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7 声望 63 年龄 62 2018/07/07 #1 中外医家皆认为,《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中医经典著作。传统观点认为,该书是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等医经理论的指导下编撰而成。也就是说,《伤寒杂病论》之理,是以“《素问》《灵枢》《难经》”等医经理论为依据,从而制定治法、选用方剂与药物组成。果真如此吗? 试问,在《伤寒论》112首方和《金匮要略》262首方中,有哪些具体方剂是在医经理论即《内》《难》中哪一篇、哪一句的指导下创制的?
中外医家皆认为,《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中医经典著作。传统观点认为,该书是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等医经理论的指导下编撰而成。也就是说,《伤寒杂病论》之理,是以“《素问》《灵枢》《难经》”等医经理论为依据,从而制定治法、选用方剂与药物组成。果真如此吗? 试问,在《伤寒论》112首方和《金匮要略》262首方中,有哪些具体方剂是在医经理论即《内》《难》中哪一篇、哪一句的指导下创制的?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7 声望 63 年龄 62 2018/07/08 #2 众所周知,《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中医经典著作,那么试问:《伤寒杂病论》一书的“理”是什么?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7 声望 63 年龄 62 2018/07/08 #3 链接如下: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2445&extra=page=1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7 声望 63 年龄 62 2018/07/08 #4 河间金栋 说: 众所周知,《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中医经典著作,那么试问:《伤寒杂病论》一书的“理”是什么? 点击展开... 全文链接如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602c00102ykqq.html
河间金栋 说: 众所周知,《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中医经典著作,那么试问:《伤寒杂病论》一书的“理”是什么? 点击展开... 全文链接如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602c00102ykqq.html
常其柏 声名鹊起 贵宾 注册 2013/01/23 帖子 675 获得点赞 140 声望 43 年龄 84 所在地 安徽省颍上县黄桥镇新庙村 2018/07/09 #5 理者,皮肤脏腑之纹理(原于金匮首篇)对于树看其轮纹可知生长年数。人的皮肤脏腑之纹理是不是有这方面作用就难明确了。小孩得病看指纹。。。。。愿明者辨之。作学问——医学,切莫走错了路! 最后编辑: 2018/07/09
柴桂方应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08/10/20 帖子 1260 获得点赞 200 声望 63 年龄 50 2018/07/09 #6 楼主还是没有渗入到伤寒论的内在心法中,只会在文字表面来计较。试问小柴胡汤方剂中最主要的两味药是谁,张仲景为什么这样配伍,这两位药主要针对得是那些脏腑,小柴胡汤服用后为什么有的会汗出而解,有的不了了之,有的得屎而下,张仲景提到的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是如何在体内实现的。这些问题楼主弄明白了没有。
楼主还是没有渗入到伤寒论的内在心法中,只会在文字表面来计较。试问小柴胡汤方剂中最主要的两味药是谁,张仲景为什么这样配伍,这两位药主要针对得是那些脏腑,小柴胡汤服用后为什么有的会汗出而解,有的不了了之,有的得屎而下,张仲景提到的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是如何在体内实现的。这些问题楼主弄明白了没有。
226291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2/07 帖子 687 获得点赞 48 声望 28 2018/07/10 #7 楼主的这个问题提的好,好在没人能回答: 在《伤寒论》112首方和《金匮要略》262首方中,有哪些具体方剂是在医经理论即《内》《难》中哪一篇、哪一句的指导下创制的。由此反证了在《伤寒论》112首方和《金匮要略》262首方中就没有用到《内径》的理论。
楼主的这个问题提的好,好在没人能回答: 在《伤寒论》112首方和《金匮要略》262首方中,有哪些具体方剂是在医经理论即《内》《难》中哪一篇、哪一句的指导下创制的。由此反证了在《伤寒论》112首方和《金匮要略》262首方中就没有用到《内径》的理论。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7 声望 63 年龄 62 2018/07/10 #8 226291 说: 楼主的这个问题提的好,好在没人能回答: 在《伤寒论》112首方和《金匮要略》262首方中,有哪些具体方剂是在医经理论即《内》《难》中哪一篇、哪一句的指导下创制的。由此反证了在《伤寒论》112首方和《金匮要略》262首方中就没有用到《内径》的理论。 点击展开... 您懂得!
226291 说: 楼主的这个问题提的好,好在没人能回答: 在《伤寒论》112首方和《金匮要略》262首方中,有哪些具体方剂是在医经理论即《内》《难》中哪一篇、哪一句的指导下创制的。由此反证了在《伤寒论》112首方和《金匮要略》262首方中就没有用到《内径》的理论。 点击展开... 您懂得!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7 声望 63 年龄 62 2018/07/10 #9 日本汉方医学家大塚敬节先生,据《康平本伤寒论》分析,在现存的《伤寒论》中,有“原文”、“传文”和“追述文”或“注文”之分,但它们已混淆在一起了。 大塚敬节说:“《伤寒论》原文并非汉魏时代的作品,是更早期的产物,仲景对其进行了编纂。在编纂过程中,仲景注入了自己的思考。进而,王叔和在撰次过程中又追加了自己的观点。……一部分运气论恐怕可以推测是隋唐人的手笔。”(《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
日本汉方医学家大塚敬节先生,据《康平本伤寒论》分析,在现存的《伤寒论》中,有“原文”、“传文”和“追述文”或“注文”之分,但它们已混淆在一起了。 大塚敬节说:“《伤寒论》原文并非汉魏时代的作品,是更早期的产物,仲景对其进行了编纂。在编纂过程中,仲景注入了自己的思考。进而,王叔和在撰次过程中又追加了自己的观点。……一部分运气论恐怕可以推测是隋唐人的手笔。”(《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
D dangouseboy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7/03/06 帖子 1058 获得点赞 180 声望 63 年龄 42 所在地 上海 2018/07/10 #10 全都是啊,叶天士王孟英就是在结合了伤寒和内难的基础上发展了温病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7 声望 63 年龄 62 2018/07/10 #11 河间金栋 说: 日本汉方医学家大塚敬节先生,据《康平本伤寒论》分析,在现存的《伤寒论》中,有“原文”、“传文”和“追述文”或“注文”之分,但它们已混淆在一起了。 大塚敬节说:“《伤寒论》原文并非汉魏时代的作品,是更早期的产物,仲景对其进行了编纂。在编纂过程中,仲景注入了自己的思考。进而,王叔和在撰次过程中又追加了自己的观点。……一部分运气论恐怕可以推测是隋唐人的手笔。”(《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 点击展开... 邢斌《伤寒论求真》认为“原文”“传文”“追文”的编撰成书,很符合“古书通例”,如《老子》、《论语》的成书则是如此。以《易》而言,则有《易经》《易传》,甚或《易》学之分。
河间金栋 说: 日本汉方医学家大塚敬节先生,据《康平本伤寒论》分析,在现存的《伤寒论》中,有“原文”、“传文”和“追述文”或“注文”之分,但它们已混淆在一起了。 大塚敬节说:“《伤寒论》原文并非汉魏时代的作品,是更早期的产物,仲景对其进行了编纂。在编纂过程中,仲景注入了自己的思考。进而,王叔和在撰次过程中又追加了自己的观点。……一部分运气论恐怕可以推测是隋唐人的手笔。”(《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 点击展开... 邢斌《伤寒论求真》认为“原文”“传文”“追文”的编撰成书,很符合“古书通例”,如《老子》、《论语》的成书则是如此。以《易》而言,则有《易经》《易传》,甚或《易》学之分。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7 声望 63 年龄 62 2018/07/10 #12 河间金栋 说: 大塚敬节说:“《伤寒论》原文并非汉魏时代的作品,是更早期的产物,仲景对其进行了编纂。”(《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 点击展开... 这个“更早期的产物”,当指伊尹《汤液经法》。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7 声望 63 年龄 62 2018/07/10 #13 河间金栋 说: 这个“更早期的产物”,当指伊尹《汤液经法》。 点击展开... 据钱超尘教授考证,《辅行诀五藏用药法要》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杂病论》是在《汤液经》一书的基础上撰成的,属经方派,与医经派《内经》无关。
河间金栋 说: 这个“更早期的产物”,当指伊尹《汤液经法》。 点击展开... 据钱超尘教授考证,《辅行诀五藏用药法要》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杂病论》是在《汤液经》一书的基础上撰成的,属经方派,与医经派《内经》无关。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7 声望 63 年龄 62 2018/07/10 #14 河间金栋 说: 这个“更早期的产物”,当指伊尹《汤液经法》。 点击展开... 杨绍伊考次《汤液经·序》(节选) 医家典籍,向推仲景书为汤液家鼻祖。仲景之前,未有传书,惟皇甫士安《甲乙经·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据士安言,则仲景前尚有任圣创作之《汤液经》。仲景书本为《广汤液论》,乃就《汤液经》而论广之者。《汤液经》初无十数卷,仲景广之为十数卷,故云“论广《汤液》为十数卷”,非全十数卷尽出其手也。兹再即士安语而详之,夫仲景书,既称为论广《汤液》,是其所作,必为本平生经验,就任圣原经,依其篇节,广其未尽;据其义法,著其变通。所论广者,必即以之附于伊经各条之后。必非自为统纪,别立科门,而各自成书。以各自为书,非惟不得云“广”,且亦难见则柯,势又必将全经义法,重为敷说。而仲景书中,从未见称引一语,知是就《汤液经》而广附之者。若然,则《汤液经》全文,则在仲景书中,一字未遗矣。 仲景书读之,触目即见其有显然不同之处。即一以“六经”之名作条论之题首,一以“伤寒”二字作条论之题首。再读之,又得其有显然不同之处。即凡以“六经”名题首者,悉为书中主条;凡以“伤寒”二字题首者,悉属篇中广论,而仲景即自谓其所作为论“伤寒卒病”。于是知以“伤寒”二字题首者,为仲景所广,以“六经”名题首者为任圣之经。标帜分明,不相混窃。孰经孰传,读者自明。于以之士安之言,果不虚妄。 《汤液经》后世无传本,惟班固《汉书·艺文志》载“《汤液经法》三十二卷”,未著撰人姓名,今其书亦不传。然即其名以测其为书,知为汤液经家宪章,《汤液经》而作之者。汤液经家述论之著录者,莫古于此。其书名为《汤液经法》,知《汤液经》原文必悉具书中,无所抉择,于是知东汉时,《汤液经》尚岿然独存。 《汤液经》为方技家言,不通行民间。惟《汤液经》家授受相承,非执业此经者,不能得有其书;医师而异派者,无从得睹其书。汉世岐黄家言最盛,汤液经学最微,以是传者盖寡。尝谓医学之有农尹、岐黄二派,犹道学之有羲孔、黄老二派。岐黄之说,不如农尹之学切实精纯;黄老之言,不及羲孔之道之本末一贯。岐黄学派,秦汉以来,流别甚多,著录亦广,《汉志》所载《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脏六腑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脏六腑瘅十二病方》四十卷、《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五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脏狂颠病方》十七卷,胥属岐黄家言。知者以汤液家以六经统百病,岐黄家以五脏六腑统百病。而热病客疾,亦皆岐黄家之词。故知凡此诸属,皆岐黄家言也。农尹之学,则稽诸载记,汤液家外无别派,《汤液经法》外无二书,足证此学在当时孤微已极。幸仲景去班氏未远,得执业此经,而为之论广。任圣之经,赖之以弗坠。此其传经之功,实较论广之功,尤为殊重,而绝惠伟,可贵可谢者也!
河间金栋 说: 这个“更早期的产物”,当指伊尹《汤液经法》。 点击展开... 杨绍伊考次《汤液经·序》(节选) 医家典籍,向推仲景书为汤液家鼻祖。仲景之前,未有传书,惟皇甫士安《甲乙经·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据士安言,则仲景前尚有任圣创作之《汤液经》。仲景书本为《广汤液论》,乃就《汤液经》而论广之者。《汤液经》初无十数卷,仲景广之为十数卷,故云“论广《汤液》为十数卷”,非全十数卷尽出其手也。兹再即士安语而详之,夫仲景书,既称为论广《汤液》,是其所作,必为本平生经验,就任圣原经,依其篇节,广其未尽;据其义法,著其变通。所论广者,必即以之附于伊经各条之后。必非自为统纪,别立科门,而各自成书。以各自为书,非惟不得云“广”,且亦难见则柯,势又必将全经义法,重为敷说。而仲景书中,从未见称引一语,知是就《汤液经》而广附之者。若然,则《汤液经》全文,则在仲景书中,一字未遗矣。 仲景书读之,触目即见其有显然不同之处。即一以“六经”之名作条论之题首,一以“伤寒”二字作条论之题首。再读之,又得其有显然不同之处。即凡以“六经”名题首者,悉为书中主条;凡以“伤寒”二字题首者,悉属篇中广论,而仲景即自谓其所作为论“伤寒卒病”。于是知以“伤寒”二字题首者,为仲景所广,以“六经”名题首者为任圣之经。标帜分明,不相混窃。孰经孰传,读者自明。于以之士安之言,果不虚妄。 《汤液经》后世无传本,惟班固《汉书·艺文志》载“《汤液经法》三十二卷”,未著撰人姓名,今其书亦不传。然即其名以测其为书,知为汤液经家宪章,《汤液经》而作之者。汤液经家述论之著录者,莫古于此。其书名为《汤液经法》,知《汤液经》原文必悉具书中,无所抉择,于是知东汉时,《汤液经》尚岿然独存。 《汤液经》为方技家言,不通行民间。惟《汤液经》家授受相承,非执业此经者,不能得有其书;医师而异派者,无从得睹其书。汉世岐黄家言最盛,汤液经学最微,以是传者盖寡。尝谓医学之有农尹、岐黄二派,犹道学之有羲孔、黄老二派。岐黄之说,不如农尹之学切实精纯;黄老之言,不及羲孔之道之本末一贯。岐黄学派,秦汉以来,流别甚多,著录亦广,《汉志》所载《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脏六腑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脏六腑瘅十二病方》四十卷、《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五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脏狂颠病方》十七卷,胥属岐黄家言。知者以汤液家以六经统百病,岐黄家以五脏六腑统百病。而热病客疾,亦皆岐黄家之词。故知凡此诸属,皆岐黄家言也。农尹之学,则稽诸载记,汤液家外无别派,《汤液经法》外无二书,足证此学在当时孤微已极。幸仲景去班氏未远,得执业此经,而为之论广。任圣之经,赖之以弗坠。此其传经之功,实较论广之功,尤为殊重,而绝惠伟,可贵可谢者也!
刘军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4/05 帖子 2382 获得点赞 98 声望 63 年龄 48 2018/07/16 #15 河间金栋 说: 您懂得! 点击展开... 刚才在爱爱医看到引用熊继柏的一段,说得很好: 比如张仲景的桂枝茯苓丸,很简单的几味药——桂枝、茯苓、桃仁、赤芍、丹皮。 这五味药其实分为三类,桂枝是第一类,茯苓是第二类,桃仁、赤芍、丹皮是第三类,桂枝是温阳散寒的,茯苓是化饮的,桃仁、赤芍、丹皮是祛瘀血的。三个作用组合起来针对性非常强,一个是温阳散寒的,一个是化饮邪的,一个是祛瘀血的,那么寒气、水饮、瘀血三者凝聚成为肿块,就用桂枝茯苓丸去治疗。 所以它可以治子宫肌瘤,还可以治其他的肿瘤。《内经》里面讲的“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张仲景的这个方不就是根据《内经》理论而设的吗?
河间金栋 说: 您懂得! 点击展开... 刚才在爱爱医看到引用熊继柏的一段,说得很好: 比如张仲景的桂枝茯苓丸,很简单的几味药——桂枝、茯苓、桃仁、赤芍、丹皮。 这五味药其实分为三类,桂枝是第一类,茯苓是第二类,桃仁、赤芍、丹皮是第三类,桂枝是温阳散寒的,茯苓是化饮的,桃仁、赤芍、丹皮是祛瘀血的。三个作用组合起来针对性非常强,一个是温阳散寒的,一个是化饮邪的,一个是祛瘀血的,那么寒气、水饮、瘀血三者凝聚成为肿块,就用桂枝茯苓丸去治疗。 所以它可以治子宫肌瘤,还可以治其他的肿瘤。《内经》里面讲的“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张仲景的这个方不就是根据《内经》理论而设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