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产后血糖偏高,如何调理?

君迁子

惊鸿一瞥
发帖需要审核会员
注册
2018/10/18
帖子
4
获得点赞
0
声望
1
所在地
陕西西安
各位先生,爱人去年十二月生了个男孩。怀孕期间血糖有偏高,产后恢复,但是近两月血糖又偏高了,测出来大概6.0到7.0之间。爱人怀孕期间怕热,现在也是比较怕热。不知这种情况下血糖偏高是什么原因?另外,日常该如何调理以便恢复呢。还请各位帮看看,不胜感激。​
 
各位先生,爱人去年十二月生了个男孩。怀孕期间血糖有偏高,产后恢复,但是近两月血糖又偏高了,测出来大概6.0到7.0之间。爱人怀孕期间怕热,现在也是比较怕热。不知这种情况下血糖偏高是什么原因?另外,日常该如何调理以便恢复呢。还请各位帮看看,不胜感激。​

  控制饮食,适量运动。
  可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安排饮食,严格将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控制在2000千卡左右,脂肪供能比例控制在25%左右(其中动物油里含量较高的饱和脂肪的供能比例限制在9%以下),蛋白质按每公斤体重1克供应,蔬菜不低于1斤,水果不超过半斤,烹调油不超过25克,添加糖不超过25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官网:
    http://dg.cnsoc.org/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
20160519164035385.jpg
 
综合身体具体情况,服用一些针对性的药物,但不建议服用降糖类的西药。
 
各位先生有无其他建议呢?上面两位先生提的意见我也清楚,但想问问从中医的角度看,产后血糖偏高是什么原因产生的?是否阴阳失调?是否可能是阴虚火旺?调节上是否该从滋阴降火方面着手呢?我自己想学中医,但本身对中医是不懂的。所以想听听各位先生对爱人产后血糖偏高产生原因的解释,然后针对性的从生活中多加注意,希望能够将身体调节过来。

在这里先谢谢各位给出回复的先生了,多谢!
 
高血糖的病机,中医和现代医学基本一致,就是肥甘厚味、精米细面导致胰腺过早出现慢性衰竭的现象。
现代的孕妇在怀孕期间为了补充营养,隐性的暴饮暴食,每天牛奶、红肉、鸡蛋,精糖制品各种糕点面包……
导致在独生子女政策的情况下,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高达16.2%。目前我国放开了二胎生育,大部分二胎孕妇处于高龄妊娠,而这部分人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会更高。

糖尿病是一种 胰腺慢性衰竭的疾病。调理方法:
  • 清淡饮食。
  • 补充胰腺需要的真营养食物,让衰弱的胰腺恢复正常(红薯,土豆,绿豆芽,海带……各种蔬菜水果。将肉类、奶类、精加工食品降到最低。精米细面改为有机的杂粮粗粮即可。)
对于处于糖尿病前期的女性,并不需要立即服用降糖药,可以先从生活方式的干预开始,通过控制饮食、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就有可能使得血糖指标恢复正常。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再配合使用药物。


中医调理方法:
排毒,除湿祛痰,减肥,调和脾胃,补气
具体要看患者的个人症状。
如果你认为我分析得对,需要中医师的专业调理,可以扫描我的二维码。.png
 
最后编辑:
各位先生有无其他建议呢?上面两位先生提的意见我也清楚,但想问问从中医的角度看,产后血糖偏高是什么原因产生的?是否阴阳失调?是否可能是阴虚火旺?调节上是否该从滋阴降火方面着手呢?我自己想学中医,但本身对中医是不懂的。所以想听听各位先生对爱人产后血糖偏高产生原因的解释,然后针对性的从生活中多加注意,希望能够将身体调节过来。
在这里先谢谢各位给出回复的先生了,多谢!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糖尿病“前期(指标异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早期(初发)”属于“实证”,而不是“哪里虚了”!!

  《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中说得很清楚:“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逆,转为消渴 。”
  “消渴证”对应糖尿病的“中晚期”,从《内经》原文中就可以看出:在糖尿病开始进入“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的“消渴证”之前,属于“痰热郁积”的“实证”。
  你夫人现在血糖高、怕热、空腹血糖6-7,正处于“糖尿病前期”的“痰热郁积”的“实证”阶段。

  西医对于“糖尿病前期”和部分血糖不是很高的“初发糖尿病患者”,不用降糖药而是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治疗”。
  “初发糖尿病”血糖超标不大的患者,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有50%左右病情会逆转,退回“糖尿病前期”甚至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

  古代中医没有化验手段,而糖尿病前期、早期的症状表现不明显、不特殊,所以对糖尿病的认识是在出现“消渴证”之后的“中晚期及并发症阶段”。
  唐代药王孙思在《备急千金要方》{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中揭示了“消渴病”的“得病根源”在于“生活方式(饮食起居等)出了问题”。
  并强调了“方药在对证使用的情况下治疗消渴病能否取得疗效”关键在于“患者是否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将息养慎”。
  可见中医自古就强调“将息养慎”的重要性,及其对医药疗效的“决定性作用”。

  原文如下:
  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然则大寒凝海而酒不冻,明其酒性酷热,物无以加。脯炙盐咸,此味酒客耽嗜,不离其口,三觞之后,制不由己,饮啖无度,咀嚼蚱酱,不择酸咸,积年长夜,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
  治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可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方书医药实多有效,其如不慎者何?
  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

  孙思邈是最早提出用“饮食养慎”(戒酒、限盐、忌面等升糖指数高的精细主食)来治疗糖尿病的医生,西方直到1796年才使用“饮食管制”的方法治疗糖尿病。
 
感谢各位解惑,谢谢!尤其感谢梦回杏林先生多次的耐心回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