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做中医的有一种潮流,就是学经方的越来越多了,甚至都成派了,名曰经方派。经方派其实由来已久,从民国到现在研究经方的很多,遍地开花,从刊物,到网络,再到门诊,都是谈论经方,使用经方,好像研究中医就必须遵从经方,看病也必须用经方,如果你要是做临床不用经方看病,那么你就不是好中医,这种观念已经在经方派脑子里形成。学习经方的对其他见解不同的中医是不屑一顾的,他们感觉自己是医学正宗,其他都是旁门左道。以前有几个微信群,接触了十几位经方朋友,都自言,不是经方不用,都用原方原量,我感觉这么做很迂腐,张仲景在《伤寒论》序言里面讲“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就是讲学习中医就是要很好的继承古人的东西,并且还要创造,博采众方就是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估计张仲景要是不死,他看到这些学经方顽固不化的也会生气的。其实中医临床是最灵活的,单单学这些经方远远不够。如果学医只看经方就可以的话,那后来的医学就没有必要发展了,张元素,刘完素,李东垣,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王清任,张锡纯,那这些医家就不必要继续研究了。其实很多病机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完善,需要人们不断的修正自己的知识,以后虽然出了很多派别,但是也没超出仲景经方范围。但是可以肯定的说,后世把仲景医学做的更完善了,更细腻了。李东垣是脾胃派,创制的补中益气汤,当归拈痛汤,普济消毒饮,清暑益气汤,当归补血汤,升阳益胃汤,等等,这些方子到现在还是很好用,疗效不比经方差,王清任的活血派,创制的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淤汤,少腹逐淤汤,等等也是用途很广的,还有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治疗温病,更是把传统医学推向了顶峰。
反观现在的经方派很少是做临床的。大多数都是闭门意淫,中医最大的价值体现在临床上面,就像武术必须能够实战一样,如果学了不去临床,只是闭门做学问,那这是很可悲的。但是饭还是要吃的,他们通过网络炒作或者背后的团队推手,再通过各种宣传,包装,把自己的知名度提高。然后呢,就广收没门徒,大办培训班,到处收学员。其实他们看病效果不怎么样,病人平时也很少。讲课时候发的一些医案都是转别人的或者自己偶尔看好一个患者,那就成了吹嘘的教案了。他们的谋生之道就是靠搞培训,收取高昂学费来实现。他们的学说看上去简单易学,很容易上手,其实就是把中医辨证简单化了,貌似可以速成,他们还开创性的发明了什么黄连舌,桂枝人,大黄人,柴胡体质,等等匪夷所思的辨证方法,离中医道路愈行愈远,但是不明真相的学者却趋之若鹜。他们这套方法就是一种傻瓜模式,对号入座,真正的中医不是这么做的,他们会广收博览。如果按经方派的学习方法,那不用一年就会看病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水平永远处于对号入座上。不是说经方不好,而是被当代的经方派给搞坏了,每一种医学流派都有局限性,每一种医学都有局限性,所以说只学这种技能上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疾病的。学完经方的人最后会被病人击败的,很多疾病不是像你学的那么简单明了,服药就愈,越临床会越感觉不足。
现在可以这么说,就是自我标榜搞经方的,十有九骗。搞经方的大多自视清高,目空一切,别的中医不用经方治病,他们就认为是大逆不道,即使看好了病,也是瞎打误闯。搞经方的病人少不是现在才这样,从民国时代,那时候搞经方的病人也不多。像曹颖甫,祝味菊,陆渊雷,都是做经方的,但是病人都不多,门可罗雀,而当时的名医丁甘仁是经方时方化裁使用的,处方很灵活,看病效果很好,每天看一百多号。大家可以看看陈存仁写的《银元时代生活史》,里面记载了民国时候上海的一些医家的真实情况。现实情况是就是这样,老百姓不管你是做经方的还是做时方的,只要能看好病就行。以上说了这些估计很多经方派同仁会说我狂妄,其实现实就是这样,你真正做临床的时候就会发现,经方不能应付千奇百怪的病,病不会和你学的东西正好套上,我也不是说经方不好,相反,我很多时候也喜欢用经方,如果病证都符合经方的使用条件,我都会第一选取经方。我在文章里只是想告诫初学中医的朋友,学经方可以,多看书多思考,多从临证找经验,千万不要被社会上的经方大师骗了,自我标榜经方大师的不是看病的,是搞培训的。现在这种培训太多,比如x演伤寒,太极伤寒,八卦伤寒,五运六气伤寒,很多很多,其实都是一个性质,故弄玄虚,故意搞的高深莫测,实际和临床关系不大。我原来的中医群里面有一位中医,他的学历很高,博士,在某医院里面任职,经常到处讲五运六气,其实他的临床水平很一般。奉劝大家,不要太执迷于玄学,病人才是最好的老师,你给病人看病结合下节气就行了,不需要弄的那么复杂。真正做临床的,都是从简单有效的地方入手,就像拳击一样,就直拳,勾拳,摆拳,虽然架势少,但是直接有效。还有一位经方名家(应该是学者,现在已经去 ),讲解经方,比如桂枝汤,他什么都能牵涉上去,他把河图洛书和药物都对应上,桂枝属于火,对应在南方,芍药寒,对应在北方,生姜辛,对应西方金,大枣入脾,对应脾土,大家看看,有没有必要这么去学,越搞越糟,他还把人的生辰八字也和看病时间结合上,我真的被他搞糊涂了,越扯越远,,其实这些都违背仲景原意的,仲景只是教人对证下药就行了,越是简单明了越好,而这老先生越弄越复杂。学生要是跟他,非学疯不可。我非常实在的和大家说,伤寒论就是教大家去临床的,不是教人研究玄学的。我们学伤寒论,要是参考看一些书的话,尽量选取做临床的医生写的,那才有味,这样的书可以引导我们怎么去临床。我们可以看看《皇汉医学》,《经方实验录》,《汉方诊疗三十年》,《本经疏证》,《黎庇留医案》,《赵守真医案》,看这些书学习仲景的用药思路比参加培训班好的多。看了这些书学医的启蒙阶段,如果要是想进一步提高自己,那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看《千金》,《外台》,各名家医案,温病学说等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别把自己定位在经方派里面。
反观现在的经方派很少是做临床的。大多数都是闭门意淫,中医最大的价值体现在临床上面,就像武术必须能够实战一样,如果学了不去临床,只是闭门做学问,那这是很可悲的。但是饭还是要吃的,他们通过网络炒作或者背后的团队推手,再通过各种宣传,包装,把自己的知名度提高。然后呢,就广收没门徒,大办培训班,到处收学员。其实他们看病效果不怎么样,病人平时也很少。讲课时候发的一些医案都是转别人的或者自己偶尔看好一个患者,那就成了吹嘘的教案了。他们的谋生之道就是靠搞培训,收取高昂学费来实现。他们的学说看上去简单易学,很容易上手,其实就是把中医辨证简单化了,貌似可以速成,他们还开创性的发明了什么黄连舌,桂枝人,大黄人,柴胡体质,等等匪夷所思的辨证方法,离中医道路愈行愈远,但是不明真相的学者却趋之若鹜。他们这套方法就是一种傻瓜模式,对号入座,真正的中医不是这么做的,他们会广收博览。如果按经方派的学习方法,那不用一年就会看病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水平永远处于对号入座上。不是说经方不好,而是被当代的经方派给搞坏了,每一种医学流派都有局限性,每一种医学都有局限性,所以说只学这种技能上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疾病的。学完经方的人最后会被病人击败的,很多疾病不是像你学的那么简单明了,服药就愈,越临床会越感觉不足。
现在可以这么说,就是自我标榜搞经方的,十有九骗。搞经方的大多自视清高,目空一切,别的中医不用经方治病,他们就认为是大逆不道,即使看好了病,也是瞎打误闯。搞经方的病人少不是现在才这样,从民国时代,那时候搞经方的病人也不多。像曹颖甫,祝味菊,陆渊雷,都是做经方的,但是病人都不多,门可罗雀,而当时的名医丁甘仁是经方时方化裁使用的,处方很灵活,看病效果很好,每天看一百多号。大家可以看看陈存仁写的《银元时代生活史》,里面记载了民国时候上海的一些医家的真实情况。现实情况是就是这样,老百姓不管你是做经方的还是做时方的,只要能看好病就行。以上说了这些估计很多经方派同仁会说我狂妄,其实现实就是这样,你真正做临床的时候就会发现,经方不能应付千奇百怪的病,病不会和你学的东西正好套上,我也不是说经方不好,相反,我很多时候也喜欢用经方,如果病证都符合经方的使用条件,我都会第一选取经方。我在文章里只是想告诫初学中医的朋友,学经方可以,多看书多思考,多从临证找经验,千万不要被社会上的经方大师骗了,自我标榜经方大师的不是看病的,是搞培训的。现在这种培训太多,比如x演伤寒,太极伤寒,八卦伤寒,五运六气伤寒,很多很多,其实都是一个性质,故弄玄虚,故意搞的高深莫测,实际和临床关系不大。我原来的中医群里面有一位中医,他的学历很高,博士,在某医院里面任职,经常到处讲五运六气,其实他的临床水平很一般。奉劝大家,不要太执迷于玄学,病人才是最好的老师,你给病人看病结合下节气就行了,不需要弄的那么复杂。真正做临床的,都是从简单有效的地方入手,就像拳击一样,就直拳,勾拳,摆拳,虽然架势少,但是直接有效。还有一位经方名家(应该是学者,现在已经去 ),讲解经方,比如桂枝汤,他什么都能牵涉上去,他把河图洛书和药物都对应上,桂枝属于火,对应在南方,芍药寒,对应在北方,生姜辛,对应西方金,大枣入脾,对应脾土,大家看看,有没有必要这么去学,越搞越糟,他还把人的生辰八字也和看病时间结合上,我真的被他搞糊涂了,越扯越远,,其实这些都违背仲景原意的,仲景只是教人对证下药就行了,越是简单明了越好,而这老先生越弄越复杂。学生要是跟他,非学疯不可。我非常实在的和大家说,伤寒论就是教大家去临床的,不是教人研究玄学的。我们学伤寒论,要是参考看一些书的话,尽量选取做临床的医生写的,那才有味,这样的书可以引导我们怎么去临床。我们可以看看《皇汉医学》,《经方实验录》,《汉方诊疗三十年》,《本经疏证》,《黎庇留医案》,《赵守真医案》,看这些书学习仲景的用药思路比参加培训班好的多。看了这些书学医的启蒙阶段,如果要是想进一步提高自己,那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看《千金》,《外台》,各名家医案,温病学说等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别把自己定位在经方派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