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如何配合把脉,古今大不同——
现代把脉时,"病人手臂平展,直腕仰掌、手臂与心脏保存同一水平位置,以免气血受阻影响到脉象"。
那仲景时代,也是这样把脉的吗?
看《伤寒论》有两条,和把脉时病人姿势有关——
(0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075)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
在(064)条说"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这清楚的表述了病人"叉手自冒心"的目的是担心心跳太快,想按住。
那大家可以自己比划比划,这如何才能按心不让其跳得慌了——叉手自冒心——一手掌按心窝,另一手搭在手背上。
在(075)里,病人又有"手叉自冒心"的举动,而这次呢,医生并没有想为其把脉!应该是个老病号,以为医生要为其把脉,所以先自己做好配合。其实,医生是想让其咳一下,医生此时不打算把脉,因为把脉时肯定不需要"咳",扰乱脉象。
也就是说,仲景时代把脉时,病人的标准姿势是"手叉自冒心"。
现在看看"手叉自冒心"时的解读——一手掌按心窝,另一手搭在手背上,也就是说手掌竖放、贴胸。
也就是说,把脉时,病人的标准姿势是"手叉自冒心"——一手掌按心窝,另一手搭在手背上,手掌竖放。
这和现在差异非常大,是不是!
只要想想,病人手臂平展,这时要用点力的,而"手叉自冒心"显然更放松,更自然,也就是说脉象更少受到干扰。
为啥后来的医生会让病人采取非自然姿势呢?
这应该是封建礼教所致,中国在唐后宋开始,礼教越来越猖狂,宋朱程理学起,把男女严格隔离开来,男女授受不亲。
所以,这病人"手叉自冒心",医生又三指布在其寸关尺上,这心不就是胸吗,那医生的手离女人的胸那么近,肯定不合礼教!得改!
因此后来把病人的寸关尺远离心或胸,就合礼教了!
可见礼教只关心礼,病人死活是其次,另一证据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在一些影视作品里,还有连寸关尺都不能摸的情况,医生和病人间要牵一细绳,医生通过一细绳把脉!
把脉如此避讳,那针灸、拔罐、刮痧、推拿,肯定更受影响。
如果要知道病人全身出汗、发热情况,就更难了!
所以,这朱程理学,是中医的另一大迫害者。
现代把脉时,"病人手臂平展,直腕仰掌、手臂与心脏保存同一水平位置,以免气血受阻影响到脉象"。
那仲景时代,也是这样把脉的吗?
看《伤寒论》有两条,和把脉时病人姿势有关——
(0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075)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
在(064)条说"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这清楚的表述了病人"叉手自冒心"的目的是担心心跳太快,想按住。
那大家可以自己比划比划,这如何才能按心不让其跳得慌了——叉手自冒心——一手掌按心窝,另一手搭在手背上。
在(075)里,病人又有"手叉自冒心"的举动,而这次呢,医生并没有想为其把脉!应该是个老病号,以为医生要为其把脉,所以先自己做好配合。其实,医生是想让其咳一下,医生此时不打算把脉,因为把脉时肯定不需要"咳",扰乱脉象。
也就是说,仲景时代把脉时,病人的标准姿势是"手叉自冒心"。
现在看看"手叉自冒心"时的解读——一手掌按心窝,另一手搭在手背上,也就是说手掌竖放、贴胸。
也就是说,把脉时,病人的标准姿势是"手叉自冒心"——一手掌按心窝,另一手搭在手背上,手掌竖放。
这和现在差异非常大,是不是!
只要想想,病人手臂平展,这时要用点力的,而"手叉自冒心"显然更放松,更自然,也就是说脉象更少受到干扰。
为啥后来的医生会让病人采取非自然姿势呢?
这应该是封建礼教所致,中国在唐后宋开始,礼教越来越猖狂,宋朱程理学起,把男女严格隔离开来,男女授受不亲。
所以,这病人"手叉自冒心",医生又三指布在其寸关尺上,这心不就是胸吗,那医生的手离女人的胸那么近,肯定不合礼教!得改!
因此后来把病人的寸关尺远离心或胸,就合礼教了!
可见礼教只关心礼,病人死活是其次,另一证据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在一些影视作品里,还有连寸关尺都不能摸的情况,医生和病人间要牵一细绳,医生通过一细绳把脉!
把脉如此避讳,那针灸、拔罐、刮痧、推拿,肯定更受影响。
如果要知道病人全身出汗、发热情况,就更难了!
所以,这朱程理学,是中医的另一大迫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