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2/26
- 帖子
- 6715
- 获得点赞
- 247
- 声望
- 63
- 年龄
- 62
《内经》“平旦”是何时?
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栋(撰辑)
平旦,古代十二时之一,《内经》全书共见14次。
十二时,见于《灵枢.经别》篇,具体指何,《内经》未明言(非十二辰)。《左传.昭公五年》“故有十时”,“十时”晋.杜预注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时(与《左传》不合,与汉代《黄帝蝦蟇经》十二时神相合)。据此,明.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一》云:“夜半者即今之所谓子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未也,晡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后世子午流注针法及十二时辰养生法将“平旦”定为寅时,源于此。然与《内经》旨意不合。
平旦,张登本、武长春《内经词典》解释为“清晨”(《辞源》《辞海》同)。平旦,亦或用“日出”者(《脏气法时论》:“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新校正有说)。
兹将“平旦”一词,摘录于下。
1.《素问.生气通天论》:“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张介宾《类经.十三卷》:“平旦人气生,以日初升也。”
王洪图《王洪图内经讲稿》:“平旦,太阳刚出来的时候。”
傅景华《黄帝内经素问译注》:“平旦:清晨日出之时。”
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校释》:“平旦:清晨太阳刚刚冒出地平线的时候。”
金栋按:平旦,“百度”的解释“是指太阳停留在地平线上”,十二地支为“寅时”。显然不妥!“太阳停留在地平线上”当为卯时(见下)。
2.《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也,阳中之阴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类经.阴阳类》:“一日之气,自卯时日出地上为昼,天之阳也;自酉时日入地中为夜,天之阴也。然于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如午前为阳中之阳,午后则阳中之阴也;子前为阴中之阴,子后为阴中之阳也。故以一日分为四时,则子午当二至之中,卯酉当二分之令;日出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也。”
李中梓《内经知要》:“子午卯酉,天之四正也。平旦至日中,自卯至午也;日中至黄昏,自午至酉也。合夜至鸡鸣,自酉至子也;鸡鸣至平旦,自子至卯也。以一日分四时,则子午当二至,卯酉当二分;日出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也。”
丹波元简《素问识》:“平旦:《四书脉》云:‘平者,中分之意,乃天地昼夜之平分也。’平明、平晓,义同。《说文》:‘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简按:顾炎武《日知录》云:‘平旦者寅也。’可疑。李云:‘日中至黄昏,自卯至午也。’是。”
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平旦至日中:谓自卯时至午时,即清晨至中午。”
金栋按:此乃一日阴阳子午卯酉四分法,即夜半(鸡鸣)为子时,日中为午时,平旦为卯时,黄昏(合夜)为酉时。
3.《脉要精微论》:“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
《类经.脉色类》:“平旦者,阴阳之交也。阳主昼,阴主夜……凡人身营卫之气,一昼一夜五十周于身,昼则行于阳分,夜则行于阴分,迨至平旦,复皆会于寸口……《营卫生会篇》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 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口问篇》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故诊法当于平旦初寤之时。”
《王洪图内经讲稿》:“平旦,太阳刚出来,也就是清晨。”
金栋按:阴阳之交时,太阳刚刚冒出地平线之时,虽一年四季不同,据观察,亦当卯时(5~7时,初卯5时,正卯6时),非寅时(3~5时)。
4.《三部九候论》:“是故寒热病者,以平旦死。”
《素问吴注》:“盖平旦之际,昏明始判之时,阴阳交会之期也。”
5.《脏气法时论》:“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6.《灵枢.营卫生会》:“夜半为阴拢,夜半后而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为阳拢,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7.《卫气行》:“是故平旦阴〔气〕尽,阳气出于目……分有多少,日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后常以平旦为纪,以夜尽为始。”
8.《岁露论》:“正月朔月,平旦北风,春,民多死。正月朔月,平旦〔西〕北风行,民病死者,十有三也。”
要之,对于平旦,古代《内经》注家有三说:寅时、卯时、寅卯时。何者为是?
据经旨,愚见卯时为是!
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栋(撰辑)
平旦,古代十二时之一,《内经》全书共见14次。
十二时,见于《灵枢.经别》篇,具体指何,《内经》未明言(非十二辰)。《左传.昭公五年》“故有十时”,“十时”晋.杜预注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时(与《左传》不合,与汉代《黄帝蝦蟇经》十二时神相合)。据此,明.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一》云:“夜半者即今之所谓子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未也,晡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后世子午流注针法及十二时辰养生法将“平旦”定为寅时,源于此。然与《内经》旨意不合。
平旦,张登本、武长春《内经词典》解释为“清晨”(《辞源》《辞海》同)。平旦,亦或用“日出”者(《脏气法时论》:“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新校正有说)。
兹将“平旦”一词,摘录于下。
1.《素问.生气通天论》:“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张介宾《类经.十三卷》:“平旦人气生,以日初升也。”
王洪图《王洪图内经讲稿》:“平旦,太阳刚出来的时候。”
傅景华《黄帝内经素问译注》:“平旦:清晨日出之时。”
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校释》:“平旦:清晨太阳刚刚冒出地平线的时候。”
金栋按:平旦,“百度”的解释“是指太阳停留在地平线上”,十二地支为“寅时”。显然不妥!“太阳停留在地平线上”当为卯时(见下)。
2.《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也,阳中之阴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类经.阴阳类》:“一日之气,自卯时日出地上为昼,天之阳也;自酉时日入地中为夜,天之阴也。然于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如午前为阳中之阳,午后则阳中之阴也;子前为阴中之阴,子后为阴中之阳也。故以一日分为四时,则子午当二至之中,卯酉当二分之令;日出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也。”
李中梓《内经知要》:“子午卯酉,天之四正也。平旦至日中,自卯至午也;日中至黄昏,自午至酉也。合夜至鸡鸣,自酉至子也;鸡鸣至平旦,自子至卯也。以一日分四时,则子午当二至,卯酉当二分;日出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也。”
丹波元简《素问识》:“平旦:《四书脉》云:‘平者,中分之意,乃天地昼夜之平分也。’平明、平晓,义同。《说文》:‘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简按:顾炎武《日知录》云:‘平旦者寅也。’可疑。李云:‘日中至黄昏,自卯至午也。’是。”
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平旦至日中:谓自卯时至午时,即清晨至中午。”
金栋按:此乃一日阴阳子午卯酉四分法,即夜半(鸡鸣)为子时,日中为午时,平旦为卯时,黄昏(合夜)为酉时。
3.《脉要精微论》:“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
《类经.脉色类》:“平旦者,阴阳之交也。阳主昼,阴主夜……凡人身营卫之气,一昼一夜五十周于身,昼则行于阳分,夜则行于阴分,迨至平旦,复皆会于寸口……《营卫生会篇》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 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口问篇》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故诊法当于平旦初寤之时。”
《王洪图内经讲稿》:“平旦,太阳刚出来,也就是清晨。”
金栋按:阴阳之交时,太阳刚刚冒出地平线之时,虽一年四季不同,据观察,亦当卯时(5~7时,初卯5时,正卯6时),非寅时(3~5时)。
4.《三部九候论》:“是故寒热病者,以平旦死。”
《素问吴注》:“盖平旦之际,昏明始判之时,阴阳交会之期也。”
5.《脏气法时论》:“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6.《灵枢.营卫生会》:“夜半为阴拢,夜半后而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为阳拢,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7.《卫气行》:“是故平旦阴〔气〕尽,阳气出于目……分有多少,日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后常以平旦为纪,以夜尽为始。”
8.《岁露论》:“正月朔月,平旦北风,春,民多死。正月朔月,平旦〔西〕北风行,民病死者,十有三也。”
要之,对于平旦,古代《内经》注家有三说:寅时、卯时、寅卯时。何者为是?
据经旨,愚见卯时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