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的细辛
17-03-01 123xyz123 + 关注献花(0) 收藏
汤一笑原创
之所以说细辛,是因为马兜铃酸,令人闻之色变的马兜铃酸,近年和细辛扯上了关系。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
马兜铃酸当然是令人闻之色变的,2009年,WHO/IARC将马兜铃酸列为1类致癌物,位列致癌物之首,与黄曲霉素并列。2013年,科学家发现马兜铃酸造成的基因突变位点,并证明马兜铃酸引起基因突变的能力是现今已知所有物质中最强的,在每百万碱基中就有150个碱基基因会发生突变。同时也首次证明了马兜铃酸具有的肝毒性。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教授郑敏等通过数据库数据比对后认为,至少有10%的肝癌案例与马兜铃酸有关。不过,研究者仍需在未来进一步确凿两者的关系。(以上言论出自网络,可能不具备专业学术表述水准)
细辛含有黄樟醚,毒性较强,系致癌物质,有较强的诱发肝癌作用;但黄樟醚高温易被破坏,在水煎时易挥发。煎煮时间越长残留越少。有效成分为甲基丁香酚,相对黄樟醚受热挥发差点,稳定些。
过去用细辛是担心黄樟醚的毒性,现在民众似乎更担心马兜铃酸。
2013年一月份,方某人博客中发难“猴枣散”,点名其所用药材细辛含马兜铃酸,引发了网民对中药细辛的担忧,也引起了不少中药使用者、爱好者对细辛毒性的关注。
早在前些年,轰动世界的中药“马兜铃酸毒性事件”发生后,“嫌疑名单”上的马兜铃科细辛的毒性自然被各国家、地区有关当局高度关注,因为在“嫌疑名单”中,马兜铃科植物细辛使用量最大,也最为广泛。亚太地区各有关当局研究考虑后的措施大略如下:
中国大陆:2005版《药典》之前的版本是全草入药。2005版《药典》细辛修订成根及根茎入药(2010年版相同)。2010年版进一步规定,依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细辛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不得过0.001%(即十万分之一)。
细辛2010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var.seoulense,Nakai或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的干燥根和根茎。前二种习称“辽细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
从《药典》的规定来看,大陆的标准没有香港的规定严格。今后如再严格,可能就收缩到只能用根了。
第十四改《日本药局方》显示,日本对细辛的药材规定也是用“根和根茎”。
台湾地区:台湾的新规定是只用细辛根(见附文)。
香港地区,政府规定只能使用规定品种的细辛根。
从所见资料来看,以香港卫生署对公众的有关交代最清楚。以下引用其网站新闻稿的相关内容。
卫生署新闻稿(2004年6月18日)
“……
卫生署联同政府化验所及浸会大学以马兜铃酸为检测指标,对本港部分药材及中成药进行测定。
根据研究检测结果,药材的马兜铃酸含量,以关木通最高,青木香、马兜铃、寻骨风、广防己次之,细辛最低。而细辛的马兜铃酸含量,又以地上部份最高,根部最低。此外,水煎煮提取的含量较以有机溶剂提取为少,其中细辛根在复方煎煮后,未检出马兜铃酸。
根据这些研究结果,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药组重新评估有关的管制措施及决定,继续维持从6月1日起,停止进口及销售指定的马兜铃属中药材。至于细辛,则可在适当情况下使用。即
· 细辛应在中医师处方指导下使用。
· 细辛使用的品种必须为《中医药条例》中所指定的品种。
· 细辛使用的药用部位仅为根部。
· 细辛用量也不可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所列范围1-3克。
· 细辛煎煮时间不少于60分钟。(注:这个应该是针对黄樟醚)
· 药商应从饮片厂入口《中医药条例》中所指定品种的细辛根部。
· 细辛只用水煎剂,不应磨粉内服。
中药组也决定中成药成份中禁止使用马兜铃属药材,对于含细辛属的中成药,则将「不得检出马兜铃酸」列入质量标准。”
香港政府的原则是禁用任何含马兜铃酸的药物和药材的,之所以留下规定品种的细辛根,可以认为它是认为规定品种的细辛根基本属于不含马兜铃酸的。可见对于细辛毒性问题的关键是马兜铃酸的含量及其水溶性。
在方某人博客所列《香港禁用的含马兜铃酸中药材名单》(网上转载很多)中,却没有说明香港卫生署是允许使用指定品种细辛根的。不知是没有看过原文件,还是出于某种目的的有意忽略。
从近年大多相关研究来看,《药典》品细辛中是含有马兜铃酸,但含量很低。薛氏:细辛地下部分所含有的马兜铃酸A的含量极低,均在百万分之四以下,一些样品甚至只有千万分之几,属于痕量(注:即百万分之一到一亿分之一的量)。另外,细辛的地上部分含有的马兜铃酸A的浓度明显高于地下,最高相差40倍。参见彭钊、周祯祥《细辛中特征性化学成分和马兜铃酸含量测定的研究概况》(《亚太传统医药》2009年09期)。此文的“讨论”部分如下:
“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作为中国细辛挥发油的特征性成分,广泛存在于中国细辛属植物中。总的来看,正品细辛高于非正品细辛,地下部分高于地上部分。正品细辛中,甲基丁香酚的含量依次为汉城细辛>北细辛>华细辛,黄樟醚的含量依次为华细辛>北细辛>汉城细辛。华细辛中甲基丁香酚的含量北方高于南方,黄樟醚的含量南方高于北方。
不同的测定方法,检测细辛药材中马兜铃酸含量的差异较大。薄层色谱法没有检测到马兜铃酸,HPLC可检测到痕量或微量马兜铃酸,说明细辛药材含马兜铃酸甚微,必须采用灵敏度高的方法才能检测到。即便是灵敏度高的方法,也可得到正反不同的检测结果。如徐氏等报道,马兜铃酸的含量依次为汉城细辛>华细辛>北细辛,而关氏等实验研究的结论为华细辛>北细辛>汉城细辛。吴氏等报道细辛根及根茎中马兜铃酸含量高于全草中马兜铃酸含量,但倪氏等的结论则与之相反。总之,细辛药材中含有微量或痕量的马兜铃酸,在正常使用细辛药材情况下,不致于引起肝、肾损伤。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药材种植土壤、气候、采挖年限、季节及检测条件等因素有关。从文献报道看,测定细辛中特征性成分的含量主要采用GC;测定细辛中马兜铃酸的含量主要采用HPLC。至于其它的方法如光谱分析法、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毛细管电泳法等报道较少。”
马兜铃酸是脂溶性成分,水溶性非常低,原本在细辛根中的含量已是百万分之几,水煎液中含量就更低,在方剂中,细辛又是其多味药材配方之一,所以在方剂汤液中一般检测不出来的。(注意:水煎法和“绞取”对于非水溶性物质的提取结果差别很大,“绞取”中允许非水溶物质以胶体颗粒形式分散在水中)。香港和台湾规定只能使用规定品种的细辛根,且只能入汤剂,应该就是考虑到这一点。
国家对免煎颗粒的技术要求都是采用水提(模拟水煎剂的需要),考虑到马兜铃酸水溶性不好,所以细辛的免煎颗粒中马兜铃酸的含量也是极低的,一般都处于“未检出”的水平。
有一种耸人听闻的说法,说马兜铃酸,根本没有所谓的安全剂量。马兜铃酸不管摄入多少,哪怕只服用过一次,都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损伤(据说理由是脏器除肝脏外只有理论上微弱的自我修复的再生属性),并有极长的潜伏期(20~40年),使得病人患肾病和上尿路上皮癌的概率大大增高。此说不知源于何处?网上有人反驳说,“按照这个说法,马兜铃酸的活性超过了现有的已知的大多数的毒物,包括氰化钾。这简直是药物化学中的奇迹!”
不过在“百度百科”之“马兜铃酸肾病”条(有关肾病专家编写)中,并没有这种观点,从其相关论述来看,马兜铃酸肾病是有分大剂量急性中毒和小剂量慢性积累性中毒的区别的。低剂量的马兜铃酸AA-1抑制细胞周期的效应在停止摄入后可以恢复(即短期低微损伤是可逆的)。大剂量马兜铃酸直接引起急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并进而发生肾间质纤维化。大剂量对细胞的损伤才不可逆转。
另外,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生存在体质差异,个别病例即使摄入小剂量马兜铃酸仍可发生急性马兜铃酸肾病。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易发生马兜铃酸肾病。
大陆的还存在一个问题是中药材的管理比较混乱、伪劣药材多,市售细辛药材未必都是《药典》品,加上细辛本身还有黄樟醚的毒性,所以使用还是小心为上,使用方法最好还是参考香港卫生署的指引,只用《药典》品,只入汤剂,久煎,避免大剂量和长期连续使用。小病最好还是不要开这类药物,能用更安全的药代则代。网上有人说可用羌活、白芷代替细辛。
中医药自古对药物毒性是很重视的,但限于历史条件,一般只对药物的短期毒性有所认识,因为比较直观和容易建立因果关系。但对药物慢性的长期毒性却大多缺乏研究和认识。这一点如今要注意新近的相关毒理、药理研究,注意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但从网上一些专业人士的讨论看,这类研究还是不被中医药管理局所重视,研究不但难做费时长久,也很难申请到经费。近些年实际对中医打击最大的不是什么中医存废的辩论,而是那些“某某中药毒性事件”。易造成重大的社会心理影响,中医药今后还是要小心谨慎些,尽量避免再出现重大的“某某中药毒性事件”,以免降低民众对中医药的信任性。
以上资料大多由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附:台湾行政院卫生署对细辛使用的规定
行政院卫生署公告(台湾)公告细辛中药材暨其制剂之相关管理规定,自公告日起实施
民国93年2月27日(2004-2-27)
发文字号:署授药字第0930000756号
一、 细辛中药材
1、药用部位由全草改用根部,并依本公告之检验规格及方法检验合格后,始得供制造及调剂。
2、上开检验规格及方法,系参照日本药局方第十四版订定(如附件)。
二、含细辛制剂
1、 浓缩制剂:制程以水煎煮方式制造;成品依厂内既定之HPLC检验方法检验合格后,始得贩卖。
2、 传统制剂(丸、散、膏、丹)、内服及外用液剂:细辛原料药材应经水煎煮,或采用单味浓缩细辛制剂,与其它原料药材合并制造;成品依厂内既定之HPLC检验方法检验合格后,始得贩卖。
3、 药品许可证「药品类别」项,维持原核准内容。
4、 厂内既定之成品检验规格应留厂备查,俟该药品许可证有效期间届满,申请展延时并送其成品检验规格及成绩书二份到本署中医药委员会核备。
三、 含细辛之市售产品经检出含马兜铃酸者,应依药事法相关规定论处。
……
附二:网上听一香港中医人士说,几年前,香港曾跟随美国禁用麻黄(香港标准多跟随美国、欧盟),中医也不能处方麻黄,几经业界交涉,政府后认为中医团体提出的理由正确,决定不跟美国走,废除了禁用麻黄的规定。这也是中医界的一次胜利。(本人在香港政府网站没有查找到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