界环境感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胆汁也是人体消化功能体现,所以,胆兼有表里两种作用,乙酰胆碱对心脏、肌肉起到抑制作用,对肠道起兴奋作用。胆碱酯酶是人体睡觉清醒的因素。表里转换的关键在于胆碱酯酶。也是为枢的一个特征。

太阳中风与少阳病区别是,太阳中风是寒热共存,少阳是寒热交替。肝是一种人体供能主体,胆碱作为碱基,对DNA活性及线粒体有影响(现代医学问题),这也是线粒体活性的关键东西,对于发热有调节作用,寒热往来代表基础能量控制紊乱,人体产热系统控制失灵。胆的功能是关键点。凡十一经皆取决于胆,这说明胆碱能是能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兼具太阳阳明皆衰的特征。是抵抗力不足的体现,正气微弱的体现。

2、口苦的意义就是胆碱增加,同时人体碱性含量也增加,酸性食物有不足,现代医学证实,当肝部有疾病的时候,胆碱酯酶增加,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胆碱含量增加。胆对胆碱等排放起到调控作用。这也代表人体食物营养不足,与不欲饮食有关。脾喜酸,碱性过多,代表脾功能失常,所以不欲饮食。

3、咽干,碱性有苦燥功能,碱性成分多必然带有一定燥症,不一定是阳明腑实证,因为少阳没那么大力量,但咽干还是有的。有没有靶向作用,不能下定义,没有验证。

通常少阳病从其他经传来,最终咽干、微热等,这些是阳明太阳耗尽症,兼有太阳及阳明皆不足之症,叫血虚气尽。有微潮热。是能量不足的体现。

4、目眩,乙酰胆碱对于眼压调节具有作用,也是治疗近视等作用的药物。目眩问题很可能与此有关。

5、心烦喜呕,这与乙酰胆碱的作用有关,乙酰胆碱对心脏起到松弛作用,对平滑肌起兴奋作用,心脏苦缓,胆碱量的增加导致心肌功能下降,胃部功能上升,所以会心烦喜呕。心率不齐也与此有关。

少阳禁下,禁吐,禁汗,都说明人体能量微弱,是能量最终影响,这是危症,要慎重治疗。伤寒论也有伤寒五六日等说法,就是说了这个演变过程。虽然是少阳,病症是重症!这里面可能兼具太阳伤寒加阳明病症,但都不明显,可以判定为少阳病。

太阴病篇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这就话点明了,太阴病实际就是一种病症的两种情况,根据温病派的说法,温病上受,伤寒下受,所以下焦是受寒的,寒症主要由脾、肝、肾发病。

太阴病的性质以脾脏的虚、寒、湿为特点,就是能量不足抵抗外邪,不能发热,产生寒性反应,同时产生较大的脱水缩合反应,产生水湿。并便随消化不利。证见腹满而吐、下利、食不下、腹痛。可以来分析下这个太阴病: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