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病也会根据发作的时间来判断病位和病机。伤寒论中对各经病欲解时进行了明确,有部分人认为这是因为欲解时该经的经气强,所以到了时间有的人就解了,有的人正邪抗争剧烈,症状也会加剧。但不管怎样,经气强好像是比较公认。但显然这六经欲解时和子午流注的经气强的时间并不一样,那到底哪个对?
我不是说六病与六经无关,而是说它不等于六经病——它可以包含经病,但不等于就是经病。比如“人”的概念包含男人和女人,看到人字就认为指的是男人,显然不对。对六病我觉得姚梅龄、刘英锋的解释比较好。他们觉得六病其实包含了对应的六经经络以及脏腑,所以与六经是有关系的。比如五苓散就是太阳经府同病。即便到了厥阴,也有当归四逆汤这种厥阴表症,并不是都病的很深。
所以在这种理解下,就觉得上面这两种判断的方法有不一致的地方。后来我去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还有专门的文章去讨论这2种方法之间的关系。有个说法感觉有点道理,六经欲解时包含了天地人三才中天对人的影响。子午流注仅仅是人自身的运行规律。
六经是《伤寒论》的根基,但是六经的本质是什么?历代医家争论不休,让人感到迷惑。
最有影响的说法当属把六经当做六经脉。这么做乍看上去似乎靠谱,因为太阳病重“头项强痛”症状与膀胱经的是动病部分契合;但是,如果把六条经脉的是动病与《伤寒论》中的所谓六经病做一个比较,很容易发现它们并不很相符。
比如“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热痛,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利不止“,与《灵枢·经脉篇》足少阴经病症状“不欲食”文字相同,以及咽干、上气、烦心、心痛等症状亦相仿,而《经脉篇》中手厥阴条所生病之心痛似属连及,而与足厥阴肝经则完全不同。
又如少阴病提纲中“脉微细,但欲脉”与《经脉篇》中手足少阴经病不同。
究其根源,《伤寒论》中的六经与六经脉恐怕本就不是一回事。
钱超尘先生说:“自宋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词汇分别加上‘经’字,在卷一《经络图》中绘出人体六条经脉走向,并引《灵枢》为理论依据,后世乃谓仲景《伤寒论》之三阴三阳为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
原来是朱肱老前辈画蛇添足,多加了一个“经”字,误导了后世研读《伤寒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