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看运气——“五运六气”新剖析(一)
冲虚子
冲虚子
出现新冠疫情以来,中医的运气学说再度热络了起来,网络甚至有些看起来颇严肃的学术刊物也刊发学术文章,对传统中医五运六气学说在这次抗疫中的作用大加赞赏,此时正值我在撰写有关传统中医中的时间医学因素文章,所以,我就临时调整一下,先把我对《黄帝内经》中涉及时间医学的篇章——七篇大论,也称“运气七篇”的意见整理出来,以正视听。
“七篇大论”指的是现存于《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天元记大论篇》、《五运行大论篇》、《六微旨大论篇》、《气交变大论篇》、《五常政大论篇》、《六元正纪大论篇》和《至真要大论篇》等七篇文章。唐朝王冰注次《素问》的时候,已经亡佚了第七卷,比王冰早500年的全元起(齐梁时期)训解《素问》时和略比王冰早的杨上素(隋朝)做《太素》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少了第七卷的《素问》。为了补上这一卷,王冰认为从他老师手里拿到的这七篇大论(“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就是《内经》佚篇,所以就补进了《素问》,从而补足了原本的9卷数。宋元时期,由于得到了宋朝皇帝的青睐,加上政府的支持,运气学说迅速蹿红,像刘完素等金元四大家都留下了运气学的著作。明清尽管有所衰落,但像张景岳、张三锡、吴谦、陆懋修等都有新的运气学著作问世。但一路走来,质疑者也不少。由于这七篇和《素问》里的文章从篇幅大小、行文特点绝不相同、内容主旨和其他篇章差距极大,而又有突出的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的特点,宋臣林亿在整理医籍的时候首先提出这七大论不是《素问》佚篇,而可能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所说的《阴阳大论》。像同样大医的如王安道、缪希雍、张倬等都是反对者。当今,也有很多人把这七篇大论视为至宝,不乏中医院士级人物的追捧,他们甚至把这七篇大论抬高到《内经》明珠的地位,认为没有这七篇,就没有了《内经》。也有人极力反对,认为纯属封建糟粕,毫无科学可言。冲虚子就是想用大量的数据来验证,传统中医运气学的科学性、合理性何在。
本系列文章的行文脉络为,先逐一对“七篇大论”进行解剖分析,再集中讨论,最后形成结论。由于冲虚子用新思维、新材料对其进行新剖析,可能是你之前从未看过的。
《天元纪大论篇》
被王冰排在《黄帝内经·素问》第十六卷、第六十六篇。“天”指天穹宇宙,“元”指根、本源,纪是纲纪、规则的意思。从题目看,本篇是论述宇宙本源及变化规则的。
本篇首先对五运阴阳做了极高的评价,即:“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但这个观点并不是新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已经说过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说明本篇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渊源关系。本篇的核心是对岁运做了规定,鬼臾区曰:“臣闻之: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冲虚子据此列表如下:
表1:五运和天干配合表
表1中,把甲、乙、丙、丁、戊为一组,己、庚、辛、壬、癸为一组,就形成了甲、己为土,乙、庚为金,丙、辛为水,丁、壬为木,戊、癸为火。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配法很另类,和公认的河图洛书的配法不同。河图洛书的配法是甲、己为水,乙、庚为火,丙、辛为木,丁、壬为金,戊、癸为土。 《管子》四篇是较早表现五行和万物配合的,或以东、南、西、北四方(或东、南、西、北、中五方)为中心,或以五行为中心的配合设计,明显处于配合的初期,配合关系极不稳定也不成熟。其中《管子·五行》出现了五行和干支的配合,即: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和壬癸水。这个配合尽管并没有什么科学的道理,但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稳定地传递到现代。那本篇为什么要做出这样匪夷所思的配合呢?在下一篇《五运行大论》里,作者借岐伯的口做了解释。岐伯说:“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意思是说,以前讲的可以推数的阴阳是指人体的阴阳。人体中的阴阳都能被推数出来的。现在说的是天地间的阴阳,天地浩瀚无垠,它的的阴阳变化是不可能用数去推算的,而只能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而获得。这个显然是没有解释。冲虚子又再次翻阅了诸如张介宾、任应秋、龙伯坚、方药中诸著作,均未得到合理的解释。冲虚子认为,最大的可能是本篇作者用传统的相配方法得不到理想的结果,而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丁壬木,戊癸火相对可能得到他认为的状态。否则,一点道理都没有。五运 | 土运 | 金运 | 水运 | 木运 | 火运 |
十干支 | 甲 己 | 乙 庚 | 丙 辛 | 丁 壬 | 戊 癸 |
我们以六十甲子为一个完全周期,用本篇的配合方法推出来:
1、和甲年配合的年份是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都是土运之年。
2、和乙年配合的年份是乙丑、乙亥、乙酉、乙未、乙巳、乙卯,都是金运之年。
3、和丙年配合的年份是丙子、丙寅、丙申、丙辰、丙戌、丙午,都是水运之年。
4、和丁年配合的年份丁卯、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都是木运之年。
5、和戊年配合的年份戊辰、戊寅、戊子、戊戌、戊申、戊午,都是火运之年。
6、和巳年配合的年份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都是土运之年。
7、和庚年配合的年份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戌、庚申,都是金运之年。
8、和辛年配合的年份辛未、辛巳、辛卯、辛丑、辛亥、辛酉,都是水运之年。
9、和壬年配合的年份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都是木运之年。
10、和癸年配合的年份癸酉、癸未、癸巳、癸卯、癸丑、癸亥,都是火运之年。
再把十天干分成两组,甲、丙、戊、庚、壬偶数天干为一组,称阳干,乙、丁、己、辛、癸奇数为阴干,阳干之年就是太过,阴干之年就是不及。为什么如此分为阴阳呢,刘完素说:“凡先言者,为刚、为阳、为兄、为腑,主于表;后言者,为柔、为阴、为妹、为脏,主于里也”。(刘完素《伤寒直格论方》卷上,载自《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天津科技出版社1994年版,第247页)如此而已。这样,我们就推出:
1、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都是土运太过之年。
2、乙丑、乙亥、乙酉、乙未、乙巳、乙卯,都是金运不及之年。
3、丙子、丙寅、丙申、丙辰、丙戌、丙午,都是水运太过之年。
4、丁卯、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都是木运不及之年。
5、戊辰、戊寅、戊子、戊戌、戊申、戊午,都是火运太过之年。
6、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都是土运不及之年。
7、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戌、庚申,都是金运太过之年。
8、辛未、辛巳、辛卯、辛丑、辛亥、辛酉,都是水运不及之年。
9、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都是木运太过之年。
10、癸酉、癸未、癸巳、癸卯、癸丑、癸亥,都是火运不及之年。
那么怎么才能知道某年是六气的哪一气呢?“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阴;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也;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根据这个意思,列表如下:
表2:六气和地支配合表
主气 | 热气 | 湿气 | 相火 | 燥气 | 寒气 | 风气 |
司天 | 少阴 | 太阴 | 少阳 | 阳明 | 太阳 | 厥阴 |
十二地支 | 子午 | 丑未 | 寅申 | 卯酉 | 辰戌 | 巳亥 |
标 | 终 |
表2表达的是五运六气和三阴三阳的配合关系。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把六十甲子从甲子年开始,每六年为一组,就可以把表2扩展为
表3:六十甲子各年和六气、司天的配合表
如果我们再下点功夫,根据本篇上面的信息,再加上本篇对天符、岁会和太乙天符之年的规定,就推出60年的五运六气,请看下表:热气 | 湿气 | 相火 | 燥气 | 寒气 | 风气 |
少阴 | 太阴 | 少阳 | 阳明 | 太阳 | 厥阴 |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戊子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庚子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丁未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壬子 | 癸丑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
表4:60年五运六气表
年份 | 阳历年 | 司天 | 五运六气描述 | 平和好运之年 |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 少阴 太阴 少阳 阳明 太阳 厥阴 少阴 太阴 少阳 阳明 太阳 厥阴 少阴 太阴 少阳 阳明 太阳 厥阴 少阴 太阴 少阳 阳明 太阳 厥阴 少阴 太阴 少阳 阳明 太阳 厥阴 少阴 太阴 少阳 阳明 太阳 厥阴 少阴 太阴 少阳 阳明 太阳 厥阴 少阴 太阴 少阳 阳明 太阳 厥阴 少阴 太阴 少阳 阳明 太阳 厥阴 少阴 太阴 少阳 阳明 太阳 厥阴 | 热气土运太过 湿气金运不及 相火水运太过 燥气木运不及 寒气火运太过 风气土运不及 热气金运太过 湿气水运不及 相火木运太过 燥气火运不及 寒气土运太过 风气金运不及 热气水运太过 湿气木运不及 相火火运太过 燥气土运不及 寒气金运太过 风气水运不及 热气木运太过 湿气火运不及 相火土运太过 燥气金运不及 寒气水运太过 风气木运不及 热气火运太过 湿气土运不及 相火金运太过 燥气水运不及 寒气木运太过 风气火运不及 热气土运太过 湿气金运不及 相火水运太过 燥气木运不及 寒气火运太过 风气土运不及 热气金运太过 湿气水运不及 相火木运太过 燥气火运不及 寒气土运太过 风气金运不及 热气水运太过 湿气木运不及 相火火运太过 燥气土运不及 寒气金运太过 风气水运不及 热气木运太过 湿气火运不及 相火土运太过 燥气金运不及 寒气水运太过 风气木运不及 热气火运太过 湿气土运不及 相火金运太过 燥气水运不及 寒气木运太过 风气火运不及 | 岁会 岁会 岁会 太一天符 天符 天符 天符 太一天符 天符 岁会 天符 天符 天符 天符 太一天符 太一天符 |
表5:2013年(癸巳年)农作物亩产情况表
指标 | 播种面积 (千公顷) | 总产量 (万吨) | 每公顷 产量 (千克) | 比上年增减绝对量 | ||
播种面积 (千公顷) | 总产量 (万吨) | 每公顷 产量 (千克) | ||||
农作物播种面积 | 164626.9 | | | 1211.3 | | |
粮食作物 | 111955.6 | 60193.8 | 5377 | 751.0 | 1235.9 | 75 |
夏收粮食 | 27588.1 | 13184.8 | 4779 | -1.0 | 191.1 | 69 |
秋收粮食 | 78563.0 | 43595.5 | 5549 | 712.4 | 960.4 | 73 |
谷物 | 93768.6 | 55269.2 | 5894 | 1156.2 | 1334.5 | 71 |
稻谷 | 30311.7 | 20361.2 | 6717 | 174.6 | -62.4 | -60 |
早稻 | 5804.4 | 3413.5 | 5881 | 39.5 | 84.4 | 106 |
中稻和一季晚稻 | 18186.3 | 13297.6 | 7312 | 167.6 | -59.2 | -101 |
双季晚稻 | 6321.0 | 3650.1 | 5774 | -32.4 | -87.6 | -108 |
小麦 | 24117.3 | 12192.6 | 5056 | -151.0 | 90.3 | 69 |
冬小麦 | 22552.6 | 11585.3 | 5137 | -49.9 | 131.3 | 69 |
春小麦 | 1564.7 | 607.3 | 3881 | -101.1 | -41.1 | -11 |
玉米 | 36318.4 | 21848.9 | 6016 | 1288.6 | 1287.5 | 146 |
高粱 | 582.3 | 289.2 | 4965 | -40.8 | 34.1 | 864 |
马铃薯 | 5614.6 | 1918.8 | 3418 | 82.7 | 63.6 | 64 |
从表5可以看出,尽管有增有减,但最主要的指标全年粮食作物总产量和上年相比增产75公斤/公顷,合计全年共增产高达8396吨,这个数字还是够大的,显然不能符合由于火运不足农作物要减产的说法。再以离现在最近的一个天符之年2016年(丙申)为例,这一年是少阳司天,中运为相火水运太过,但同时为天符之年,应该是个好年景。
表6:2016年前后5年中国各类自然灾害统计表
(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灾害年鉴》)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年平均 | |
受灾人数(万人) | 38288.3 | 24042.4 | 18521.5 | 18860.8 | 14383.2 | 22819.2 |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 4766 | 2964.7 | 2502.9 | 4961.4 | 2850.4 | 3609.1 |
不过,我们从表6里却看不到五运六气理论推导出来的好年景。2016年全年受灾人口为14383.2万人。虽然低于5年平均数,但高于前后两年,特别是直接经济损失高达近5000亿元,是5年平均数的127%,竟然分别是前后两年的一倍。从这些数字看,2016年作为天符之年,怎么都是不对的。
本篇小结:
冲虚子初步认为,本篇是“七篇大论”里写作时间最早的一篇,可视为构筑五运六气的雏形篇,篇章呈现诸多矛盾,显得很不成熟。比如,鬼臾区说:“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尽管照应了黄帝说的“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但对后文再出现六气时(“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就显得矛盾了。文章前半部分以五行为主,所以需要五气围绕着五行而配,后半部分又以六气为主,不仅凭空造出六气概念(和战国时期的六气不是一回事)而且为了配合六气,不惜把五行改造成六行,把火分成君火和相火,都是没有道理的事情。就是单纯从写作水平评价也不能说是一篇高水平的文章。
尽管如此,本篇所开创的新概念如君火、相火和运气理论雏形,都开启了日后中医运气学说之大河,成为这一学说的开山之作。
把偶干之年都规定为太过,奇干之年都定为不及,强化了阴阳和天干的选择性,这谈不上科学。阴阳可视为自然存在,但它们的特性却是人赋予的;天干地支本是我国先祖创造的计数字符,就如现今全世界都在使用的1、2、3、4、……阿拉伯数字一样,不可能有什么神秘的力量。这种思想属于人类早期的数字崇拜,几近于原始宗教。
本篇另一个突兀之处就是鬼臾区的出现。鬼臾区,《中国人名大辞典》“大鸿”条说:“上古黄帝臣。即鬼臾区,又做鬼容区。鬼容区兵法三篇,《汉·艺文志》著录,盖后人依托为之。大鸿死葬雍,因号其地曰鸿冢。”(臧励龢等编,商务印书馆1920年版,上海书店1980年版。第20页。)史料都来自《史记·封禅书》和《汉书·艺文志》。《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无传,无传也是一种态度。黄帝都说传说,他的大臣自更是附会加附会的产物了,这个且不管它。鬼臾区除了在“七篇大论”中的《天元纪大论第六十六篇》和《五运行大论第六十七》两篇里以主角和黄帝讨论问题外,再未出现过。作者或者王冰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呢?冲虚子猜测,鬼臾区的出现,表明了一种新的不同于岐伯的学术思想的树立,尽管在“七篇大论”的其他篇章里,也安排了岐伯对运气学说的解释以及肯定,但这种思想的专家是鬼臾区,而非岐伯,这个是应该很清楚的。自然,文章的作者非《素问》一派也可以大致确定。
在阴阳学说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要解决一个如何表达阴阳消长的问题,三阴三阳就是解决的办法,他们组合起来表达了阴阳彼此消长的强弱程度的变化。《新校正》云:王冰说:“太阴为正,太阳为正;次少者为少阴,次少者为少阳;又次为阳明,又次为厥阴”。
6、天符、岁会和太乙天符。鬼臾区说:“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符,相符、相合,本岁运之气和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一致就叫“天符”,中运之气和岁支相同的叫“岁会”,是天符又是岁会的年份就叫“太乙天符”。本篇没有展开说,但《六微旨大论》和《六元正纪大论》有解释,综合起来,在一个六十甲子里,乙卯、乙酉、丙辰、丙戌、丁巳、丁亥、戊子、戊午、己丑、己未、戊寅、戊申等十二年为天符之年;辛未、辛丑、癸卯、癸酉、癸己、癸亥六个为岁会,既是天符又是岁会的有四个:己丑、已未、乙酉、戊午,称为太乙天符(太一天符)。为什么要做这种安排呢?就是要解决按照表4推算,60年里,一半是太过,一半是不及,没有一年是舒服的,这个自然不好,天符一类安排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7、大家看到本篇的医学因素了吗,没有吧。必须指出的是,《天元纪大论》不能视为医学作品,更恰当的归类应该是数术类、阴阳类。
(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非阴阳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