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黄帝内经集解》补遗:《素问·阴阳别论》第七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7
声望
63
年龄
62
龙伯坚、龙式昭编著《黄帝内经集解》
金栋[FONT=仿宋](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FONT]补遗
阴阳别论114.jpg

阴阳别论第七

【补遗】

[FONT=黑体]【阴阳别论】[/FONT]吴昆[FONT=仿宋]说:此篇言阴阳与常论不同,自是一家议论,故曰别论。

丹波元简说:吴云:“此篇言阴阳,与常论不同,自是一家议论,故曰别论。”简按:有《五藏别论》、《经脉别论》,吴义为长。马云:“据篇中有别于阳者,知病处也等语,则别当彼劣切。”非也。

李经纬、邓铁涛说:吴崑注:“此篇言阴阳,与常论不同,自是一家议论,故曰别论。”本篇内容,是运用阴阳的道理,讨论脉象和主病,并按经脉脏腑的分属,论述病情、诊断和预后,指出四经脉象和十二经的变化,与四时十二月的自然变迁必须适应,是一篇脉学的专论,它的体系仍是宗于阴阳学说的。

《汇粹》说:本篇讨论了经脉、脉象的阴阳,提出了真藏脉以及阳结阴结,阳搏阴搏等经脉发病的脉象、病症及预后。由于本篇所论阴阳与一般所说的阴阳含义不同,所以篇名“阴阳别论”。正如吴崑说:“此篇言阴阳与常论不同,自是一家议论,故曰别论。”

程士德说:阴阳,本篇系指脉象而言。别,另外、特殊的意思。由于本篇所论脉之阴阳,侧重于其在三阴三阳经病证诊断方面的意义,与他篇所说的阴阳含义有所不同,故名《阴阳别论》。正如《素问吴注·卷二》云:“此篇言阴阳与常论不同,自是一家议论,故曰别论。”

傅景华说:本篇论脉象阴阳、经络病状、诊察预后,与以上阴阳理论不同,为阴阳的具体应用,所以称做“别论”。其中重点论述了四时脉象、真脏脉象、六经发病,以及各种疾病的症状、诊察、预后等。关于用五行生克乘侮与生成之数来推算的死亡日期,当正确理解其人与自然之数相应的规律。此外,该篇中还特别强调了阴阳相反和谐的关系,并指出阴阳失和所导致的各种危害。阴阳和调是养生的基本原则,阴阳失和是患病的主要原因,调和阴阳是治病的根本方法。

胡天雄说:姚云:“阴阳之变无穷,故其称名亦异。此篇以真藏为阴,以胃脘为阳,与诸篇之言阴阳大别,故以别论名篇焉。但其中所定死期,不可执泥。”天雄按:篇中以真藏脉谓之阴,以胃气脉谓之阳,《内经》各篇皆未论及,故曰阴阳别论。别论者,另是一论也,与《五藏别论》、《经脉别论》之别字义同。

金栋按:后世注家多引吴昆说为释题依据,如上各家解题。实际上,今本《内经》各篇内容,有些非常简略,有些又非常庞杂,不一而论,并无直接承继关系,但学习中又须相互参看,才有助于全面理解经旨。通览《内经》一书,凡是论阴阳者,哪些篇是“阴阳与常论同者”?哪些篇是“阴阳与常论不同者”呢?又有哪些篇不是“一家议论”、不是另一论呢?所以姚止庵说“阴阳之变无穷,故其称名亦异”,甚当。

又,观本篇经文中有“别于阳者”、“别于阴者”语,此“别”字,尚有辨别、诊察之义。[/FONT]
 
阴阳别论114.jpg
阴阳别论115.jpg

[FONT=仿宋]【四经十二从】胡天雄说:四经与十二从对文,则经字当训“经常”之经,不得训“经脉”之经。十二从既指经脉之顺从,则四经当指四时之常藏。天之十二月,统于春夏秋冬四时。人之十二经,统于肝、心、肺、肾四藏。

【十二从】程士德说:诸注不一。杨上善释为十二爻,《太素·卷三·阴阳杂说》注:“谓六阴爻,六阳爻。”王冰谓指十二辰,注云:“从,谓天气顺行十二辰之分。”十二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素问注证发微·卷一》注云:“十二从者,手有三阴三阳,足有三阴三阳,而十二经脉之行,相顺而不悖也。”上述诸注不一,《素问识》认为“如十二从,则从王吴之义,为十二辰、十二支,则至‘人有’二字而穷矣。若依马张之说,而为三阴三阳,则之下文云‘应十二脉’而穷矣。宜置于阙如之例。”按:十二从当与四经一样,为人身之一部位,诸家强为之释欠妥,当从《素问识》阙如待考。

金栋按:不必阙如,十二从即十二经脉也。据《集解》所引喜多村直宽说,“乃与下文应十二脉不相戾也”之缘故。经文明说“人有四经十二从”,十二从即人体的组织结构,怎么会是十二辰、十二支呢?“人有四经”,是因为天有四时;“人有十二从(经)”,是因为天有十二月,乃天人相应推演而来。说明此句尚未与五行结缘,否则当说人有五经了!然注家百方弥缝给予解说,认为“不言五经者,土贯四行,寄王于四经也”之故。《内经》论经脉之数,有多种说法,本篇为四经、十二经,还有十一经脉的痕迹(《灵枢·本输》)、二十八脉之说。十一经脉乃“天六地五“之推演,二十八脉即“天周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灵枢·五十营》)之推演,此等因所推演的理论依据(工具)不同所致。据《灵枢·营气》篇记载,营气(血)的循行路线尚有任、督二脉,加上十二经脉,后世医家谓之十四正经。但此十四正经并非由天人相应推演而来,没有推演的依据,所以《内经》没有十四经之说。由“天六地五”推演之十一经脉说,尚见于马王堆出土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以上四经、十二经、十一经、二十八脉等说法,系天人相应推演的结果。这是因为“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董仲舒《春秋繁露》),非解剖而来,所以至今解剖未能证实这些组织结构。其推演的结果,则为或然性,甚至不准确!

【十二月应十二脉】金漥七郎说:此七字恐衍文。

胡天雄说:帝问“四经十二从”,伯答“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黄帝之问,岐伯之答,至此已了无余义。此句疑是古注误入正文所致。

傅景华说:此解释上文,疑注语混入正文。[/FONT]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