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快手看到一个七岁男孩得了白血病,已经化疗三年半了,那么小的孩子得这病,真是心疼。遂想起2016年冬天,我儿子得病和治病的经历。。
当时我儿子三周岁,我老公给孩子剃了个光头,第二天气温突降到零下十几℃,孩子上学路上受了寒,患了风寒感冒。我老公给孩子买药买成了风热感冒药,我粗心没看盒子,喝了几天药,孩子的病越来越严重,以至于每天不吃饭,过了四五天,孩子身体一会儿冷得哆嗦,一会儿热得大汗淋漓,我就给他吃了小柴胡颗粒。时冷时热的症状没有了,只是还不吃饭,只能哄着喝少量水。不吃饭几天后,瘦的皮包骨头,每天就睡觉。
随后发现下巴底下正对着气管的部位起了个疙瘩,像大拇指大小,看不出什么疙瘩,不红不痛,孩子体温正常。看不出是什么疙瘩,我和老公很心急,就带孩子去呼市最权威医院看病。
去了医院好不容易排上队,儿科医生看了看孩子,写了个病例,病例的大致内容就是写了这几天患病的经历,描述了肿包的大小和形态,建议住院观察。这等于没说呀!儿科的主任医师难道没见过这病吗?我们更着急了,就去急诊室看,又排了好久的队,大夫看了孩子一眼,就在电脑上选了七八项化验项目和B超,我们问是什么疙瘩,他说需要进一步检查。我们就赶紧去做B超,做完了,B超大夫说不清楚什么肿块,建议去甲状腺科再做。还没去抽血化验就到了中午下班时间了,甲状腺科只能下午去。
儿科不是让住院吗?问了病房,回复说没床位。根据上午在儿科门诊的经验,估计甲状腺科还是建议住院观察,然后也许又没床位。一方面孩子虚弱得坚持不住,另一方面我看到那么多项化验项目,需要抽很多血,对于孩子虚弱的身体无疑是雪上加霜,不想让他被抽血;又看到急诊室的孩子们都在输液,听见家长和大夫的对话,输的都是抗生素,我就说服了老公,我们把孩子带回了家。
回家后孩子一进屋就睡觉,还是不吃饭,咽不下去,喝水也是哄着小口喝一点。我想了个办法,给他用白术山药玉竹熬成水,再用这个水熬了点黑米粥,哄着孩子喝了小半碗米汤,晚上醒来我又给他喝了一次,第二天又喝这个米汤。
第二天下午,我正在楼下卫生间,听见孩子边哭边叫我,我急忙跑上楼看他,见他衣服上有一些脓,里面还夹杂着一点血,还在边哭边吐口水和脓。脓血随口水吐出来以后,疙瘩也没了。我推测那个疙瘩是火毒,因为十来天感冒没吃饭,身体虚弱没力气把火毒排出来,吃了点中药粥,有了一点正气,疙瘩从里面破了。
疙瘩破了以后孩子能吃能喝,像没得病一样,几天后身体就恢复了。一个月以后,我让老公炸油饼,我带孩子去朋友家串门,等他把家里的油炸味晾完了再回去。等我们回去以后,家里还是有一点油炸味道。可能就是这个气味刺激的原因,孩子的脖子在上次长疙瘩的地方又长起来疙瘩了!
赶紧给他吃下火药,消炎药等等,根本控制不住,三、四天就长到约6厘米长、2厘米宽的长条形肿包,在下巴正中偏左下方。孩子体温39℃,喝了退烧药体温降到正常,过一会儿又烧起来,疙瘩还在继续长大,每天就昏睡着。
眼看着中成药和消炎药不起作用,我决定熬中药治疗。我分析是上次感冒的火毒因为身体虚没出尽,这次又出来了。按中医的治疗原则,就是帮助人体把外邪排出来,按这个分析和治则,就配了个药方。药方配伍是这样的:金银花清热解毒为君药,黄芪补气托毒为臣药,当归活血化瘀为佐,皂角刺软件散结为使,甘草调和诸药。这五味药的方子,看似简单,却是我作为一个母亲为儿子治病呕心沥血想出来的,一方面要考虑药效,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口感不要太难喝,毕竟才三岁的孩子,他喝不进去再好的方子也白搭。
药里面给他加了点糖,哄着孩子喝了。喝完药大约半小时孩子就退烧了,还想吃饭和玩耍。他说想玩坦克,我高兴地去超市给他买了个电动小坦克,他让我们穿上衣服,歪着脖子玩,那个情景至今还记得,吃饭的胃口也挺好。
这种能吃、能玩、不高烧的状态下,又喝了一天中药,第三天早上疙瘩就化脓变软了,我和老公配合着用碘伏消毒,用三棱针刺破疙瘩,用小火罐把脓吸出来,之后每天吸一次积液,三天就好了,皮肤也恢复得一点也看不出来疤痕。之后孩子的体质也越来越好,脸也变得黝黑红润,不像起疙瘩之前脸色发白(我们一开始还以为孩子天生皮肤好呢),其实是体质不太好的表现。
这个病例我以前一直没写,因为当时不愿意去回忆那几天揪心的感觉,现在时间长了,不那么揪心了,才有勇气写出来。
现在想起来,如果当时住院治疗,孩子那么虚弱,再抽几十毫升血做化验,甚至还要抽脊髓化验,再加上输抗生素,孩子会是什么样呢?
当时我儿子三周岁,我老公给孩子剃了个光头,第二天气温突降到零下十几℃,孩子上学路上受了寒,患了风寒感冒。我老公给孩子买药买成了风热感冒药,我粗心没看盒子,喝了几天药,孩子的病越来越严重,以至于每天不吃饭,过了四五天,孩子身体一会儿冷得哆嗦,一会儿热得大汗淋漓,我就给他吃了小柴胡颗粒。时冷时热的症状没有了,只是还不吃饭,只能哄着喝少量水。不吃饭几天后,瘦的皮包骨头,每天就睡觉。
随后发现下巴底下正对着气管的部位起了个疙瘩,像大拇指大小,看不出什么疙瘩,不红不痛,孩子体温正常。看不出是什么疙瘩,我和老公很心急,就带孩子去呼市最权威医院看病。
去了医院好不容易排上队,儿科医生看了看孩子,写了个病例,病例的大致内容就是写了这几天患病的经历,描述了肿包的大小和形态,建议住院观察。这等于没说呀!儿科的主任医师难道没见过这病吗?我们更着急了,就去急诊室看,又排了好久的队,大夫看了孩子一眼,就在电脑上选了七八项化验项目和B超,我们问是什么疙瘩,他说需要进一步检查。我们就赶紧去做B超,做完了,B超大夫说不清楚什么肿块,建议去甲状腺科再做。还没去抽血化验就到了中午下班时间了,甲状腺科只能下午去。
儿科不是让住院吗?问了病房,回复说没床位。根据上午在儿科门诊的经验,估计甲状腺科还是建议住院观察,然后也许又没床位。一方面孩子虚弱得坚持不住,另一方面我看到那么多项化验项目,需要抽很多血,对于孩子虚弱的身体无疑是雪上加霜,不想让他被抽血;又看到急诊室的孩子们都在输液,听见家长和大夫的对话,输的都是抗生素,我就说服了老公,我们把孩子带回了家。
回家后孩子一进屋就睡觉,还是不吃饭,咽不下去,喝水也是哄着小口喝一点。我想了个办法,给他用白术山药玉竹熬成水,再用这个水熬了点黑米粥,哄着孩子喝了小半碗米汤,晚上醒来我又给他喝了一次,第二天又喝这个米汤。
第二天下午,我正在楼下卫生间,听见孩子边哭边叫我,我急忙跑上楼看他,见他衣服上有一些脓,里面还夹杂着一点血,还在边哭边吐口水和脓。脓血随口水吐出来以后,疙瘩也没了。我推测那个疙瘩是火毒,因为十来天感冒没吃饭,身体虚弱没力气把火毒排出来,吃了点中药粥,有了一点正气,疙瘩从里面破了。
疙瘩破了以后孩子能吃能喝,像没得病一样,几天后身体就恢复了。一个月以后,我让老公炸油饼,我带孩子去朋友家串门,等他把家里的油炸味晾完了再回去。等我们回去以后,家里还是有一点油炸味道。可能就是这个气味刺激的原因,孩子的脖子在上次长疙瘩的地方又长起来疙瘩了!
赶紧给他吃下火药,消炎药等等,根本控制不住,三、四天就长到约6厘米长、2厘米宽的长条形肿包,在下巴正中偏左下方。孩子体温39℃,喝了退烧药体温降到正常,过一会儿又烧起来,疙瘩还在继续长大,每天就昏睡着。
眼看着中成药和消炎药不起作用,我决定熬中药治疗。我分析是上次感冒的火毒因为身体虚没出尽,这次又出来了。按中医的治疗原则,就是帮助人体把外邪排出来,按这个分析和治则,就配了个药方。药方配伍是这样的:金银花清热解毒为君药,黄芪补气托毒为臣药,当归活血化瘀为佐,皂角刺软件散结为使,甘草调和诸药。这五味药的方子,看似简单,却是我作为一个母亲为儿子治病呕心沥血想出来的,一方面要考虑药效,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口感不要太难喝,毕竟才三岁的孩子,他喝不进去再好的方子也白搭。
药里面给他加了点糖,哄着孩子喝了。喝完药大约半小时孩子就退烧了,还想吃饭和玩耍。他说想玩坦克,我高兴地去超市给他买了个电动小坦克,他让我们穿上衣服,歪着脖子玩,那个情景至今还记得,吃饭的胃口也挺好。
这种能吃、能玩、不高烧的状态下,又喝了一天中药,第三天早上疙瘩就化脓变软了,我和老公配合着用碘伏消毒,用三棱针刺破疙瘩,用小火罐把脓吸出来,之后每天吸一次积液,三天就好了,皮肤也恢复得一点也看不出来疤痕。之后孩子的体质也越来越好,脸也变得黝黑红润,不像起疙瘩之前脸色发白(我们一开始还以为孩子天生皮肤好呢),其实是体质不太好的表现。
这个病例我以前一直没写,因为当时不愿意去回忆那几天揪心的感觉,现在时间长了,不那么揪心了,才有勇气写出来。
现在想起来,如果当时住院治疗,孩子那么虚弱,再抽几十毫升血做化验,甚至还要抽脊髓化验,再加上输抗生素,孩子会是什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