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7/01
- 帖子
- 669
- 获得点赞
- 21
- 声望
- 0
面瘫的针灸治疗转帖
1 概述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口眼歪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认为因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另外,亦有因疱疹病毒等引起非化脓性炎症所致,如亨特面瘫。2 鉴别诊断
周围性面瘫 同侧表情肌(包括额肌)瘫痪。面神经受累水平不同出现不同的伴发症状,如膝状神经节病变出现Hunt综合征即亨特面瘫:表现周围性面瘫,伴同侧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唾液和泪液分泌障碍,以及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疱疹。常见于特发性面神经炎。
中枢性面瘫 表现病灶对侧眼裂以下的面瘫,常伴该侧中枢性舌瘫和偏瘫,见于脑血管病、肿瘤等。
3 病因病机
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喎噼。正如《灵枢•经筋》云:“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
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 眼睑不能闭合
眼部筋肉症状 为该两条
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 经筋功能失调
面瘫
手太阳经筋
口颊部筋肉症状 手阳明经筋 口歪为该三条经筋功能失调
足阳明经筋
4 辨证
主症 本病常急性发作,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兼症 兼见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为风寒证;继发于感冒发热,舌红苔黄腻,为风热证。
5 分期:一般分为三期:
① 急性期:发病1周以内。此期为面神经炎症水肿进展期。此期针刺治疗于面瘫局部少取穴,应浅刺,弱刺激,或者局部不取穴而以循经远取穴为主治疗,对控制病情进展有好处。此期避免强刺激,慎用电针治疗。
② 恢复期:发病1周至1个月以内。此期针刺治疗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是治疗面瘫的关键时期。
③ 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至半年以上(从恢复期1个月至3个月之间,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或划为恢复期,或划为后遗症期,两期不可拘泥时日绝对划分)。此期对重症、顽固性病症予深刺,透穴或电针增加刺激量,并根据后遗症状对症选穴,配合多种疗法,仍有一定恢复作用。
6 治疗
① 基本治疗
治法 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攒竹 鱼腰 阳白 四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合谷 昆仑 承浆 翳风
配穴 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者,加水沟;鼻唇沟浅者,加迎香。
操作 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肢体远端的足三里施行补法,合谷、昆仑行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泻法。
方义 面部腧穴可疏调局部筋络气血,活血通络。合谷、昆仑为循经远端选穴,急性期用泻法可祛除阳明、太阳筋络之邪气,祛风通络。在恢复期,加足三里用补法,可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② 其他治疗
电针法 选太阳、阳白、地仓、颊车,接通电针仪,通电30分钟,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见跳动而能耐受为度。如通电后,见牙齿咬嚼者,为针刺过深,刺中咬肌所致,应调整针刺的深度。适应于面瘫的中、后期。
其他 略。
7 按语
① 针灸治疗本病有卓效,为首选方法。
② 初起针刺取穴不宜过多,手法不宜过强。
③ 面部应避风寒,必要时戴口罩、眼罩;因眼睑闭合不全,灰尘容易侵入,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
④ 周围性面瘫的预后与面神经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肌电图可作为面神经损伤程度的辅助检查。一般而言由无菌性炎症导致的面瘫预后较好;而由病毒导致的面瘫如亨特面瘫预后较差。如果3个月至半年内不能恢复,多留有后遗症。
1 概述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口眼歪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认为因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另外,亦有因疱疹病毒等引起非化脓性炎症所致,如亨特面瘫。2 鉴别诊断
周围性面瘫 同侧表情肌(包括额肌)瘫痪。面神经受累水平不同出现不同的伴发症状,如膝状神经节病变出现Hunt综合征即亨特面瘫:表现周围性面瘫,伴同侧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唾液和泪液分泌障碍,以及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疱疹。常见于特发性面神经炎。
中枢性面瘫 表现病灶对侧眼裂以下的面瘫,常伴该侧中枢性舌瘫和偏瘫,见于脑血管病、肿瘤等。
3 病因病机
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喎噼。正如《灵枢•经筋》云:“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
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 眼睑不能闭合
眼部筋肉症状 为该两条
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 经筋功能失调
面瘫
手太阳经筋
口颊部筋肉症状 手阳明经筋 口歪为该三条经筋功能失调
足阳明经筋
4 辨证
主症 本病常急性发作,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兼症 兼见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为风寒证;继发于感冒发热,舌红苔黄腻,为风热证。
5 分期:一般分为三期:
① 急性期:发病1周以内。此期为面神经炎症水肿进展期。此期针刺治疗于面瘫局部少取穴,应浅刺,弱刺激,或者局部不取穴而以循经远取穴为主治疗,对控制病情进展有好处。此期避免强刺激,慎用电针治疗。
② 恢复期:发病1周至1个月以内。此期针刺治疗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是治疗面瘫的关键时期。
③ 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至半年以上(从恢复期1个月至3个月之间,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或划为恢复期,或划为后遗症期,两期不可拘泥时日绝对划分)。此期对重症、顽固性病症予深刺,透穴或电针增加刺激量,并根据后遗症状对症选穴,配合多种疗法,仍有一定恢复作用。
6 治疗
① 基本治疗
治法 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攒竹 鱼腰 阳白 四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合谷 昆仑 承浆 翳风
配穴 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者,加水沟;鼻唇沟浅者,加迎香。
操作 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肢体远端的足三里施行补法,合谷、昆仑行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泻法。
方义 面部腧穴可疏调局部筋络气血,活血通络。合谷、昆仑为循经远端选穴,急性期用泻法可祛除阳明、太阳筋络之邪气,祛风通络。在恢复期,加足三里用补法,可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② 其他治疗
电针法 选太阳、阳白、地仓、颊车,接通电针仪,通电30分钟,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见跳动而能耐受为度。如通电后,见牙齿咬嚼者,为针刺过深,刺中咬肌所致,应调整针刺的深度。适应于面瘫的中、后期。
其他 略。
7 按语
① 针灸治疗本病有卓效,为首选方法。
② 初起针刺取穴不宜过多,手法不宜过强。
③ 面部应避风寒,必要时戴口罩、眼罩;因眼睑闭合不全,灰尘容易侵入,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
④ 周围性面瘫的预后与面神经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肌电图可作为面神经损伤程度的辅助检查。一般而言由无菌性炎症导致的面瘫预后较好;而由病毒导致的面瘫如亨特面瘫预后较差。如果3个月至半年内不能恢复,多留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