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很神奇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必须反复揣摩,仔细玩味,才能体会个中奥妙……
温病卫分证, 因为邪在肺卫, 病轻邪浅。那么在上焦, 应该用些个轻清的, 很轻, 轻重的轻,清热的清,轻清的来清解它,用这些方法。那么宣泄上焦,干什么呢?宣泄上焦,用这些“轻清” ,用这些“轻”的 “清” ,来宣泄上焦之“热” 。
上焦的风热,风温,是风热,温邪在卫,卫分的热。或者是在肺中的,咳嗽为主的, 我们也清肺热,都是用,要用清的方法。用清的方法干什么呢?来宣泄上焦,来宣泄 上焦之热。什么叫 宣泄 呢?宣,是往外,不是发汗,是宣通宣通。因为肺热,肺主皮 毛, 热郁于内, 热出不去。 什么叫 “郁于内” ?就是闭住了, 就等于我们屋里头窗户、 门都不开,热闭在里头了。怎么样呢?用一些宣泄的方法。宣,不是发汗,泄,不是 攻里。就是开个门缝儿,窗户缝儿开一点儿,给这热往外宣达宣达,所以叫 “宣泄” 。 宣泄什么呢?上焦的风热。因为什么温病叫上焦篇呢?是不是?那么 “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 啊。这儿说的是心肺,上焦的郁热。
“假若郁不能开,热就不能外泄,病必增重” 。本来开始,风温在卫分的时候, 就是由于温邪口鼻吸进去,到了肺,肺热上蒸,形成的这些个,这个有点恶寒,有点 发热,有点口干,有点咳嗽,嗓子有点红,头额上有点汗。都是郁热,我们把它的郁 热给宣通宣通,用宣泄宣泄,绝不许用发汗药。什么叫发汗跟宣泄?宣泄跟发汗的区别在哪儿呢?发汗药, 要求的是皮毛开张, 强迫的把津液从皮毛这儿出来, 干什么呢? 因为是受了风邪或者寒邪,把邪驱除出去,这叫做发汗法。宣泄法不是。宣泄法就是 因为热郁于内,皮毛开一点儿,就跟我们门似的,开一个门缝儿,窗户也开个缝儿。不许发汗,不是让它出汗,让它把这热往外放一放。放什么呢?放这个温邪的郁热。 那么这样,那么这郁热能够开,热能够外泄。不然的话,越郁越热,所以把温邪从卫分不能够舒展,把它给宣疏出去。一部分热给宣出去,一部分给郁开了,一部分热用些个甘寒药清它。那么又不能这样,怎么样呢?表气越闭越热,这一下子,容易从卫分就走到气分证。
那么,这是一个。假若我们用了这个辛温解表药,有人不懂得这些个宣泄,这个轻清地疏通, 用一些个辛温解表药, 把温病的津液、阴液更伤了, 促进这温病的增重。因为温病是热呀,热伤津液呀,他还口渴呢,温病上来就口渴呀,口渴、口干呢,是不是?他就想着,虽然不想喝,不到气分的时候不想喝冷水呀,但是毕竟嘴是干的。 什么道理呀?就是里头是热,舌质是红,口是干,逐渐就要渴了,是不是?就是卫分越热的时候,越口干, 越口渴。卫分热重不重,看脉数不数。就是说浮数,或者滑数, 或者数得再厉害,就成了洪滑数,就到了气分了。 从舌苔、 从脉象、 从面色、 从症状, 我们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千万不能够把温病的恶寒、发热,错误地看成是表证;不能 把温病的头疼,看成受了风寒。风寒的疼,是一种很剧烈的疼;温病的疼,是有些郁热上胀、郁热上攻,头有点儿胀,有点儿疼。不一样,症状上也不一样,必须辨别清楚。
下边我再讲,那么 “凡是温邪在上焦的时候,治以辛凉,佐以苦甘” 。应该用些个辛的、凉的,那么这时候,宣其郁闭,那么这个郁开了,热清了,病就痊愈了。在这个阶段, 那么吴鞠通他提出桑菊饮跟银翘散, 都是来用辛凉, 来清解的这些个药物。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豆豉、桔梗、杏仁、枇杷叶、芦根,像这类的药物,全是辛凉的,全是这个,有一点儿开、有一点儿清为主的。那么像这个连翘,那么它是一个清热的,清气热,银花也是清热,以这个为主,就是以清它的郁热为主的。那么桑叶、菊花呢?就是清头目为主的。 风热在头目, 所以头晕啊, 头胀啊, 都用些个桑叶、 菊花,用这些个辛凉药物,以清为主,清上焦的郁热为主。那么豆豉,一般的,在这时候我喜欢用豆豉跟山栀。那么豆豉呢,它是来宣阳、宣郁,并不是太辛温,不是什么大的发汗,可是以宣阳为主。所以在这个银翘散里头,用豆豉、用山栀的意思,这就是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干什么呢? “心中懊憹者,栀子豉汤主之。” 什么叫 “懊憹” 呢?郁热, 就把它的热给开开,用豆豉往外宣,并不是大的发汗。栀子呢,它本身是苦药。栀子呢,本身的特征有两个,一个是宣阳,宣阳呢就是疏表,宣阳往上宣发的。第二的一 个功能呢,栀子是个苦的,是个泻热的。所以栀子豉汤呢,治 “心中懊憹”呢,是烦 热,郁热。外边宣了,里边清了,用这么一个方法。
那么银翘散里头,也用了荆芥了,也有薄荷。有人也提出来了,荆芥不是辛温药吗?薄荷是辛凉啊。但是,我们看一看,银翘散用的薄荷跟荆芥,量很小,是不是? 一般我们用10克荆芥,为的发汗解表。我们假如用 1克,或者 2克荆芥呢?它只 达到宣阳,并不发汗。就等于我讲,刚才讲的,门我们要是大开,可能屋里太冷了, 我们开个缝儿,干什么呢?疏通它,开它的郁,达到郁热开,给热放出来为主。不是想大开、发汗,不是。薄荷也是一样。用薄荷也是不能够,在银翘散里头、桑菊饮在这个辛凉清解的药物里头, 用薄荷也是用, 咱们过去用1克, 过去用上五分, 就这样。那薄荷也不是多了,虽然辛凉用的很轻。假若你把它,量要是三钱,发汗的量也就多了,也是错的。所以吴鞠通总结了一句 “治上焦如羽” ,跟羽毛一样, “非轻不举” , 必须要轻轻的,不能让它重了。
那么像桔梗,桔梗是苦的,也是一个苦药,也是一个宣药。苦能泻热,它是上焦药,是宣阳药。所以用它呢,也是把这郁热,肺经的药,来宣出去,把这热呢给宣通出去。我们常用的杏仁,杏仁呢,是辛苦温的。杏仁呢入肺的,它是润肺、止咳、宣肺,辛苦温,辛开、苦降,温是散。它也是对于肺 ... ,为什么叫杏仁治咳嗽呢?所说的治咳嗽,它有润的可能,有宣的可能,有开的可能,它还有点儿苦,还有泻肺的可能。
枇杷叶,这也是我们经常用的。那么枇杷叶呢,用来干什么呢?来宣阳肺气。因为病在上焦,病在肺经,病在卫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个人常常用枇杷叶来宣阳。 为什么呢?把它的郁热开开,咳嗽就清了。郁热没了,就不咳嗽了。不是枇杷叶止咳嗽,而是把郁热宣开了。
我们经常用的就是芦根。那么芦根呢,过去我们用的是鲜芦根。在这个时候用上一两、二两鲜芦根。那么鲜芦根呢,芦根既有疏卫,也有点,主要是清为主。苇子嘛, 芦根就是苇根啊,这苇子,长在水塘里的苇子。它是个甘的,甘寒的。那么它又能清热,又能利肺气,常常,千金苇茎汤,它治这些个肺跟这个气管,这些个郁热的。它就有点疏卫,所以它也是挺好的一个清解、疏卫、利三焦这么一个药物。那么这些个辛凉的药物,绝对不可以过重。
那么在今天,我们常常看到了有些个人,用连翘、银花、大青叶,用几两,认为是什么?去热。有人说是这个药力量大。是不是对?肯定说是错的。因为在卫分,要轻清的,要疏卫,你用那么重的干什么?所以经常我要用的,就用,卫气不疏,适当的用点豆豉、山栀,是不是?头疼,用一点菊花、桑叶。那么咳嗽,用一点杏仁。那肺气不宣,我就用一点前胡,宣宣肺气。那么常常加上点芦根,就够了。是不是?千万记住,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煎药也不可以随便,煎三十分钟?不行。顶多微火煎上十分钟, 那么这个香气出来了。假如有薄荷, 这时候把这一克的薄荷往里一搁, 就得了,既能达到疏卫,也能达到清热。不可以过,过煎。
吴鞠通在 《温病条辨》 银翘散底下, 他讲的很清楚。银翘散, 我们把它研成面儿, 那么每六小时一次。是不是?那么我们吃这种药呢,我经常也是,一天四次药。上午两次,下午两次,甚至于晚上一次,这样排着吃。有时候告诉他,四小时一次,或者三小时一次。那么这种方法并不是西洋的。我们看看《温病条辨》,写的很清楚:六小时一次,四小时一次,都是我们在,在这个吴鞠通时代以前就这么用。那么自己也体会,也看到了自己的前辈,用药也是这样。
比如说,上午我看到这个小孩发烧很高,开了一个药,是要宣卫啊,是疏郁。是想把它这个,估计这小孩有麻疹。可是吃了三个钟头,麻疹出来了之后,马上停药, 再吃第二个药。我们也看到了我们的前辈,一天换三张方子、四张方子。虽然我们那时候没有什么医院、病房,可是这个大夫一天要来几次,尤其治急性病。我自己也是这样用。
比如说看头几年吧,像三几年吧,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猩红热很多,像这个温热证,很多。那么一天呢,要给他四次药或者五次药,或者一天呢,常常就变方,上午一个方,下午又一个方。什么道理又一方啊?比如说郁热很重,大便不通,上午我们来了,又清气,又通腑,是不是?比如给一个什么承气汤,或者是牛黄承气,什么承气,大便不通,我们下午要加重,下午说通了,马上停药,换轻药,等等的都是这样。根据脉、舌、症状的重轻,随时加减药物。 绝对不可以一个方子吃两天, 不可以。尤其是我们这个专业,温病专业,跟古代医学不一样,跟这些个慢性病也不一样。不是神经衰弱,也不是肺结核。一天,传染病多变。伤寒也好,急性的乙脑也好,像目前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也好,一天就几个变,上午看了,下午就变,夜里看了,早晨又变。
在我们清代,我看到了我父亲他给清代,给皇帝瞧病。最近我们到清宫,就看了看太医院过去给皇室瞧病。给皇上瞧病,一天常常就一个时辰、两个时辰就换一个方子。是不是?那么我写了一... ,这本书还没写完呢,现在正在写。就是清代的, 太医院的,看看宫廷的医学究竟怎么样?我们可以看看,是不是?就是这样的处方,不是,千万不要开三副,那么一天一副,这不行的,随时观察,灵活运用。
那么下边呢, 就讲一个病例。从这个病例也看到了用药的错误, 也看到了卫分证, 你错误地吃过凉的药物,是不对的。所以叶香岩在这个《外感温热篇》 ,他讲的,是不是? “到气才可清气” , 反过来说,就说不到气就不许清气。那么现在我们就错误了,不懂这句话了。就认为力量越大越好,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白霉素,中医的大量清热解毒,甚至于安宫牛黄丸。全错了。不按照我们的卫气营血治疗,认为量大就行,都是错误。下边我们就让你们看一看,就是我们的一个病人,错误治疗。那么这事多不多?太多了。大概,别的不能说天天看到了,经常,我们到了很多的医院 去看,是这个,就是卫分证没个解,错误治疗。
下边我讲一讲这个病例。那么这是一个,这个八三年我看的一个老太太。当时是八十多岁,八十一二岁,是我们的同学的一个母亲,这个同学也是六三、四年毕业的学生,那么现在,目前在一个大医院里头负责中医工作的。他的母亲呢,八十一二, 这么一个老太太。病呢, 开始并不重, 就是着点儿凉感冒了,发烧发冷啊, 发烧不退。因为她三十七、三十八度啊,发烧不退。那么开始的时候呢,那么就发热,恶寒, 咳嗽,有点儿这些个痰,气管有点儿痰鸣音。那么这个时候呢,因为在医院方便么,他就给了点青链霉素,打了打抗生素,什么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给了一般的抗生素药物。但是,发烧并没有退。逐渐还要往上高一点儿,三十八几度了。那么他 又给加上中药,加上羚翘解毒丸,那么一天吃这么四五丸。同时呢,还没退,又开上张方,这个方开的什么呢?
主要的药物就是:银花二两,连翘二两,大青叶三两,板蓝根三两,都是二两到 三两,类似这些药物还不少。那么当时我记记,大概可能有十三四味这样的药。那么同时石膏,好像当时也是个二三两,知母大概也是五六钱。那么他这个老太太吃了药 之后啊,不但热不减,发烧并没有退,同时昏迷了。大便呢,泻水。因为这个老太太很胖,一看就是湿很重,这么个人。胖人,那么就是湿重,发烧没好,神志昏迷,大便泄泻。同时呢,周身浮肿,脸面、手、腿全肿了。
那么这个时候呢,同学就找我了,说是请我去给看一看,因为他说是这个病,大家伙都认为是温病,那么请我给看一看。我到那儿一看呢,那么脉象呢,是什么呢?是沉、弦、滑、数,沉、弦、滑、数。那么舌苔呢,是白、滑、润、腻,并不是太红,因为老年了,舌头也比较胖一点,并不是红,不是瘦小的舌, 也不是绛红的舌,也不是糙老的舌,正好是胖、润、腻、滑,这么一个舌,一看就知 道是湿郁。脉是已经沉下去了,底下是有点数象,周身肿。
当时呢,在医院呢,就认为这个是心力衰竭,他当时就买人参,想吃大量的地高辛,强心,利尿,来退肿,补正。当时我就制止他了。我说不能这样做了,马上,一切西药都停了,我给你开个方,吃我这药。
那么当时我怎么跟他讲呢?我说她是,就是病在卫分,素来体质阳不足。为什么阳不足呢?因为她太胖,气虚,胖人气虚啊,胖人湿重,年又八十了,阳也不足。热不热呀?当初是热,可是热郁于内,让你这凉的药遏制住了,肺气不宣,病在卫分, 错误地用凉药过多,至气分,至营分。错了,所以内陷。那么因为这个老太太还有点咳嗽、喘呢,就是肺气不宣。素体就湿,凉药一下去,肺的升降能力,宣肃的能力差了。由于热郁于内,湿邪过重,凉药过多,怎么样呢?正气也弱了,就下垂,形成湿泻,哗哗泻水。那么我说主要的呢,是你这药太凉了,中阳受伤了,三焦不畅,这样形成的这么一个泄泻如水,是这么一个症。那么这个时候,单纯的吃些个强心,或者 是人参,不行,解决不了,卫气还不疏呢。
那么怎么办呢?那么我当时呢,我就用,我说应该用什么呢?温散寒凝、宣畅气机。因为用这些个,因为你太凉了,湿重,气不足,过凉。怎么样呢?给她温寒,给这个寒呢,把它温开,要把凝结要开开,把寒凝要给温开了它。气机闭塞了,反过来要宣气机,你错误治了,没事用什么安宫牛黄丸啊你,全错了,你治营分不行啊。要宣畅气机,宣肺,同时要化湿,必须达到寒凝解,这寒凝啊,要解开它。要气机调, 本来气机让你给太凉了,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必须温,才能消而去之。那么湿邪呢,也必须温才能化,越凉越化不好。必须达到三焦宣畅,病从卫分而出,还 得从卫分解,不然的话不行。当时我们这同学呢,也认为是,好像应该吃大量的这个强心利尿,地高辛、人参,吃这个。我说不行,都不行,必须这么治。那么当时我就给她开了个方,这一点我们就看看,邪在卫分,错误地用凉药,错误地用气分药,更错地用安宫牛黄丸,用营分药。再加上昏迷,因为昏迷他就懂得一个安宫牛黄丸。昏迷,那么过几天我们要讲一次昏迷了。昏迷,在卫分,有的在气分,有的到了营分, 有的入了血分,都不同。大部分是误治,错治的,在卫分错误地用,本来应该是在卫分,应该宣卫就够了。看到神志不好,不知道这个热郁不重,一宣郁就成了,错误地 给安宫牛黄丸,把这病深入了,那倒糟了。
那么当时我就根据我的观点,第一个升阳,化湿,调气机,化寒凝这么个方法, 让它如到了营分的病,让它还透到卫分上来。把它气垂下来的这些个虚,要给升提起 来,要给她把气、中阳给提起来,用这么个方法。
第一个药我就开的葛根, 10克,干什么呢?升她的阳,疏她的表,疏她的卫,因为她的卫分让她太凉了。用葛根,升阳明,不然的话要垂下去,所以阳气不足下垂, 人就要脱了。第二个药, 还想让她恢复她的卫分, 用的是苏叶, 10克, 当时就是三钱。 苏叶10克。第三一个药,用的是荆芥炭, 10克,也是三钱,干什么呢?荆芥是个升阳药,用它的炭来止泻药,帮助葛根升她的阳,帮助苏叶,那么来疏她的卫。第四一个,用的防风,用的是6克,干什么呢?防风把她的木就是升,防风它是升她的厥阴肝经的,要给她升起来,因为瞧她要垂下去,帮着她升。第五个用黄连,黄连用了 2克,就说是用的不是太多,干什么呢?到这来给她止她的泻,苦坚其阴,以止其泻,澈其虚热。那么这个时候,加上一个灶心土,伏龙肝就是,黄土,灶心黄土, 二两, 60克,干什么呀?来止她的泻,扶她的脾,而不热。虽然她是老年,给补就不行,因为她是热嘛,你再补到留邪,可是灶心土不热,它黄土啊,烧的黄土啊,以和中为主,以止泻为主,以扶脾为主,没有热。黄土泥它热不了。再一个药,茯苓, 10克,干什么呢?扶扶脾胃。那么这么个方子,既不是补药,也没有益气药,也没有治 心力衰竭的。
我开完方子,他很 ... ,认为这个方子不怎么样。因为什么?没有牛黄丸啊,紫雪丹什么,都没有啊,也没有菖蒲、郁金啊,说你也没开点菖蒲、郁金啊,没有,都没开。
可是第二,第三天,他来到我们这教研室来了。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他说“赵老师,我妈好了” 。我说,怎么好了?“不拉了,神志明白了,发烧退了,全好了。昨天晚上就很好,今天早上起来就要吃包饺子。”他说,我不敢给吃啊,我得问问您, 到时别又吃错了。我这我来问问,您再给开个方儿,再让我母亲再吃几副。
当时他就问我,您这什么道理?为什么真能好了呢?他想不到。他就跟我说,他说“在我们的病房,这样的很多,我都给吃人参,人参再不行呢,就心力衰竭,就死于心力衰竭,就完了。他说这个什么道理?后来我就把这个卫气营血的道理讲明。那么这个病人现在虽然好几年,身体很好,后来就没吃药。那么吃完这两副药,吃了两副,完全好了。
从这个病例上,就能清楚的告诉你:温邪,假若你不按照我们的卫气营血观点来治疗,你用现代的想法,甚至于消炎的想法,早期给这些个所谓的好药,就是安宫牛黄丸啊,贵嘛。都是错误的,是很错!大概,这些年来,起码说是二三十年来,我看的太多了,都是这么错的。因为都认为昏迷就是安宫牛黄丸,不懂得卫气营血,也不懂得其它的辨证。是不是?所以为什么要,要求重复、反复,伤寒、温病,温病、湿热,弄清楚,这是一个在温病课里头,是一个基本的一个、最基本的一个基本功的东西。
下边, “热郁肺卫,虽属卫分,但亦有在肺与在卫之不同。临床不可不知。” 那么热郁到肺跟卫,或者虽在卫分,可它有,在肺跟卫,它有区别。在肺是个脏,在卫是卫分,卫气,不同。温邪在卫,初起叫做卫分证,但其发热较重,那么治呢,应该用一些个辛凉平剂,桑菊饮,像这一类的药物,以辛凉宣卫为主。
在卫分的时候。假若偏于在肺的时候,怎么呢,它以咳嗽为重。热郁在肺,它咳嗽为重。在卫分呢,它寒热这个为重,卫分为重。一个治卫,一个治肺。治肺呢,是宣降肺气。宣,肺往上宣,肺主开,降呢,它是肃降啊。就说是,治疗肺解决了它, 从病理的这些个,不能肃降,肺气闭塞不能宣,而要给它宣了,给它肃降了,给正常了。肺为清肃之脏,宜微苦微辛之味。所以说,吴鞠通他说 “微苦则降,辛凉则平”。应该用桑菊饮。那么在肺的时候,应该用桑菊饮为主。
假若素来身体阴不足, 可以加上甘寒的东西, 但是不可过于滋腻。 那么假若阴伤, 舌瘦,舌干,脉象弦细,都说明素体血虚阴伤。什么叫阴伤的人呢?形体瘦的,舌头 瘦的, 舌质红的, 舌面干的, 脉弦细甚至于数的, 这都是阴伤为主。 但是在这个时候, 要澈热为主,不要过于滋腻。别想着滋腻。生地、元参、石斛、麦冬,这都不行。防其阻肺气而恋邪也。用这些个甘寒滋腻药,好像是滋阴以澈热,滋水以制火,可是, 它有些个甘寒过度滋腻,而留邪不去。那么这一点呢,就说是要讲清楚。是不是?那么在卫分就治卫,在肺治肺,哪个症状偏,我们要在那个地方多给它加一点药物。
温病卫分证, 因为邪在肺卫, 病轻邪浅。那么在上焦, 应该用些个轻清的, 很轻, 轻重的轻,清热的清,轻清的来清解它,用这些方法。那么宣泄上焦,干什么呢?宣泄上焦,用这些“轻清” ,用这些“轻”的 “清” ,来宣泄上焦之“热” 。
上焦的风热,风温,是风热,温邪在卫,卫分的热。或者是在肺中的,咳嗽为主的, 我们也清肺热,都是用,要用清的方法。用清的方法干什么呢?来宣泄上焦,来宣泄 上焦之热。什么叫 宣泄 呢?宣,是往外,不是发汗,是宣通宣通。因为肺热,肺主皮 毛, 热郁于内, 热出不去。 什么叫 “郁于内” ?就是闭住了, 就等于我们屋里头窗户、 门都不开,热闭在里头了。怎么样呢?用一些宣泄的方法。宣,不是发汗,泄,不是 攻里。就是开个门缝儿,窗户缝儿开一点儿,给这热往外宣达宣达,所以叫 “宣泄” 。 宣泄什么呢?上焦的风热。因为什么温病叫上焦篇呢?是不是?那么 “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 啊。这儿说的是心肺,上焦的郁热。
“假若郁不能开,热就不能外泄,病必增重” 。本来开始,风温在卫分的时候, 就是由于温邪口鼻吸进去,到了肺,肺热上蒸,形成的这些个,这个有点恶寒,有点 发热,有点口干,有点咳嗽,嗓子有点红,头额上有点汗。都是郁热,我们把它的郁 热给宣通宣通,用宣泄宣泄,绝不许用发汗药。什么叫发汗跟宣泄?宣泄跟发汗的区别在哪儿呢?发汗药, 要求的是皮毛开张, 强迫的把津液从皮毛这儿出来, 干什么呢? 因为是受了风邪或者寒邪,把邪驱除出去,这叫做发汗法。宣泄法不是。宣泄法就是 因为热郁于内,皮毛开一点儿,就跟我们门似的,开一个门缝儿,窗户也开个缝儿。不许发汗,不是让它出汗,让它把这热往外放一放。放什么呢?放这个温邪的郁热。 那么这样,那么这郁热能够开,热能够外泄。不然的话,越郁越热,所以把温邪从卫分不能够舒展,把它给宣疏出去。一部分热给宣出去,一部分给郁开了,一部分热用些个甘寒药清它。那么又不能这样,怎么样呢?表气越闭越热,这一下子,容易从卫分就走到气分证。
那么,这是一个。假若我们用了这个辛温解表药,有人不懂得这些个宣泄,这个轻清地疏通, 用一些个辛温解表药, 把温病的津液、阴液更伤了, 促进这温病的增重。因为温病是热呀,热伤津液呀,他还口渴呢,温病上来就口渴呀,口渴、口干呢,是不是?他就想着,虽然不想喝,不到气分的时候不想喝冷水呀,但是毕竟嘴是干的。 什么道理呀?就是里头是热,舌质是红,口是干,逐渐就要渴了,是不是?就是卫分越热的时候,越口干, 越口渴。卫分热重不重,看脉数不数。就是说浮数,或者滑数, 或者数得再厉害,就成了洪滑数,就到了气分了。 从舌苔、 从脉象、 从面色、 从症状, 我们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千万不能够把温病的恶寒、发热,错误地看成是表证;不能 把温病的头疼,看成受了风寒。风寒的疼,是一种很剧烈的疼;温病的疼,是有些郁热上胀、郁热上攻,头有点儿胀,有点儿疼。不一样,症状上也不一样,必须辨别清楚。
下边我再讲,那么 “凡是温邪在上焦的时候,治以辛凉,佐以苦甘” 。应该用些个辛的、凉的,那么这时候,宣其郁闭,那么这个郁开了,热清了,病就痊愈了。在这个阶段, 那么吴鞠通他提出桑菊饮跟银翘散, 都是来用辛凉, 来清解的这些个药物。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豆豉、桔梗、杏仁、枇杷叶、芦根,像这类的药物,全是辛凉的,全是这个,有一点儿开、有一点儿清为主的。那么像这个连翘,那么它是一个清热的,清气热,银花也是清热,以这个为主,就是以清它的郁热为主的。那么桑叶、菊花呢?就是清头目为主的。 风热在头目, 所以头晕啊, 头胀啊, 都用些个桑叶、 菊花,用这些个辛凉药物,以清为主,清上焦的郁热为主。那么豆豉,一般的,在这时候我喜欢用豆豉跟山栀。那么豆豉呢,它是来宣阳、宣郁,并不是太辛温,不是什么大的发汗,可是以宣阳为主。所以在这个银翘散里头,用豆豉、用山栀的意思,这就是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干什么呢? “心中懊憹者,栀子豉汤主之。” 什么叫 “懊憹” 呢?郁热, 就把它的热给开开,用豆豉往外宣,并不是大的发汗。栀子呢,它本身是苦药。栀子呢,本身的特征有两个,一个是宣阳,宣阳呢就是疏表,宣阳往上宣发的。第二的一 个功能呢,栀子是个苦的,是个泻热的。所以栀子豉汤呢,治 “心中懊憹”呢,是烦 热,郁热。外边宣了,里边清了,用这么一个方法。
那么银翘散里头,也用了荆芥了,也有薄荷。有人也提出来了,荆芥不是辛温药吗?薄荷是辛凉啊。但是,我们看一看,银翘散用的薄荷跟荆芥,量很小,是不是? 一般我们用10克荆芥,为的发汗解表。我们假如用 1克,或者 2克荆芥呢?它只 达到宣阳,并不发汗。就等于我讲,刚才讲的,门我们要是大开,可能屋里太冷了, 我们开个缝儿,干什么呢?疏通它,开它的郁,达到郁热开,给热放出来为主。不是想大开、发汗,不是。薄荷也是一样。用薄荷也是不能够,在银翘散里头、桑菊饮在这个辛凉清解的药物里头, 用薄荷也是用, 咱们过去用1克, 过去用上五分, 就这样。那薄荷也不是多了,虽然辛凉用的很轻。假若你把它,量要是三钱,发汗的量也就多了,也是错的。所以吴鞠通总结了一句 “治上焦如羽” ,跟羽毛一样, “非轻不举” , 必须要轻轻的,不能让它重了。
那么像桔梗,桔梗是苦的,也是一个苦药,也是一个宣药。苦能泻热,它是上焦药,是宣阳药。所以用它呢,也是把这郁热,肺经的药,来宣出去,把这热呢给宣通出去。我们常用的杏仁,杏仁呢,是辛苦温的。杏仁呢入肺的,它是润肺、止咳、宣肺,辛苦温,辛开、苦降,温是散。它也是对于肺 ... ,为什么叫杏仁治咳嗽呢?所说的治咳嗽,它有润的可能,有宣的可能,有开的可能,它还有点儿苦,还有泻肺的可能。
枇杷叶,这也是我们经常用的。那么枇杷叶呢,用来干什么呢?来宣阳肺气。因为病在上焦,病在肺经,病在卫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个人常常用枇杷叶来宣阳。 为什么呢?把它的郁热开开,咳嗽就清了。郁热没了,就不咳嗽了。不是枇杷叶止咳嗽,而是把郁热宣开了。
我们经常用的就是芦根。那么芦根呢,过去我们用的是鲜芦根。在这个时候用上一两、二两鲜芦根。那么鲜芦根呢,芦根既有疏卫,也有点,主要是清为主。苇子嘛, 芦根就是苇根啊,这苇子,长在水塘里的苇子。它是个甘的,甘寒的。那么它又能清热,又能利肺气,常常,千金苇茎汤,它治这些个肺跟这个气管,这些个郁热的。它就有点疏卫,所以它也是挺好的一个清解、疏卫、利三焦这么一个药物。那么这些个辛凉的药物,绝对不可以过重。
那么在今天,我们常常看到了有些个人,用连翘、银花、大青叶,用几两,认为是什么?去热。有人说是这个药力量大。是不是对?肯定说是错的。因为在卫分,要轻清的,要疏卫,你用那么重的干什么?所以经常我要用的,就用,卫气不疏,适当的用点豆豉、山栀,是不是?头疼,用一点菊花、桑叶。那么咳嗽,用一点杏仁。那肺气不宣,我就用一点前胡,宣宣肺气。那么常常加上点芦根,就够了。是不是?千万记住,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煎药也不可以随便,煎三十分钟?不行。顶多微火煎上十分钟, 那么这个香气出来了。假如有薄荷, 这时候把这一克的薄荷往里一搁, 就得了,既能达到疏卫,也能达到清热。不可以过,过煎。
吴鞠通在 《温病条辨》 银翘散底下, 他讲的很清楚。银翘散, 我们把它研成面儿, 那么每六小时一次。是不是?那么我们吃这种药呢,我经常也是,一天四次药。上午两次,下午两次,甚至于晚上一次,这样排着吃。有时候告诉他,四小时一次,或者三小时一次。那么这种方法并不是西洋的。我们看看《温病条辨》,写的很清楚:六小时一次,四小时一次,都是我们在,在这个吴鞠通时代以前就这么用。那么自己也体会,也看到了自己的前辈,用药也是这样。
比如说,上午我看到这个小孩发烧很高,开了一个药,是要宣卫啊,是疏郁。是想把它这个,估计这小孩有麻疹。可是吃了三个钟头,麻疹出来了之后,马上停药, 再吃第二个药。我们也看到了我们的前辈,一天换三张方子、四张方子。虽然我们那时候没有什么医院、病房,可是这个大夫一天要来几次,尤其治急性病。我自己也是这样用。
比如说看头几年吧,像三几年吧,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猩红热很多,像这个温热证,很多。那么一天呢,要给他四次药或者五次药,或者一天呢,常常就变方,上午一个方,下午又一个方。什么道理又一方啊?比如说郁热很重,大便不通,上午我们来了,又清气,又通腑,是不是?比如给一个什么承气汤,或者是牛黄承气,什么承气,大便不通,我们下午要加重,下午说通了,马上停药,换轻药,等等的都是这样。根据脉、舌、症状的重轻,随时加减药物。 绝对不可以一个方子吃两天, 不可以。尤其是我们这个专业,温病专业,跟古代医学不一样,跟这些个慢性病也不一样。不是神经衰弱,也不是肺结核。一天,传染病多变。伤寒也好,急性的乙脑也好,像目前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也好,一天就几个变,上午看了,下午就变,夜里看了,早晨又变。
在我们清代,我看到了我父亲他给清代,给皇帝瞧病。最近我们到清宫,就看了看太医院过去给皇室瞧病。给皇上瞧病,一天常常就一个时辰、两个时辰就换一个方子。是不是?那么我写了一... ,这本书还没写完呢,现在正在写。就是清代的, 太医院的,看看宫廷的医学究竟怎么样?我们可以看看,是不是?就是这样的处方,不是,千万不要开三副,那么一天一副,这不行的,随时观察,灵活运用。
那么下边呢, 就讲一个病例。从这个病例也看到了用药的错误, 也看到了卫分证, 你错误地吃过凉的药物,是不对的。所以叶香岩在这个《外感温热篇》 ,他讲的,是不是? “到气才可清气” , 反过来说,就说不到气就不许清气。那么现在我们就错误了,不懂这句话了。就认为力量越大越好,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白霉素,中医的大量清热解毒,甚至于安宫牛黄丸。全错了。不按照我们的卫气营血治疗,认为量大就行,都是错误。下边我们就让你们看一看,就是我们的一个病人,错误治疗。那么这事多不多?太多了。大概,别的不能说天天看到了,经常,我们到了很多的医院 去看,是这个,就是卫分证没个解,错误治疗。
下边我讲一讲这个病例。那么这是一个,这个八三年我看的一个老太太。当时是八十多岁,八十一二岁,是我们的同学的一个母亲,这个同学也是六三、四年毕业的学生,那么现在,目前在一个大医院里头负责中医工作的。他的母亲呢,八十一二, 这么一个老太太。病呢, 开始并不重, 就是着点儿凉感冒了,发烧发冷啊, 发烧不退。因为她三十七、三十八度啊,发烧不退。那么开始的时候呢,那么就发热,恶寒, 咳嗽,有点儿这些个痰,气管有点儿痰鸣音。那么这个时候呢,因为在医院方便么,他就给了点青链霉素,打了打抗生素,什么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给了一般的抗生素药物。但是,发烧并没有退。逐渐还要往上高一点儿,三十八几度了。那么他 又给加上中药,加上羚翘解毒丸,那么一天吃这么四五丸。同时呢,还没退,又开上张方,这个方开的什么呢?
主要的药物就是:银花二两,连翘二两,大青叶三两,板蓝根三两,都是二两到 三两,类似这些药物还不少。那么当时我记记,大概可能有十三四味这样的药。那么同时石膏,好像当时也是个二三两,知母大概也是五六钱。那么他这个老太太吃了药 之后啊,不但热不减,发烧并没有退,同时昏迷了。大便呢,泻水。因为这个老太太很胖,一看就是湿很重,这么个人。胖人,那么就是湿重,发烧没好,神志昏迷,大便泄泻。同时呢,周身浮肿,脸面、手、腿全肿了。
那么这个时候呢,同学就找我了,说是请我去给看一看,因为他说是这个病,大家伙都认为是温病,那么请我给看一看。我到那儿一看呢,那么脉象呢,是什么呢?是沉、弦、滑、数,沉、弦、滑、数。那么舌苔呢,是白、滑、润、腻,并不是太红,因为老年了,舌头也比较胖一点,并不是红,不是瘦小的舌, 也不是绛红的舌,也不是糙老的舌,正好是胖、润、腻、滑,这么一个舌,一看就知 道是湿郁。脉是已经沉下去了,底下是有点数象,周身肿。
当时呢,在医院呢,就认为这个是心力衰竭,他当时就买人参,想吃大量的地高辛,强心,利尿,来退肿,补正。当时我就制止他了。我说不能这样做了,马上,一切西药都停了,我给你开个方,吃我这药。
那么当时我怎么跟他讲呢?我说她是,就是病在卫分,素来体质阳不足。为什么阳不足呢?因为她太胖,气虚,胖人气虚啊,胖人湿重,年又八十了,阳也不足。热不热呀?当初是热,可是热郁于内,让你这凉的药遏制住了,肺气不宣,病在卫分, 错误地用凉药过多,至气分,至营分。错了,所以内陷。那么因为这个老太太还有点咳嗽、喘呢,就是肺气不宣。素体就湿,凉药一下去,肺的升降能力,宣肃的能力差了。由于热郁于内,湿邪过重,凉药过多,怎么样呢?正气也弱了,就下垂,形成湿泻,哗哗泻水。那么我说主要的呢,是你这药太凉了,中阳受伤了,三焦不畅,这样形成的这么一个泄泻如水,是这么一个症。那么这个时候,单纯的吃些个强心,或者 是人参,不行,解决不了,卫气还不疏呢。
那么怎么办呢?那么我当时呢,我就用,我说应该用什么呢?温散寒凝、宣畅气机。因为用这些个,因为你太凉了,湿重,气不足,过凉。怎么样呢?给她温寒,给这个寒呢,把它温开,要把凝结要开开,把寒凝要给温开了它。气机闭塞了,反过来要宣气机,你错误治了,没事用什么安宫牛黄丸啊你,全错了,你治营分不行啊。要宣畅气机,宣肺,同时要化湿,必须达到寒凝解,这寒凝啊,要解开它。要气机调, 本来气机让你给太凉了,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必须温,才能消而去之。那么湿邪呢,也必须温才能化,越凉越化不好。必须达到三焦宣畅,病从卫分而出,还 得从卫分解,不然的话不行。当时我们这同学呢,也认为是,好像应该吃大量的这个强心利尿,地高辛、人参,吃这个。我说不行,都不行,必须这么治。那么当时我就给她开了个方,这一点我们就看看,邪在卫分,错误地用凉药,错误地用气分药,更错地用安宫牛黄丸,用营分药。再加上昏迷,因为昏迷他就懂得一个安宫牛黄丸。昏迷,那么过几天我们要讲一次昏迷了。昏迷,在卫分,有的在气分,有的到了营分, 有的入了血分,都不同。大部分是误治,错治的,在卫分错误地用,本来应该是在卫分,应该宣卫就够了。看到神志不好,不知道这个热郁不重,一宣郁就成了,错误地 给安宫牛黄丸,把这病深入了,那倒糟了。
那么当时我就根据我的观点,第一个升阳,化湿,调气机,化寒凝这么个方法, 让它如到了营分的病,让它还透到卫分上来。把它气垂下来的这些个虚,要给升提起 来,要给她把气、中阳给提起来,用这么个方法。
第一个药我就开的葛根, 10克,干什么呢?升她的阳,疏她的表,疏她的卫,因为她的卫分让她太凉了。用葛根,升阳明,不然的话要垂下去,所以阳气不足下垂, 人就要脱了。第二个药, 还想让她恢复她的卫分, 用的是苏叶, 10克, 当时就是三钱。 苏叶10克。第三一个药,用的是荆芥炭, 10克,也是三钱,干什么呢?荆芥是个升阳药,用它的炭来止泻药,帮助葛根升她的阳,帮助苏叶,那么来疏她的卫。第四一个,用的防风,用的是6克,干什么呢?防风把她的木就是升,防风它是升她的厥阴肝经的,要给她升起来,因为瞧她要垂下去,帮着她升。第五个用黄连,黄连用了 2克,就说是用的不是太多,干什么呢?到这来给她止她的泻,苦坚其阴,以止其泻,澈其虚热。那么这个时候,加上一个灶心土,伏龙肝就是,黄土,灶心黄土, 二两, 60克,干什么呀?来止她的泻,扶她的脾,而不热。虽然她是老年,给补就不行,因为她是热嘛,你再补到留邪,可是灶心土不热,它黄土啊,烧的黄土啊,以和中为主,以止泻为主,以扶脾为主,没有热。黄土泥它热不了。再一个药,茯苓, 10克,干什么呢?扶扶脾胃。那么这么个方子,既不是补药,也没有益气药,也没有治 心力衰竭的。
我开完方子,他很 ... ,认为这个方子不怎么样。因为什么?没有牛黄丸啊,紫雪丹什么,都没有啊,也没有菖蒲、郁金啊,说你也没开点菖蒲、郁金啊,没有,都没开。
可是第二,第三天,他来到我们这教研室来了。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他说“赵老师,我妈好了” 。我说,怎么好了?“不拉了,神志明白了,发烧退了,全好了。昨天晚上就很好,今天早上起来就要吃包饺子。”他说,我不敢给吃啊,我得问问您, 到时别又吃错了。我这我来问问,您再给开个方儿,再让我母亲再吃几副。
当时他就问我,您这什么道理?为什么真能好了呢?他想不到。他就跟我说,他说“在我们的病房,这样的很多,我都给吃人参,人参再不行呢,就心力衰竭,就死于心力衰竭,就完了。他说这个什么道理?后来我就把这个卫气营血的道理讲明。那么这个病人现在虽然好几年,身体很好,后来就没吃药。那么吃完这两副药,吃了两副,完全好了。
从这个病例上,就能清楚的告诉你:温邪,假若你不按照我们的卫气营血观点来治疗,你用现代的想法,甚至于消炎的想法,早期给这些个所谓的好药,就是安宫牛黄丸啊,贵嘛。都是错误的,是很错!大概,这些年来,起码说是二三十年来,我看的太多了,都是这么错的。因为都认为昏迷就是安宫牛黄丸,不懂得卫气营血,也不懂得其它的辨证。是不是?所以为什么要,要求重复、反复,伤寒、温病,温病、湿热,弄清楚,这是一个在温病课里头,是一个基本的一个、最基本的一个基本功的东西。
下边, “热郁肺卫,虽属卫分,但亦有在肺与在卫之不同。临床不可不知。” 那么热郁到肺跟卫,或者虽在卫分,可它有,在肺跟卫,它有区别。在肺是个脏,在卫是卫分,卫气,不同。温邪在卫,初起叫做卫分证,但其发热较重,那么治呢,应该用一些个辛凉平剂,桑菊饮,像这一类的药物,以辛凉宣卫为主。
在卫分的时候。假若偏于在肺的时候,怎么呢,它以咳嗽为重。热郁在肺,它咳嗽为重。在卫分呢,它寒热这个为重,卫分为重。一个治卫,一个治肺。治肺呢,是宣降肺气。宣,肺往上宣,肺主开,降呢,它是肃降啊。就说是,治疗肺解决了它, 从病理的这些个,不能肃降,肺气闭塞不能宣,而要给它宣了,给它肃降了,给正常了。肺为清肃之脏,宜微苦微辛之味。所以说,吴鞠通他说 “微苦则降,辛凉则平”。应该用桑菊饮。那么在肺的时候,应该用桑菊饮为主。
假若素来身体阴不足, 可以加上甘寒的东西, 但是不可过于滋腻。 那么假若阴伤, 舌瘦,舌干,脉象弦细,都说明素体血虚阴伤。什么叫阴伤的人呢?形体瘦的,舌头 瘦的, 舌质红的, 舌面干的, 脉弦细甚至于数的, 这都是阴伤为主。 但是在这个时候, 要澈热为主,不要过于滋腻。别想着滋腻。生地、元参、石斛、麦冬,这都不行。防其阻肺气而恋邪也。用这些个甘寒滋腻药,好像是滋阴以澈热,滋水以制火,可是, 它有些个甘寒过度滋腻,而留邪不去。那么这一点呢,就说是要讲清楚。是不是?那么在卫分就治卫,在肺治肺,哪个症状偏,我们要在那个地方多给它加一点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