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会写简短一些,多年前曾读四圣心源,有一段写医不难与用药,而难与辩证,当时气愤难当,非攻击名医前辈,实用药不容易,古今本草用药方法要不自圆其说,更改气味,牵强附会比比皆是,要不论述模糊不清,方剂十个方剂有一半无效,有效者多是见效而非治愈,生活中有经方派大师,何为经方派?无非古人写下药物,后面赘述治疗某病,研究多年创方不行,技巧反而摸索不少。其余诸医,胡乱加减,如若治病,见效其实非常容易,大约分清阴阳,如白术燥湿,治腰疼有湿,生地苦寒,药先入胃,可治疗胃热,甘能化水也补水,心火热导致失眠用以黄莲。熟地经火则寒气散,单补水,人参补气且生精,中药千百种其余,照本宣科就可以,何必学医,十岁娃娃都可以,自古补气药物无非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脾湿无非白术这类药物,行水无非补脾药物,身体有寒无非肉桂温补药物,怕冷无非补气补火药物,胡乱加减,只要不是笨蛋总能见效或者治愈,此等方法用药,自以为本事高明,其实内心茫然无定,本草种类很多,除了治疗主症大约相同,其余太多擅自更改气味,让后学者自误其中,要不为了追求自己理论正确,为了自圆其说而自圆其说,本人才智浅薄,读医书常有不平之气,实在很多古代名医不讲理,诸君莫要觉得本人偏激,以下写的对于不对大可议论。
论述之前先谈五气入脏,不少本草只谈微凉,寒,微温,温四气,个人感觉牵强,内经和本草都记载五气,大约后来解释不清,所以后来本草对这问题避而不谈,药物之中大约气平入脾,长力气,除寒热。入肺则人参微寒补肺气,后来本草记载多人参温,牵强居多,人身体气足则火有力,但也很难说人参气温。熟地一味有医家记载温,更难以服众,熟地经火炒,则寒气容易散,内经云壮火食气,意思就是火大伤气,气随火散。所以熟地制成应该气弱专攻补水,又有记载肉桂辛温入命门补相火,明清中医把命门相火归肾,全是如此论述,但肉桂此药大约治疗几种病症,一则脾有寒生痰,药物肯定先入胃,脾胃为表里,胃温则脾温,则脾阴升腾这是常理,但实在难说肉桂入肾然后肾火温脾才治疗好的,再有温应夏入心,入心则燥湿治疗脾湿生脾胃之土,但不能单凭这些就说入肾难以服众,所以肉桂补心阳但没有心阴苦制但说入心补火就好,实在没必要说入命门肾论调。其余脏皆如此,又如仲景前辈白虎汤主药的石膏,石膏先入胃治疗胃火太过,石膏微寒入肺,治疗肺火,白虎西方金,就是肺意思,微温应春入肝如巴戟天,男科疾病,因为肝主筋,所以巴戟天微温入肝。以下根据比比皆是,诸君无事可以细细深究神农本草经
摘录内经 , 肝苦急,急食急甘以缓之;肝欲散,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以甘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 此篇乃用药法门,但感觉以往解释多有牵强附会之嫌疑。
在谈医书解释千奇百怪为自圆其说而自圆其说,肝苦急,肝应春,有微火,相火所居,明清中医大约说在肾实在牵强,急是肝性质不是病,不急反而不升腾,就是怕太急,肝为脾主,相火入脾克脾,则升腾太过,所以补脾阴甘味治疗,则脾火有制,除却上面治法有两种,用药可用微寒,微寒入肺,微寒克微热,可以治疗肝热,二是补用肝阴酸味以制肝火。
肝欲散,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 肝想散何必用辛? 五味之中各有阴阳,辛属阴中至阳,所以在最上面肺,酸属阴中微阳(这是我自己比喻,知道意思就可以)肺为肝主克肝,辛味入肝则酸就不会过酸,不酸则收敛之性就不会太厉害,收敛之性不厉害就容易升腾,所以要以辛散之,肝有微温,应春,以散为可贵,所以以辛补之。以酸泻之,意思是肝火太过,以酸收敛,说是泻其实是守肝相火泻入心意思,这里谈错觉问题,看以辛散之,会给人造成错觉,酸就是不散意思,其实酸也散,只是散的不那么严重而已,不散何谈补心。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以甘泻之 意思是心火不足,酸入肝,肝内有相火,收敛相火入心以补心火,治疗也可以用气温药物。心欲软就是心太燥意思,心气属温,苦在阴为燥为干,心属火应夏,最怕热怕燥,温燥则不守而生土,以咸补之意思就是心性大散,以守为补,甘泻之意思是甘克咸,则咸变得不拿么咸,心之本性就是泻,顺其本性。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性湿,苦在阴为干燥,所以用苦治湿,治湿方法很多,可以用苦,可以用气温补君火药物,温则脾湿升腾,可以用微温药物补肝相火以克脾。大约白术,苍术还有苦药,温药肉桂,还有巴戟天微温,顺便题外话杜仲辛平,杜仲长用来治疗阴囊湿,疗效不在气,杜仲在气为平,所以不在气,杜仲味辛入肺克肝,入脏造成酸容易升腾,湿不停留,肝经,大约味辛有治疗阴囊湿疗效(辛治肝湿,没有验证过,推理居多),反之推理,酸克肝,甘阴中阳,酸属阴中阴,脾胃不好喝酸寒最容易拉肚子。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意思,脾火稍微急,滋补甘阴缓解,为啥用甘缓?脾在气为平,在味为甘,用咸缓,则咸制心火,心火缓慢补脾力度弱,用酸缓则收敛肝相火,相火不克脾则脾无火。人行走路上,缓慢行走,是减速,是想行走而不至于太快,用其他味缓容易停,容易太过,甘为阴中之阳,升腾不会太过又可抑制脾火,所以单用甘缓,然而生活中脾太急万中无一,脾火太旺也没几人,唯有人病胃火过旺,以寒治就可,如果人要增肥补甘倒是可以。以甘补之好理解,长肉用甘,长力用甘平,以缓为补,但是现代人与古人不同,现代人营养很多,脾胃多湿,脾有湿比比皆是,个人感觉以急为补,以火为补,以去湿为补。以苦泻之,苦能燥湿,脾有湿容易升腾,用药基本以苦温,脾火足则瘦,脾阴多则胖,想增肥减肥的都试试很有效。
太晚了,慢慢写,诸君看看就好,我的道理不代表大家也认可,诸君如有看法,请留言
论述之前先谈五气入脏,不少本草只谈微凉,寒,微温,温四气,个人感觉牵强,内经和本草都记载五气,大约后来解释不清,所以后来本草对这问题避而不谈,药物之中大约气平入脾,长力气,除寒热。入肺则人参微寒补肺气,后来本草记载多人参温,牵强居多,人身体气足则火有力,但也很难说人参气温。熟地一味有医家记载温,更难以服众,熟地经火炒,则寒气容易散,内经云壮火食气,意思就是火大伤气,气随火散。所以熟地制成应该气弱专攻补水,又有记载肉桂辛温入命门补相火,明清中医把命门相火归肾,全是如此论述,但肉桂此药大约治疗几种病症,一则脾有寒生痰,药物肯定先入胃,脾胃为表里,胃温则脾温,则脾阴升腾这是常理,但实在难说肉桂入肾然后肾火温脾才治疗好的,再有温应夏入心,入心则燥湿治疗脾湿生脾胃之土,但不能单凭这些就说入肾难以服众,所以肉桂补心阳但没有心阴苦制但说入心补火就好,实在没必要说入命门肾论调。其余脏皆如此,又如仲景前辈白虎汤主药的石膏,石膏先入胃治疗胃火太过,石膏微寒入肺,治疗肺火,白虎西方金,就是肺意思,微温应春入肝如巴戟天,男科疾病,因为肝主筋,所以巴戟天微温入肝。以下根据比比皆是,诸君无事可以细细深究神农本草经
摘录内经 , 肝苦急,急食急甘以缓之;肝欲散,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以甘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 此篇乃用药法门,但感觉以往解释多有牵强附会之嫌疑。
在谈医书解释千奇百怪为自圆其说而自圆其说,肝苦急,肝应春,有微火,相火所居,明清中医大约说在肾实在牵强,急是肝性质不是病,不急反而不升腾,就是怕太急,肝为脾主,相火入脾克脾,则升腾太过,所以补脾阴甘味治疗,则脾火有制,除却上面治法有两种,用药可用微寒,微寒入肺,微寒克微热,可以治疗肝热,二是补用肝阴酸味以制肝火。
肝欲散,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 肝想散何必用辛? 五味之中各有阴阳,辛属阴中至阳,所以在最上面肺,酸属阴中微阳(这是我自己比喻,知道意思就可以)肺为肝主克肝,辛味入肝则酸就不会过酸,不酸则收敛之性就不会太厉害,收敛之性不厉害就容易升腾,所以要以辛散之,肝有微温,应春,以散为可贵,所以以辛补之。以酸泻之,意思是肝火太过,以酸收敛,说是泻其实是守肝相火泻入心意思,这里谈错觉问题,看以辛散之,会给人造成错觉,酸就是不散意思,其实酸也散,只是散的不那么严重而已,不散何谈补心。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以甘泻之 意思是心火不足,酸入肝,肝内有相火,收敛相火入心以补心火,治疗也可以用气温药物。心欲软就是心太燥意思,心气属温,苦在阴为燥为干,心属火应夏,最怕热怕燥,温燥则不守而生土,以咸补之意思就是心性大散,以守为补,甘泻之意思是甘克咸,则咸变得不拿么咸,心之本性就是泻,顺其本性。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性湿,苦在阴为干燥,所以用苦治湿,治湿方法很多,可以用苦,可以用气温补君火药物,温则脾湿升腾,可以用微温药物补肝相火以克脾。大约白术,苍术还有苦药,温药肉桂,还有巴戟天微温,顺便题外话杜仲辛平,杜仲长用来治疗阴囊湿,疗效不在气,杜仲在气为平,所以不在气,杜仲味辛入肺克肝,入脏造成酸容易升腾,湿不停留,肝经,大约味辛有治疗阴囊湿疗效(辛治肝湿,没有验证过,推理居多),反之推理,酸克肝,甘阴中阳,酸属阴中阴,脾胃不好喝酸寒最容易拉肚子。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意思,脾火稍微急,滋补甘阴缓解,为啥用甘缓?脾在气为平,在味为甘,用咸缓,则咸制心火,心火缓慢补脾力度弱,用酸缓则收敛肝相火,相火不克脾则脾无火。人行走路上,缓慢行走,是减速,是想行走而不至于太快,用其他味缓容易停,容易太过,甘为阴中之阳,升腾不会太过又可抑制脾火,所以单用甘缓,然而生活中脾太急万中无一,脾火太旺也没几人,唯有人病胃火过旺,以寒治就可,如果人要增肥补甘倒是可以。以甘补之好理解,长肉用甘,长力用甘平,以缓为补,但是现代人与古人不同,现代人营养很多,脾胃多湿,脾有湿比比皆是,个人感觉以急为补,以火为补,以去湿为补。以苦泻之,苦能燥湿,脾有湿容易升腾,用药基本以苦温,脾火足则瘦,脾阴多则胖,想增肥减肥的都试试很有效。
太晚了,慢慢写,诸君看看就好,我的道理不代表大家也认可,诸君如有看法,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