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验证纪实 炒桔梗——久痢不愈之妙道

陶良义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20/05/29
帖子
119
获得点赞
18
声望
18
所在地
安徽芜湖县
患者卢某,男,36岁,承德市滦河钢厂工人,2005年10月28日就诊。(乙酉年丙戍月乙酉日)患者自诉已病近三载,长期慢性腹泻,大便每日3~4行,稀溏或如泔水,或呈黏液便,左下腹时有阵痛或隐痛,伴胃腹胀满,食少纳呆,乏力,体重下降等。曾钡剂灌肠及多次纤维结肠镜检查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于镜下可见乙状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多处黏膜充血、水肿及点状小溃疡。曾在多家医院先后应用“柳氮磺胺吡啶”等多种西药治疗,也曾服用中药及多种中西药物灌肠治疗,均无显效,今慕名前来求治。
患者面色萎黄,神疲,形体略瘦,时以手抚按左下腹处以示腹痛,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舌面两侧有青紫淤斑,苔薄白,舌中心少许白腻苔,脉沉而弦细。虑其患病日久,似属脾虚泄泻,然腹痛时作,舌有淤斑,舌中尚有白腻之苔,参以脉象,当有湿浊淤血阻于大肠之腑,肠腑气血失和,气机不利,故补则碍淤,纯予疏利又重虚脾胃,故以往治疗罔效,当益气健脾以治本,化湿浊而祛淤以治标,标本兼治,自拟一方如下以试之:
桔梗30克(炒至略焦黑状),口参12克,炒白术15克,炒山药12克,莲子肉12克,炒苡米15克,枳壳15克,木香10克,红藤30克,炒元胡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厚朴花10克,赤芍12克,神曲12克,炙甘草10克,3剂。
每剂先以冷水浸药一小时,然后水煎3次,合并一处,分早晚两次,共4次服完,每2日一剂。
二诊:服上药6天,腹痛、腹胀减轻,舌上淤斑淡化,余症同前,守方再服3剂。
三诊:患者自诉腹痛消失,偶感腹胀,纳谷渐增,精神清爽,舌转淡红薄白苔,但泄如故,乃于方中去枳壳、炒元胡,加海螵蛸20克,诃子10克,酒炒黄连10克,连用5剂,服法同前,分10日服完。
四诊:药后诸症消失,饮食如常,仅偶于工作劳累或遇寒冷时偶有便溏,脉象和缓,乃嘱其停服汤药,避风寒,调饮食,另用补脾益肠丸,每次6克,每日2次口服,连用3个月以善后调理。
该患者观察至今已半载有余,未再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长期腹泻,便如稀水黏液,神疲乏力,食少消瘦,乃脾气虚,中州失司,运化无权;腹痛、腹胀、舌上淤斑、中心苔腻、脉沉而弦细,乃湿浊淤血阻于肠腑,气血失和。脾虚气化不利而致湿浊生,湿阻导致淤血生而不化,反之,湿浊淤血阻于肠腑,更致气机不利,重伤脾气,互为因果,故久治不愈。今以参、术、莲、苡及炒山药以健脾益气,枳壳、木香、厚朴花、行气消胀以利气机,白花蛇舌草化湿解毒止泻,红藤、赤芍、炒元胡化淤活血止痛,收效后又加乌贼骨、诃子、酒黄连以敛肠止泻,故能于短期内愈三载痼疾。而方中之主药桔梗一味,乃余来我院行医之初,三十年前,偶遇一慢性结肠炎患者,久治不效,其人于一老中医处得一方,求我为其换方取药,余见其方亦为健脾温中止泻之品,只主药为桔梗一味,且用量颇大为30克,炮炙之法亦独特,须炒焦令微焦黑,既不可生,又不可成炭,存性入煎。余为之更方仅数次而愈,虽非我本人诊治,然百思不得其解,考桔梗乃止咳利咽之品,何以愈大肠之疾?后读书至《本草别录》云:“利五脏肠胃”。《药性论》云“治下痢”。恍然而悟,盖桔梗色白入肺经,载药上行有舟橄之功,参苓白术散中用此乃上浮利气之用,而炒焦后则去其升散之性,加之肺与大肠相表里,则可由入肺改为下行大肠,加之其治肺痈开结消痈之效,理气之效,而疏利大肠之气机,消除大肠之壅结,慨然叹此老中医之才秀也。自兹始,每逢慢性泄泻、久痢、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恒用之,每获效验,至今已应用30余年,特提出供同道参考。
 
患者卢某,男,36岁,承德市滦河钢厂工人,2005年10月28日就诊。(乙酉年丙戍月乙酉日)患者自诉已病近三载,长期慢性腹泻,大便每日3~4行,稀溏或如泔水,或呈黏液便,左下腹时有阵痛或隐痛,伴胃腹胀满,食少纳呆,乏力,体重下降等。曾钡剂灌肠及多次纤维结肠镜检查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于镜下可见乙状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多处黏膜充血、水肿及点状小溃疡。曾在多家医院先后应用“柳氮磺胺吡啶”等多种西药治疗,也曾服用中药及多种中西药物灌肠治疗,均无显效,今慕名前来求治。
患者面色萎黄,神疲,形体略瘦,时以手抚按左下腹处以示腹痛,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舌面两侧有青紫淤斑,苔薄白,舌中心少许白腻苔,脉沉而弦细。虑其患病日久,似属脾虚泄泻,然腹痛时作,舌有淤斑,舌中尚有白腻之苔,参以脉象,当有湿浊淤血阻于大肠之腑,肠腑气血失和,气机不利,故补则碍淤,纯予疏利又重虚脾胃,故以往治疗罔效,当益气健脾以治本,化湿浊而祛淤以治标,标本兼治,自拟一方如下以试之:
桔梗30克(炒至略焦黑状),口参12克,炒白术15克,炒山药12克,莲子肉12克,炒苡米15克,枳壳15克,木香10克,红藤30克,炒元胡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厚朴花10克,赤芍12克,神曲12克,炙甘草10克,3剂。
每剂先以冷水浸药一小时,然后水煎3次,合并一处,分早晚两次,共4次服完,每2日一剂。
二诊:服上药6天,腹痛、腹胀减轻,舌上淤斑淡化,余症同前,守方再服3剂。
三诊:患者自诉腹痛消失,偶感腹胀,纳谷渐增,精神清爽,舌转淡红薄白苔,但泄如故,乃于方中去枳壳、炒元胡,加海螵蛸20克,诃子10克,酒炒黄连10克,连用5剂,服法同前,分10日服完。
四诊:药后诸症消失,饮食如常,仅偶于工作劳累或遇寒冷时偶有便溏,脉象和缓,乃嘱其停服汤药,避风寒,调饮食,另用补脾益肠丸,每次6克,每日2次口服,连用3个月以善后调理。
该患者观察至今已半载有余,未再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长期腹泻,便如稀水黏液,神疲乏力,食少消瘦,乃脾气虚,中州失司,运化无权;腹痛、腹胀、舌上淤斑、中心苔腻、脉沉而弦细,乃湿浊淤血阻于肠腑,气血失和。脾虚气化不利而致湿浊生,湿阻导致淤血生而不化,反之,湿浊淤血阻于肠腑,更致气机不利,重伤脾气,互为因果,故久治不愈。今以参、术、莲、苡及炒山药以健脾益气,枳壳、木香、厚朴花、行气消胀以利气机,白花蛇舌草化湿解毒止泻,红藤、赤芍、炒元胡化淤活血止痛,收效后又加乌贼骨、诃子、酒黄连以敛肠止泻,故能于短期内愈三载痼疾。而方中之主药桔梗一味,乃余来我院行医之初,三十年前,偶遇一慢性结肠炎患者,久治不效,其人于一老中医处得一方,求我为其换方取药,余见其方亦为健脾温中止泻之品,只主药为桔梗一味,且用量颇大为30克,炮炙之法亦独特,须炒焦令微焦黑,既不可生,又不可成炭,存性入煎。余为之更方仅数次而愈,虽非我本人诊治,然百思不得其解,考桔梗乃止咳利咽之品,何以愈大肠之疾?后读书至《本草别录》云:“利五脏肠胃”。《药性论》云“治下痢”。恍然而悟,盖桔梗色白入肺经,载药上行有舟橄之功,参苓白术散中用此乃上浮利气之用,而炒焦后则去其升散之性,加之肺与大肠相表里,则可由入肺改为下行大肠,加之其治肺痈开结消痈之效,理气之效,而疏利大肠之气机,消除大肠之壅结,慨然叹此老中医之才秀也。自兹始,每逢慢性泄泻、久痢、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恒用之,每获效验,至今已应用30余年,特提出供同道参考。
  谢谢老师分享验案心得,学习了。
  薏苡仁(色白入肺)、桃仁(桃为肺之果)、[赤小豆当归散](色红入血分),也有利湿活血、消痈排脓之效,可用于有湿热瘀毒病机的肠痈。
 
桔梗排脓吧。关键恐怕在于剂量,这个炮制是不是重要待考。
 
  
  重用炒桔梗治疗肠炎久泻之所以效佳,除了它能开结消痈、疏利大肠之气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机理:开宣肺气、行水利湿
  肺既与大肠相表里,也能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开宣肺气既可以疏利大肠气机,也能利小便而实大便。这是“下病上取”的治法。
  [大黄䗪虫丸]是“肝络瘀血重证”的主方,用桃仁活血容易理解,但它同时用了等量的杏仁,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宣肺行水以助桃仁化瘀。

  从营卫运行上看,营卫之气(精微物质)生成于中焦脾胃,布散于上焦心肺,纳藏于下焦肝肾。
  中焦脾胃将人体摄入的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并上输于心肺,如果肺气郁而不宣则精微的布散就会不畅,自然会阻碍上游的脾胃对水谷的收纳,那么,未能及时吸收的水谷在肠道中发酵化为湿浊之邪,则易导致和加重腹泻。

  [四逆散]的加减法中“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三升”,除了用薤白散结导滞之功外,也取其开宣肺气、利尿实便、通畅营卫、以达止利之效。
  
 
桔梗大剂量炒黑用,一为炒炭固涩止痢,二为升提气机,逆流挽舟同样的用法。
 
  
  正虚邪恋,久利多夹瘀滞,大黄痰可以化瘀止利。
  
 
  
升提气机,逆流挽舟,升阳止泻,可以用煨葛根。
  
 
桔梗大剂量炒黑用,一为炒炭固涩止痢,二为升提气机,逆流挽舟同样的用法。
人原文说了,炒微黑,不可成炭。
再者,升提气机和逆流挽舟,也不好划等号吧(o^^o)
或者说,不可“互用”(「・ω・)「嘿
 
排脓散及汤或可。姑妄言之。
 
  
  重用炒桔梗治疗肠炎久泻之所以效佳,除了它能开结消痈、疏利大肠之气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机理:开宣肺气、行水利湿
  肺既与大肠相表里,也能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开宣肺气既可以疏利大肠气机,也能利小便而实大便。这是“下病上取”的治法。
  [大黄䗪虫丸]是“肝络瘀血重证”的主方,用桃仁活血容易理解,但它同时用了等量的杏仁,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宣肺行水以助桃仁化瘀。

  从营卫运行上看,营卫之气(精微物质)生成于中焦脾胃,布散于上焦心肺,纳藏于下焦肝肾。
  中焦脾胃将人体摄入的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并上输于心肺,如果肺气郁而不宣则精微的布散就会不畅,自然会阻碍上游的脾胃对水谷的收纳,那么,未能及时吸收的水谷在肠道中发酵化为湿浊之邪,则易导致和加重腹泻。

  [四逆散]的加减法中“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三升”,除了用薤白散结导滞之功外,也取其开宣肺气、利尿实便、通畅营卫、以达止利之效。
  
明白人。可能解释的时候会让人提出疑问,如下:
人原文说了,炒微黑,不可成炭。
再者,升提气机和逆流挽舟,也不好划等号吧(o^^o)
或者说,不可“互用”(「・ω・)「嘿

水液排泄三大途经:呼气、出汗、小便。所以治疗泄泻,可用辛散肺气的风类药,加强肺气宣发而出汗和呼气,如防风、荆芥,当然原文中用的桔梗。先贤说“利小便实大便”,就是加强小便排泄,大肠水湿从小便而去。有健脾燥湿的白术,而半夏、苍术是辛苦两味,既能宣发又能涌泄;有淡渗利湿的茯苓、薏苡仁等等。当然久泄还可以加用增强肾气收藏能力的药物,如石榴皮、五味子等酸收药。抓住这个思路,泄泻病治之不难。
 
明白人。可能解释的时候会让人提出疑问,如下:
水液排泄三大途经:呼气、出汗、小便。所以治疗泄泻,可用辛散肺气的风类药,加强肺气宣发而出汗和呼气,如防风、荆芥,当然原文中用的桔梗。先贤说“利小便实大便”,就是加强小便排泄,大肠水湿从小便而去。有健脾燥湿的白术,而半夏、苍术是辛苦两味,既能宣发又能涌泄;有淡渗利湿的茯苓、薏苡仁等等。当然久泄还可以加用增强肾气收藏能力的药物,如石榴皮、五味子等酸收药。抓住这个思路,泄泻病治之不难。
  治疗脾肺气虚气陷、水湿运化不力的虚证为主的泄泻,是这个道理。
  但“湿温(湿热)病泻以大便干为度,伤寒阳明燥实下以便稀为度”,偏于实证的湿热泄泻则当以排邪导滞为主、通因通用,以泻止泻,邪尽泻止。
 
“ 存性入煎 ”存性是炒黑不糊存药性,入煎是熬吗?
 
患者卢某,男,36岁,承德市滦河钢厂工人,2005年10月28日就诊。(乙酉年丙戍月乙酉日)患者自诉已病近三载,长期慢性腹泻,大便每日3~4行,稀溏或如泔水,或呈黏液便,左下腹时有阵痛或隐痛,伴胃腹胀满,食少纳呆,乏力,体重下降等。曾钡剂灌肠及多次纤维结肠镜检查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于镜下可见乙状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多处黏膜充血、水肿及点状小溃疡。曾在多家医院先后应用“柳氮磺胺吡啶”等多种西药治疗,也曾服用中药及多种中西药物灌肠治疗,均无显效,今慕名前来求治。
患者面色萎黄,神疲,形体略瘦,时以手抚按左下腹处以示腹痛,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舌面两侧有青紫淤斑,苔薄白,舌中心少许白腻苔,脉沉而弦细。虑其患病日久,似属脾虚泄泻,然腹痛时作,舌有淤斑,舌中尚有白腻之苔,参以脉象,当有湿浊淤血阻于大肠之腑,肠腑气血失和,气机不利,故补则碍淤,纯予疏利又重虚脾胃,故以往治疗罔效,当益气健脾以治本,化湿浊而祛淤以治标,标本兼治,自拟一方如下以试之:
桔梗30克(炒至略焦黑状),口参12克,炒白术15克,炒山药12克,莲子肉12克,炒苡米15克,枳壳15克,木香10克,红藤30克,炒元胡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厚朴花10克,赤芍12克,神曲12克,炙甘草10克,3剂。
每剂先以冷水浸药一小时,然后水煎3次,合并一处,分早晚两次,共4次服完,每2日一剂。
二诊:服上药6天,腹痛、腹胀减轻,舌上淤斑淡化,余症同前,守方再服3剂。
三诊:患者自诉腹痛消失,偶感腹胀,纳谷渐增,精神清爽,舌转淡红薄白苔,但泄如故,乃于方中去枳壳、炒元胡,加海螵蛸20克,诃子10克,酒炒黄连10克,连用5剂,服法同前,分10日服完。
四诊:药后诸症消失,饮食如常,仅偶于工作劳累或遇寒冷时偶有便溏,脉象和缓,乃嘱其停服汤药,避风寒,调饮食,另用补脾益肠丸,每次6克,每日2次口服,连用3个月以善后调理。
该患者观察至今已半载有余,未再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长期腹泻,便如稀水黏液,神疲乏力,食少消瘦,乃脾气虚,中州失司,运化无权;腹痛、腹胀、舌上淤斑、中心苔腻、脉沉而弦细,乃湿浊淤血阻于肠腑,气血失和。脾虚气化不利而致湿浊生,湿阻导致淤血生而不化,反之,湿浊淤血阻于肠腑,更致气机不利,重伤脾气,互为因果,故久治不愈。今以参、术、莲、苡及炒山药以健脾益气,枳壳、木香、厚朴花、行气消胀以利气机,白花蛇舌草化湿解毒止泻,红藤、赤芍、炒元胡化淤活血止痛,收效后又加乌贼骨、诃子、酒黄连以敛肠止泻,故能于短期内愈三载痼疾。而方中之主药桔梗一味,乃余来我院行医之初,三十年前,偶遇一慢性结肠炎患者,久治不效,其人于一老中医处得一方,求我为其换方取药,余见其方亦为健脾温中止泻之品,只主药为桔梗一味,且用量颇大为30克,炮炙之法亦独特,须炒焦令微焦黑,既不可生,又不可成炭,存性入煎。余为之更方仅数次而愈,虽非我本人诊治,然百思不得其解,考桔梗乃止咳利咽之品,何以愈大肠之疾?后读书至《本草别录》云:“利五脏肠胃”。《药性论》云“治下痢”。恍然而悟,盖桔梗色白入肺经,载药上行有舟橄之功,参苓白术散中用此乃上浮利气之用,而炒焦后则去其升散之性,加之肺与大肠相表里,则可由入肺改为下行大肠,加之其治肺痈开结消痈之效,理气之效,而疏利大肠之气机,消除大肠之壅结,慨然叹此老中医之才秀也。自兹始,每逢慢性泄泻、久痢、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恒用之,每获效验,至今已应用30余年,特提出供同道参考。
先生,口参是什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