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字里藏医什么是魂魄

qq87761357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8/25
帖子
704
获得点赞
78
声望
28
字里藏医什么是魂魄,魂左边一个云右边一个鬼,云是指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的在空中漂浮,表示流动变化的气流,云也代表说话,例如古人云、诗云,代表一种动态。鬼代表归土,众生必死,死必归土,谓之鬼。鬼是支配心灵的神秘能量,全意就是从地里归来如云气般浮动的神秘能量,道家讲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动态能量,魂相对于魄也为”阳神”,主动,负责有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例如梦境、梦魇、梦游、幻觉、错觉、第六感等高级心理活动,魄左边一个白右边一个鬼,白是泊的省略,表示停靠,合起来的意思是从地里归来停靠不动的神秘力量,本意是支配肉体并依附肉体而存在神秘性静态能量。古人讲,当肉体死亡,魄便不存在,但魂可以在肉体死后云游,统领肉体的神秘力量也成”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感知、代谢等生理功能。例如不动心不过脑子的条件反射观察下人睡着后,仍然有心跳、呼吸,肠胃仍然在消化,头天晚上吃饱 ,白天起来会饿,摸到烫的东西手会自觉的缩回。是控制肉身发挥本能的神秘力量。《素问·五藏生成篇》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白天的时候,魂魄皆藏于心和囟门(xinmen也就是脑门)中,胸腔之内,膻中两侧有神封、灵墟、神藏三穴,颅顶有本神、百会(百神之会)两穴;到了夜间,魂入血,藏于肝休眠,魄司职,藏于肺,故在背俞穴肺俞旁有魄户,肝俞旁有魂门。
 
“魂魄”是道家和中医的基本概念,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人们常说的成语有“失魂落魄”、“魂飞魄散”、“三魂七魄”、“*摄魄”、“神魂颠倒”、“魂不附体”、“借尸还魂”、“惊心动魄”,等等。人们习惯的用语有“神灵”、“幽魂”、“灵魂”、“魄力”、“鬼魂”。葛洪在《抱朴子》中说:“人无贤愚,皆知己身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屡遭破坏、打击,中华文明逐渐湮没消失,“魂魄”二字也就剩下一具空壳,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含义了。现在是到招魂的时候了。

要解释“魂魄”,就必须先说“神”。我在《精神》一文中重点介绍了“精”,在本篇就得说说“神”。神有天神和人神,道家认为二者是一个,二者相应、感应,故称天人合一。

《说文解字》:“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示是“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凡示之属皆从示。”申是引申、延伸的意思。“神”其实就是造物主,翻译成英语就是god。

人以及人神也是自然的产物,为神所引申。《灵枢·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个体的人以及人神是父母之精结合的瞬间诞生的。《灵枢·本神》又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来自父母的精也就是说精子和卵子结合的一瞬间,新生命的“神”就诞生了。

婴儿在母体等到身体和神发育到了一定阶段就出生了。外国人以出生日期为生日,计算年龄。中国人以精卵结合瞬间为生命开始,胎儿在母体之中就已经计算年龄,故称虚岁。《灵枢·天年》曰:“血气已知,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把神细分的话,可以分为魂、魄,魂随着无形的神气运动,魄则伴随着有形的精出入,一阴一阳,一高一低。

《人身通考·神》中说:“神者,阴阳合德之灵也。惟神之义有二,分言之,则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以及意智思虑之类皆神也。”又说:“盖神之为德,如光明爽朗,聪慧灵通之类皆是也。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之境是也。神藏于心,故心静则神清。魂随乎神,故神昏则魂荡。”

《素问·五藏生成篇》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白天的时候,魂魄皆藏于心(囟)中,胸腔之内,膻中两侧有神封、灵墟、神藏三穴,颅顶有本神、百会(百神之会)两穴;到了夜间,魂入血,藏于肝休眠,魄司职,藏于肺,故在背俞穴肺俞旁有魄户,肝俞旁有魂门。

孔颖达的解释是非常到位的,他说:“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

控制无形的能量、信息、思想、意识、情绪、情感、智慧的神叫做魂;控制有形的身体,影响人的知觉、饥渴、需要、冷暖、排泄等诸多本能的神叫做魄。可以粗浅地说,魂是脑和心的功能,魄是脊髓功能。我上大学时,在生理课上为青蛙做活体试验,现在想起来有些残忍。先用钢针从椎空捅进青蛙的脑袋,把大脑破坏了,这时候青蛙算已经死了,再把浸泡有浓硫酸的小纸片放到青蛙的肚子上,这时候已经死了的青蛙蹬动双腿,往下拨拉烧灼自己的纸片。这个场面现在想起来都很震撼。这就是典型的魂去魄在。

汪蕴谷在《杂症会心录》中指出:“人之形骸,魄也。形骸而动,亦魄也。梦寐变幻,魂也。聪慧灵通,神也。分而言之,气足则生魂,魂为阳神,精足则生魄,魄为阴神。合而言之,精气交,魂魄聚。其中藏有真神焉,主于心,聪明知觉者也。若精神衰,魂魄弱,真神渐昏。”

所以人们说锻炼体魄,野蛮其体魄,培养魄力,就是在物质层面上说的。我的法国学生学习太极拳以后,跟我说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本能反应增强了。以前打篮球别人传球给她,她接球总是慢半拍,篮球老是砸在自己脸上,不知道毁了多少眼镜。现在反应迅速,再也没有换过眼镜。

想了解魄的功能,观察一下人睡觉就可以了。这时候人仍有心跳、呼吸。伤魄或落魄的人,会打鼾、憋气,甚至会呼吸、心跳骤停。肠胃仍然在消化,头天晚上虽然吃饱,早晨起来又觉饥饿。反之就会出现食积不化、嗳腐吞酸、口臭咽干的症状。小肠在泌别清浊,膀胱在贮存尿液,反之就会出现遗尿、起夜。性功能也在夜间恢复生机,头天*疲软,凌晨*自然*。反之则出现滑精(无梦而遗精)、带下。沉睡之中,人知冷热,热蹬被子,冷加覆盖,都是魄在工作。不知冷暖,感受寒凉邪风,也是魄离职守。睡梦之中人有惊觉,随时觉醒,也是魄的功劳。睡死过去、梦魇不醒,或者警惕过度、睡眠浅显,都是魄的问题。道家讲的七魄,大约就是分别表述以上功能。七魄的具体名称是:尸狗、伏矢、雀阴、蚕贼,非毒、除秽、臭肺。

想了解魂的功能,就要观察人的精神、情绪、情感、智慧,以及晚上的梦境。道家细分三魂:胎光、爽灵、幽精。胎光就是生命之光,故称神明,是人最可宝贵的。所谓黯然神伤者,就是胎光晦暗,人就会出现抑郁,满眼灰色,了无生趣,甚至求死。丢魂若失胎光,就是所谓的行尸走肉,虽然身体仍然在活动,也有思想意识,但是在道家和中医眼里已经是死人一个。胎光也是人生命力和自愈能力的源泉,医家判断可治不可治的标准也是看有神无神。胎光泯灭,就是司命之所属,扁鹊、华佗亦无能为力了。

爽灵是人的快速灵动的反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聪明、智慧。灵是沟通天地鬼神的功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直觉、第六感。“灵”繁体字写做“靈”,是巫觋念动咒语、祈求下雨的意思。人神沟通天地鬼神谓之灵应、灵验。国人说话中的“灵不灵”也是此意。人们常说的灵魂,本义就是单指三魂之中的爽灵。小孩子聪明伶俐也就是天赋爽灵出色,弱智的孩子要么是丢了爽灵,要么就是爽灵发育不良。腧穴中有灵台、灵道、青灵三穴,是提高智力的要穴。

幽精相对低调、冷静,是控制人体性腺、性器官、性取向、性高潮的关键。女子十四、男子十六天癸至,来月经,出现遗精,就是幽精在发号施令。同性恋、恋物癖、裸露癖、异状癖、*、恋童,等等,都与先天的幽精有密切的关系,当然也受三至七岁后天环境影响。成年以后幽精已经定型,想变也不可能,不如顺其自然,做个光明正大的gay,或者去做变性手术,总之是让后天服从先天为好。情爱也出自幽精,是精神享受。男人看见异性,**,瞳孔放大,这是魄的反应,未必触动心神,只有同所爱的人*,才会有愉悦的享受,才是触动幽精。很多人找**或者*,以满足身体欲望,但事后感觉悔恨、内疚,就是魂伤神伤的表现。

支持胎光、爽灵、幽精神明之火燃烧的就是炁(元气)。炁由精化,由丹田沿任督脉上济于心脑。元精、元气不足是神明泯灭的根本原因。

三魂夜晚藏于肝,本当静养休息,但是如果各种原因搅扰神魂,就会出现魂不附体,出现难以入睡、早醒的症状,或魂魄飞扬,出现多梦浅睡的问题。有人整宿无眠,睁着眼睛到天亮,时间长了,就痛不欲生,但求一死。其实就是魂魄不得交替,有动无静。

伤魂之最,莫过于情绪和情感刺激。《灵枢·本神》曰:“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邪哭使魂魄不安者,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之说。养魂之法全在养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护心之法要培养坚强的意志,端正生命为贵的价值观。还要增强心包的功能,使心安而不惧。已经失魂者,古有招魂的仪式法术,现代人很少知道、相信。中医使用艾灸神阙,针刺神门、人中等办法快速回神。

伤魄之最,莫过于纵欲无度。《灵枢·本神》又曰:“喜乐无极则伤魄。”养魄之道全在调息,魄藏肺中,有意识地掌握呼吸方法,调节呼吸的节奏,有利于安抚将养魄。肛门又称魄门,有意识地做提肛动作也是存魄的好方法。
药物之中,人参、茯神、琥珀、龙骨、龙齿、龙眼肉、朱砂、女贞子、磁石、生铁落,等等,都有安精神、定魂魄或养魂魄的作用。古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尊重、学习。



下面附上几则医案,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魂魄。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魂魄离体的记载:“有人卧则有身外有身,一样无别,但不语,盖人卧则魂归于肝,此由肝虚邪袭,魂不归舍,病名离魂。用人参、龙齿、赤茯苓各一钱,水一盏,煎半盏,调飞过朱砂末一钱,睡时服,一夜一服,三夜后,真者气爽,假者即化矣。”
清代鲍相敖的《重订验方新编》中也有离魂症的记载:“忽有人影,与己随行作卧,多则成形,与己无异。用党参五钱(脉有力者用人参一钱,或用高丽参三钱亦可),辰砂、茯苓各三钱,煎服数剂,形影不见。”
清代沈源的《奇证汇》中记金少游治徐太乙之女案:“年十六,许字巨族。而太乙日窘,女忧虑不食不寝,常卧目不瞑。太乙往郡城售丝未归,女卧床上,自言曰:若许,丝止价四钱八分,不满五数。待询其何以知之?答曰:予方随父入市。太乙归,少游也问其丝价,太乙言其数,果符。游曰:此离魂病也。用人参、黄连、龙齿安魂等药,平复。”
思 想

“思”,繁体字写做“恖”,“心”的上面加“囟”。囟门是婴儿大脑发育完成最后闭合的地方,代表大脑。道家认为脑为先天“元神之府”,心为后天“识神之府”。所以“思”几乎涵盖了人的所有心理活动,是先天本能与后天意识的结合统一,是仅次于悟的层次。
《灵枢·本神》说:“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存变谓之思,因思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意思是说,心理活动形成了意,保存的意就是记忆,叫做志。根据记忆进行变通的考虑就是思,基于思考对将来有预测期待就是虑,对虚幻还没发生的事情进行抽象思维就是智。
举例来讲,当人的手碰到火的时候,很快就抽回来,这种本能反应是无意识的,不经过思考的,被称为觉。有了被火烫的经历以后,记住了感觉或知识,形成了记忆,就是志。根据记忆,以后就会远远躲开火,这就是识。自己没被火烫过,但是看到类似的场面,或者被人告诉过类似的经验,这就是知。掌握知的方法,就是学。实践所学的知识,就是习。

大多数动物都会发展到这个层面。但是人类的伟大在于“心有所忆”,“因志存变”,也就是在觉、知、志、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变通,形成意识和思想。就火而言,人类通过思考,晓知利害,不仅不再畏火,反而学会了钻木取火,用火取暖、炙烤食物、治疗疾病、吓阻野兽。这就是人类思想之所在,伟大之所在。
“思”有时也用来代表本能、欲望。《素问·热论篇》:“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意思是说,发烧十天以后,寒气在足太阴脾经逐步衰减,腹部不像原来那么胀了,就有了食欲,想吃东西了。《素问·痿论篇》中云:“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为白淫。”这里说的是性幻想,不着边际,无穷无尽的欲望想法,无法实现满足。因为后天意识过于急迫强烈,*的时候用力、用时过度,最后导致*疲软萎缩,出现漏精、遗尿的毛病。人们所说的饱暖思*也是这个意思。

另外,思是“七情”之一,与喜、怒、忧、悲、恐、惊并列,属于人之常情。激烈和过度的情绪变化,会影响心包和心的功能,进而影响脏腑、气机的运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思伤脾”。《素问·举痛论篇》说“思则气结”。意思就是说过度地思考问题,用心用脑过度,就会使气机阻滞,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很多人饭后就觉得困倦,非得睡觉不可,其实就是思虑与脾胃气血产生了矛盾,导致身体顾此失彼。有的人喜欢在吃饭的时候看书、读报、讨论思考问题,最终导致消化不良,这就是因思伤脾。而有的人吃得过饱,饮食过量,肠肥脑满,也就没了心思去研究思考问题,这就是因食伤思。人想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求知欲,还是吃个七八分饱,留点儿饿的念想为好。

《灵枢·本神》说:“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这是说因为过度害怕,出现了心慌心跳,加上思虑过重,最后伤神,出现莫名无由的恐惧,吓得遗精、大小便失禁。

在更深的感情层面上,思表现为相思、牵挂、惦念,严重的就是相思病。这是后天意识与先天情欲二者的共同作用,也就是所谓的*,所以失恋的人被称为失魂落魄。

有个小故事说久居深山的小和尚进城,第一次见到了女人,就询问老和尚那是什么。老和尚吓唬他说:“那是吃人的老虎。”晚上回到了深山寺院,小和尚翻来覆去睡不着,老和尚问他怎么了,小和尚说他想老虎。女人触动的是小和尚先天的本能、元神,而老和尚灌输给小和尚的是后天的思想、意识,两者如果矛盾对立的话,人就会迷惑、痛苦。

人生一世,不可能让思想完全顺应先天本能,那样的话与动物无异。大马哈鱼为了洄游产卵,牺牲自身为后代提供营养。雄螳螂**后即被雌螳螂啃食。那些恣情纵欲、酗酒、服用*的人似乎顺应了本能,但是耗散了真精,湮灭了神明,缩短了生命。这时候,理性冷静思想的光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思”是不及物动词,“想”是及物动词。思是自思,也就是考虑自己的事。想是相思、他顾,也就是考虑自身以外的事物。所以习惯上说我想你,不能说我思你;我自思,不能说我自想。《黄帝内经》上说的“高下不相慕”,就是有思无想的境界,不相干、不攀比,也就省去了很多麻烦。

人类不能无限度孳生扩张自己的思想,压抑本性,违背自然、人生之道。更不用说那些基于错觉、幻觉、谬识、伪知形成的思想,更会给自身、社会带来灾难。老子说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可是,我们今天的社会从小灌输给人们的思想就是竞争、斗争、名利、货殖、攀比,等等,使得很多人忘记本性,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伤寒论·序》)。这些人真的需要改变价值观,进行一些“忘我”的治疗了。这个“我”,就是被后天环境塑造的思想。改造思想,确实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提到了一个理想的做人境界,那就是先天本能欲望和后天意识思想的完美统一结合,也就是做圣人的境界。书中说:“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淡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大意是说,比起出世离俗的真人和至人而言,圣人不仅顺应天地的变化,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且入世随俗,和普通大众和谐共处,不愤世嫉俗,不标新立异,无论穿着打扮,还是行为举止,都随自己的心愿,也让别人看着舒服。外面没有加班加点、点灯熬夜的工作,内心没有什么想不通、整不明白的思想,过着平平淡淡、坦然从容的生活,能自得其乐,用不着求别人,形体身躯功能健全,不残不缺不痿不废,活个百八十年没有问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