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学医心得(05)——古今庸医知多少

西安水蛇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8/05/09
帖子
11
获得点赞
14
声望
3
所在地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
  中医大抵有3个流派,《黄帝内经》、《难经》是一派,如刘止唐《圣余医案》;《汤液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一派,这是中医的主流;华佗、走方医(《串雅全书》)是一派。为什么独尊仲景之学?因为只有张仲景的这套东西形成了鲜明的系统。所以,合格的中医必须具有的技能是,完全理解和灵活应用仲景之学。这是绝对必须的前提。
  并不是每个中医从业者都能代表中医应有的水平,相反的,绝大多数中医从业者是中医门外汉。这个话听起来太刺耳了是不是?刺耳那就对了,这就是我多年接触的中医从业者所得出的结论。
  并非当代缺乏好的中医从业者,古代同样如此。举个例子,《温病条辨》的作者吴鞠通就是一个草包。很奇怪的是,竟然有很多人能从《温病条辨》中读出各种高明的医学思想。《温病条辨》讲的对不对、讲得好不好,首先,理论体系层面能不能自圆其说,不能自圆其说肯定就是瞎掰;其次,假如能自圆其说,实际效果怎么样临床上验证一下就行了。这么简单两个步骤就可以搞定,为什么不先试试?
  有人说《温病条辨》既然很差为什么会如此流传?这个道理很简单。读东汉历史,董卓那么坏,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跟着董卓混?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很多人打个圆场,只是为了方便混口饭吃。就像现在,如果某人刚好因为赞扬《温病条辨》而受益,听到我如此评价《温病条辨》,肯定会跳出来反驳一番以证明自己的“合法”地位,这是人性的问题,不是做学问的范畴。退一步讲,在《温病条辨》的追随者看来,温病条辨有一定的疗效,有这一条就够了。殊不知,这是概率因素的必然结果,随便拿一本中医书,都能解决某些问题,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几乎是绝对的。
  读懂《伤寒论》以后,就知道伤寒论纯粹治外感病的条文并不多,半数以上的条文用来解决外感病因误汗、误下等引起的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误汗、误下引起的问题呢?四个字:庸医为患。可想而知,不仅仅是现在遍地庸医,在古代同样如此。
  如脉法,三部脉是人迎、趺阳和寸口;而《难经》言脉独重寸口。我们现在讲的脉法,主要是寸口脉法,因为人迎在脖子两侧,把人迎脉是“掐脖子”的动作;而趺阳脉在足背,对女士颇多不礼;寸口脉在手腕,这就方便多了。寸口脉法大抵可以分为伤寒脉法和内伤脉法,伤寒脉法不区分寸关尺,内伤脉法区分寸关尺。
  脉法是中医讲得很乱的一个方面。比如《伤寒论》中讲到,“脉阳浮而阴弱”,阳是什么?阴是什么?“脉”,是寸口吗?有人说寸脉为阳尺脉为阴,也有人说左手为阳右手为阴。这类问题,仅凭读书和考证是得不出有效结论的,必须实际验证。
  寸口脉法中的数脉,代表了什么意思?很多医书上讲,数脉代表热,代表阳盛。真的是这样吗?既然数脉代表热,那,洪脉不也代表的热吗?这里不就冲突了。身体热的时候,脉象到底应该数还是应该洪?洪和数的区别在哪里?
  今年(2018)春节我去一亲戚家里,是我远亲的叔叔,他近几年连续每年冬天咳喘,一年比一年厉害,去年冬季发作以后,直到春节前大部分时候在住院。我去他家,他脉象数、弱,寸脉稍浮,我知道这里的数脉不能代表多少热证,而是代表了元气虚。凡久病脉数,多预后不佳。3月底去世。
  读书,我特别怕一种人,他们偏于某种思维或者某个流派,而对于其它和自己不一致的一概否定。之前说过,巫医命卜是天人之学,为医者,非得博览群书,贯通其脉络,验证其是非,改其利弊,方能言医。医者,干系别人性命,与人命有关的事情,怎么敢胡乱瞎掰?
  前几年发生的绿豆事件,什么绿豆治百病,怎么可能呢?这些讲话的人,他自己患个什么绝症,让他用绿豆试试看?
  还有人鼓吹什么自己用鹿茸虫草给别人治好了某病,我说你就算了吧,这纯粹骗钱的把戏。一般来说,一副药的成本不超过平常一顿饭的成本是正常的,一副药的药味不需要超过8到10位,超过了这个界线,多半有问题,不是庸医,就是骗钱。常读医书,能用到人参、鹿茸、虫草这些价格昂贵的中药的机会非常少,即便说最好要用,也常常有替代方案。每个人的钱都是血汗钱,不去提升医术,而总是削尖脑袋从赚钱上下功夫,用高价药来掩饰自己的无能?
  电视、网络的各种健康讲堂,开讲的中医大都是平庸之辈,让人实在想不明白,这些人是通过什么渠道、什么方式被弄来讲课的?想想看,中医这东西,怎么可能是几句话就能给普通人讲明白的东西。更何况,阴阳术数中的哲理、数理,和道家阴阳顺逆这套东西,很多人耗尽毕生也难以入门。不由得让人感叹,天下的事情,小忽悠跟着大忽悠一起忽悠。
 
  凡是过于自负的都成不了大器,没有胸襟和气度既不善于发现和学习别人的长处也看不清自己的偏颇和局限。
 
:014:读一下毛某某的《沁园春》,就知道能不能成大事了
  看过他这段话,更能明白大事是怎样办成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也有人说左手为阳右手为阴”。说错了吧!:001:
应为“左手为阴右手为阳”吧。因左手代表血脉,心和肝脉所在;右手代表气脉,肺和脾脉所在。
心乃血之源,肝为血之藏,而血为“阴”;肺为生气之主,脾为生气之源,“气”为阳也!
 
“脉象数、弱,寸脉稍浮,我知道这里的数脉不能代表多少热证,而是代表了元气虚。凡久病脉数,多预后不佳。3月底去世。”这种判脉也值得商榷!
气不足则脉弱,血不足则脉细。你的叔叔应该是“弱、细、数”脉。弱细说明气血不足;数脉代表阴亏、已起内火(虚火内热)。
 
  中医大抵有3个流派,《黄帝内经》、《难经》是一派,如刘止唐《圣余医案》;《汤液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一派,这是中医的主流;华佗、走方医(《串雅全书》)是一派。为什么独尊仲景之学?因为只有张仲景的这套东西形成了鲜明的系统。所以,合格的中医必须具有的技能是,完全理解和灵活应用仲景之学。这是绝对必须的前提。
  并不是每个中医从业者都能代表中医应有的水平,相反的,绝大多数中医从业者是中医门外汉。这个话听起来太刺耳了是不是?刺耳那就对了,这就是我多年接触的中医从业者所得出的结论。
  并非当代缺乏好的中医从业者,古代同样如此。举个例子,《温病条辨》的作者吴鞠通就是一个草包。很奇怪的是,竟然有很多人能从《温病条辨》中读出各种高明的医学思想。《温病条辨》讲的对不对、讲得好不好,首先,理论体系层面能不能自圆其说,不能自圆其说肯定就是瞎掰;其次,假如能自圆其说,实际效果怎么样临床上验证一下就行了。这么简单两个步骤就可以搞定,为什么不先试试?
  有人说《温病条辨》既然很差为什么会如此流传?这个道理很简单。读东汉历史,董卓那么坏,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跟着董卓混?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很多人打个圆场,只是为了方便混口饭吃。就像现在,如果某人刚好因为赞扬《温病条辨》而受益,听到我如此评价《温病条辨》,肯定会跳出来反驳一番以证明自己的“合法”地位,这是人性的问题,不是做学问的范畴。退一步讲,在《温病条辨》的追随者看来,温病条辨有一定的疗效,有这一条就够了。殊不知,这是概率因素的必然结果,随便拿一本中医书,都能解决某些问题,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几乎是绝对的。
  读懂《伤寒论》以后,就知道伤寒论纯粹治外感病的条文并不多,半数以上的条文用来解决外感病因误汗、误下等引起的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误汗、误下引起的问题呢?四个字:庸医为患。可想而知,不仅仅是现在遍地庸医,在古代同样如此。
  如脉法,三部脉是人迎、趺阳和寸口;而《难经》言脉独重寸口。我们现在讲的脉法,主要是寸口脉法,因为人迎在脖子两侧,把人迎脉是“掐脖子”的动作;而趺阳脉在足背,对女士颇多不礼;寸口脉在手腕,这就方便多了。寸口脉法大抵可以分为伤寒脉法和内伤脉法,伤寒脉法不区分寸关尺,内伤脉法区分寸关尺。
  脉法是中医讲得很乱的一个方面。比如《伤寒论》中讲到,“脉阳浮而阴弱”,阳是什么?阴是什么?“脉”,是寸口吗?有人说寸脉为阳尺脉为阴,也有人说左手为阳右手为阴。这类问题,仅凭读书和考证是得不出有效结论的,必须实际验证。
  寸口脉法中的数脉,代表了什么意思?很多医书上讲,数脉代表热,代表阳盛。真的是这样吗?既然数脉代表热,那,洪脉不也代表的热吗?这里不就冲突了。身体热的时候,脉象到底应该数还是应该洪?洪和数的区别在哪里?
  今年(2018)春节我去一亲戚家里,是我远亲的叔叔,他近几年连续每年冬天咳喘,一年比一年厉害,去年冬季发作以后,直到春节前大部分时候在住院。我去他家,他脉象数、弱,寸脉稍浮,我知道这里的数脉不能代表多少热证,而是代表了元气虚。凡久病脉数,多预后不佳。3月底去世。
  读书,我特别怕一种人,他们偏于某种思维或者某个流派,而对于其它和自己不一致的一概否定。之前说过,巫医命卜是天人之学,为医者,非得博览群书,贯通其脉络,验证其是非,改其利弊,方能言医。医者,干系别人性命,与人命有关的事情,怎么敢胡乱瞎掰?
  前几年发生的绿豆事件,什么绿豆治百病,怎么可能呢?这些讲话的人,他自己患个什么绝症,让他用绿豆试试看?
  还有人鼓吹什么自己用鹿茸虫草给别人治好了某病,我说你就算了吧,这纯粹骗钱的把戏。一般来说,一副药的成本不超过平常一顿饭的成本是正常的,一副药的药味不需要超过8到10位,超过了这个界线,多半有问题,不是庸医,就是骗钱。常读医书,能用到人参、鹿茸、虫草这些价格昂贵的中药的机会非常少,即便说最好要用,也常常有替代方案。每个人的钱都是血汗钱,不去提升医术,而总是削尖脑袋从赚钱上下功夫,用高价药来掩饰自己的无能?
  电视、网络的各种健康讲堂,开讲的中医大都是平庸之辈,让人实在想不明白,这些人是通过什么渠道、什么方式被弄来讲课的?想想看,中医这东西,怎么可能是几句话就能给普通人讲明白的东西。更何况,阴阳术数中的哲理、数理,和道家阴阳顺逆这套东西,很多人耗尽毕生也难以入门。不由得让人感叹,天下的事情,小忽悠跟着大忽悠一起忽悠。
你是学编程的?有没有考虑过中医之所以那么多庸医是因为中医实在太难,每次分析判断病情涉及的参数变量很多,大部分人基本无法联动思考,也不清楚这些变量的关系。
你是否有想过通过电脑来解决这种问题。将每个药的药性设置不同的属性,根据症状来涉及一个最优解算法?
 
这个设置有点儿难。除非你有足够大的数据量,而且是正常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数据。
 
你是学编程的?有没有考虑过中医之所以那么多庸医是因为中医实在太难,每次分析判断病情涉及的参数变量很多,大部分人基本无法联动思考,也不清楚这些变量的关系。
你是否有想过通过电脑来解决这种问题。将每个药的药性设置不同的属性,根据症状来涉及一个最优解算法?
我倒觉得在经络学上,通过电脑程序可以试一试。把疾病的阴阳、虚实辨证所具备的条件输进去,把阴证阳证治法输进去。可操作治疗机器自动作穴位治疗。也可输进药方调出来选择。庸医方剂不可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