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10/20
- 帖子
- 1266
- 获得点赞
- 203
- 声望
- 63
- 年龄
- 51
二·营卫学说
营卫是伤寒论中的主要思想之一,也是人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营卫整明白了,整个伤寒论就学会了一半,但是,因为历代医家对营卫的不同认识,才导致了伤寒论的不易理解。那么,到底是什么是营卫?这里就要结合内经来理解了。因为伤寒论书中说的很简略,而内经上有着很多的说明,这就要求我们从内经中来探求。
1.什么是营卫
营者,水谷之精气也,说明了营是具有营养作用的精气。《说文解字》没有荣字,有榮字,是桐木的意思。但是指出了营字,是市居的意思.是居住于市井里面的人民,在这里是指运行于经脉内的营,是具有营养作用的的精气。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说明了卫是具有抵御外邪的勇气.对于卫《说文解字》指出卫是宿卫,也就是门外的卫士。内经中说的卫行脉外,就是指卫气运行于经脉之外的,能够抵御外邪的悍气。
营卫是两种不同的气,但是,二者之间有三个不同之处。
性质不同:营气柔润,卫气剽悍。
部位不同:营气在脉内,卫气在脉外。
表现不同:营气清而看得见,卫气浊而看不见。
2·营卫的生成
五谷入胃,经过卫气开腠理透散心阳温煦(胃液分泌透散心阳)以及肾阳的温蒸(肾阳络脉内蒸津液)致使水谷转化为对人体有用的精微物质,称之为水谷精微。在胃肠道中的水谷,消化吸收水谷精微进入脉内的过程称为脾的运化。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进入到络脉内,经过肝之络脉的输运,向上输运到心肺,经过心阳肺气的相互结合,使得水谷精微转化为营卫。其中剽悍滑利的与肺呼吸的清气相结合,透出脉外形成卫气,而水谷精微中的具有营养作用的与清气相结合,形成营气。所以内经中指出“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说明了水谷精微到达肺以后,经过气化,才能生成营卫。
但是在这吸收转化过程中,还要注意两点
一是营卫的生成,我们说的水谷精微则是需要上输运到心肺后,经过心阳的温化才能转化为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这一点在内经中有显示。如“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这两句话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水谷精微只有上输到心肺后,在心阳的温化作用下,与呼吸的自然界中清气结合后,才能转化为营卫气血。
一是宗气的生成,在内经中说道“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这里的三隧分别是:糟粕下入大肠之肠道;津液内入络脉之脉道;化生宗气上升入于心包之专道。这里的专道是脾在转化过程中最早具有营养物质的运动之气,它直接补益于宗气来助心包搏动。或者要问:你是怎么知道脾运化的精气直接上输到宗气?这就要看内经的说法了“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这里指的是水谷精微在吸收进入到络脉的时候,先别出一支上充于宗气,一支进入络脉内上疏到心肺,所以后面紧接着说明宗气的功能。内经中说的“出三入一”其实是指水谷进入胃内是一入,吸收水谷精微后有三出,分别是宗气之道与营卫之道,以及下行的谷道。
3·营卫的分类
根据张仲景所写的条文来看,曾提到过
荣:荣气不足,荣气合,荣行脉中,营卫和,荣弱卫强
津液:亡津液,津液自和,以通津液,津液得下,津液越出,津液内竭,津液外出等。
血:亡血,下血,血少,血弱,脓血,吐血,血室,蓄血,便血,血气等
通过对伤寒论的用词来看,张仲景指出了营气,津液与血的存在,还说”营行脉内”,那么,如何把居于脉内的津,液,血来区分开用营来定论, 于是我就把营,分为营气,营阴,营血三种,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由于津与液的性质不一样,作用也不一样,因此,根据这两点分别把津称为营阴,起到润泽的作用,并没有营养作用,为汗,尿等清晰的液体。由于液具有营养的作用,性质又黏稠,又吸附者肾气,所以称为营气。而脉中的血则成为营血,这样区分,不仅容易理解,也容易辨别。综合营的三点,可以这样来理解,营阴主润泽,营气主固养,营血主温煦。
营卫是针对经脉而言,说营卫要区分营气与卫气的不同分类。为什么这么说,针对经脉而言,在内经中认为只有卫气一种,张仲景学习内经的卫气运行途径,把运行经脉遍布全身肌表的气称之为卫气,把卫气内行于胃肠道的作用也归属于卫气,这就说明卫气具有不同的运行之道。张仲景把卫气运行经脉到达肌表的作用机理称之为太阳.把卫气运行经脉到达胃肠道的功能定为阳明.
但是张仲景为什么还提到了胃气,因为卫气是胃肠道内经脉上的运动之气,而胃气是整个胃腔内的下行之气,这个胃气隶属于肾气的范围。卫气只是能够促进胃肠道的分泌,起到温养的作用,而胃气则是有助于饮食下行,是肾气封藏固涩的结果,所以,肾气的纳气作用有两种,一是肺气的下纳,一是胃气的下纳,均是肾气的作用结果。
卫气是针对经脉,那么络脉外是什么气,这里不能叫卫气了,而是肝气,还可以叫原气,因为卫气的作用与肝气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可以参考脉道学说中的原气论。
营分为营气,营血,营阴三种,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伤寒论书中,注重的是对营气的理解,对于营气的理解,需要专门的分析。才能明白,还要明白人体特有的生理特性的吸附之性。(吸附之性见生理篇5)
营气是脉内具有营养与封藏之性的精气。为什么说营气是具有封藏作用的精气,这还要从内经中寻找“帝曰:善。冬脉如营,何如而营?岐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含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说明营气是具有封藏之性的精气,肾所主的精气具有封藏之性。这不是我自己杜拟,而是经典中寻求,综合,分析得出。
既然肾之精气是运行于脉内,那么,肾气是如何在脉内运行的.或者要问:不是肾气是静止的吗,为什么这里又要说运行?确切的说,肾气不是一成不动的,只是说它的性质是静止的,静止储藏于下焦的脐下肾中.但是也要有流动的,这里的流动是如何来流动的,这里还要进一步说明,肾气自己不会动,只有借助一定的物质才能流动,遍布全身,发挥肾气的作用,那么,肾气是借助的是什么?古人没有说明白,后人也没有说,学习伤寒论后,在深入学习营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既然营是行于脉内的,是具有营养作用的.加上肾主精,肾主液,肾主水等,这就说明肾所主的精液是具有营养作用的物质,那么肾气是吸附于什么物质中呢?再三考虑,终于得出一点就是肾气吸附于肾所主的液中,随脉运行,遍布全身,发挥着濡养的作用,也同时发挥着封藏之性,这就是肾气的吸附与运动。肾气运行于脉内,吸附于阴液,张仲景所说的营气其实就是指吸附于阴液中的肾气。简称营气。
本来营气的分析应该在肾气的时候,为了进一步说明白营气的分类,在此指出。我们分析了营卫和合的生理功能,是不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张仲景的话语。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
张仲景这句话说明了营卫和合以及营卫不和的发病机理。生理状态下,卫行脉外,营行脉内,两者之间共同运行,如环无端,处于一种和合状态,使得人体没有疾病。这里面的含义,就是让我们明白正常的营卫和合。本条文指出了4个和字,什么情况下才能营卫和合,所以,我们就要从内经中寻找答案,明白营和卫之间的制约关系,卫气是剽悍滑利的,靠什么来制约它的运动之性,所以,只有明白了肾主封藏的强大作用,吸附于液中,形成了营气,才能把剽悍滑利的卫气给予制约,形成了营卫和合。从而也就明白了张仲景说的“阳浮则热自发,阴弱则汗自出”的发病机理。也就明白了营卫不和的发病机理。
总之,营气主养为液,营血主温为血,营阴主润为津。分别有不同的作用,这里必须是要弄明白的。明白了营卫的分类,这对于理解伤寒论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营卫是伤寒论中的主要思想之一,也是人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营卫整明白了,整个伤寒论就学会了一半,但是,因为历代医家对营卫的不同认识,才导致了伤寒论的不易理解。那么,到底是什么是营卫?这里就要结合内经来理解了。因为伤寒论书中说的很简略,而内经上有着很多的说明,这就要求我们从内经中来探求。
1.什么是营卫
营者,水谷之精气也,说明了营是具有营养作用的精气。《说文解字》没有荣字,有榮字,是桐木的意思。但是指出了营字,是市居的意思.是居住于市井里面的人民,在这里是指运行于经脉内的营,是具有营养作用的的精气。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说明了卫是具有抵御外邪的勇气.对于卫《说文解字》指出卫是宿卫,也就是门外的卫士。内经中说的卫行脉外,就是指卫气运行于经脉之外的,能够抵御外邪的悍气。
营卫是两种不同的气,但是,二者之间有三个不同之处。
性质不同:营气柔润,卫气剽悍。
部位不同:营气在脉内,卫气在脉外。
表现不同:营气清而看得见,卫气浊而看不见。
2·营卫的生成
五谷入胃,经过卫气开腠理透散心阳温煦(胃液分泌透散心阳)以及肾阳的温蒸(肾阳络脉内蒸津液)致使水谷转化为对人体有用的精微物质,称之为水谷精微。在胃肠道中的水谷,消化吸收水谷精微进入脉内的过程称为脾的运化。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进入到络脉内,经过肝之络脉的输运,向上输运到心肺,经过心阳肺气的相互结合,使得水谷精微转化为营卫。其中剽悍滑利的与肺呼吸的清气相结合,透出脉外形成卫气,而水谷精微中的具有营养作用的与清气相结合,形成营气。所以内经中指出“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说明了水谷精微到达肺以后,经过气化,才能生成营卫。
但是在这吸收转化过程中,还要注意两点
一是营卫的生成,我们说的水谷精微则是需要上输运到心肺后,经过心阳的温化才能转化为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这一点在内经中有显示。如“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这两句话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水谷精微只有上输到心肺后,在心阳的温化作用下,与呼吸的自然界中清气结合后,才能转化为营卫气血。
一是宗气的生成,在内经中说道“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这里的三隧分别是:糟粕下入大肠之肠道;津液内入络脉之脉道;化生宗气上升入于心包之专道。这里的专道是脾在转化过程中最早具有营养物质的运动之气,它直接补益于宗气来助心包搏动。或者要问:你是怎么知道脾运化的精气直接上输到宗气?这就要看内经的说法了“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这里指的是水谷精微在吸收进入到络脉的时候,先别出一支上充于宗气,一支进入络脉内上疏到心肺,所以后面紧接着说明宗气的功能。内经中说的“出三入一”其实是指水谷进入胃内是一入,吸收水谷精微后有三出,分别是宗气之道与营卫之道,以及下行的谷道。
3·营卫的分类
根据张仲景所写的条文来看,曾提到过
荣:荣气不足,荣气合,荣行脉中,营卫和,荣弱卫强
津液:亡津液,津液自和,以通津液,津液得下,津液越出,津液内竭,津液外出等。
血:亡血,下血,血少,血弱,脓血,吐血,血室,蓄血,便血,血气等
通过对伤寒论的用词来看,张仲景指出了营气,津液与血的存在,还说”营行脉内”,那么,如何把居于脉内的津,液,血来区分开用营来定论, 于是我就把营,分为营气,营阴,营血三种,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由于津与液的性质不一样,作用也不一样,因此,根据这两点分别把津称为营阴,起到润泽的作用,并没有营养作用,为汗,尿等清晰的液体。由于液具有营养的作用,性质又黏稠,又吸附者肾气,所以称为营气。而脉中的血则成为营血,这样区分,不仅容易理解,也容易辨别。综合营的三点,可以这样来理解,营阴主润泽,营气主固养,营血主温煦。
营卫是针对经脉而言,说营卫要区分营气与卫气的不同分类。为什么这么说,针对经脉而言,在内经中认为只有卫气一种,张仲景学习内经的卫气运行途径,把运行经脉遍布全身肌表的气称之为卫气,把卫气内行于胃肠道的作用也归属于卫气,这就说明卫气具有不同的运行之道。张仲景把卫气运行经脉到达肌表的作用机理称之为太阳.把卫气运行经脉到达胃肠道的功能定为阳明.
但是张仲景为什么还提到了胃气,因为卫气是胃肠道内经脉上的运动之气,而胃气是整个胃腔内的下行之气,这个胃气隶属于肾气的范围。卫气只是能够促进胃肠道的分泌,起到温养的作用,而胃气则是有助于饮食下行,是肾气封藏固涩的结果,所以,肾气的纳气作用有两种,一是肺气的下纳,一是胃气的下纳,均是肾气的作用结果。
卫气是针对经脉,那么络脉外是什么气,这里不能叫卫气了,而是肝气,还可以叫原气,因为卫气的作用与肝气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可以参考脉道学说中的原气论。
营分为营气,营血,营阴三种,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伤寒论书中,注重的是对营气的理解,对于营气的理解,需要专门的分析。才能明白,还要明白人体特有的生理特性的吸附之性。(吸附之性见生理篇5)
营气是脉内具有营养与封藏之性的精气。为什么说营气是具有封藏作用的精气,这还要从内经中寻找“帝曰:善。冬脉如营,何如而营?岐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含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说明营气是具有封藏之性的精气,肾所主的精气具有封藏之性。这不是我自己杜拟,而是经典中寻求,综合,分析得出。
既然肾之精气是运行于脉内,那么,肾气是如何在脉内运行的.或者要问:不是肾气是静止的吗,为什么这里又要说运行?确切的说,肾气不是一成不动的,只是说它的性质是静止的,静止储藏于下焦的脐下肾中.但是也要有流动的,这里的流动是如何来流动的,这里还要进一步说明,肾气自己不会动,只有借助一定的物质才能流动,遍布全身,发挥肾气的作用,那么,肾气是借助的是什么?古人没有说明白,后人也没有说,学习伤寒论后,在深入学习营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既然营是行于脉内的,是具有营养作用的.加上肾主精,肾主液,肾主水等,这就说明肾所主的精液是具有营养作用的物质,那么肾气是吸附于什么物质中呢?再三考虑,终于得出一点就是肾气吸附于肾所主的液中,随脉运行,遍布全身,发挥着濡养的作用,也同时发挥着封藏之性,这就是肾气的吸附与运动。肾气运行于脉内,吸附于阴液,张仲景所说的营气其实就是指吸附于阴液中的肾气。简称营气。
本来营气的分析应该在肾气的时候,为了进一步说明白营气的分类,在此指出。我们分析了营卫和合的生理功能,是不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张仲景的话语。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
张仲景这句话说明了营卫和合以及营卫不和的发病机理。生理状态下,卫行脉外,营行脉内,两者之间共同运行,如环无端,处于一种和合状态,使得人体没有疾病。这里面的含义,就是让我们明白正常的营卫和合。本条文指出了4个和字,什么情况下才能营卫和合,所以,我们就要从内经中寻找答案,明白营和卫之间的制约关系,卫气是剽悍滑利的,靠什么来制约它的运动之性,所以,只有明白了肾主封藏的强大作用,吸附于液中,形成了营气,才能把剽悍滑利的卫气给予制约,形成了营卫和合。从而也就明白了张仲景说的“阳浮则热自发,阴弱则汗自出”的发病机理。也就明白了营卫不和的发病机理。
总之,营气主养为液,营血主温为血,营阴主润为津。分别有不同的作用,这里必须是要弄明白的。明白了营卫的分类,这对于理解伤寒论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