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讲解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对于太阳,可以代表经络中的太阳经,也可以代表全体阴阳状态的太阳。八纲辨症中
表里的“表”,在这里指的就是太阳。太阳为寒水,所以常人皮肤表面是冰凉的,手脚是
温热的。体表有这太阳的寒水,可以保卫我们不受外界寒热的影响,调节体温。这寒水不是
停滞的,是不断的代谢更新的。
张仲景的观念:人身体很虚弱的时候,就是体力不够,免疫系统较差的时候,平常素
体虚弱,本身就很虚弱的人。它的原因就是肠胃不好,因为肠胃是后天之本,有一天突然感
冒,风寒一进来,免疫系统马上出去相抗,因为风寒从表面进来,所以免疫系统一抗,一定
是在表面上堵到,在皮肤表面上抗争,所以摸到的脉是浮脉,浮在表面上。
张仲景的脉法,最常用的就是浮沉迟数,浮脉与数脉是阳,沉脉与迟脉是阴。在针灸
学中教过,浮脉就是轻轻地摸在皮肤表面就摸到脉。初病如果脉是浮脉,或加上一点“大”、
“动”、“滑”、“数”,这是阳脉,代表阳病;若病久了,变成沉脉,或加上一点“涩”、
“微”、“弱”、“弦”这是阴脉,代表阴病;就是病势在进、在恶化中。若反之,原来是
阴脉,后来变成阳脉,则是病势在退,在恢复中。正常人的脉是“不浮、不沉、不迟、不数”,
就是常脉。
只要出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些症状,就是太阳证。我们不管他里面是什么病不
管是肺癌、肝癌,就以太阳证来处方用药就对了。如果病人原来是厥阴病,治疗了以后,最
后变成太阳证,就是快好了。如果反过来,太阳证的病人,治疗后变成厥阴证,你当医生的
就要反省检讨了。
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的中风证,就有下面的症状,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如果摸到很浮,很紧
的脉,就代表这病人的身体很好。如果摸到浮缓的脉,就代表这病人的身体素虚。为什么
会发热,免疫系统产生相抗的时候,会有热能散发出来。这里的『汗出』是主证,是一种“病
汗”,平常没事,天气很好,大家都不流汗,只有他一个人流汗,也是一种“汗出”的症状。
这里的发热,有时候会发热、有时候没有发热;中风证的发烧,一般不是高烧、温度不是
很高。所谓的风,并不会把皮肤毛孔收敛起来。寒,会把皮肤毛孔收敛起来。有一种滤过性
病毒,会引起病人的皮肤毛孔收束起来,病人完全没有汗,嘴巴讲好冷,摸身体是滚烫的,
热能散不出来,但是病人感觉是冷的,这种就是。有一种是病人会流汗,但是汗流出来,病
人的症状并没有抒解。怕风,就是不喜欢吹到风,就是恶风。
三、「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暂且不管,“必”,就是一定有的症状,一定有恶寒,
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这就叫作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这在临床上有的时候
有,有的时候没有,因为人的体质不一样,体质好的人,得到伤寒会发热,体质不好的人,
看不到发热,病直接进到里面了,但一定有的症状是恶寒,怕冷的现象。水停在表面上,会
感觉到冷,水停滞,造成温度下降。人的神经,血脉系统,都是一直在循环,突然这部份
被寒束到,产生障碍,神经没有好的营养去供应,病人会感觉到痛,这个痛就是因为压力而
且冷。所以要把水排掉。为什么会「呕逆」?一般来说,当病情进入少阳的以后,会有呕逆
的现象,但在这里并不是进入少阳,而是病人本身肠胃有问题的人才会产生的现象,或平
常肠胃很好,而大饱大饥之后或吃坏肚子上吐下泻的时候感冒进来才会呕逆,呕逆就是东
?
西吃不下去,并不是每个人得到伤寒都会有呕逆的现象。所谓阴阳脉,所谓寸为阳、尺为
阴,这在临床上是最有用的,所以临床上摸到寸脉与尺脉都是又浮又紧,就是脉阴阳俱紧。
我们临床使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就是看有汗或是无汗,就是中风与伤寒这两种病症的区别。
四、「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静者,为不传也;若脉数急者,为传也。
脉静者,为不传也,脉静就是脉没有变化,如果摸到脉是浮缓,到第六天还是浮缓,这
病不会传经,一直停留在太阳上面,不会再进入里面了,静就是脉没有变。若脉数急者,为
传也,如果脉本来是浮缓的,突然跳的很数很急,就是往里面传了,传到少阳或阳明或少阴,
不一定的,为什么不一定?临床上绝大多数都是心脏受到影响而使病情传经,例如情志受到
影响,因为人的情志不一样,如果正好感冒,却遭小偷,被吓一跳,恐伤肾,就进入少阴了,
如果正好感冒,跟老公吵架,怒伤肝,就进入蹶阴了;这就是传经,传到那一部位不一定的。
五、「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颇欲吐,若烦躁者,为传
也。(颇欲吐,就是少阳证,看到烦躁的,就是代表阳明证。)
太阳症状,分「中风」和「伤寒」。太阳病进入身体的时候,有的时候是进入少阳再
进入阳明,有的时候是进入阳明再进入少阳,阳明证主要的症状是「但热不寒」,在太阳
少阳的时候,有时候还会觉得冷、寒,进入阳明的时候就看不到寒证了,全部是热证。少阳
就是「往来寒热」,好像打摆子一样,忽冷忽热,一下冷一下热,这是主证。伤寒二三日,
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一进入一条经的时候是一候,就是六天,如果经过了二
三候,本来是伤寒无汗关节酸痛,看不到阳明证和少阳证,代表「表证」还在,并没有传经。
颇欲吐,若烦躁者,为传也。很想呕吐、烦躁,少阳证的时候,胸胁苦满,如果想呕吐,有
吐的症状、恶心感觉的时候,这就是少阳证才有的症状。阳明证是但热不寒,病人一定会
烦躁,烦就是心情郁,心情很不好,压力很大的感觉,躁就是情绪很不稳定,看到人就很
火大,很容易发脾气,动作上没有办法定下来,情志上没有办法安定下来,晚上失眠反复,
通通可以称为烦躁。所以看到颇欲吐,就是少阳证,看到烦躁的,就是代表阳明证。
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临床上看到,如果大量汗流失的时候,例如运动完或工作环境大量流汗的,在这身体水份
很少的时候,得到的感冒都是温病,像小儿感冒多是如此,因为病的来源就是太皮了,小儿好
动所以津液流失很多。所以张仲景治疗温病的处方,一定都加上很多生津液的药、把津液补
足,病人发热而渴,不恶寒者,自身津液本来就不够了,滤过性病毒进来的时候,残余的津液都
跑到表面上去了,而津液就是我们的抵抗力,为什么发热而渴?因为津液跑到表面来和病毒
相抗的时候,体内津液不够就会令人觉得口渴。为什么不恶寒?人的身上有百分之七十的水
和百分之三十的血,人的体温都是在血里面,所以如果失血过多的时候,会发冷,所以血量不
足的时候,会怕冷,如果血里面的水不够,病人会发热,就不会恶寒了。所以太阳病分三种,一
为「中风」,一为「伤寒」,一为「温病」。
七、若自汗出,身灼热者,名曰「风温」
如果人一直流汗,体液一直在丧失,摸他的身体很烫,这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就是「风温」。
过去环境不同,是因体力透支造成,例如在我在佛州有一个案例,一个木工在伤寒快痊愈的
时候,结果因为工作出汗很多,于是得到风温。现在看到的风温,多是医生开给病人发汗
去水的药太重了,补足津液的药太少了,才会看到这种脱水的现象。
?
八、「风温」为病 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言语难出。若发汗者,
小便不利;若被下者,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蒸之,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阴阳脉都浮起来的时候,代表病在表,是风温。病人津液本
来就比较少,血比较多,在水份少的状况,病人会出现表热,所以阴阳脉俱浮的时候,左
右手的脉都浮缓,病在表上面,而且是热;人的水源,当吃了食物到胃里面去的时候,因为
胃很热,所有的水会气化掉了,胃是土,土生金,肺主皮毛,水气到了肺,马上就发到表面
了,所以喝水、喝热汤的时候会流汗。另外成形的食物会到小肠去,食物中的水到达小肠
之后,才能被吸收成为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养分。身重,为什么身体感觉到很重?脾脏主四肢、
主肌肉、身重是脾脏受到影响了。水和血是同源的,身体里面的水有一定的比例,要由水
来带动血里面的营养,到身体的关节组织末稍去,如果水不够,血的循环速度就会减缓,
人就会感觉到身体很沉重,精神不好,睡觉会打鼾,话都懒的讲了,这就是为什么多眠睡。
西医只有验血报告,没有验水报告,所以光看验血报告不是很准。中医如果看验血报告来看
病,也是不对的。
伤寒论里有汗、吐、下三法,当病在表的时候,属太阳证取汗法,如果病在里的时候,
取下法,吐法用的不多,一般病在膈上,就是胸膈以上的时候,才会采用吐法。
我们有五分之一的血在肝里面,这血不是固定在里面,而是一直在循环的,突然源头
没有了,肝血就枯掉了,眼睛能看到,都是靠肝脏的血供应的,结果眼睛就直直的不会转动
了,很危险的。火一烤,病人的皮肤表面发黄色,看起来是黄色,其实是血的颜色,血管里
看血液是红的。经过一层皮肤,看到的血液的颜色会是黄的,这就告诉你血里面的水没有
了。透过皮肤看到的是血的颜色?所以这种发黄,不是肝胆病的发黄,不要弄错了,这种是
失水导致的发黄。严重的话,津液丧失太多的时候,脑里面得不到正常的血来滋润,会发惊
痫。肝主筋,筋也靠血来养,没有充份的血来供应,就会抽筋,会时瘛瘲,抽搐一下又松
开来,抽搐一下又松开来,瘛就是筋松开来,瘲就是收紧。
九、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
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阴阳」二字释义颇泛,以寒热分「阴阳」,寒为「阴」,热为「阳」。以表里分「阴阳」,
表为「阳」,里为「阴」。以脏腑分「阴阳」,脏为「阴」,腑为「阳」。以上下分「阴阳」,
上为「阳」,下为「阴」。以左右分「阴阳」,左为「阳」,右为「阴」。以气血分「阴阳」,
气为「阳」,血为「阴」。以实虚分「阴阳」,虚为「阴」、实为「阳」。其它以身体组织之
内分泌液、水份、血浆等有物质者谓之「阴」,身体之抵抗力、细胞之新陈代谢力、各脏腑
之自然机能等无形者谓之「阳」。
十、「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
使经不传则愈。
头痛,如果自己会好,一个星期就好了,感冒到第七天还没好,就要赶快去看医生了。
太阳病,有时候传阳明或少阳,或从阳明进入少阳,或从少阳进入阳明,不一定的,如果太
阳病,在还没到足阳明之前,先扎足阳明本穴「足三里」就不会传了,在还没到足少阳之前,
先扎胆经的本穴「临泣」就不会传了。如果到了第六天满第七天还没好,可能传阳明或少阳
了。如果小孩到了第七天还没好,变成恶心呕吐就是传少阳了。阳明热就是大肠经,因为津
液干了,大便会堵在大肠里,如果小孩变成烦躁,不吃,东西乱丢,晚上发狂奔走,捻衣摸
床,就是传阳明了。阳明壮热其实就是大便的浊气跑到脑子里面去造成的。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对于太阳,可以代表经络中的太阳经,也可以代表全体阴阳状态的太阳。八纲辨症中
表里的“表”,在这里指的就是太阳。太阳为寒水,所以常人皮肤表面是冰凉的,手脚是
温热的。体表有这太阳的寒水,可以保卫我们不受外界寒热的影响,调节体温。这寒水不是
停滞的,是不断的代谢更新的。
张仲景的观念:人身体很虚弱的时候,就是体力不够,免疫系统较差的时候,平常素
体虚弱,本身就很虚弱的人。它的原因就是肠胃不好,因为肠胃是后天之本,有一天突然感
冒,风寒一进来,免疫系统马上出去相抗,因为风寒从表面进来,所以免疫系统一抗,一定
是在表面上堵到,在皮肤表面上抗争,所以摸到的脉是浮脉,浮在表面上。
张仲景的脉法,最常用的就是浮沉迟数,浮脉与数脉是阳,沉脉与迟脉是阴。在针灸
学中教过,浮脉就是轻轻地摸在皮肤表面就摸到脉。初病如果脉是浮脉,或加上一点“大”、
“动”、“滑”、“数”,这是阳脉,代表阳病;若病久了,变成沉脉,或加上一点“涩”、
“微”、“弱”、“弦”这是阴脉,代表阴病;就是病势在进、在恶化中。若反之,原来是
阴脉,后来变成阳脉,则是病势在退,在恢复中。正常人的脉是“不浮、不沉、不迟、不数”,
就是常脉。
只要出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些症状,就是太阳证。我们不管他里面是什么病不
管是肺癌、肝癌,就以太阳证来处方用药就对了。如果病人原来是厥阴病,治疗了以后,最
后变成太阳证,就是快好了。如果反过来,太阳证的病人,治疗后变成厥阴证,你当医生的
就要反省检讨了。
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的中风证,就有下面的症状,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如果摸到很浮,很紧
的脉,就代表这病人的身体很好。如果摸到浮缓的脉,就代表这病人的身体素虚。为什么
会发热,免疫系统产生相抗的时候,会有热能散发出来。这里的『汗出』是主证,是一种“病
汗”,平常没事,天气很好,大家都不流汗,只有他一个人流汗,也是一种“汗出”的症状。
这里的发热,有时候会发热、有时候没有发热;中风证的发烧,一般不是高烧、温度不是
很高。所谓的风,并不会把皮肤毛孔收敛起来。寒,会把皮肤毛孔收敛起来。有一种滤过性
病毒,会引起病人的皮肤毛孔收束起来,病人完全没有汗,嘴巴讲好冷,摸身体是滚烫的,
热能散不出来,但是病人感觉是冷的,这种就是。有一种是病人会流汗,但是汗流出来,病
人的症状并没有抒解。怕风,就是不喜欢吹到风,就是恶风。
三、「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暂且不管,“必”,就是一定有的症状,一定有恶寒,
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这就叫作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这在临床上有的时候
有,有的时候没有,因为人的体质不一样,体质好的人,得到伤寒会发热,体质不好的人,
看不到发热,病直接进到里面了,但一定有的症状是恶寒,怕冷的现象。水停在表面上,会
感觉到冷,水停滞,造成温度下降。人的神经,血脉系统,都是一直在循环,突然这部份
被寒束到,产生障碍,神经没有好的营养去供应,病人会感觉到痛,这个痛就是因为压力而
且冷。所以要把水排掉。为什么会「呕逆」?一般来说,当病情进入少阳的以后,会有呕逆
的现象,但在这里并不是进入少阳,而是病人本身肠胃有问题的人才会产生的现象,或平
常肠胃很好,而大饱大饥之后或吃坏肚子上吐下泻的时候感冒进来才会呕逆,呕逆就是东
?
西吃不下去,并不是每个人得到伤寒都会有呕逆的现象。所谓阴阳脉,所谓寸为阳、尺为
阴,这在临床上是最有用的,所以临床上摸到寸脉与尺脉都是又浮又紧,就是脉阴阳俱紧。
我们临床使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就是看有汗或是无汗,就是中风与伤寒这两种病症的区别。
四、「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静者,为不传也;若脉数急者,为传也。
脉静者,为不传也,脉静就是脉没有变化,如果摸到脉是浮缓,到第六天还是浮缓,这
病不会传经,一直停留在太阳上面,不会再进入里面了,静就是脉没有变。若脉数急者,为
传也,如果脉本来是浮缓的,突然跳的很数很急,就是往里面传了,传到少阳或阳明或少阴,
不一定的,为什么不一定?临床上绝大多数都是心脏受到影响而使病情传经,例如情志受到
影响,因为人的情志不一样,如果正好感冒,却遭小偷,被吓一跳,恐伤肾,就进入少阴了,
如果正好感冒,跟老公吵架,怒伤肝,就进入蹶阴了;这就是传经,传到那一部位不一定的。
五、「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颇欲吐,若烦躁者,为传
也。(颇欲吐,就是少阳证,看到烦躁的,就是代表阳明证。)
太阳症状,分「中风」和「伤寒」。太阳病进入身体的时候,有的时候是进入少阳再
进入阳明,有的时候是进入阳明再进入少阳,阳明证主要的症状是「但热不寒」,在太阳
少阳的时候,有时候还会觉得冷、寒,进入阳明的时候就看不到寒证了,全部是热证。少阳
就是「往来寒热」,好像打摆子一样,忽冷忽热,一下冷一下热,这是主证。伤寒二三日,
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一进入一条经的时候是一候,就是六天,如果经过了二
三候,本来是伤寒无汗关节酸痛,看不到阳明证和少阳证,代表「表证」还在,并没有传经。
颇欲吐,若烦躁者,为传也。很想呕吐、烦躁,少阳证的时候,胸胁苦满,如果想呕吐,有
吐的症状、恶心感觉的时候,这就是少阳证才有的症状。阳明证是但热不寒,病人一定会
烦躁,烦就是心情郁,心情很不好,压力很大的感觉,躁就是情绪很不稳定,看到人就很
火大,很容易发脾气,动作上没有办法定下来,情志上没有办法安定下来,晚上失眠反复,
通通可以称为烦躁。所以看到颇欲吐,就是少阳证,看到烦躁的,就是代表阳明证。
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临床上看到,如果大量汗流失的时候,例如运动完或工作环境大量流汗的,在这身体水份
很少的时候,得到的感冒都是温病,像小儿感冒多是如此,因为病的来源就是太皮了,小儿好
动所以津液流失很多。所以张仲景治疗温病的处方,一定都加上很多生津液的药、把津液补
足,病人发热而渴,不恶寒者,自身津液本来就不够了,滤过性病毒进来的时候,残余的津液都
跑到表面上去了,而津液就是我们的抵抗力,为什么发热而渴?因为津液跑到表面来和病毒
相抗的时候,体内津液不够就会令人觉得口渴。为什么不恶寒?人的身上有百分之七十的水
和百分之三十的血,人的体温都是在血里面,所以如果失血过多的时候,会发冷,所以血量不
足的时候,会怕冷,如果血里面的水不够,病人会发热,就不会恶寒了。所以太阳病分三种,一
为「中风」,一为「伤寒」,一为「温病」。
七、若自汗出,身灼热者,名曰「风温」
如果人一直流汗,体液一直在丧失,摸他的身体很烫,这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就是「风温」。
过去环境不同,是因体力透支造成,例如在我在佛州有一个案例,一个木工在伤寒快痊愈的
时候,结果因为工作出汗很多,于是得到风温。现在看到的风温,多是医生开给病人发汗
去水的药太重了,补足津液的药太少了,才会看到这种脱水的现象。
?
八、「风温」为病 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言语难出。若发汗者,
小便不利;若被下者,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蒸之,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阴阳脉都浮起来的时候,代表病在表,是风温。病人津液本
来就比较少,血比较多,在水份少的状况,病人会出现表热,所以阴阳脉俱浮的时候,左
右手的脉都浮缓,病在表上面,而且是热;人的水源,当吃了食物到胃里面去的时候,因为
胃很热,所有的水会气化掉了,胃是土,土生金,肺主皮毛,水气到了肺,马上就发到表面
了,所以喝水、喝热汤的时候会流汗。另外成形的食物会到小肠去,食物中的水到达小肠
之后,才能被吸收成为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养分。身重,为什么身体感觉到很重?脾脏主四肢、
主肌肉、身重是脾脏受到影响了。水和血是同源的,身体里面的水有一定的比例,要由水
来带动血里面的营养,到身体的关节组织末稍去,如果水不够,血的循环速度就会减缓,
人就会感觉到身体很沉重,精神不好,睡觉会打鼾,话都懒的讲了,这就是为什么多眠睡。
西医只有验血报告,没有验水报告,所以光看验血报告不是很准。中医如果看验血报告来看
病,也是不对的。
伤寒论里有汗、吐、下三法,当病在表的时候,属太阳证取汗法,如果病在里的时候,
取下法,吐法用的不多,一般病在膈上,就是胸膈以上的时候,才会采用吐法。
我们有五分之一的血在肝里面,这血不是固定在里面,而是一直在循环的,突然源头
没有了,肝血就枯掉了,眼睛能看到,都是靠肝脏的血供应的,结果眼睛就直直的不会转动
了,很危险的。火一烤,病人的皮肤表面发黄色,看起来是黄色,其实是血的颜色,血管里
看血液是红的。经过一层皮肤,看到的血液的颜色会是黄的,这就告诉你血里面的水没有
了。透过皮肤看到的是血的颜色?所以这种发黄,不是肝胆病的发黄,不要弄错了,这种是
失水导致的发黄。严重的话,津液丧失太多的时候,脑里面得不到正常的血来滋润,会发惊
痫。肝主筋,筋也靠血来养,没有充份的血来供应,就会抽筋,会时瘛瘲,抽搐一下又松
开来,抽搐一下又松开来,瘛就是筋松开来,瘲就是收紧。
九、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
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阴阳」二字释义颇泛,以寒热分「阴阳」,寒为「阴」,热为「阳」。以表里分「阴阳」,
表为「阳」,里为「阴」。以脏腑分「阴阳」,脏为「阴」,腑为「阳」。以上下分「阴阳」,
上为「阳」,下为「阴」。以左右分「阴阳」,左为「阳」,右为「阴」。以气血分「阴阳」,
气为「阳」,血为「阴」。以实虚分「阴阳」,虚为「阴」、实为「阳」。其它以身体组织之
内分泌液、水份、血浆等有物质者谓之「阴」,身体之抵抗力、细胞之新陈代谢力、各脏腑
之自然机能等无形者谓之「阳」。
十、「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
使经不传则愈。
头痛,如果自己会好,一个星期就好了,感冒到第七天还没好,就要赶快去看医生了。
太阳病,有时候传阳明或少阳,或从阳明进入少阳,或从少阳进入阳明,不一定的,如果太
阳病,在还没到足阳明之前,先扎足阳明本穴「足三里」就不会传了,在还没到足少阳之前,
先扎胆经的本穴「临泣」就不会传了。如果到了第六天满第七天还没好,可能传阳明或少阳
了。如果小孩到了第七天还没好,变成恶心呕吐就是传少阳了。阳明热就是大肠经,因为津
液干了,大便会堵在大肠里,如果小孩变成烦躁,不吃,东西乱丢,晚上发狂奔走,捻衣摸
床,就是传阳明了。阳明壮热其实就是大便的浊气跑到脑子里面去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