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论坛管理员人参老师之约,匆忙中抽时间写了此文,希望有供同道参考的价值,文中有许多医理、医论、方药为前贤及当今同仁的心血结晶,在此说明,并向他们表示崇高敬意与感谢之情。 )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中一种或多种血细胞成分发生恶性增殖,并浸润体内各脏器组织,导致正常造血细胞受损,伴随之出现发热、贫血,出血、骨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特症的一种对病人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疾病。
中医学界的一些前贤在寻求诊治白血病方面,不断艰辛探索,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有的甚至毕其一生精力,他们在诊治白血病时不仅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同时一些医理、医论,可谓真知卓识,临床方药的使用,亦极具功力。
A、前贤医理、医论、方药:
孙起元教授论治白血病:
白血病在生理上有五大特征,即蕴毒深,肾阴亏,相火旺,血液伤,督任冲不调,发病趋势有出表和入里两个方向。
白血病尤其是“急白”,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不宜用化疗。化疗的“全部杀灭”法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化疗损伤正常细胞,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力。免疫力的残缺是白血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免疫力的健全是根治白血病的一个先决条件。
一、化疗后的四大致命伤
1、发热:由于化疗抑制了免疫力,抗病能力大大减低,极易并发感染发热。又由于白血病常有严重贫血,化疗后血液又遭破坏,增加了淤血和毒素,也易引起发热,大量的抗菌素有的对骨髓和免疫力尚有抑制作用,因此对疾病带来很多不利,甚至还会引起生理发生“抗菌热”,这些因素导致高热治疗上殊感复杂困难,患者常因高热不解而死。
2、出血:化疗后机体功能受损,增加了淤血和毒素,有时还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极易引起严重出血。而且这种出血难以停止,晚期患者虽大量输血及用止血剂亦多无济于事,常为白血病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
3、贫血:化疗在“杀灭”幼稚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大量的正常血液,化疗还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变态的“再障”。
化疗后虽可输些鲜血以资补救,但输血对白血病患者弊多利少,经常输血还会抑制自身血的再生,故越输血反而越贫血,是导致再障的一个重要因素。
4、复发:化疗取得的缓解是在抑制了机体免疫力的情况下出现的暂时静止现象,患者在缓解后,绝大多数会复发。复发后再治疗,其缓解率则降低;再复发,缓解率就更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是白血病患者存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二、治疗法则
白血病的共同特性,就是肾阴亏、相火旺、蕴毒深、血液伤、冲任督失调。治疗大法是补肾阴、泻相火、解蕴毒、调理冲任督、补血治髓。
中医学认为肾主骨、骨生髓,以补肾、解毒,佐以活血化瘀,经过一个时期的新陈代谢就是逐步的治髓换髓法。
1、治疗白血病可以参考麻疹和痘疮之病因治则
麻疹和痘疮都是机体托毒外出的一种症候,白血病每多贫血,透发托毒之力不足,常出现变态现象。有以斑痧出现,有以疱疹出现,有以口、舌、齿龈溃疡肿痛出现,甚至某些出血亦是一种透发托毒现象,而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必须注意透发托毒,
患者如并发麻疹、水痘、疱疹、斑痧、腮腺炎、重症扁桃体炎、中耳炎、肝炎、肺炎、脓疡等,都是体内病毒透发性外出的一种形式,这为长期缓解进而获得根治创造了有利条件。切不可用抗过敏药将病毒再抑人体内,更不可再继续化疗。
当淋巴结和肝脾明显肿大时,则病毒多被吸收,如淋巴型白血病多具此特征,这就难以透发外出,又当兼以软坚散结之法治之。
3、慢白用药应加强软坚散结通利消导之剂,
慢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数过高,红系并不偏低,肝脾多明显肿大,故慢白用药应加强软坚散结通利消导之剂,白细胞降至2万左右即可,不必降至1万以内,以免伤身。
4、温病、虚劳、血症、骨蒸等症之病因治则可以参考
温病之高热、虚劳之萎黄贫血、小儿之疳积、血症之出血及火衄、骨蒸之潮热消瘦,皆有和白血病类同之一面,故这些疾病的理、法、方、药,也可做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参考。
5、督、任、冲三脉对白血病的关系
督、任、冲三脉是经络学说中奇经八脉中的三脉。督为阳,任为阴。督、任二脉是生命的阴阳大纲,二脉的升降交输关系到生命的健康和成长。
根据临床实践,白细胞低时,温补督脉则白细胞可升高;而白细胞过高,清督脉之热,和滋补任脉则白细胞的增生和异常可以缓解,羚羊角善清督脉之热;冲为血海,调理冲脉则血象可以逐步好转。
赵绍琴老师认为:
白血病的本质是郁热,是髓热,临床表现为血分热毒之象,其反复出血即是血热妄行的表现,而不是气不摄血,故治疗大忌温补,治当以凉血育阴为主,参以透热外出,清热凉血、滋肾宣郁为大法,并随症加减,将髓中热毒渐渐透出,使血象遂步改善,力争病情能长期缓解稳定,并最终治愈的目的。
火郁证是由于邪气阻滞气机, 引起人体气血循行障碍,内郁不宣, 邪气不得泄越, 蕴蓄于里所致,“火郁发之”, 因此,治之务必使郁伏于里之热邪透达于外,邪才可解。
因此,治本病时,不论有无气分高热,均宜配以轻清宣透气分之品,以畅达气机,宣开郁闭,以冀营血分热毒能透出气分而解,若热邪深陷气分、乃至血分,其热邪闭郁的程度更重,虽己无表证,亦当透达郁热。
赵师治疗火郁证喜用“升降散”, 他认为该方寒温并用, 升降相因, 宣畅三焦, 条达气血, 使周身气血流畅, 方中大黄清热泻火,通腑逐瘀,推陈致新,姜黄行气活血解郁;僵蚕、蝉蜕二药可透达郁热,同时二药均可深入浅出,带领药物进入疫毒内部,并带领疫毒外出,上药伍用,则火郁之邪可得宣泄疏发。
另赵师常用药如银花、连翘、大青叶等,尤其常用杏仁姜黄,以杏仁开气分之郁,用姜黄行血分之滞,二者合用,使气血畅行,里热更易于外达。
在辨证治疗的同时,选用有针对性的药物,如青黛人肝经,清肝泻火,凉血解毒,是治疗白血病不可多得的良药。
吴翰香老师认为:
白血病的兼证如治疗得当,可促进白血病的缓解。
吴师对出血分虚实论治,分别采用益气固涩止血法和清热凉血止血法,并用水牛角代替犀角(用量为犀角的10一20倍);治疗贫血采用滋阴益气养血法;对发热辨分虚实,清解与补益兼施。
吴师在临床时发现雄黄对白血病有治疗作用,可迅速降低周围血白细胞,消除或改善白血病细胞的浸润现象。
梁冰老师认为:
白血病邪毒内蕴、气阴两虚贯穿疾病始终,治疗始终不忘清热解毒,同时注意扶正,在临床上以益气养阴、解毒活血为治疗大法,在治疗过程中将解毒、扶正、活血三法贯穿始终。
梁师以自拟“参芪杀白汤”为基本方药,临证以其为基础方加减,用自拟“生脉二陈汤”加味、“参芪仙补汤” 防治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完全缓解后,用自拟“加味参芪杀白汤” 益气养阴扶正,活血解毒以清除残留白血病细胞,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
孙一民老师认为:
通过养阴清热疗法治疗白血病,阴液充足则热毒易祛,并可使阴液得养,血液化源充足,故贫血自可纠正,机体免疫力亦得增强,清除了引起感染的潜在因素,可避免或减轻感染的发生,是一种釜底抽薪的治本之法。
孙一民老师选用大剂量具有养阴清热、解毒凉血作用的鲜中药治疗白血病。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王泽民老师认为:
急性白血病主要病机为阴液亏虚,热毒炽盛。治以养阴清热、凉血解毒法为主, 养阴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清热解毒,既可清除热毒,又能护阴生津。
此法具有抗炎、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之功效,有助恢复正常造血功能,可防治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了死亡率,提高缓解率,延长存活期。
尤其是对于某些化疗后未获缓解或出现骨髓抑制,或全身情况极差而无法实施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仍有望用养阴清热法治疗获得缓解,减轻化疗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唐由君老师认为:
气血与脾肾有密切关系,补肾在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期;强化治疗期;维持缓解期都有重要意义,补肾中药有诱导幼稚细胞分化成熟的作用。
应用益气养阴解毒、健脾补肾解毒中药,不但能有效地杀伤残存的白血病细胞,而且可诱使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
用“犀黄丸”,使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病情长期稳定。
周霭祥老师认为:
白血病的发病原因为热毒或瘟毒伏于髓内或入髓伤血,引起血瘀,表现为骨痛、胸骨压痛、肝脾肿大、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极度增生等。
白血病的三大症状,发热、血虚、出血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本病发热的原因有:
(1) 邪毒内发:即白血病本身所致的发热,又称白血热。
(2) 外感发热:因本病常有气血两虚,正气既虚,故易感染外邪而发热。
(3) 阴虚及血虚:两者皆可生内热。
(4) 阳虚:晚期病人可出现阳虚发热。白血病的发热以前三者为多见。
本病出血的原因有:
(1) 血瘀可使血不循经而出血。
(2) 血热及虚热皆可热伤血络或迫血妄行而出血。
(3 )气虚不摄血引起出血。
综上所述,可见白血病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病的发展过程,初期可为因病致虚,后期则是因虚致病,以致病入膏肓。
周师指出,白血病的治疗原则有三:即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及中西医有机结合。
周师用“青黄散”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获得较好疗效,继而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发现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也有较好疗效。
邹文华老师认为:
白血病是毒热蕴结于骨髓,骨髓实热是主要病因,治疗原则:以滋阴降火,清骨髓实热为主,并针对不同类型白血病选用对症中药。
吴大真、王风岐二位老师认为:
“骨髓”是人体极为重要而珍贵的物质,对于一个体质极度衰弱、严重贫血的患者来说,“骨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二位老师曾诊治过一例确诊为急淋的男患,经冶后完全缓解,医院认为病人恢复很好,建议“骨髓穿刺”,术后当晚发烧,自此病情急转直下,七天后死亡,“骨穿”报告:骨髓象完全缓解……,所以对于“骨髓穿刺”应当慎之又慎。
治疗白血病,化疗的毒副反应是十分严重的,对化疗患者,中医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施治。治疗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化疗期间,由于化疗药物抑制骨髓,影响胃肠功能,以及对心脏的毒副作用,患者常会出现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心悸烦躁等症状,或者易出血的现象,血检常见全血细胞减少。
此时运用中药应以健脾和胃、补血宁心为主,药如陈皮、半夏、茯苓、砂仁、藿香、佩兰、竹茹、黄芩、白术、焦三仙、玫瑰花、黄芪、当归、丹参、百合、合欢花、沙参、麦冬、酸枣红、柏子仁、五味子等。
化疗结束后,患者处于病变的缓解期,这时主要表现为全身机体功能衰退,精神疲乏、头晕、失眠、耳呜、腰膝酸软、脉沉细弱等。这时运用中药,重在填精补肾、补气养血,同时增加饮食营养,预防感冒,防止劳累。
用药如补骨脂、骨碎补、巴戟、苁蓉、仙茅、仙灵脾、鱼膘胶、龟版、鳖甲、人参、黄芪、当归、太子参、紫河车、枸杞子、女贞子、炙甘草等。
化疗间歇期,也是正常骨髓血细胞的自我恢复期,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及肾功能的损伤,患者常出现乏力心慌、失眠多汗、抵抗力极度下降,化验检查常见全血细胞减少,特别是白细胞很低,这时运用中药应以补气补血、温养肾肝为主,药如黄芪、当归、生地、白芍、西洋参、人参、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首乌、黄精、太子参、龙眼肉等。
另外,在化疗期及间歇期,还应当在以上的方药中适当加人一些解毒排毒药物,例如白花蛇舌草、青黛、大青叶、大黄、板蓝根、喜树皮、土茯苓、半枝莲、半边莲、蟾皮等。
吴、王二位教授认为,由于白血病病情重、病症杂、变化多、并且虚实夹杂,所以要注意用药的几个原则:
① 不可一味攻邪;治本虚时,用药不可滋腻,要注意保护和调理好脾胃,方中要加入一些调理脾胃的药物。
② 要随时注意病情变化,随症加减药物,例如:补肾药对造血干细胞有明显作用,能改善骨髓微循环的损伤;活血化瘀药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造血功能,对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循环均有很好作用,能延长红细胞的寿命,有升高血红蛋白的作用。
金储之老师认为:
白血病因毒致病,治疗必须重在解毒排毒,滋养阴津,养阴清热解毒法为治疗白血病的重点,解毒排毒贯串始终。
治疗白血病阴津不可少。阴津充足,则能滋养骨髓,扶助正气,驱毒外出,起到清洗血毒,洁净骨髓,提高免疫功能,控制和降低幼稚细胞作用。
常用药物如石斛、天冬、麦冬、芦根、羚羊角、石决明、人中白、人中黄、大青叶等(人中白、人中黄、大青叶清解血毒,洁净骨髓。)
忌食海腥、牛、羊、公鸡、腌制品等辛辣燥热动火之品。适当多食新鲜蔬菜、瓜果及猪肉、淡水鱼、蛋等以保证营养。
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创造洁净的养病环境,避寒热、远毒物、节房劳、防感染。
刘渡舟老师认为:
“荆防败毒散”, 方中荆芥、防风发表达邪,有逆流挽舟之用,柴胡、前胡疏里透毒,以宣展气机为功,羌活、独活出入表里,枳壳、桔梗升降上下……共奏疏利三焦,通达表里,升降上下,溃邪解毒之功。如果患者表现血分热毒深重,用“荆防败毒散”加丹皮、赤芍、茜草等,可视为从血分提出病邪。
李可老师经验:用荆芥深入血分引伏寒外透,亦可对热入血室之证做提透血分伏邪之用;生石膏、紫草、丹皮、重楼合用可代犀角,伍用凉血解毒,退高热有奇效,用量为:生石膏30一250一500克、紫草10一15克、丹皮10一15克、重楼15一30克。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中一种或多种血细胞成分发生恶性增殖,并浸润体内各脏器组织,导致正常造血细胞受损,伴随之出现发热、贫血,出血、骨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特症的一种对病人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疾病。
中医学界的一些前贤在寻求诊治白血病方面,不断艰辛探索,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有的甚至毕其一生精力,他们在诊治白血病时不仅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同时一些医理、医论,可谓真知卓识,临床方药的使用,亦极具功力。
A、前贤医理、医论、方药:
孙起元教授论治白血病:
白血病在生理上有五大特征,即蕴毒深,肾阴亏,相火旺,血液伤,督任冲不调,发病趋势有出表和入里两个方向。
白血病尤其是“急白”,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不宜用化疗。化疗的“全部杀灭”法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化疗损伤正常细胞,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力。免疫力的残缺是白血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免疫力的健全是根治白血病的一个先决条件。
一、化疗后的四大致命伤
1、发热:由于化疗抑制了免疫力,抗病能力大大减低,极易并发感染发热。又由于白血病常有严重贫血,化疗后血液又遭破坏,增加了淤血和毒素,也易引起发热,大量的抗菌素有的对骨髓和免疫力尚有抑制作用,因此对疾病带来很多不利,甚至还会引起生理发生“抗菌热”,这些因素导致高热治疗上殊感复杂困难,患者常因高热不解而死。
2、出血:化疗后机体功能受损,增加了淤血和毒素,有时还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极易引起严重出血。而且这种出血难以停止,晚期患者虽大量输血及用止血剂亦多无济于事,常为白血病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
3、贫血:化疗在“杀灭”幼稚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大量的正常血液,化疗还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变态的“再障”。
化疗后虽可输些鲜血以资补救,但输血对白血病患者弊多利少,经常输血还会抑制自身血的再生,故越输血反而越贫血,是导致再障的一个重要因素。
4、复发:化疗取得的缓解是在抑制了机体免疫力的情况下出现的暂时静止现象,患者在缓解后,绝大多数会复发。复发后再治疗,其缓解率则降低;再复发,缓解率就更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是白血病患者存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二、治疗法则
白血病的共同特性,就是肾阴亏、相火旺、蕴毒深、血液伤、冲任督失调。治疗大法是补肾阴、泻相火、解蕴毒、调理冲任督、补血治髓。
中医学认为肾主骨、骨生髓,以补肾、解毒,佐以活血化瘀,经过一个时期的新陈代谢就是逐步的治髓换髓法。
1、治疗白血病可以参考麻疹和痘疮之病因治则
麻疹和痘疮都是机体托毒外出的一种症候,白血病每多贫血,透发托毒之力不足,常出现变态现象。有以斑痧出现,有以疱疹出现,有以口、舌、齿龈溃疡肿痛出现,甚至某些出血亦是一种透发托毒现象,而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必须注意透发托毒,
患者如并发麻疹、水痘、疱疹、斑痧、腮腺炎、重症扁桃体炎、中耳炎、肝炎、肺炎、脓疡等,都是体内病毒透发性外出的一种形式,这为长期缓解进而获得根治创造了有利条件。切不可用抗过敏药将病毒再抑人体内,更不可再继续化疗。
当淋巴结和肝脾明显肿大时,则病毒多被吸收,如淋巴型白血病多具此特征,这就难以透发外出,又当兼以软坚散结之法治之。
3、慢白用药应加强软坚散结通利消导之剂,
慢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数过高,红系并不偏低,肝脾多明显肿大,故慢白用药应加强软坚散结通利消导之剂,白细胞降至2万左右即可,不必降至1万以内,以免伤身。
4、温病、虚劳、血症、骨蒸等症之病因治则可以参考
温病之高热、虚劳之萎黄贫血、小儿之疳积、血症之出血及火衄、骨蒸之潮热消瘦,皆有和白血病类同之一面,故这些疾病的理、法、方、药,也可做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参考。
5、督、任、冲三脉对白血病的关系
督、任、冲三脉是经络学说中奇经八脉中的三脉。督为阳,任为阴。督、任二脉是生命的阴阳大纲,二脉的升降交输关系到生命的健康和成长。
根据临床实践,白细胞低时,温补督脉则白细胞可升高;而白细胞过高,清督脉之热,和滋补任脉则白细胞的增生和异常可以缓解,羚羊角善清督脉之热;冲为血海,调理冲脉则血象可以逐步好转。
赵绍琴老师认为:
白血病的本质是郁热,是髓热,临床表现为血分热毒之象,其反复出血即是血热妄行的表现,而不是气不摄血,故治疗大忌温补,治当以凉血育阴为主,参以透热外出,清热凉血、滋肾宣郁为大法,并随症加减,将髓中热毒渐渐透出,使血象遂步改善,力争病情能长期缓解稳定,并最终治愈的目的。
火郁证是由于邪气阻滞气机, 引起人体气血循行障碍,内郁不宣, 邪气不得泄越, 蕴蓄于里所致,“火郁发之”, 因此,治之务必使郁伏于里之热邪透达于外,邪才可解。
因此,治本病时,不论有无气分高热,均宜配以轻清宣透气分之品,以畅达气机,宣开郁闭,以冀营血分热毒能透出气分而解,若热邪深陷气分、乃至血分,其热邪闭郁的程度更重,虽己无表证,亦当透达郁热。
赵师治疗火郁证喜用“升降散”, 他认为该方寒温并用, 升降相因, 宣畅三焦, 条达气血, 使周身气血流畅, 方中大黄清热泻火,通腑逐瘀,推陈致新,姜黄行气活血解郁;僵蚕、蝉蜕二药可透达郁热,同时二药均可深入浅出,带领药物进入疫毒内部,并带领疫毒外出,上药伍用,则火郁之邪可得宣泄疏发。
另赵师常用药如银花、连翘、大青叶等,尤其常用杏仁姜黄,以杏仁开气分之郁,用姜黄行血分之滞,二者合用,使气血畅行,里热更易于外达。
在辨证治疗的同时,选用有针对性的药物,如青黛人肝经,清肝泻火,凉血解毒,是治疗白血病不可多得的良药。
吴翰香老师认为:
白血病的兼证如治疗得当,可促进白血病的缓解。
吴师对出血分虚实论治,分别采用益气固涩止血法和清热凉血止血法,并用水牛角代替犀角(用量为犀角的10一20倍);治疗贫血采用滋阴益气养血法;对发热辨分虚实,清解与补益兼施。
吴师在临床时发现雄黄对白血病有治疗作用,可迅速降低周围血白细胞,消除或改善白血病细胞的浸润现象。
梁冰老师认为:
白血病邪毒内蕴、气阴两虚贯穿疾病始终,治疗始终不忘清热解毒,同时注意扶正,在临床上以益气养阴、解毒活血为治疗大法,在治疗过程中将解毒、扶正、活血三法贯穿始终。
梁师以自拟“参芪杀白汤”为基本方药,临证以其为基础方加减,用自拟“生脉二陈汤”加味、“参芪仙补汤” 防治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完全缓解后,用自拟“加味参芪杀白汤” 益气养阴扶正,活血解毒以清除残留白血病细胞,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
孙一民老师认为:
通过养阴清热疗法治疗白血病,阴液充足则热毒易祛,并可使阴液得养,血液化源充足,故贫血自可纠正,机体免疫力亦得增强,清除了引起感染的潜在因素,可避免或减轻感染的发生,是一种釜底抽薪的治本之法。
孙一民老师选用大剂量具有养阴清热、解毒凉血作用的鲜中药治疗白血病。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王泽民老师认为:
急性白血病主要病机为阴液亏虚,热毒炽盛。治以养阴清热、凉血解毒法为主, 养阴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清热解毒,既可清除热毒,又能护阴生津。
此法具有抗炎、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之功效,有助恢复正常造血功能,可防治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了死亡率,提高缓解率,延长存活期。
尤其是对于某些化疗后未获缓解或出现骨髓抑制,或全身情况极差而无法实施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仍有望用养阴清热法治疗获得缓解,减轻化疗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唐由君老师认为:
气血与脾肾有密切关系,补肾在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期;强化治疗期;维持缓解期都有重要意义,补肾中药有诱导幼稚细胞分化成熟的作用。
应用益气养阴解毒、健脾补肾解毒中药,不但能有效地杀伤残存的白血病细胞,而且可诱使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
用“犀黄丸”,使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病情长期稳定。
周霭祥老师认为:
白血病的发病原因为热毒或瘟毒伏于髓内或入髓伤血,引起血瘀,表现为骨痛、胸骨压痛、肝脾肿大、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极度增生等。
白血病的三大症状,发热、血虚、出血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本病发热的原因有:
(1) 邪毒内发:即白血病本身所致的发热,又称白血热。
(2) 外感发热:因本病常有气血两虚,正气既虚,故易感染外邪而发热。
(3) 阴虚及血虚:两者皆可生内热。
(4) 阳虚:晚期病人可出现阳虚发热。白血病的发热以前三者为多见。
本病出血的原因有:
(1) 血瘀可使血不循经而出血。
(2) 血热及虚热皆可热伤血络或迫血妄行而出血。
(3 )气虚不摄血引起出血。
综上所述,可见白血病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病的发展过程,初期可为因病致虚,后期则是因虚致病,以致病入膏肓。
周师指出,白血病的治疗原则有三:即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及中西医有机结合。
周师用“青黄散”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获得较好疗效,继而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发现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也有较好疗效。
邹文华老师认为:
白血病是毒热蕴结于骨髓,骨髓实热是主要病因,治疗原则:以滋阴降火,清骨髓实热为主,并针对不同类型白血病选用对症中药。
吴大真、王风岐二位老师认为:
“骨髓”是人体极为重要而珍贵的物质,对于一个体质极度衰弱、严重贫血的患者来说,“骨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二位老师曾诊治过一例确诊为急淋的男患,经冶后完全缓解,医院认为病人恢复很好,建议“骨髓穿刺”,术后当晚发烧,自此病情急转直下,七天后死亡,“骨穿”报告:骨髓象完全缓解……,所以对于“骨髓穿刺”应当慎之又慎。
治疗白血病,化疗的毒副反应是十分严重的,对化疗患者,中医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施治。治疗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化疗期间,由于化疗药物抑制骨髓,影响胃肠功能,以及对心脏的毒副作用,患者常会出现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心悸烦躁等症状,或者易出血的现象,血检常见全血细胞减少。
此时运用中药应以健脾和胃、补血宁心为主,药如陈皮、半夏、茯苓、砂仁、藿香、佩兰、竹茹、黄芩、白术、焦三仙、玫瑰花、黄芪、当归、丹参、百合、合欢花、沙参、麦冬、酸枣红、柏子仁、五味子等。
化疗结束后,患者处于病变的缓解期,这时主要表现为全身机体功能衰退,精神疲乏、头晕、失眠、耳呜、腰膝酸软、脉沉细弱等。这时运用中药,重在填精补肾、补气养血,同时增加饮食营养,预防感冒,防止劳累。
用药如补骨脂、骨碎补、巴戟、苁蓉、仙茅、仙灵脾、鱼膘胶、龟版、鳖甲、人参、黄芪、当归、太子参、紫河车、枸杞子、女贞子、炙甘草等。
化疗间歇期,也是正常骨髓血细胞的自我恢复期,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及肾功能的损伤,患者常出现乏力心慌、失眠多汗、抵抗力极度下降,化验检查常见全血细胞减少,特别是白细胞很低,这时运用中药应以补气补血、温养肾肝为主,药如黄芪、当归、生地、白芍、西洋参、人参、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首乌、黄精、太子参、龙眼肉等。
另外,在化疗期及间歇期,还应当在以上的方药中适当加人一些解毒排毒药物,例如白花蛇舌草、青黛、大青叶、大黄、板蓝根、喜树皮、土茯苓、半枝莲、半边莲、蟾皮等。
吴、王二位教授认为,由于白血病病情重、病症杂、变化多、并且虚实夹杂,所以要注意用药的几个原则:
① 不可一味攻邪;治本虚时,用药不可滋腻,要注意保护和调理好脾胃,方中要加入一些调理脾胃的药物。
② 要随时注意病情变化,随症加减药物,例如:补肾药对造血干细胞有明显作用,能改善骨髓微循环的损伤;活血化瘀药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造血功能,对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循环均有很好作用,能延长红细胞的寿命,有升高血红蛋白的作用。
金储之老师认为:
白血病因毒致病,治疗必须重在解毒排毒,滋养阴津,养阴清热解毒法为治疗白血病的重点,解毒排毒贯串始终。
治疗白血病阴津不可少。阴津充足,则能滋养骨髓,扶助正气,驱毒外出,起到清洗血毒,洁净骨髓,提高免疫功能,控制和降低幼稚细胞作用。
常用药物如石斛、天冬、麦冬、芦根、羚羊角、石决明、人中白、人中黄、大青叶等(人中白、人中黄、大青叶清解血毒,洁净骨髓。)
忌食海腥、牛、羊、公鸡、腌制品等辛辣燥热动火之品。适当多食新鲜蔬菜、瓜果及猪肉、淡水鱼、蛋等以保证营养。
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创造洁净的养病环境,避寒热、远毒物、节房劳、防感染。
刘渡舟老师认为:
“荆防败毒散”, 方中荆芥、防风发表达邪,有逆流挽舟之用,柴胡、前胡疏里透毒,以宣展气机为功,羌活、独活出入表里,枳壳、桔梗升降上下……共奏疏利三焦,通达表里,升降上下,溃邪解毒之功。如果患者表现血分热毒深重,用“荆防败毒散”加丹皮、赤芍、茜草等,可视为从血分提出病邪。
李可老师经验:用荆芥深入血分引伏寒外透,亦可对热入血室之证做提透血分伏邪之用;生石膏、紫草、丹皮、重楼合用可代犀角,伍用凉血解毒,退高热有奇效,用量为:生石膏30一250一500克、紫草10一15克、丹皮10一15克、重楼15一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