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素问·太阴阳明论》错简一则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7
声望
63
年龄
62
《素问·太阴阳明论》错简一则

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栋

1、经文

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

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2、疑义


对于经文“亦为之行气于三阳”,历代注家有认为是“胃为脾行气于三阳”者。如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说:“此承上文而言脾经行气于各阴,胃经行气于各阳。”

吴崑《素问吴注》说:“为之,为脾也。行气于三阳,运太阴之气入于诸阳也。”

张介宾《类经》说:“虽阳明行气于三阳,然亦赖脾气而后行,故曰亦也。”

高士宗《素问直解》说:“太阴行气于三阴,阳明禀太阴之气,而行气于三阳。”

而现代《内经》注家如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校释》、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高校教参第二版程士德《内经》、傅景华《黄帝内经素问译注》、王洪图《王洪图内经讲稿》及龙伯坚、龙式昭《黄帝内经集解.素问》等多遵之,即均持此说!

上述诸说,显属不当。经典明明说是“脾为胃行其津液”,如

《素问.厥论》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素问.奇病论》说:“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

《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何来“胃为脾行其津液”?有违经旨!

然,独具慧眼而有真确见解者,乃时贤胡天雄《素问补识》。

3、释疑

《素问补识》说:“此节有疑义。王氏于此避而不注,其余各家之注,皆义有未达。因为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之说,除本篇外,《厥论》《奇病论》等篇皆有论及,并非胃为脾行其津液,此其一;其次,本节主旨,在讨论脾何以能为胃行其津液,故两个‘为之’的‘之’字,皆胃的代词而非脾的代词,盖错简也。‘阳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十二字,当在‘足太阴者’之前。”

并试予调复如下:

“〔足〕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足太阴者,〔里也〕(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

胡天雄《补识》此校语一出,可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素问补识.李聪甫序》引)

另,经文“四肢不得禀水谷气”以下二十八字,丹波元坚《素问绍识》认为“与上文复,正是衍文”,故傅景华《黄帝内经素问译注》说:“此与上文重复,但用字多有不同,从中亦可见传抄之异。”甚是!当从之。
 
做学问搞研究不容易,加油,很多理论要是能发挥到实践中去那就最好了,因为中医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最容易得到推广
 
这样改了意义就不一样了,本来是脾行气于阴,胃行气于阳,这样一换就变成了脾即行气于阴又行气于阳。
古文简洁。在黄帝发问的这句中就有“为之"。后面伯岐回答的“为之"就是对应发问句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