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身体沉重

绞尽脑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10/26
帖子
3499
获得点赞
999
声望
113
年龄
51
身体沉重
有个症状叫身体沉重,经方里有下面情况
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特点 脉有力。身体只重不疼。
金匮第十二篇 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也主之。
说明 大青龙汤是发汗剂,小青龙汤也是发汗剂。它们两个都可以治疗疼痛加沉重。
都是太阳病身体沉重。
又看到30条,大青龙汤治疗身体疼痛。
因此,大青龙汤可以治疗
只身体疼痛的
只身体沉重的
身体疼痛又沉重的
三种情况都治疗
下面看107条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汤主之。
特点 烦惊。柴胡剂。
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大承气汤。
特点 阳明病。不恶寒。
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特点 身重伴腹满。
分析
208条和219条都是阳明病。
区别在于,潮热用大承气汤。
不潮热用白虎汤。
22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干,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恼,舌上胎者,栀子淡豆豉汤主之。
特点 心中懊恼,栀子淡豆豉汤。
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真武汤主之。
特点 少阴病。
上面是伤寒论里的身体沉重。
下面看金匮要略里的身体沉重。
第十一篇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
特点 腰以下冷痛。
第五篇
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第二篇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特点 阴雨天加重。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第二十篇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则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总结
身体沉重有很多情况,
太阳病有大小青龙汤。
少阳病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阳明病有栀子淡豆豉,白虎汤,大承气汤。
少阴病有真武汤。
湿病有防己黄芪汤,
暍病有一物瓜蒂汤。
中风病有侯氏黑散。
妊娠病有葵子茯苓散。
肾着病有苓桂姜甘汤。
也许还有遗漏的地方,请大家补充。
身体沉重最常见于脑血管病,神经系统,肌肉疾病等。
 
[转载]纠正《伤寒论》大青龙汤38条、39条原文之误

大青龙汤由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组成,主用于表寒内热证,俗谓“寒包火”。该方条文于仲景书中凡三见:《伤寒论》38条、39条,《金匮要略》23条。
38条原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9条原文: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中风无紧脉,伤寒无缓脉。对照《伤寒论》辩太阳病提纲,原书38条之“太阳中风,脉浮紧”,与夫39条之“伤寒脉浮缓”,脉证相背昭然,显系后人张冠李戴,错简颠倒所至。正本清源,该二条文之病名脉证当予互换,38条之后文也当移至39条。
故38条原文当为:“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39条原文当为:“太阳中风,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如此,则38条之用大青龙汤固明矣。然则39条却犹有隐晦,除“身不疼但重”外,无它证描述,大青龙汤发之宜乎?需知仲景之书文字简约,疑窦当从无字处求之。盖“太阳中风,脉浮缓”句,根据辩证提纲,已明示其具发热汗出之体证,汗出则寒不外束,故“身不疼但重”。续一句“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已示其必具少阴证之非少阴证也,用现代语言是类少阴证或疑似少阴证。“无”字应作“有”字解,老子所谓“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身不疼但重,少阴证也,较之少阴病之“但欲寐”为轻,故曰“乍有轻时”。是故该条必具身恶寒,欲吐,心烦,自利而渴诸疑似少阴证,却不可贸然以少阴定论矣!
证属少阴与否,要领在于脉。少阴脉必微细或微弱,而该条“脉浮缓”,非少阴证明也。然则缘何有此诸证?盖邪热郁肺而然。邪热郁闭则阳气不伸,持节不行,是以脉浮缓而发热汗出,身不疼但重;上焦不通,故欲吐,心烦。证虽相类而病机霄壤之别矣!是故,仲景有“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之诫。脉微弱者少阴证也,更有“汗出恶风”,阳虚之极也,故不可发汗,汗之则亡阳。
仲景心法:凡肺有郁热,脉必不微细。不拘有汗无汗均主发之,然必加石膏以清之,麻杏石甘汤、越婢汤亦是其例。反之,脉微弱或更有“汗出恶风”者,阳虚之极或阴阳两虚,不拘伤寒杂病,均不可发汗,亦不可以石膏之寒以损其阳也。柯韵伯云:“大青龙为风寒在表而兼热中者设,不专为无汗而设,故中风(孙注:发热有汗)有烦躁者可用,伤寒而烦躁者亦可用。盖风寒本是一气,故汤剂可互投……仲景细审脉证而施治,何尝拘于中风伤寒之名是别乎”?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