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针推理论 心脏病必须要辩证施治

lqs1944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0/08
帖子
1024
获得点赞
895
声望
113
所在地
辽宁锦州 qq564205486
中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君子之官是人体器官的名称,指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的意思,故《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脏只是五脏当中的一个脏器,当出现有关心脏病的有关病症,或已经诊断为心脏病,也不要大惊小怪心存恐惧,急三火四的瞎吃药,一定要了解心脏的生理功能,以及各个脏器之间的关系,同时,更要了解自己,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心脏与其它脏腑同居胸中,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各负其责,各有所司,五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因为要治疗心脏病,首先要了解心脏的有关生理功能

心居于胸腔,膈膜之上,圆而尖长,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有心包卫护于外。心为神之 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故《素问·灵兰秘典论》称之为 “君主之官”。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其华在 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 肠相为表里。

心脏具有两个方面的生理功能:

1、主血脉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血者,皆属于心”。脉,即血脉,又可称经脉,为血之府。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脉道的通利与否,营气和血液的功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血液的正常运行,故《灵枢·决气》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由此可见,《素问·痿论》所说的“心主身之血脉”和《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的 “心者,其充在血脉”,是针对心脏、脉和血液所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系统而言。这个系统的生理功能,都属于心所主’,都有赖于心脏的正常搏动。因此,心脏的搏动是否正常,是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心脏的正常搏动,在中医学理论上认为主要依赖于心气。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地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而见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等外在的表现。血液的正常运行,也有赖于血液本身的充盈。如果血衰少,血脉空虚,同样也能直接影响心脏的正常搏动和血液的正常运行。所以,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为其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如果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势必形成血流不畅,或血脉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等外在表现,甚则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以及脉象结、代、促、涩等外在表现。

2、主神志 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无不包含于神的范围。换句话说,凡是机体表现于外的“形征”,都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反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神气”。《素问·移精变气论》说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就是指这种广义的神。狭义的神,即是心所主之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由于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不仅仅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影响整个人体各方面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是大脑的生理功能,即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这早在《内经》已有明确的论述。但在中医学脏象中则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仅归属于五脏,而且主要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任,是接受、担任之义,即是具有接受外来信息的作用。古人之所以把心称作“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与心主神明的功能分不开的。所以张介宾在《类经》中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又说:“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别无不从心而发”。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可分属于五脏,但主要归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因此,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和正常。如果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异常,即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而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谵狂;或可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顿,甚则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

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正因为心具有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所以才具有主神志的功能。如,《灵枢·本神》中说:“心藏脉,脉舍神”;《灵枢·营卫生会》又说:“血者,神气也”。因此,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亦必然出现神志的改变。

上述列举有关文字中,有关心脏的生理、病理,以及病症的一些反应,有了一个初浅的认识,但心脏病发病之后,在临床上怎么掌握,怎么判断、怎么治疗呢?这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果出现急症,对发病病因的诊断失误,就会“贻误战机”,后果不堪设想,我就经历了这么一个典型病例,从中看到了懂得心脏病病机、病理的重要性。

一位女士到我处诊治心脏病,有一天晚上左胸前区、左后背出现疼痛,胸闷、气短,自己认为是心脏病犯了,立即含几粒速效救心丸止痛,药物服用几分钟后,疼痛和其它病症,仍然没有得到缓解,于是急忙来到我处诊治。我听完她诉说的病情后说,这些病症都是心脏发病的表象,病因是否来于心脏,还不能急于做出结论,脉象是脏腑发生病变的真实反映,只有经过诊脉的观察,才能做出最后的定论。

经诊脉,患病的病因来于肾脏。就是说,左胸前区等部位出现的疼痛,不是来于心脏,只是患病的一种表象,并不能根据这些表象确定发病的病因,只有通过脉象获取脏腑之间的变化,才是确定发病的病因,表象终归是表象,脏腑变化才是患病的根本。患病病因确定后,我根据患病的脏腑,调整了肾脏、膀胱经的经络,通过穴位间的转运,加快了通往肾脏、膀胱的气血循环,及时的满足肾脏、膀胱的缺血状态,并提高了生理功能。由于病因判断无误,采取的方法正确,调整开始疼痛感就有所减轻,仅仅经过十几分钟治疗,疼痛感就消除了。

看到后会说,左胸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后背疼痛等等,这些这些都是心脏病病症的反应,为什么病在肾脏呢?这么严重的疾病治疗起来,怎么就这么简单?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是正常的,只要把医理和方法讲清楚了就理解了。

采用祖国医学当中的经络理论,无论是判断疾病,治疗疾病都非常简单。经络是运用气血的通路,调整经络点按经络上的穴位,就像暖气开栓一样,点上穴位气血迅速快速循环,仅仅一会就到达患病的脏腑,什么药物能有穴位来的快?这就是祖国医学的神奇之处。心脏患病为什么治疗肾脏,而且快速改善病症,是心与肾的关系决定的。

心与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的生理关系,最后达到水火既济。水火既济怎么理解?心位居上,为上焦,在五行中心主火(阳),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而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于下,为下焦,肾主水(阴),肾水必须上济心阴,制约心阳,才使心火不亢。心与肾之间的这种水火升降、互济互制,维持两脏之间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必须下降于肾,助肾阳以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阳不亢。古人称这种关系为“水火既济”、“心肾相交”,成为心肾两脏本身阴阳动态平衡的重要条件。

心脏不仅与肾脏相通,而且与其它各个脏器均有联系,各个脏器发生病变,也会影响心脏的运转功能,所以,在临床上要懂得根据病情变化辩证施治,不能心脏病一定治心的道理。
 
最后编辑:
诊断病因主要来于脉象,脉象是人体患病的真是反应,这是我多年临床经验所得。
 
心脏的经脉有六条,左右对称共有十二条。心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脾经和肾经前线。这些内容《内经》中已有记载。不过具体在心脏的什么部位就没有记载了。不过在《丁香园论坛》中有一幅图片可以参考(心脏的经络分布)。
 
多为多年结症。
日久若入脏,则气不同,皮肤发黑痒,则很难弄了。
其它情况,一般很容易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