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金匮 内经伤寒金匮机症相应

vnqtd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11/16
帖子
132
获得点赞
32
声望
18
内经伤寒金匮机症相应
(生拉硬扯,疑惑多多。)
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本藏第四十七》

中医的核心是病机与生克乘侮。
病机者,脏腑、气血、表里、寒热、虚实是也。此五者之组合形成复杂的多病机。
药亦是与病机相应。

【1】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具陈,令得分明。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气血),不失衡铨。洪,(脏腑),此自经常,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虚实)。变化相乘,阴阳相干(五行)则浮虚,则牢坚(寒热、六淫),沉潜水滀,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大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终必有奸,审察表里(表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府藏(脏腑),独见若神。为子条记,传与贤人。《平脉法第二》

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五运),四时经纪(寒热),五藏六府(脏腑),雌雄表里(气血?虚实?表里)。《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11】问曰: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谓也?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我注:乘);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我注:侮);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我注:克);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我注:生)。《平脉法第二》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循求其理,求之不得,过在表里。守数据治,无失俞理,能行此术,终身不殆。不知俞理,五藏菀熟,痈发六府,诊病不审,是谓失常。谨守此治,与经相明,《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决以明堂,审于终始,可以横行。《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一人之气,病在一藏(只能是一脏病,同时可有多腑病)也。若言三藏俱行,不在法也。(脉相症状所表现出来的只能是一个脏的问题,或一个脏配多个腑的问题,不会出现多脏的脉症)《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5】凡两感病俱作,治有先后,发表攻里,本自不同。而执迷用意者,乃云神丹甘遂合而饮之,且解其表,又除其里。言巧似是,其理实违。《伤寒例第三》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方十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上面下划线说明病是一层一层的。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后泻有余,补不足。《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热药(气立药)
脏腑、气血、寒热、表里、虚实、涩滞、湿、瘀(气虚,血虚)
表气热药(寒)
桂枝:主表,主气,主寒。泻阴实。
入经:​
不入:
麻黄:主表,主气,主寒。泻阴实。
入经:
不入:
表气热药(寒滞)
表气热药(寒湿)
表气热药(寒瘀)
里气热药(寒)杏仁: 主里,主气,主寒。
入经:
不入:
里气热药(寒滞)
厚朴:主里,主气,主寒。主滞。泻阴实。​
入经:
不入:
里气热药(寒湿)
茯苓:主里,主气,主寒。主湿。泻阴实。
入经:​
不入:
里气热药(寒瘀)
表气血热药
炮附子:主表,主气血,主寒。补阳虚
入经:​
不入:
表血热药(寒)
生姜:主表,主血,主寒。泻阴实。
入经:​
不入:
细辛:主表,主血,主寒。泻阴实。
入经:
不入:
表血热药(寒涩)(细)
五味子:主表,主血,主寒。主滞。?​
表血热药(寒湿)
五味子:主表,主血,主寒。主湿。?
入经:
不入:​
表血热药(寒瘀)桃仁:主表,主血,主寒。主瘀。
入经:
不入:
里血热药(寒)
里血热药(寒涩)(细)
里血热药(寒湿)
白术:主里,主血,主寒。主湿。泻阴实。
入经:​
不入:
里血热药(寒瘀)
里气血热药
生附子:主里,主气血,主寒。补阳虚
入经:​
不入:
干姜:主里,主气血,主寒。
入经:
不入:

寒药(气立药)
脏腑、气血、寒热、表里、虚实、涩滞、湿、瘀(气虚,血虚)
表气寒药(热)
石膏:主表,主气,主热。泻阳实。
入经:​
不入:
表气寒药(热滞)
表气寒药(热湿)猪苓:主表,主气,主热。主湿。
入经:​
不入:
龙骨:主表,主气,主热。主湿。
入经:​
不入:
表气寒药(热瘀)
里气寒药栀子:主里,主气,主热。
入经:​
不入:
粳米:主里,主气,主热
入经:​
不入:
里气寒药(热滞)枳实:主里,主气,主热。主滞。
入经:
不入:
柴胡:主里,主气,主热。主滞。
入经:
不入:
里气寒药(热湿)铅丹:主里,主气,主热。主湿。
入经:
不入:
牡蛎:主里,主气,主热。主湿。
入经:
不入:
里气寒药(热瘀)
表气血寒药(热)
芍药:主表,主气血,主温热。泻阳实。
入经:​
不入:
表气血寒药(气滞血涩)?香豉:主表,主血,主热。主涩。
入经:
不入:
表血寒药(热)
知母:主表,主血,主热。补阴虚。入经:​
不入:
表血寒药(热涩)
黄芩:主表,主气,主热。主涩。
入经:​
不入:
香豉:主表,主血,主热。主涩。
入经:
不入:
表血寒药(热湿)泽泻:主表,主血,主热。主湿。
入经:​
不入:
表血寒药(热瘀)
里血寒药(热)
黄连:主里,主血,主热。(主滞?)
入经:​
不入:
里血寒药(热涩)栝蒌根:
里血寒药(热湿)
蜀漆:主里,主血,主热。主湿。
入经:​
不入:
里血寒药(热瘀)?生地黄:
?阿胶:
里气血寒药(热)
里气血寒药(气滞血涩)大黄:主里,主气血,主热。主气滞血涩。
入经:
不入:
芒硝:主里,主气血,主热。主气滞血涩。
入经:
不入:

胃:表气热药(寒)(桂枝)、表血热药(寒)(生姜)
表气热药(寒滞)(吴茱萸)、表血热药(寒涩)(五味子)
表气热药(寒瘀)()、表血热药(寒瘀)(当归)
表气热药(寒湿)()、表血热药(寒湿)()
表气热药(寒滞湿)()、表血热药(寒涩湿)()
表气热药(寒瘀湿)()、表血热药(寒瘀湿)()
表气血热药(寒)()
表气血热药(寒滞涩)()
表气血热药(寒瘀)()
表气血热药(寒湿)()
表气血热药(寒滞涩湿)()
表气血热药(寒瘀湿)()
里气热药(寒)(杏仁)、里血热药(寒)()
里气热药(寒滞)(厚朴)、里血热药(寒涩)()
里气热药(寒瘀)()、里血热药(寒瘀)()
里气热药(寒湿)(茯苓)、里血热药(寒湿)(白术)
里气热药(寒滞湿)()、里血热药(寒涩湿)()
里气热药(寒瘀湿)()、里血热药(寒瘀湿)()
里气血热药(寒)(干姜)
里气血热药(寒滞涩)()
里气血热药(寒瘀)()
里气血热药(寒湿)()
里气血热药(寒滞涩湿)()
里气血热药(寒瘀湿)()

表气寒药(热)()、表血寒药(热)()
表气寒药(热滞)(石膏)、表血寒药(热涩)(黄芩)
表气寒药(热瘀)()、表血寒药(热瘀)()
表气寒药(热湿)(猪苓)、表血寒药(热湿)(泽泻)
表气寒药(热滞湿)()、表血寒药(热涩湿)()
表气寒药(热瘀湿)()、表血寒药(热瘀湿)()
表气血寒药(热)(芍药)
表气血寒药(热滞涩)()
表气血寒药(热瘀)(阿胶)
表气血寒药(热湿)()
表气血寒药(热滞涩湿)()
表气血寒药(热瘀湿)()

里气寒药(热)(粳米)、里血寒药(热)(知母)
里气寒药(热滞)()、里血寒药(热涩)()
里气寒药(热瘀)()、里血寒药(热瘀)(生地黄)
里气寒药(热湿)(牡蛎)、里血寒药(热湿)()
里气寒药(热滞湿)()、里血寒药(热涩湿)()
里气寒药(热瘀湿)()、里血寒药(热瘀湿)(茵陈蒿)
里气血寒药(热)()
里气血寒药(热滞涩)()
里气血寒药(热瘀)(鸡子黄)
里气血寒药(热湿)()
里气血寒药(热滞涩湿)()
里气血寒药(热瘀湿)()


神机药
甘草:补气(使用规则不明。)
人参:补血(使用规则不明。)
大枣:补血(计算及使用规则不明。)

药量
药量是计算值,不是什么经验值。


以上分类只是理论上对伤寒各方的分析加网络搜索各药的经验强行分类。可能有错误。
散方、丸方、外用方、单位量不明方皆无从分析。


目 录
人之生、成、衰
精气津液血脉
五癃津液
健康及逆病

病之所得
病之形能
病之规律
治病之道
五运六气
标本
气立神机
经(经脉)、络(络脉)
离合之开、阖、枢
根结
经脉、经别、经筋、络脉
经脉
络脉
经别
经筋
标本气街
八纲:
阴阳


脏腑

忧(悲)
手太阴肺经经脉病候
大肠
手阳明大肠经经脉病候

足阳明胃经经脉病候


足太阴脾经经脉病候


手少阴心经经脉病候
小肠
手太阳小肠经经脉病候
膀胱
足太阳膀胱经经脉病候


足少阴肾经经脉病候
心包
手厥阴心包经经脉病候
三焦
手少阳三焦经经脉病候

足少阳胆经经脉病候


足厥阴肝经经脉病候
气血
气血之生成
气血之运行
气血之功能
气血之病变
寒热
表里
虚实
太过不及
病机
术数
五行生克乘侮机理
药量计算机理
机药相应规则
机脉穴症药相应
机脉相应(不知)
机穴相应(不知)
机症相应(见下)
机药相应(见上)
六淫及机症
六淫



湿(湿、水)
湿



病机十九条



发热




烦(躁)





腹满
胸满
心下满

腹胀满

利、溏;下、泻、泄

呕(吐)
肠鸣


悸(心下悸、脐下悸)


渴(消渴)
咽干(嗌干)
瘛、拘急(孪急)(筋急)
瘈、痿、驰纵(驰长)
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谵语



小便难
小便不利
小便数
小便闭
小便黄

身黄
痈疽
.
.
.
.
.
.
血虚
气虚

机诊症诊
机诊
脉诊
知热感度
穴诊
症诊
问诊
望诊
舌诊
腹诊(九宫腹诊、脐诊、腹部触诊)
眼诊
耳诊
药物(穴位)选择机理
治病八法
误治之汗、下、吐之变机变症
针灸


伤寒论目录
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
平脉法第二
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
辨痓湿暍脉证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卷第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卷第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卷第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卷第七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卷第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卷第九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卷第十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金匮要略目录
 
最后编辑:
肺脉,毛也。非浮。伤寒论平脉法此处是误。毛者,你用手去摸羽毛的感觉,涩涩之意,与肝脉盈实相反。秋气始至,阳气始收,若脉浮,不相符也。
 
本文主要说明
一:中医的核心是病机与生克乘侮。
二:病机的组成:脏腑、气血、表里、寒热、虚实;涩滞、湿、瘀(气虚,血虚)。
病机的组合。
三:药分神机药,气立药。亦是与病机相应。
药物的选择,药量的计算,是由病机与生克乘侮决定的。
四:生克乘侮,互相克贼。《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理论),伤寒29条(案例)。说明病是一层一层的。

本人亲身感受:
一:生姜主表主血主寒:中午时胃脘部胸口偏左处痛,开始以为是阴血虚而痛,生地黄泡水或阿胶皆不起作用(前面有血虚而隐痛,开水泡生地黄30g止痛),后仔细一想,可能是前面吃了一梨,中了寒,立马生姜泡开水,不久即止痛。(痛有血虚而痛、寒痛)
二:为什么找了那么多医生(皆牛脾哄哄),吃了那么多药,我的病没好,还进一步了呢?他们都在找肾脾作文章,我现在的认识他们错了。病是一层一层的,我的病表现的应该是心或肝的病在第一层,肾脾在更里面一层。
三:我呕吐,找了四个中医,未能解决,吐了大约半个月(伤了元气了,人更一步虚了),最后自己查网找了一药(茯桂术甘汤加小半夏汤,伤寒原量,一杯止吐),药量宏效。后又因在外吹风受寒而吐,同样药方时量(伤寒量的三份之一),不起作用,改伤寒原量,宏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