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由于电脑、电视、手机的频繁使用,沙发、软床、软垫引起的坐姿不正,不健康食物的摄取,各种撞伤、扭伤、摔伤不及时治疗,以及不正确治疗等等,造成的脊椎疾病,乃是当前影响健康的一大症结。为此,治疗脊椎疾病的医疗机构孕育而生,治疗方法也是各地有各地的高招,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但有些治疗方法违背人体科学,违背祖训,常常出现偏差,使受到伤害的脊椎难以修复,我曾诊治一位国外脊椎侧弯的小患者,国内外医疗机构为她矫正脊椎,因治疗采用的不当方法,带来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不得不引起我们医者的反思。
这位国外的小患者,在五、六岁学习跳舞,为了增强孩子腰的柔软度,老师用脚在腰部揉按,可能超过孩子的承受力,腰椎及周围组织受到伤害出现腰痛,因为一个小孩子的腰痛,并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孩子到十一岁时,脊椎排列向右侧弯,各项活动受限,家长着急为孩子治疗,在国内没有得到较好的治疗,之后就开始踏上了她的治疗之旅,曾经到过北京、台湾,以及多个国家治疗。治疗基本上采用的都掰、按摩、支架等一些方法,接受治疗时疼痛难忍,无论怎么疼痛能得到治愈也值,但事与愿违,脊椎不仅没有得到治愈,反而加重了病情,从原来侧弯的11度,最后增加到30度以上。疗效是最好的证明,矫正后脊椎侧弯增加了,说明采用的方法违背人体规律,是错位的治疗方法。至今只要提起那段心酸历史,孩子仍然是心有余悸!五年之后来到我处治疗。
当我看到孩子的后背,才知道侧弯的十分严重,更严重的是右侧面肋骨拱起,也就是说半个身体都拧过去了,已经超出脊椎侧弯的范围,形成了畸形,治疗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因种种原因所限,治疗仅仅有一周的时间,这么复杂的病情,绝非一两天就能治愈,即然来到我处治疗怎么办?只能千方百计想办法治疗,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怎么能取得疗效呢?我想出一个大家都能看到疗效的方法,明明白白的治疗。在大椎和骶骨中心定位画一条基准线,然后,在基准线到侧弯高点又画一条线,这条线是了解病情进展的直线,这条直线约5公分。
治疗前准备工作做完后,开始为她治疗。我遵循经筋理论和阴阳平衡的原则,把治疗重点放在脊椎两侧的肌组织上,通过触摸在两侧肌上找出失衡点,然后在失衡点上运用手指轻轻的揉按,以柔克刚,使僵硬的肌组织逐渐柔软,恢复两侧肌的平衡度,让侧弯的脊椎逐渐回归至中心线。经过一周的治疗,脊椎约回归中心线越2公分,脊椎自然就挺直一些,身高也发生了变化,孩子终于露出了久违的一笑。以此证明,这种方法是纠正脊椎侧弯的正确方法,是科学的方法。
因治疗的时间、采用的方法、以及身体素质等多因素影响,脊椎大幅度侧弯的复位,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从中看到治病的医理和采用的方法,对于矫正脊椎侧弯是多么的重要!
脊椎侧弯的现实告诫我们,一定要关注青少年的脊椎侧弯,一定要注意生长期内的治疗。生长期是人体各组织生成、发展、完善的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矫正脊椎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对身体发育不利。
即然是矫正脊椎侧弯,就要懂得脊椎侧弯的含义。脊椎侧弯是发生在脊椎椎体上,由于外伤迫使椎体渐进式错位,脊椎偏移中心线发生左凸、右凸,人体不能自行调节和恢复,可称为脊椎侧弯。
脊椎是由一个个椎体的堆积形成支柱,与肋骨、筋、肌肉等组织构成胸廓,这些组织对脏腑起到了防护作用的同时,又具调节脏腑的运转功能。脊椎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按照生理曲线排列;肋骨均衡有序的排列脊椎的两侧;韧带柔软度相间,附着在脊椎的两侧;共同维护脏腑的运转功能。在病理的状态下,脊椎的椎体偏移脊椎的中心线,上下肋骨间距不等,两侧韧带软硬失衡,防护功能减弱等,可出现病理性的反应。
矫正脊椎侧弯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脊椎、韧带、肋骨,肌肉。
1、脊椎、肋骨是骨性组织,骨与覆盖上面的肌肉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肌体。脊椎、肋骨是支撑人体的骨性组织,如果脊椎、肋骨发生错位、侧弯等,偏移原来的位置,自身是不能恢复的,只能依靠覆盖其上面的肌和牵拉脊椎的韧带来完成。
脊椎、肋骨是人体当中的“硬件”,以此构成了胸廓,是人体重要的骨性组织。气血是维持生命存在的基本物质,脊椎、肋骨等骨性组织,只有在充足气血的供给之下,才能发挥其生理作用。我们应该明确脊椎、肋骨本身是一个没有血管、淋巴管、也没有神经的骨性组织,即使骨折也不会产生疼痛。骨的营养从哪里来呢?我们常说,骨头肉,骨头肉,没有骨头没有肉。骨与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须臾不能分离的两个组织,没有骨头无所谓肉,没有肉无所谓骨。骨的营养来源于骨外的肌组织,肌组织内含大量血液,通过血管对骨质的渗透完成的,骨外肌的生理状态,决定骨气血的供给,骨受到伤害,只有调整肌组织,才能完成骨血液的供给。从这个道理讲可清楚看到,脊椎、肋骨出现的各种伤害,是患病的表症,并不是患病的本质,脊椎、肋骨出现伤害,是治疗骨,还是治疗肌,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我们的医学圣人,在长期治疗筋骨病过程中,对骨伤早已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提出了“骨错缝、筋出槽”六字学说。“骨错缝、筋出槽”是中医伤科的特有名词。它既属于病名,又属于骨与筋在受伤后的病机变化。方法 这一学说在唐以前的医著中虽然就有记载,其论点在当时是比较含混的。《难经》中的:“四伤于筋,五伤于骨”。在这里初步说明筋骨相近,伤筋必及骨,伤骨必损筋的互相影响,这是"骨错缝、筋出槽"的基本内含。随着历史的发展进步,经过历代医家们长期的临床观查和总结,逐渐丰富和完善了这一学说,成为中医伤科学的特有组成部份。
“骨错缝、筋出槽”是中医伤科的特有名词,有其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如何对脊柱做出科学的解释,对于当前临床有非常重要意义。我对脊椎及其周围组织做一简单剖析,就清楚如何诊治脊椎侧弯了。
中医学认为,“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
脊椎是由一个个椎骨的堆积而成,处于背部的中心,与肋骨相连;脊椎两侧附着多条筋,维护脊椎的稳定性,通过筋上面分布的穴位,调节椎体、肋骨的平衡。西医认为,对脊椎两侧的筋,称为竖脊肌、斜方肌、背阔肌等组织;筋的下面和外层是肌肉,肌肉是贮存气血的仓库,是筋的着陆点,得以发挥生理作用的源泉。通俗说,背部中心是脊椎,两侧为筋,筋两侧及下层为肉。“骨错缝、筋出槽”是怎样产生的呢?一般来于各种外伤所致。骨错缝、筋出槽是相互作用的,外伤使得椎体偏离脊椎中心,将附着脊椎两侧的筋被拉伤,破坏了筋的稳定性,是骨错缝导致了筋出槽,筋与肌肉相连,筋被拉伤的同时影响到肌肉,使气血循环发生了变化。
以上论述简单的说,脊椎侧弯是骨伤影响到筋,然后筋伤又影响到肌肉。脊椎侧弯是骨伤病,骨伤病的治疗也要分清标和本,本末倒置不仅对身体恢复无益,反而危害身体健康。《素问.标本病传论篇》中说,“病有标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通晓疾病的标本关系,诊治疾病就不会犯错误;不懂得疾病的标本关系,一味胡乱诊治,在治疗上一定要出差。《灵枢·经脉》又说:“筋为刚,肉为墙。”人体筋肉组织以其刚劲柔韧之性充实于体表与四肢,形成抗御外邪和保护机体各组织器官,及其脏腑经络的外周组织体系。
脊椎侧弯这种病症,什么为标,什么为本?这是诊治脊椎侧弯的关键。
从后背各组织的排列上看,背部中部为脊椎,两侧为筋,筋外侧和底部为肉。从各部功能上看,脊椎是连接肋骨组成胸廓支柱,两侧筋是赋予脊椎稳定,调整脊椎的韧带,肌肉是包裹筋并为其提供气血的源泉。
一定影响治疗。脊椎发生了侧弯如何治疗呢?脊椎侧弯是筋肉方面的疾病,只是患病的表象,并不是患病的根本。肌的外层为筋,肌的两端为肌腱;筋的里层为肌,筋周围的肌,是泛指脊椎两侧的肌,
肌腱、韧带、关节囊、筋膜等软组织,脊椎也好、肋骨也好,骨在人体当中的作用已经论述的非常明确了,骨伤疾病采用何种方法治疗,这才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筋、血管:这两个以西医角度来解释比较清楚.筋:指的主要就是肌肉的肌腱部分,也就是肌肉与骨头相连的那部分; 血管:值得就是血流运行的管道,遍布全身,..血管是用来输送血液的,而筋是用来拉动肌肉,操纵身体运动的部分。
脊椎两侧分布的有好多肌,如,竖脊肌、斜方肌、背阔肌等肌,这些肌也称为筋。筋出槽一点,椎体就错缝一点,椎体错缝一点,筋就出槽一点,正因为脊椎一侧肌僵硬了,导致了筋出槽,破坏了脊椎的稳定性,由于筋出槽的应力,把椎体逐渐拉向患侧出现侧弯。脊椎侧弯是谁之错,是脊椎,还是附着在脊椎两侧的筋,是再清楚不过了。如果我们一味把脊椎做为治疗点,用力的掰、重力的按摩、上支架等等,无形中加重了脊椎的负担,直接违背了人体规律,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只能是越治越重。
椎体之间有多条韧带的牵拉,保持椎体的稳定性,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自身决不会错位、不会弯曲,这种外力的作用就是附着脊椎两侧的肌,或称为筋,因筋出槽将椎体拉向患侧。
矫正脊椎侧弯采取因势利导,以柔克刚,才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古人云:“正骨也然,硬手硬推,虽可复正,但非精妙之道。精妙之道在顺其势也。其妙在动则活,静则死,动则有隙可生,贵在动中求正,顺其势,轻轻一推,则正矣。”
“理筋也然,动则筋聚,静则筋散,随其情,顺其势而动,顺其走势顺势或挑或理或拔,则筋易平复。”
矫正脊椎侧弯的医理讲的是何等的清楚?“硬手硬推,虽可复正,但非精妙之道。精妙之道在顺其势也。”这是真正的祖传秘方,是矫正脊椎侧弯的真谛,我们只有老老实实,规规矩矩遵循祖训行使才是正道。
我为这位外国小孩矫正脊椎侧弯的重心,放在脊椎两侧当中较硬一侧的肌肉上,用手指反复而轻轻的揉按,在无痛感的情况下接受复位治疗,治疗一次错位的脊椎,其距离脊椎中心线回归一公分之多。这仅就椎体的回归而言,背部还有其它组织的治疗,还需很长一段时间,但从中看到治疗的思路和治疗方法是正确的。
我矫正方法称为“自行车拿龙”。应用在矫正脊椎上,《灵柩经筋》篇中把经筋理论更加细化:“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所谓经筋者何也?盖经脉营行相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全身,各有定位。虽经筋所行之部,多与经脉相同;然其所盛之处,则惟四肢溪谷之间为最,以筋会于节也。筋属木,其华在爪,故十二经筋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而后盛于辅骨,结于肘腕,系于膝关,联于肌肉,上于颈项,终于头面,此人身经筋之大略也。筋有刚柔,刚者所以束骨,柔者所以相维,亦犹经之有络,纲之有纪,故手足项背,直行附骨之筋皆坚大,而胸腹头面之别横络之筋皆柔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