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理探讨 诊脉要诀●凭脉用药漫谈

中医很神奇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9/01/16
帖子
516
获得点赞
286
声望
43
所在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
脉诊步骤歌诀:

首分浮沉,二辨虚实;

三去长短,四算疾迟;

五察脉形,样样皆知。

1、首分浮沉


什么是“首分浮沉”?现解释如下:①、首先区别脉象是浮脉还是沉脉。因为切脉时手指是从浅表往深层逐渐探查的,首先轻触皮肤(即“举”),即可探出脉象是否浮脉;无浮脉则又加压(即“寻”),在这个层次可触到许多脉象;然后第三种力量即“按”,此时检查是否沉脉。所以实际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头用力的顺序来探测脉象的位置。②、在区别浮、沉过程中,可根据是否浮脉或沉脉来区别与浮、沉相关的脉象种类,它们是:

浮脉类——浮脉、濡脉、革脉、芤脉、散脉;

沉脉类——沉脉、牢脉、伏脉。

③、区别了浮脉类和沉脉类,在辨证诊断上可指明表证或里证。

2、二辨虚实

什么是“二辨虚实”?现解释如下:①、在完成浮与沉两类区别后,既知道了病证是表证或是里证,还要知道正气和邪气的关系(虚证或实证),而实证和虚证在脉象上的区别就是虚脉和实脉。所以探测脉象的第二步是区别脉象的虚与实(有力与无力)。②、在区别脉象的虚或实(即有力与无力)时,又可区别与虚、实脉象相关的其他脉象。虚脉类——虚脉、微脉、弱脉; 实脉类——实脉

3、三去长短

什么是“三去长短”?现解释如下:①、长脉与短脉是两类在脉形上有十分明显特征的脉象,手指触及脉管即可区别是长或是短。②、在作寸、关、尺三部探测时,首先区别出脉象的长脉、短脉,然后才能进一步探测寸、关、尺的脉象。③、在区别长、短脉时,可以同时察知其他相关的脉象,如:长脉类——长脉、弦脉、细脉 短脉类——短脉

4、四算疾迟

什么是“四算疾迟”?现解释如下:①、在确定好脉的脉位(脉位者左右辨长短弦细,上下看浮沉)和脉势(脉势者虚实也)后,接着就是脉搏的频率和节律问题。②、与脉搏频率与节律相关的脉象有8种:

脉率——数脉、疾脉、迟脉、缓脉

脉律——促脉、结脉、代脉、散脉

5、五察脉形

什么是“五察脉形”?现解释如下: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测后,即可区别23种脉象,余下的便是以脉形为主要特征的4种脉象,它们是:洪、滑、涩、紧。

②、除洪脉独特外,滑与涩相对而言,紧脉与涩脉相对区别。而洪脉出现的时机多在夏季或是发热性疾病(阳明热盛或温病的气分阶段),或是危重病的最后阶段,可以从其他信息获得提示。

6、样样皆知

什么是“样样皆知”?现解释如下:①、这是最后审查的时机。做到这一步时,对脉象的脉位(左右上下)、脉势(虚实)、脉率(疾迟)和脉律(结代)、脉形(洪紧滑涩)等已经心中明了,不再是“指下难明,心中难了”。

②、将所有的信息予以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得出结论的方法是:A:将所有的脉象信息如过筛一样在脑中用28种脉象的定义过筛一遍,能用独立脉象名定义则用独立脉象名定义,否则用相兼脉象法定义脉象。B:审查所得脉象与望、闻、问诊所得信息的相符程度,然后决定脉象的真假,决定脉象在治疗决策上的取舍。C:细分寸、关、尺的问题:病情复杂、病因不明、病位不明时分寸、关、尺仔细检查,否则可以不分。

举例:

第一步浮沉,测得:脉位——浮;

第二步虚实,测得:脉势——虚、软;

第三步长短,测得:脉位——寸关尺三部皆有;

第四步算疾迟,测得:脉律、脉率——正常;

第五步脉形,测得:脉形——如丝线;

第六步综合,还有信息:病症四肢无力、面色淡黄、头重嗜睡、口淡无味、大便稀、小便少、舌淡红、苔薄白腻;

结论:用相兼法判脉: 浮细——不对! 用独立命名法判脉: 濡——对。

以上是个人对脉学的体会,临床用来很是得心应手;有时被朋友考问中医技术的神秘时,也令朋友不得不叹服!要有这个技术的前提是:1)心里真正明白每种脉象的概念;2)多多临床实践。

脉诊是中医的基本技术。当前的中医脉诊一般是指寸口脉诊,同时多以李时珍医神归纳的28脉为标准,现今的大学本科教材也多以此为教材,本文也是以此为基础标准。根据学生的要求,结合本人的看法,现修校解析如下,也欢迎中医同道批评指正和探讨。

一、脉诊的基本理论

1、切脉的意义:


脉诊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诊察步骤和内容。脉诊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象能传递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窥视体内功能变化的窗口,可为诊断病证提供重要依据。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①辨别病证的部位: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

②辨别病证的性质: 如迟脉、紧脉主寒,数脉、滑脉主热。

③辨别邪正的盛衰:如虚脉主正气虚,实脉主邪气实。

④辨别病证的进退:如外感热病,热势渐退,脉象出现缓和是将愈之像。

2、中医切脉的特点

①中医脉象的构成元素包括脉博的位置、速率、节律、形态、势力(气势力量)五种。②脉诊学是一门深奥的经验医学知识,具有的技巧很多,必须熟悉理论,然后勤于实践。③脉象与病症有不相符之处,诊断时要运用从舍方法来处理脉象。

3、脉象的取舍(脉症顺逆与从舍)

脉象的取舍是指从脉和症的相对应性来判别疾病的顺逆和何时取脉或何时取症。这说明脉象是疾病表现的一个方面,不是全部,只能把脉象当作一个方面的信息为诊断作参考,要全面运用四诊合参,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①脉症顺逆

脉症顺逆是指从脉症的相对应、不相对应性来判别疾病的顺逆(顺逆是指疾病顺利进展与否,邪气与正气的关系),如:

脉症相应——脉与症候相一致:表证见浮脉,热证见数脉为顺。

脉症不相应——脉和症候不一致,如表证见沉脉,热证见迟脉为逆。

脉症相应——暴病、新病见浮、洪、数、实为顺,说明正气充实能抗邪。久病、旧病见沉、微、细、弱为顺,说明邪衰正复有望。

脉症不相应——新病见沉、细、微、弱,说明正气已衰。久病见浮、洪、实为逆,说明正气已衰,邪气不退。

②舍脉从症,舍症从脉(症真脉假,症假脉真)

症真脉假——舍脉从症,即不考虑脉象的意义,只考虑症的意义。如:症见腹胀闷,疼痛拒按,大便干燥,舌红苔黄厚焦躁,脉沉细——真症,为里热证,取其症;脉沉细为脉假(脉沉细主虚寒);这时要舍脉。

症假脉真——舍症从脉,即不考虑症状的意义,而考虑脉象的意义。如:症见四肢冷,大便闭,腹痛腹胀,脉滑数——症假(似为寒盛证候),舍症;脉滑数为脉真,是里热壅盛的表现,这时要取脉。

4、三部九候的应用

疑难病运用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和三部举按寻,一般情况下不用九候。

5、正常脉象——胃、神、根

在中医理论中,正常脉象可以用“胃、神、根”三个字来概括。正常脉象的形象特征是:寸关尺三部皆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4-5至,相当于72-80次/分(成人),不大不小,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尺部沉取有一定的力量,并随生理活动、气候、季节和环境等的不同而有相应变化。

①有胃:“有胃”是指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的感觉。平人脉象不浮不沉,不疾不徐,来去从容,节率一致;即使是病脉,不论浮沉迟数,但有冲和之象,也是“有胃气”。

②有神:“有神”是指脉率整齐、柔和有力。即使微弱之脉,但未至于散乱而完全无力;弦实之脉,仍感柔和之象,皆属“有神气”。反之,脉来散乱,时大时小,时急时徐,时断时续,或弦实过硬,或微弱欲无,皆是“无神”。

③有根:“有根”主要表现为尺脉有力、沉取不绝两个方面。若病重,但尺脉沉取尚可摸得,则为肾气不绝,尚有生机;相反,若尺脉沉取不应,说明肾气已败,病情危笃。

6、脉象的生理变异

①个体因素的影响:性别、年龄、体质、脉位(斜飞脉、反关脉)对脉象的影响。

②外部因素对脉象的影响:情志、劳逸、饮食、季节、昼夜、地理环境等对脉象的影响。

二、病理脉象解析

1、28脉的分析(独立脉象)


① 以脉位异常为主的脉象——浮、濡、芤、革、沉、伏、牢、短、长

“脉位异常”的概念:指脉体位置发生了上下、左右等的位置性质的变化。举例:

1)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不足。主病表证、虚证。

2)濡脉:脉象特征——浮而细软,不任重按,重按不显。主病虚证、湿证。

濡脉脉象分析:脉居浅位,即轻按即得,重按不足;脉体细小如线;脉管弹性无力。

3)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得,重按始得。主病里证。

沉脉脉象分析:脉位居深沉,轻、中等力量不能按及,重力才能按及。

4)短脉:脉象特征——首尾俱短,不能满部。主病气病。

短脉脉象分析:仅在关部搏动明显,寸、尺部模糊或不明显。

5)长脉:脉象特征——首尾端直,超过本位。主病脉长而强硬有力者为邪气有余。长而柔和者为正常脉象。

长脉脉象分析:脉管前后位置超过寸、关、尺三部,脉体长且直。

6)芤脉: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主病失血、伤阴。

芤脉脉象分析:脉位浮即轻取即得;脉型为上、下、两旁皆见脉管,而独中空。

7)革脉:脉象特征——浮而博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主病精血大亏,阳气外浮。

革脉脉象分析:脉位浮即轻取可得;脉管外皮坚硬但中间空虚而不应指;整个脉管有如按在鼓皮上。

8)伏脉:脉象特征——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其脉位较沉脉更深。主病邪闭;厥证;痛极。

伏脉脉象分析:指力要重按致筋骨才能感觉到脉搏,甚至仍然难以感到有脉搏。

9)牢脉:脉象特征——兼具沉、弦、实、大、长五脉之象,坚牢不移。主病阴寒内实;疝气症瘕。

牢脉脉象分析:分别见沉脉、弦脉、实脉、长脉的分析。“大脉”之象为:脉体(脉管)宽大,但脉来气

势无汹涌之势。

② 以脉率异常为主的脉象——数、疾、迟、缓

“脉率异常”的概念:指脉博在每分钟之内的速率超过正常或低于正常。举例:

10) 数脉:脉象特征——脉率快速,脉率在90-139次/分(一息5至以上),脉律整齐。主病热证。(“一息”指正

常人呼吸的“一呼一吸”的时间。)

11)迟脉:脉象特征——脉来缓慢,一息少于4至,脉律整齐。主病寒证。

12)疾脉:脉象特征——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每分钟140次以上)。主病阳抗阴竭,元气将脱。

13)缓脉:脉象特征—— 一息四至,来去缓怠或脉形弛纵,缺乏足够的紧张度;脉率稍慢于平脉而快于迟脉,主病

湿证;脾胃虚弱;病久获治后,则为正气来复。

③ 以脉律异常为主的脉象——促、结、代。

“脉律异常”的概念:指脉博节律不整齐。举例:

14)促脉:脉象特征——急数而又不规则,间歇性停顿。主病阳热亢盛。

促脉脉象分析:脉率急数,脉搏大于90次/分,脉律不规则停顿。

15) 结脉:脉象特征——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主病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癥瘕积聚,宿食内停等。

结脉脉象分析:脉来缓慢而又不规则的停顿,脉率小于或等于90次/分,脉律不规则停顿。

16) 代脉:脉象特征——脉来中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主病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仆损伤。

代脉脉象分析:脉率正常,60-90次/分。脉律有规则停顿。

④ 以脉形异常为主的脉象——洪、细、滑、涩、弦、紧

“脉形异常”的概念:指脉博动时给人感觉其形态异常,包括搏幅和升降速度、表面光滑度、弹性、体积和指下面积等。举例:

17) 洪脉:脉象特征——脉体阔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主病阳热亢盛,残阳外脱。

洪脉脉象分析:脉体阔大;搏幅大;升降速度极快有如“来时气势盛大汹涌,而去时气势减缓”;脉博动

有力不虚。

18) 细脉:脉象特征——脉体细小,状若丝线,应指明显。主病虚证、湿证。

细脉脉象分析:脉博动时指下感觉脉体细如丝线状,有细线条的感觉。

19) 滑脉:脉象特征——脉搏来去流利圆滑,如盘走珠,应指圆滑。主病痰证、食积、实热证(正常人与妊娠期妇女

也可见滑脉)。

滑脉脉象分析:脉搏动时指下感觉脉来流利,脉气势流畅;有如盘走珠而快速流过之感,表面光滑。

20) 涩脉:脉象特征——来去艰难应指涩滞,无润滑感(与滑脉相反),有如“轻刀刮竹”。主病涩而有力为实证、

血瘀、食积、痰阻;涩而无力为精伤、血少。

涩脉脉象分析:脉体搏动时无光滑感,脉流如艰难地流过,表面有细小的锯齿感觉。

21)弦脉:脉象特征——形直体长,如按琴弦。主病肝胆病、疼痛、痰饮、疟疾。

弦脉脉象分析:脉管体长、直;指下感觉如琴弦,紧张度稍高。

22) 紧脉:脉象特征——脉来绷急,状如转索。主病寒证、痛证、食滞胃肠。

紧脉脉象分析:脉体紧张度高,搏动时指下有脉流在旋转之感,脉应指有力。

23) 动脉:脉象特征——脉形如豆,滑数而短,厥厥动摇,关部尤显。主病痛证、惊恐。

动脉脉象分析:脉搏动的明显感觉主要在一个部位,多见于关部(即短);表面光滑,速度快(即滑

数);搏动时还有如豆子在跳动。

⑤ 以脉势异常为主的脉象——实、虚、弱、微、散

“脉势异常”的概念:指脉博气势、力量的改变。

24)实脉:脉象特征——寸、关、尺三部有力,有充实感。主病实证。

实脉脉象分析:脉体长、大,有充实感,脉势有力,脉位寸、关、尺三部举、按均有力。

25) 虚脉:脉象特征——脉博动时有空虚感、无力。主病虚证。

虚脉脉象分析:脉势无力,有空虚感;举、按、寻均无力。

26) 弱脉:脉象特征——极细软而沉弱。主病气血不足;阳虚。

弱脉脉象分析:脉博位置深沉(即沉脉),脉来博动时指下感觉脉体细如丝线状,有细线条的感觉(即细脉);脉弹性软;脉搏力量极弱。

27) 微脉:脉象特征——脉形细小,脉势软弱,按之欲绝,若有若无。主病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微脉脉象分析:脉博形如细线,无力无气,似有似无。

28)散脉:脉象特征——浮散无根,稍按则无,至数不齐。

散脉脉象分析:脉博位置浮(即轻按即得),稍用力按则无脉博可感觉到;脉博次数不整齐,不同“一息”之内或多或少;

2、 怪脉:包括危象之脉,多见于心脏病心衰、心律不齐,如釜沸脉、屋漏脉、雀啄脉、解索脉、鱼翔脉、虾游脉、弹石脉。

3、相兼脉

① “相兼脉”的概念:相兼脉是指独立命名的脉象相互兼见合并,如:浮紧、浮缓、浮数、浮滑、沉迟、弦数、滑

数、洪数、沉弦、沉涩、弦细、沉缓、沉细、弦滑等。

② 相兼脉的主病:是各脉主病的综合。如:浮数=浮脉+数脉,主病:表热。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最后编辑:
凭脉用药漫谈

唐代孙思邈说:『夫脉者,医之大业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明代徐春甫进一步分析说:『脉为医之关键,医不察脉,则无以别证;证不别,则无可以措治。医惟明脉,则诚为良医;诊候不明,则为庸妄。』清代吴鞠通更是一语中的:『四诊之法,惟脉最难,亦惟脉最可凭也。』

行医几十年,只有面对病人亲自诊脉,不管其他三诊得来多少症象,只有脉诊清楚了,觉眼前一亮,处方用药也有了针对性,应手取效者不知凡几。今不揣陋昧,略举凭脉用药数例以说明之。

症同脉不同凭脉用药

临床上遇到最多的是病相同,或者症相同,而脉不同,此时应凭脉用药,总能取得疗效,而不致落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窠臼。

 有两位男性脑血栓患者,一为卢姓,一为李姓,年皆80多岁。皆为舌僵硬、言语不清、右侧身不用,迭经西医输溶栓药月余,皆不效。诊卢姓左寸关脉浮而略数,浮者风也,师小续命汤意,以风药为主,徐徐以进,3剂而愈,观察1年多未复发。而诊李姓患者脉沉弱,右手脉尤甚,此气虚重症,治以补阳还五汤,黄芪用至150g,亦3剂而效,又服3剂以巩固,观察2年未复发。若遇脑血栓患者,只知用活血化瘀套方,不知凭脉用药,取效殊难。

 又有李姓患者,男,60岁。去年夏季因食不洁之物,患上吐下泻,诊之右手关脉濡稍数大,知为内伤湿浊,令服藿香正气散,一日病退,二日而愈。今夏此人又因食不洁之物,上吐下泻之症复作,根据去年的经验,自服藿香正气散及西药氟派酸等消炎药,连服4日无效,每日呕吐、腹泻七八次,胃中疼痛不适,时时恶心,身疲乏力,卧床难起,家人虑其脱水,欲送其去医院输液,患者执意邀我诊治。观其面色苍白、消瘦,声低息微,诊其脉右关沉缓而虚。证属虚寒,遂令其立服附子理中汤(加减)1剂,患者胃痛安,恶心除,面色转亮,2剂起床活动已如常人,上吐下泻之证顿除。世人皆知上吐下泻之霍乱症应用藿香正气散,而不知需用附子理中汤者亦复不少,此皆疏于凭脉用药之故也。

症不同脉同凭脉用药

有是证、用是药,其实这『证』字里边包含着脉,也可以说有是脉、用是药,尽管疾病的症象变化百端,只要认准脉,就可操之在我。

 孙某,女,41岁。20年来总是鼻塞、流清涕、打喷嚏,恶风恶寒。手足冰凉,虽夏月也得着复衣,时轻时重,未有间断。诊见脉弦而虚,右尺尤不足,予桂附地黄汤加减,连服3个月结束20年之感冒。

 张某,女,42岁。近几年来,稍一受凉即咳嗽不停,每年至少有5~6次。诊见脉缓右尺尤显不足,予桂附地黄汤加减20剂,今年欣喜来告:『自服药后已1年多,至今尚未患咳嗽。』

 刘某,男,62岁。花剥苔已有3年之久,诊见舌中心部有2个如1分钱硬币大小的无舌苔圆圈,身体无异常,惟夏季因怕冷,从不敢穿短袖衫,脉见六部如常惟右尺不足,令服桂附地黄汤加减1个月后,舌苔正常,去年夏季专门穿短袖衫来让我一见。

 王某,女,32岁。脊背怕冷,伴月经推迟量少,脉缓右尺显不足。予桂附地黄汤加减,服15剂,脊背已不怕冷,月经准时量多,面色亦较前红润。

 董某,男,63岁。胃口隐痛有年,稍吃一点水果或其他冷食即疼痛不已,面黄体瘦。服各种治胃药皆未见效。脉弦细而缓,右尺尤显不足,知病在胃、根在肾,予桂附地黄汤加减20剂。数月前邂逅街头,言自服药后3年来胃病始终未犯,不仅食量明显增加,而且能吃各种水果,观其面色红润,与初诊时判若两人。

 以上信手拈来的几个病例,皆是右尺不足,由肾阳虚、命门火衰而变生诸症,异病同治,一药而愈,皆缘乎脉也。

症有假象凭脉用药

疾病表现各种各样,有时症状与疾病的本质是一致的,但有时又会有相反的现象。求诸脉诊,始得其真。

 宋某,男,43岁。从小特易上火起口疮,近3年来则一直生口疮,遍服清火、消炎药,迁延不愈。诊见舌质红,舌边及口腔黏膜处有多个黄色溃疡面,从望诊、问诊来看似火症无疑,然切其脉则沉迟而缓,乃知证属虚寒,令服附子理中汤加减,1剂即效,10剂痊愈。

 靳某,男,74岁。近3年来每晚口渴引饮,至少得喝水1暖水瓶。来诊时首先提醒我:『我这个人虽然体虚,但从不敢吃补药,一吃就上火。』证属消渴无疑,但其脉却六部虚缓,右尺为甚。乃知其口渴似热实寒,为虚阳上越,当引火归原,为疏桂附地黄加减,连服1个月,口渴终于解除,至今1年多迄未再犯。

怪病难辨凭脉用药

临床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怪病,任你如何分析也难明病机,无从措手。此时如果注重脉诊,就会得见端倪。

 陈某,男,44岁。自诉每日夜间睡眠时,往左侧睡即右侧出汗,往右侧睡即左侧出汗,每晚睡时擦汗不止,如是已3年。诊见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弱,两尺尤甚,纵病机不明,姑从肾阳虚治,服桂附地黄汤加减12剂怪疾得愈。

 田某,女,31岁。近4年来,每到夏季,一吃西瓜即起口疮,不吃西瓜就不生口疮。诊见舌质略红少苔,左尺沉细而数,亦属病机难明,然从脉象看应属阴虚,令服六味地黄汤15剂,脉转正常。数年后因其他病来诊,诉自从服完药后,夏天吃西瓜从未再生口疮。

无证可辨凭脉用药

虽全身无不适,但用现代仪器检测有异常,应该说还是有病。但中医讲辨证论治,遇到这种『外无六经之形证,无便尿之阻隔』,无证可辨,该如何是好。其实无证可辨亦不是绝对的,若是仔细寻查脉象,有时会发现蛛丝马迹,寻找到治病的切入点。

 徐某,男,42岁。近4年来,每次化验小便都有少量蛋白,虽全身无不适,但心中不踏实。诊见面色口舌均正常,亦无腰酸腿软的肾虚症状,但『有诸内必形诸外』,遂诊脉反复认真推寻,终于发现两尺脉稍有芤象。《医学正传》说:『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鬼交。』遂以益肾添精为治,又考虑诸益肾添精药惟肉苁蓉稍显平和,令其每日煎服肉苁蓉15g。1个月后患者欣喜来告,尿检未见蛋白,且较前精力充沛,以后连续5年尿检均未见蛋白。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舍脉从症来治病,这一点一直不敢苟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