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仲景方用药频次表

状态
主题已关闭,不接受新的回复。

看客0001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8/08/29
帖子
1127
获得点赞
168
声望
63
所在地
成都
(不完全精确)

甘草 66
桂枝 47
生姜 33
芍药 28
大枣 27
茯苓 25
半夏 23
干姜 22
人参 22
白术 20
麻黄 20
大黄 18
当归 14
细辛 14
黄芩 13
枳实 13
石膏 12
杏仁 12
附子 11
阿胶 8
黄芪 8
五味子 8
芎穷 8
厚朴 7
栝蒌 7
柴胡 6
干地黄 6
滑石 6
牡蛎 6
桃仁 6
泽泻 6
百合 5
防风 5
防己 5
桔梗 5
牡丹 5
矾石 4
麦门 4
蜀椒 4
葶苈子 4
乌头 4
䗪虫 4
知母 4
巴豆 3
甘遂 3
黄连 3
粳米 3
龙骨 3
芒硝 3
薯蓣 3
薤白 3
雄黄 3
薏苡仁 3
梔子 3
白酒 2
贝母 2
鳖甲 2
赤石 2
赤小豆 2
等分 2
葛根 2
瓜蒂 2
厚扑 2
黄柏 2
橘皮 2
苦参 2
乱发 2
虻虫 2
木防已 2
山茱 2
生地 2
蜀漆 2
吴茱 2
硝石 2
茵陈 2
皂荚 2
猪苓 2
艾叶 1
白敛 1
白前 1
白石 1
白头翁 1
白薇 1
白鱼 1
柏皮 1
豉 1
赤硝 1
川椒 1
川乌 1
葱 1
大附子 1
大戟 1
代赭 1
豆黄 1
独活 1
蜂巢 1
附于 1
干漆 1
干苏 1
甘李 1
瓜瓣 1
桂 1
寒水 1
红蓝 1
鸡屎 1
鸡子 1
胶饴 1
椒目 1
菊花 1
瞿麦 1
款冬 1
狼牙 1
麻仁 1
麻子 1
蜜 1
蒲灰 1
蛴螬 1
秦皮 1
曲 1
戎盐 1
桂枝 1
蛇床 1
射干 1
升麻 1
生葛 1
生狼 1
生竹 1
石韦 1
鼠妇 1
薯蕷 1
水蛙 1
水蛭 1
天雄 1
土瓜 1
苇茎 1
文蛤 1
乌梅 1
乌扇 1
五苓 1
蟋螂 1
新绛 1
芎窮 1
旋复 1
芫花 1
羊肉 1
云母 1
泽漆 1
蜘蛛 1
猪膏 1
竹叶 1
紫参 1
紫石 1
紫菀 1
紫葳 1
 
如甘草和阿胶用石蜜代替,
人参用党参代替
穷人的药房、活人的药方
那些天天追逐冬虫夏草,鹿茸、石斛等等名贵中药材的庸医,难道不是药贩子吗?不是商人吗?
 
伤寒论药性赋
(不知何方高人所为,总结应该太粗略,细节还是当以神农本草经为主)

麻黄发表而入膀胱与肺,其主皆系寒束阳郁之证;
细辛温通而入太阳少阴,其主皆为阳虚有寒之侯;
葛根升津解肌,为阳明之要药;
柴胡疏肝解郁,为少阳之专家;
是以葱白通阳,
瓜蒂涌吐,
桔梗开肺利咽,
升麻升阳解毒,发表涌吐,
约此八条。

附子温肾大热善走,
桂枝助卫阳而善行,
干姜温里而走三焦,
生姜发表而入阳明,
吴萸散肝胃之寒凝,
巴豆涤肠胃之冷积,
观夫蜀椒温里,
清酒通脉,
温热八种,约略尽矣。

若论补益,亦有数端,
参补气兮滋阴尤妙,
归补虚兮养血堪奇;
白术健脾胃而除湿,
生地养阴血以通脉;
甘草和诸药以疗气虚,生清炙部;
芍药和阴血而止腹痛,白补赤泻。
培中焦粳米生气而大枣补脾;
养气阴饴糖温中而蜂蜜润肠。
阿胶养阴血而走乎肝肾,
葳蕤滋阴液而归于肺胃;
麻子仁生津润肠,
鸡子黄滋阴安神;
麦冬养肺胃之阴,
天门冬润肺肾之燥,
凡此十六,补益当用。

若夫
猪苓专利小便,
滑石专去水热。
泽泻泻肝肾而补阴,
是以利水清热之良剂;
茯苓利小便而安神,
是以健脾渗湿之妙药。

若化水饮当取(甘)澜水,
利湿热当用潦水,
六者皆渗利之药,临时用者在权。

五味子有温肺敛气之效,
旋复花宜消痰降气之施。
枳实清热而阳明之气,
厚朴温中而除胸腹之满。
化痰止呕疗咽痛应推半夏,
行痰降气润肠燥宜用杏仁;
贝母之疗痰实,
蒌实以去痰热,
理气降痰,八者不同。

且如泻热,各有其道,
黄芩泄阳明之如胆部;
黄连清气分并走心经。
栀子泻三焦而除烦;
黄柏除肠胃而坚阴。
石膏清肺胃而能透邪,
知母凉肺肾又可滋阴,
解毒治痢白头翁之功,
热痢下重秦皮与同。
岂不以茵陈除湿退黄,
连翘解毒散邪,
梓皮去湿热之疾,
竹叶疗烦热之苦。
生津止渴浆水开胃而瓜蒌根清热,
除热通便胆汁苦降而土瓜艮寒润;
豆鼓宣郁热之用,
小豆清利脓水之施,
用此十八,清热可也。

又闻
通秘结、导瘀热当用大黄;
通大肠、软坚结必资芒硝。
破坚下水、大戟与甘遂同称;
散湿不行、商陆芜花并列。
葶苈通调水道,
海藻消除水气,
八药通利,选用当慎。

详论收涩,八药唯在:
潜镇安神,龙骨牡蛎同用,一敛而一软;
固涩止痢,(赤)石脂(禹)余粮同功,一温而一寒。
当知赭石降乎逆气,
铅丹镇于烦惊。
乌梅主蛔厥腹痛之用,
苦酒治咽疮声音之失。
尝观桃核理乎血瘀,
蛭虻破乎血滞;
文蛤行阳热之郁,
蜀漆去痰疾兼能行水;
猪肤疗咽又可退热。
人尿能引阳如阴,
中裈疗病阴阳易。
乃曰:鸡子凉润,解毒止痛;
白粉甘淡,和中止痢。
若此十一,性各殊异。

仲景《伤寒》百十五方,凡用药味九十一种,处方之精妙,
后世莫及,唯潜探深究,用药而思方,自神理之可会也。
 
伤寒论药性赋
(不知何方高人所为,总结应该太粗略,细节还是当以神农本草经为主)

麻黄发表而入膀胱与肺,其主皆系寒束阳郁之证;
细辛温通而入太阳少阴,其主皆为阳虚有寒之侯;
葛根升津解肌,为阳明之要药;
柴胡疏肝解郁,为少阳之专家;
是以葱白通阳,
瓜蒂涌吐,
桔梗开肺利咽,
升麻升阳解毒,发表涌吐,
约此八条。

附子温肾大热善走,
桂枝助卫阳而善行,
干姜温里而走三焦,
生姜发表而入阳明,
吴萸散肝胃之寒凝,
巴豆涤肠胃之冷积,
观夫蜀椒温里,
清酒通脉,
温热八种,约略尽矣。

若论补益,亦有数端,
参补气兮滋阴尤妙,
归补虚兮养血堪奇;
白术健脾胃而除湿,
生地养阴血以通脉;
甘草和诸药以疗气虚,生清炙部;
芍药和阴血而止腹痛,白补赤泻。
培中焦粳米生气而大枣补脾;
养气阴饴糖温中而蜂蜜润肠。
阿胶养阴血而走乎肝肾,
葳蕤滋阴液而归于肺胃;
麻子仁生津润肠,
鸡子黄滋阴安神;
麦冬养肺胃之阴,
天门冬润肺肾之燥,
凡此十六,补益当用。

若夫
猪苓专利小便,
滑石专去水热。
泽泻泻肝肾而补阴,
是以利水清热之良剂;
茯苓利小便而安神,
是以健脾渗湿之妙药。

若化水饮当取(甘)澜水,
利湿热当用潦水,
六者皆渗利之药,临时用者在权。

五味子有温肺敛气之效,
旋复花宜消痰降气之施。
枳实清热而阳明之气,
厚朴温中而除胸腹之满。
化痰止呕疗咽痛应推半夏,
行痰降气润肠燥宜用杏仁;
贝母之疗痰实,
蒌实以去痰热,
理气降痰,八者不同。

且如泻热,各有其道,
黄芩泄阳明之如胆部;
黄连清气分并走心经。
栀子泻三焦而除烦;
黄柏除肠胃而坚阴。
石膏清肺胃而能透邪,
知母凉肺肾又可滋阴,
解毒治痢白头翁之功,
热痢下重秦皮与同。
岂不以茵陈除湿退黄,
连翘解毒散邪,
梓皮去湿热之疾,
竹叶疗烦热之苦。
生津止渴浆水开胃而瓜蒌根清热,
除热通便胆汁苦降而土瓜艮寒润;
豆鼓宣郁热之用,
小豆清利脓水之施,
用此十八,清热可也。

又闻
通秘结、导瘀热当用大黄;
通大肠、软坚结必资芒硝。
破坚下水、大戟与甘遂同称;
散湿不行、商陆芜花并列。
葶苈通调水道,
海藻消除水气,
八药通利,选用当慎。

详论收涩,八药唯在:
潜镇安神,龙骨牡蛎同用,一敛而一软;
固涩止痢,(赤)石脂(禹)余粮同功,一温而一寒。
当知赭石降乎逆气,
铅丹镇于烦惊。
乌梅主蛔厥腹痛之用,
苦酒治咽疮声音之失。
尝观桃核理乎血瘀,
蛭虻破乎血滞;
文蛤行阳热之郁,
蜀漆去痰疾兼能行水;
猪肤疗咽又可退热。
人尿能引阳如阴,
中裈疗病阴阳易。
乃曰:鸡子凉润,解毒止痛;
白粉甘淡,和中止痢。
若此十一,性各殊异。

仲景《伤寒》百十五方,凡用药味九十一种,处方之精妙,
后世莫及,唯潜探深究,用药而思方,自神理之可会也。
可见网友对伤寒论很有研究,向你学习。
资料值得收藏。
 
可见网友对伤寒论很有研究,向你学习。
资料值得收藏。
本来伤寒论就是把药杂揉在一起了的。
很多地方会解释用某味药的理由。
仲景本身也说了,他不可能一一列举病症和治法,但只要精通那些提到的案例,就可以治各种各样的病。
这个药性赋,是能回到仲景用药解释的。
 
状态
主题已关闭,不接受新的回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