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版本众多,由于历史流转原因,文体中个别字差异很大,加之时代变迁,用词差异,所以会出很多歧义。
这貌似带来了学习困难,其实,大家不必拘泥细节,我们可以采取鸟瞰方式,先把握住整体,然后细节可以由经验弥补。
从网上随便找来文言伤寒论,这里先只看目录
---------------------------
简介 2
伤寒杂病论原序 2
1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3
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6
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14
4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9
5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24
6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5
7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26
8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29
9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32
10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33
------------------------
除了两篇序,就是正文干货。这干货有个明显特点,就是"辨XXX病脉证并治Y",Y可以略去,“就是辩XXX病脉证并治Y”。
这个句子的特点,可以先分析分析
"辨XXX病脉证并治",继续简略——》"辨病脉证并治".
先看第一种解析方式—— "辨病"+"脉证"+并治"
"辨病",是首要工作,然后呢,"脉证",然后呢"并治"。你不能说,某某,你有病,然后你不治疗啊!那他一定给你急眼,是不是!
先说“辨病”
注意这里是"辨"不是"辩",辨别,辨子。弄辫子时,要先梳理,这里梳理什么呢?
当然是梳理病,对不对。
那为什么要梳理?
患者来看病,肯定是他自己(或亲友)觉得他有什么不对劲,需要医生协助啦。
因此,病患一方,有对病的认识,所以他会告诉医生,哪里哪里什么情况,让人不舒服,对不对。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所以这"病"的看法(指描述),也形形色色,医生呢,就和患者一起梳理,病究竟是啥样!
把形形色色的病(描述方面),转换成医学专用术语,这就是“辨病”的主要内容。
这个过程是医患交互的过程,不只是患者说,医生还要追问、检查、推理的。
再说"脉证"
注意这里是"证"不是"症",证,古今都有证明的意思。
"脉证",就是用脉来证明,前后一看,那证明的主体就是前面的"辨病"。
也就是说,拿脉象来证明,辨病对于否。
再看第二种解析方式—— "辨病脉"+"证"+并治"
"辨",同前面解释不变,就是辨别、梳理的意思。
"辨病脉",这就和前面有差异了,那就是,辨的是"病与脉"。
在辨病时,可以和第一种解释差别不大,医患交互,辨出病。
"辨脉"呢?显然,患者是完全被动的,只要安静配合就可以了,工作还是医生做的,所以这和第一种解释差别不大。
医生凭借自己的脉象技能,完成脉的辨识。
"证",这自然是证明此病、此脉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治",就是治疗,至于怎么治,光看目录,还看不出来,先不做深解。
综合两种解释,其实差不多,就是"梳理病象脉象",然后得出是否有病及是何种病(专业化)的结论,然后拿出治疗方案!
现在呢,可能会出现"病——脉不能相互证明"的情况,对不对!
出现这种情况,应该都是医生问题居多,患者问题少。
1 如果医患不能有效沟通,患者隐瞒关键信息,比如因偷窃被恶意戳瞎眼,谎说摔跤伤的!这可能带来医生对伤害的很多误解。
2 医患语言不通,方言差异、用词理解偏差,医生误判。
3 医生马虎,不能准确把握患者提供的信息
4 医生学艺不精,对各种各样的病理解不全面,忽略了关键信息。
5 医生脉学不精,面对不同人,不同状态下,脉象理解混淆,然后是病脉不能互证。
那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有人说,舍脉取病,有的说,舍病取脉。
其实,这两种作法都有误治的可能,医生提高医术,开阔视野,才是出路。
如果医生比较坦诚,那就重新梳理一次,然后寻求病脉互证。
如果还是不行,如非急症,可以推荐其他医生。
目录还有"XXX"部分,前面忽略,现在分析一下,"XXX"各自不同,按传统说法,这就是辩六经+杂病,分六经病+杂病。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这种排列顺序,不是随意的,是按照病由浅入深的发展规律来排列。
从左到右,病越来越深,越来越严重,越后面,治疗起来,经历坎坷也越多。
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
从左到右,病越来越浅,表示治疗有效,也许到太阳,阳明时,一剂药就彻底清除病患。
所以,养生也好治病也好,最好在早期,就阻断病的发生与发展。
如果自己不适,遇到种医生说,"哎呀呀,现在好好的啊,没查出病啊,你过几天再来吧!"
遇到这样的医生,一般就是庸医了,除非你真的感觉一身轻松,不适感没有了。
过几天,如果真的更不适了,最好别去找他了!
不是因他说过几天,说得准,而是他医术不精或者养病自重,讹人钱财。
有病,就得从浅处开始医,这才是目录排序的本意。
后两条"辨霍乱病脉证并治"+"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是三种病,就是杂病,
"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不是简单的上面六经治病,杂,不纯净,杂合、混合了的意思。
最后看看这书名叫"伤寒杂病论"。
这里在论一下书名,读书就该细,特别是医书,否则容易变成庸医。
"杂病",前面解释了,那"伤寒"呢?自然就是指六经啦。
按经络理论,人体十二条主经络,如不考虑名称部分的手足之分,就是六经。
所以这书名"伤寒",那就是指六经,指整个人体,六经之病,皆源自伤寒。
"杂病"是不是也来源于"伤寒"呢?当然是!
前面说了,杂,是杂合,不能具体归六经某经中,但六经已经能包含人体之意,所以,六经之病来于伤寒,
那杂合之后,还是来源于伤寒!
所以"伤寒杂病论"="伤寒病及其杂合病的论述".
因此,有人一边尊仲景为医圣,一边又独自创立歪门邪道——"温病派",
那就是没读懂医圣之意!学医者千万不能如此精神分裂啊。
(后续待续)
伤寒论版本众多,由于历史流转原因,文体中个别字差异很大,加之时代变迁,用词差异,所以会出很多歧义。
这貌似带来了学习困难,其实,大家不必拘泥细节,我们可以采取鸟瞰方式,先把握住整体,然后细节可以由经验弥补。
从网上随便找来文言伤寒论,这里先只看目录
---------------------------
简介 2
伤寒杂病论原序 2
1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3
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6
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14
4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9
5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24
6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5
7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26
8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29
9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32
10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33
------------------------
除了两篇序,就是正文干货。这干货有个明显特点,就是"辨XXX病脉证并治Y",Y可以略去,“就是辩XXX病脉证并治Y”。
这个句子的特点,可以先分析分析
"辨XXX病脉证并治",继续简略——》"辨病脉证并治".
先看第一种解析方式—— "辨病"+"脉证"+并治"
"辨病",是首要工作,然后呢,"脉证",然后呢"并治"。你不能说,某某,你有病,然后你不治疗啊!那他一定给你急眼,是不是!
先说“辨病”
注意这里是"辨"不是"辩",辨别,辨子。弄辫子时,要先梳理,这里梳理什么呢?
当然是梳理病,对不对。
那为什么要梳理?
患者来看病,肯定是他自己(或亲友)觉得他有什么不对劲,需要医生协助啦。
因此,病患一方,有对病的认识,所以他会告诉医生,哪里哪里什么情况,让人不舒服,对不对。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所以这"病"的看法(指描述),也形形色色,医生呢,就和患者一起梳理,病究竟是啥样!
把形形色色的病(描述方面),转换成医学专用术语,这就是“辨病”的主要内容。
这个过程是医患交互的过程,不只是患者说,医生还要追问、检查、推理的。
再说"脉证"
注意这里是"证"不是"症",证,古今都有证明的意思。
"脉证",就是用脉来证明,前后一看,那证明的主体就是前面的"辨病"。
也就是说,拿脉象来证明,辨病对于否。
再看第二种解析方式—— "辨病脉"+"证"+并治"
"辨",同前面解释不变,就是辨别、梳理的意思。
"辨病脉",这就和前面有差异了,那就是,辨的是"病与脉"。
在辨病时,可以和第一种解释差别不大,医患交互,辨出病。
"辨脉"呢?显然,患者是完全被动的,只要安静配合就可以了,工作还是医生做的,所以这和第一种解释差别不大。
医生凭借自己的脉象技能,完成脉的辨识。
"证",这自然是证明此病、此脉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治",就是治疗,至于怎么治,光看目录,还看不出来,先不做深解。
综合两种解释,其实差不多,就是"梳理病象脉象",然后得出是否有病及是何种病(专业化)的结论,然后拿出治疗方案!
现在呢,可能会出现"病——脉不能相互证明"的情况,对不对!
出现这种情况,应该都是医生问题居多,患者问题少。
1 如果医患不能有效沟通,患者隐瞒关键信息,比如因偷窃被恶意戳瞎眼,谎说摔跤伤的!这可能带来医生对伤害的很多误解。
2 医患语言不通,方言差异、用词理解偏差,医生误判。
3 医生马虎,不能准确把握患者提供的信息
4 医生学艺不精,对各种各样的病理解不全面,忽略了关键信息。
5 医生脉学不精,面对不同人,不同状态下,脉象理解混淆,然后是病脉不能互证。
那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有人说,舍脉取病,有的说,舍病取脉。
其实,这两种作法都有误治的可能,医生提高医术,开阔视野,才是出路。
如果医生比较坦诚,那就重新梳理一次,然后寻求病脉互证。
如果还是不行,如非急症,可以推荐其他医生。
目录还有"XXX"部分,前面忽略,现在分析一下,"XXX"各自不同,按传统说法,这就是辩六经+杂病,分六经病+杂病。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这种排列顺序,不是随意的,是按照病由浅入深的发展规律来排列。
从左到右,病越来越深,越来越严重,越后面,治疗起来,经历坎坷也越多。
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
从左到右,病越来越浅,表示治疗有效,也许到太阳,阳明时,一剂药就彻底清除病患。
所以,养生也好治病也好,最好在早期,就阻断病的发生与发展。
如果自己不适,遇到种医生说,"哎呀呀,现在好好的啊,没查出病啊,你过几天再来吧!"
遇到这样的医生,一般就是庸医了,除非你真的感觉一身轻松,不适感没有了。
过几天,如果真的更不适了,最好别去找他了!
不是因他说过几天,说得准,而是他医术不精或者养病自重,讹人钱财。
有病,就得从浅处开始医,这才是目录排序的本意。
后两条"辨霍乱病脉证并治"+"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是三种病,就是杂病,
"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不是简单的上面六经治病,杂,不纯净,杂合、混合了的意思。
最后看看这书名叫"伤寒杂病论"。
这里在论一下书名,读书就该细,特别是医书,否则容易变成庸医。
"杂病",前面解释了,那"伤寒"呢?自然就是指六经啦。
按经络理论,人体十二条主经络,如不考虑名称部分的手足之分,就是六经。
所以这书名"伤寒",那就是指六经,指整个人体,六经之病,皆源自伤寒。
"杂病"是不是也来源于"伤寒"呢?当然是!
前面说了,杂,是杂合,不能具体归六经某经中,但六经已经能包含人体之意,所以,六经之病来于伤寒,
那杂合之后,还是来源于伤寒!
所以"伤寒杂病论"="伤寒病及其杂合病的论述".
因此,有人一边尊仲景为医圣,一边又独自创立歪门邪道——"温病派",
那就是没读懂医圣之意!学医者千万不能如此精神分裂啊。
(后续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