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9日,我母亲(77岁,身高153,体重87斤)近一段感觉怕风怕凉特别厉害,不敢在空调屋里待,不敢吹风扇,两腿无力,特别右腿感觉凉,不禁风,小腹处感觉有以硬块,用手揉时气逆打嗝儿吐白黏痰,还经常不定时咳嗽(声音短、低)、打嗝儿(尤其是吃饭时)。脉两手细稍弦硬,左手脉大于右手脉,舌苔少中间有点儿厚腻苔,肝肾区有比一元硬币大的无苔。
分析:中气不足,胃气衰弱,中下焦有寒,营卫之气不足。温补中气,调和营卫。拟方:桂枝汤理中汤加减
桂枝9 白芍9生姜12 干姜15 炙甘草30 大枣10个黄芪30 党参20 炒白术10 茯苓9 川牛膝20
水煎服(两煎)温服。
服药后,感觉两小腿皮肤由内向外发紧,一拱一拱的有凉气外散的现象。当晚睡觉脚就感觉不凉了。
6月30日,早7:00再服一剂(川牛膝增至24),服药后心口儿有上反呕吐感,稍后消失,全身微汗,两小腿手摸有汗但感觉不到。下午就感觉不是那么怕冷了。
7月1日,药量稍加减:桂枝9 白芍9生姜12 干姜30 炙甘草50 大枣12个 黄芪50 党参25 炒白术10 茯苓9 川牛膝24。服药后,两手脉已有缓象,还有点儿硬。
7月2日,理中汤加减:
黄芪45 党参60 干姜3 0炙甘草60 炒白术30茯苓30花椒10
7月3日,两手脉柔和,理中汤合玉屏风加减
黄芪30 炒白术15防风10党参25 干姜2 0炙甘草50茯苓15花椒10 当归5
7月4日,舌剥苔已无、薄白苔。脉稍弦硬,还怕冷。
甘草附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炙甘草15黑附子6桂枝12 炒白术12黄芪12防风6干姜5
7月5日,守方服。手脚已暖出汗。
7月6日,舌薄白苔。脉迟(60次每分以下)稍沉,脉已变小(大则病进,小则安)。咳嗽、打嗝儿不减。补正驱寒固表,拟方:
炙甘草20黑附子6 桂枝12 炒白术10黄芪24防风9干姜6 党参20 怀牛膝6 当归6肉桂6半夏6
7月7日,守方服。
7月8日,脉迟(60次每分以下),右手脉大于左手脉,右手脉稍弦,左手脉沉。温阳补气,温中散寒。拟方:
黄芪12 防风3炒白术15桂枝9肉桂6赤芍9炙甘草15黑附子3党参15干姜5半夏9
两煎一次温服。服药约1小时即打嗝儿(冷气)持续25分钟左右。
7月9日,用黄元御治咳嗽方。
干姜15生甘草10半夏9茯苓9细辛3五味子3
服药后,约半小时打了几次嗝儿就停了,但已揉小腹就打嗝儿。
7月10日,脉缓(60次每分以上),舌形向右斜,意为左升之生气不足。拟方: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2黄芩6半夏6干姜6花椒6炙甘草6五味子3
服药后一会儿就打嗝儿持续约10分钟。
7月11日,守方服,服药后一会儿就打嗝儿持续约10分钟。
7月12日,生脉饮玉屏风加减
党参24麦冬12五味子6黄芪12防风3炒白术15半夏9生姜12炙甘草15
7月13日,咳嗽次数已减。守方服。
7月14日,偶然咳几声。守方服。
7月15日,偶然咳几声。守方服。但又出现剥苔(原位)。
7月16日,偶然咳几声,舌肝肾区有比一元硬币大的无苔。拟方:党参20黄芪12防风3炒白术15炙甘草15干姜10桂枝6肉桂6茯苓6
7月17日,16日晚上睡后右小腿一直向外冒凉气,醒后即止。守方服。
7月18日,守方服。
7月19日,调整党参24肉桂9。
7月20日,舌肝肾区剥苔已润但剥苔向中间左边蔓延。拟方:红参15干姜10炙甘草10茯苓10肉桂6
7月21日,已不咳嗽。拟方:党参45干姜30炙甘草60茯苓30肉桂12
7月22日,揉小腹已不打嗝儿。针对舌形向右斜,调药:红参15干姜10炙甘草10茯苓10肉桂6 柴胡12生姜12 制首乌12
7月23日,右边已有薄白苔,右边剥苔已润。舌向右斜和右手脉总按稍弦硬、寸脉弱一直没有变化。红参15炖服。
望各位老师指点一下。
分析:中气不足,胃气衰弱,中下焦有寒,营卫之气不足。温补中气,调和营卫。拟方:桂枝汤理中汤加减
桂枝9 白芍9生姜12 干姜15 炙甘草30 大枣10个黄芪30 党参20 炒白术10 茯苓9 川牛膝20
水煎服(两煎)温服。
服药后,感觉两小腿皮肤由内向外发紧,一拱一拱的有凉气外散的现象。当晚睡觉脚就感觉不凉了。
6月30日,早7:00再服一剂(川牛膝增至24),服药后心口儿有上反呕吐感,稍后消失,全身微汗,两小腿手摸有汗但感觉不到。下午就感觉不是那么怕冷了。
7月1日,药量稍加减:桂枝9 白芍9生姜12 干姜30 炙甘草50 大枣12个 黄芪50 党参25 炒白术10 茯苓9 川牛膝24。服药后,两手脉已有缓象,还有点儿硬。
7月2日,理中汤加减:
黄芪45 党参60 干姜3 0炙甘草60 炒白术30茯苓30花椒10
7月3日,两手脉柔和,理中汤合玉屏风加减
黄芪30 炒白术15防风10党参25 干姜2 0炙甘草50茯苓15花椒10 当归5
7月4日,舌剥苔已无、薄白苔。脉稍弦硬,还怕冷。
甘草附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炙甘草15黑附子6桂枝12 炒白术12黄芪12防风6干姜5
7月5日,守方服。手脚已暖出汗。
7月6日,舌薄白苔。脉迟(60次每分以下)稍沉,脉已变小(大则病进,小则安)。咳嗽、打嗝儿不减。补正驱寒固表,拟方:
炙甘草20黑附子6 桂枝12 炒白术10黄芪24防风9干姜6 党参20 怀牛膝6 当归6肉桂6半夏6
7月7日,守方服。
7月8日,脉迟(60次每分以下),右手脉大于左手脉,右手脉稍弦,左手脉沉。温阳补气,温中散寒。拟方:
黄芪12 防风3炒白术15桂枝9肉桂6赤芍9炙甘草15黑附子3党参15干姜5半夏9
两煎一次温服。服药约1小时即打嗝儿(冷气)持续25分钟左右。
7月9日,用黄元御治咳嗽方。
干姜15生甘草10半夏9茯苓9细辛3五味子3
服药后,约半小时打了几次嗝儿就停了,但已揉小腹就打嗝儿。
7月10日,脉缓(60次每分以上),舌形向右斜,意为左升之生气不足。拟方: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2黄芩6半夏6干姜6花椒6炙甘草6五味子3
服药后一会儿就打嗝儿持续约10分钟。
7月11日,守方服,服药后一会儿就打嗝儿持续约10分钟。
7月12日,生脉饮玉屏风加减
党参24麦冬12五味子6黄芪12防风3炒白术15半夏9生姜12炙甘草15
7月13日,咳嗽次数已减。守方服。
7月14日,偶然咳几声。守方服。
7月15日,偶然咳几声。守方服。但又出现剥苔(原位)。
7月16日,偶然咳几声,舌肝肾区有比一元硬币大的无苔。拟方:党参20黄芪12防风3炒白术15炙甘草15干姜10桂枝6肉桂6茯苓6
7月17日,16日晚上睡后右小腿一直向外冒凉气,醒后即止。守方服。
7月18日,守方服。
7月19日,调整党参24肉桂9。
7月20日,舌肝肾区剥苔已润但剥苔向中间左边蔓延。拟方:红参15干姜10炙甘草10茯苓10肉桂6
7月21日,已不咳嗽。拟方:党参45干姜30炙甘草60茯苓30肉桂12
7月22日,揉小腹已不打嗝儿。针对舌形向右斜,调药:红参15干姜10炙甘草10茯苓10肉桂6 柴胡12生姜12 制首乌12
7月23日,右边已有薄白苔,右边剥苔已润。舌向右斜和右手脉总按稍弦硬、寸脉弱一直没有变化。红参15炖服。
望各位老师指点一下。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