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验证纪实 温医的百年真实面目(转)

状态
主题已关闭,不接受新的回复。

看客0001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8/08/29
帖子
1127
获得点赞
168
声望
63
所在地
成都
温医的百年真实面目(转)

注,原文为温医处为中医,温病派占主导时的医学,就是温医,不应称其为中医。


楼主:ty_136825712Lv 2 时间:2018-07-18 18:25:38 点击:369 回复:20
  太远的历史,我们今天不讨论,就从1900年,清末民国开始聊聊!1900--1950,这50年战乱、饥饿,别说吃药,能吃饱饭都不容易。传统文化大厦直接垮塌,全盘西化,温医的传统文化根基几乎全断了。以传统文化为代表的私塾,急剧减少,新式学堂开始占主流,古代传统哲学更是一文不值。

楼主:ntshangLv 2 时间:2018-07-19 08:46:10
  清末民国初出生的温医,好多还接受了清末一些文人的传统教育,尤其是在比较偏僻的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的大城市,这类私塾被颠覆的荡然无存,少许的火种还在广大经济落后、思想未受明显冲击的广大农村保留着。蒲辅周、岳美中、吴佩衡、张简斋、任应秋等等,就是这年代出生、成长、学习成才的,这类温医的最大特点就是古文扎实,传统文化精髓掌握的比较透彻,学起温医来游刃有余。尤其是岳美中、李克绍之类自学成才的,靠的就是过硬的古文知识和传统文化底蕴,现在的温医再也没这条件了
楼主:ntshangLv 2 时间:2018-07-19 21:28:51
  1911---1937年,这段时间出生的温医,要么家学渊源、要么跟师抄方、要么上一些新式的温医学校,比如邓铁涛、朱良春、何任、丁济万、秦伯未、王仲奇等等,他们的特点是学术范围扩大了,敢于突破传统,创新意识明显,医药兼通,尤其是药材鉴定、炮制都有基础的,丸散膏剂常规的都会制作,现在的温医几乎百分百不懂。
楼主:ntshangLv 2 时间:2018-07-19 21:29:10
  这个时期的温医,军阀混战,饿肚子常有的事,读书十分不易,但成大师级的无一不是玩命读书,抄书也是他们的常事。这群温医大师,一般家境尚可,否则基础教育都无法完成,何谈成才。好在他们读书一般不学太多杂书,都是以传统典籍为主,政治、物理、化学、英语等等之类,涉及较少,即使接受院校教育那也是皮毛,温医典籍才是他们的主攻方向。
楼主:ntshangLv 2 时间:2018-07-19 21:29:43
  这个年代也容易出大师,一是电医尚未垄断,尤其是广大农村;二是,临床时间早,那时候跟师三五年独立应诊的比比皆是,也不像现在这样,温医院里都找不到纯温医,更别提跟师学徒了,全是政治套路。三是,医患关系远不及现在这样紧张,说白了,即使偶尔辨证错误,治死个把人,病家都未必找你,尤其是农村,不到快要死的时候也不会请郎中。所以这样的环境下,最锻炼温医,尤其是温医急诊,现在恰恰反了,温医不会急诊,全成调理慢性病了,记住:是调理,都不会治疗了。眼下的世道,温医急诊别提了,调理都成问题了,满大街都成养生专家了。温医离绝种快了!
楼主:ntshangLv 2 时间:2018-07-20 09:25:00
  1937--1949年,这年代出生的温医,目前还有一个批活跃在临床一线,最后的火种了,国医大师里面大部分就是这年代的。这群温医出生在建国前,学习在建国初,体力上能吃苦,精神上很上进,是这群温医的特殊情怀,国家百废待兴,他们正当年,努力上进一直延续至今。1954--1956年开始,国家开始扶持温医药,各省温医进修学校成立,一批民国时期的温医大师在努力教授他们,他们中的优秀中被留校或者被分配至各地,他们是幸运的,接受到了最后一批传统温医大师的教诲,现在的温医大学,早就变味了
楼主:ntshangLv 2 时间:2018-07-20 16:32:05
  1950--1966年,这十几年,中间有个三年自然灾害,活下来就不错了,读书是奢望。他们的青少年正好是十年文化大革命,造反第一,没几个人读书,也没人教。读错别字的北大校长就是这年代出生的,文化底蕴全无,许多文物古迹都在破四旧中损毁,许多温医大师的手稿就是这年代烧毁的,完全是个疯狂的年代。上大学不考试,不靠智商靠出身,其实更多的也就是关系,穷苦人想翻身想都别想。
楼主:ntshangLv 2 时间:2018-07-20 16:32:16
  这年代出生的温医,庸医最多。55岁--70岁,这年龄阶段的温医,是眼下所谓老温医的主力,文化基础不牢,别说古文了,简化字都认不全。也没老师教按部就班的教,高小毕业都算是高学历,一般都是农村赤脚医生出生,都是被县卫生进修学校拖去学几天,速成班的。他们看看简单病还凑合,高难度的病,说不好听的,那药名字都能读错。他们命好,正赶上国家扶持,回去洗洗澡,刮刮胡子,梳个发型,用点定型胶,换上一套传统唐服,一个家传几代、妙手回春的老庸医就这样粉墨登场了。君不信,可以去那大小温医馆、药店看看,有几个能把药名字认全,哪个不是专家、教授,实际上还是那个农村土郎中
楼主:ntshangLv 2 时间:2018-07-20 16:33:02
  这群土郎中,最大的特色一是:处方药味多,二十几味起步价,而且用药不会辨证,只会堆砌,见什么症就用什么药,典型的电医思维;二是:用药剂量要么超重、要么一个剂量,处方从无君臣佐使;三是:对炮制一窍不通,别看他们有时候还开点炮制品,若问其生熟何异?要么鄙视你、要么胡吹乱侃;四是:口才都不错,能说的头头是道,甚至还能拍着胸脯包你几天能好,那本事杠杠的
楼主:ntshangLv 2 时间:2018-07-21 16:29:34
  1966--1980年,这阶段的出生的温医,是眼下院校派的主力,师承已经绝种了。这群温医最大的特色是温医思维不牢,西方科研套路很熟悉,临床实际水平堪忧,养小白鼠个个是高手。这群温医读书是在改革开放后,拨乱反正之时,很有斗志,确实不易,但整个教育西化,不仅仅是温医,其后遗症一直延续至今,学什么专业都得外语第一,考古、音乐、温医、国画,乃至读医古文研究生,你英语不行,照样不要。
楼主:ntshangLv 2 时间:2018-07-21 16:32:11
  这群温医都是电医思维培养出来的,他们要么是温医院校领导,要么就是博导教授,或者医院的温医科主任,写论文养老鼠最拿手,职称全靠实验室,上临床心里慌。教学计划就是由这批人制定的,温医专业的电医课程早就与温医课程齐平了,说是温医本科,还不如说是两个中专。
  这群人典型的例子太多了,处方十八味起步,毫无章法,不乏博导教授~
 
这百年,也有个别医生坚持走中医道路,不能算温医。但温医是主流,所以都以温医论之。
 
看看满清时期,皇帝有病,常常要求助民间中医(因御医被温医把持),否则也有性命之忧,那普通百姓,尸骨累累(非战乱)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大致明白了,意思是说温病派临床效果很差吧,搞戾气疫气学说就是电医的体外病因病机思维。
 
大致明白了,意思是说温病派临床效果很差吧,搞戾气疫气学说就是电医的体外病因病机思维。

打着中医的幌子,压制真的中医、又治不了病,让百姓大骂中医无用、要消灭中医。
电医趁机攻城略地,残害百姓。
看到电医来了,个个做缩头乌龟,说中医不是治病的,就是保健保健的!
呸,温医,医学败类,华夏败类!
 
最后编辑:
温病学派的好处就是易学难精。伤寒论反之。难学易精,融合一下肯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目前应该扩大中药地盘和实力范围,因为中药地位被打压的太低了,只要有人说中医的好话都被人怀疑,这个现状该改一下了
 
看老师的高谈阔论,离入中医门还有万里之遥。社会上80一90%的疾病为阴症,虚寒证。10一20%为阳症、实症。所以大部病症治疗采用的是温补,少数病为阳症、实症就得用泄法、寒凉、攻下。分什么派别。具体病症具体分析、具体治疗才对。
 
状态
主题已关闭,不接受新的回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