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聊聊出国几年从屡败屡战到养生有道的经历和心得感悟

宁静致远Luna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8/03/31
帖子
8
获得点赞
0
声望
1
所在地
云南
“25岁之后明显觉得身体变差了,熬不了夜了。”

“你现在赶紧开始保养,过了25再开始就晚了。”

“哎呀真羡慕你这么年轻,好好享受吧,再过几年,尤其是过了25之后,你就会非常怀念现在的状态!”

25……似乎成了一个魔咒般的数字。而我刚好是从这个年龄开始,身体越来越健康,整个人的状态的状态也越来越好,在此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经历和心得,包括其中机缘,我也会慢慢道来。我从刚来到这个欧洲小国开始,就陆续听到以上各种关于“青春短暂”的提醒。读语言班和研究生的时候,周围的同学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年龄层,年龄小的如我,刚满20岁,中国人,年龄大的甚至有当地的退休老奶奶(具体年龄不详,但当地是65岁才退休),婚姻状况也各不相同,单身的、不婚的、有娃的、带孙的……总而言之,什么人都有,大家对健康和保养的看法也颇为不同。外国同学遵照西方营养学的理念生活,自成体系,中国同学以女生居多,对保养和健康的关注度比较高,擅长旁征博引。至于我呢,从中学开始就关注诸如减肥啊养生啊之类的话题,杂志买了不少,网上各种经验诀窍也经常浏览,在我当时接触到的范围内,西方营养学最为主流,所以我当时的观念也比较西化,只不过我发现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变得越来越健康,体型更是横向发展……简直是要命,我当时还以为是自己不得要领,不够努力,直到接受专业指导依然没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才开始思考这些到底适不适合我,进而慢慢转投中医的怀抱。

在国外第一年读语言的日子算是我过得最轻松的一年,固定课程只安排在上午半天,周一上到周四,再自己选择两门选修课,选修课都是在下午,因此时间上并不紧张,但由于语言引起的各种直接和间接问题,加上生活的琐事,我一直觉得有压力不小。后来我才发现真正的压力是在第一年的试炼过后才开始的,语言班读完后我在本科课程的语言学专业当了一个学期的插班生,老实说,我真的没听懂过课,虽然当时关系不错的一个同学主动借笔记给我,但我想说真的看不懂啊……我刚开始只觉得外国同学的书写姿势很奇特,原来笔迹也是如此,据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他们也经常看不懂别人的字。然后负责留学生的领导又通知我们必须通过每门课的考试才能拿到学分,听完我整个人都绝望了……生活方面呢又面临人际、住房、身份等等麻烦,导致我在那个冬天狂吃甜食,胖了一大圈,等我反应过来时,直接被体重称上的数字吓到腿软,毕竟它甩开历史最高点好几条街。于是我开始鼓捣了各种所谓的健康食谱(现在看来是错得离谱),终于弄得自己身体越来越差,寒湿加重,人也没精神,老是犯困。期末的考试当然是毫无悬念地没过啦,除了我,其他几个中国学生连脸都没露,还好最后学校没有为难我们,给足了我们学分,原因是当时校方自己也没商量好到底要不要我们考试,通知我们考不过没学分的只是那个领导自己的想法。本以为苦日子已经到头了,后来读研才发现自己图样图森,之前那些都只是预热而已,真正的大BOSS还在后面。
 
语言班读完之后我又申请了据说是最好毕业的硕士专业,按照当地规定,硕士只要把学分修满,最快一年就可以毕业。我铆足了劲,打算一年就读完,但开学之后发现是我太高估自己了。我们专业在离主校区所在的城市一个小时的小城里,但老师们大多数都住在主校区所在的城市,那里算是当地排名前几的大城市(如果以我们的“大城市”标准去衡量,就会觉得很小家子气了,因为那里的人口连一百万都不到,城市面积也小),而我们专业所在的小城人口只有五万多,散着步穿城而过那也是相当容易的。因此学校为了大多数老师的方便,把课程安排得非常紧,正常进度下一年修完的课程,我们则压缩到了四个半月,加之语言上的困难,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大概就像一个学了一两年中文的外国人要来中国读个专业比较简单的硕士,也许专业知识并没有很难,但光是语言就够他喝一壶了。相比国内,当地的本科和硕士是比较好申请的,但是毕业确实是个大难题,我碰到的顺利毕业的留学生比例不算很高(硕士比例更高,毕竟熬一两年就完了,本科很难),很多读了一两年就放弃了,或者觉得读不下去,但是又不想就那么回国,最后耗在当地。我们几乎每门课都有作业和考试,作业类似于一个小论文(具体规模要看老师的要求了),写完还要做PPT,准备稿子,然后在班上演讲。那段时间的生活状况是:哪天不用熬夜就算特别幸运的事了,有时候还需要通宵,第二天赶着去交作业、演讲、上课,下课之后还有小组作业,我们每天一门课,下午连上几个小时,中间休不休息、休息多久就看老师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回到家里已经差不多十点了。除却学习生活外,我还是很执着地自己鼓捣营养餐,做别人推荐给我的高强度有氧操。那段时间如果吃得少,然后天天跳操的话确实会瘦,但精神不太好,老觉得没劲,饮食和锻炼不管哪一样没做好,都会立马反弹,而且比上一次更加难减。我一直有宫寒的毛病,手脚冰凉,怕冷,那段时间其实是有加重,只是我没在意。而且我是个很少拉肚子的人,除非吃坏肚子,但当时拉肚子的情况发生得很频繁,我还以为是饮食调整了的原因。

好不容易熬到了结课,终于可以不用熬夜了,不过我挂了两门课,要准备之后的补考,加上论文导师很严,催着我赶紧开始找资料看,当时大概找了有几十篇跟我的课题相关的外语论文,每天除了复习就是看论文,顺便找下兼职,其余的时间尽量坚持跳操,只是没刚开始那么有用了。

两门课的补考我都顺利通过了,然后就开始了我的兼职生涯——教中文。我找到一个当地的外国家庭,给他们家的小朋友当中文老师,除了给小朋友正儿八经地上课外,还要陪她玩,锻炼口语,每次陪她跑跑跳跳的时候我都佩服她旺盛的精力,反观一下自己,我真是累得太容易了。小朋友的爸爸是从业几十年的外科医生,妈妈是药剂师,开了一家药店。小朋友父母知道我的情况后要我去验下血,看是不是甲减,顺便要我去他家药店接受专业的饮食指导。他家药店跟一个实验室有合作,药店卖研究室的产品,然后实验室派他们的专业营养师定期到药店去给顾客测量并定制营养餐。我没有用他们的产品,但小朋友的妈妈跟营养师打了招呼,于是我就开始了真正的西方营养学的指导了。
 
整体思路跟我之前在网上了解到的差不多,以肉为主(猪肉和羊肉除外,因为脂肪含量高),少量的碳水化合物和水果,水果不能吃葡萄、香蕉等含糖量高的,沙拉则可以随便吃,每周进行至少三次的有氧运动,每次须在半小时以上。早餐是脱脂牛奶配谷物片或者饼干(谷物片三勺,或饼干五片),牛奶里面可以加无咖啡因咖啡,或者一点点的高乐高,对于我这种早餐习惯吃很多的人来说还是有点痛苦的……午餐是沙拉+肉+一小块面包+一个水果,晚餐必须要摄取蛋白质,否则晚上睡觉时,身体如果没有足够的能量用来消耗,就会分解肌肉里的蛋白质,晚餐是沙拉+一杯脱脂酸奶或一个水煮蛋或肉+一个水果,每餐吃的肉不能超过自己的巴掌大,另外油也只能放一点点。我按照营养师给的食谱严格执行了一个星期,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散步半个小时,结果检查的时候发现我居然还胖了,体脂也增高了,于是把肉的量从巴掌大降到半个巴掌大,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最常出现的感觉就是饿……要知道写论文也是很耗体力的,每天找资料加绞尽脑汁地码字,由于我的课题偏实践,理论资料比较少,但导师给我的理论部分规定了必须达到的量,所以每次都找得很痛苦,进度很慢,周末还要外出做调查问卷。刚开始我还能每天给自己灌鸡汤,告诉自己为了外形和健康,一定要坚持,觉得自己当时的亚健康状态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胖,其实后来接触中医才知道,实际上恰好是因为身体不健康才会出现太胖太瘦的问题,所以认知是多么重要啊……
 
这样的饮食越到后来越难坚持,到了四个月的时候我终于放弃了。体脂降了一点点,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很多,首先是肠胃变得更弱了,到后来我只要一吃沙拉就胃疼,有一次在跟朋友外面吃饭的时候点了一大盘沙拉,吃完就开始发作,十分钟就到家的路我们走了半个小时。其次人也很没精神,觉得很累,容易犯困,什么都懒得做的感觉。我很奇怪为什么明明是科学饮食和运动,但身体似乎不但没变好反而在下滑,我就在想是不是这根本就不适合我呢,于是在网上查自己属于那种体质,适合什么样的饮食等等,就这样接渐渐触到中医的各种理念。在我从小接触到的教育环境中,中医似乎太神秘了,以至于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但对自己国家的传统医学却没有正确的认识,以前老觉得中医很多理论太玄了,后来通过自己去实践去证实,越来越被她折服,越来越喜欢,也逐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中医于我来说就像是一个切入点,让我开始用全新的眼光去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我起先只是偶尔在网上看看中医的科普,夏天的时候,论文答辩完我就回国玩了两个月,期间去了一趟好友所在的城市,她妈妈带我去了她们经常去的一家盲人按摩店,还嘱咐别人说看看我身体怎么样,我心想按个摩还能看出啥,事实证明我还是太无知……根据肌肉的松紧度能分析出很多问题这是好理解的,但根据按到哪些穴位会有反应,包括程度,也能准确地反映出很多问题,按摩的师傅总结出我颈椎不太好,坐的时间太长,肠胃不好等,按到脚底板的时候,有个地方痛得我直接喊了出来,师傅冷不丁问了一句“你这几天拉肚子吗?”,我当时挺惊讶的,因为我恰好就在几天前开始莫名其妙地拉肚子,还有点严重,师傅又问我平时是不是也便溏,老跑厕所,我说最近半年都是这样,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师傅问了一下我的饮食情况,然后建议我不要再按照西方人那套饮食习惯吃饭了,不适合,而且我寒湿比较重,对于生冷的东西一定要忌口,另外我特别痛的那几个穴位平时也可以多按按,还说我小姑娘家家的别老想着减肥,现在年轻人喜欢乱来,把身体都搞坏了,注意饮食和锻炼,规律作息,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身体好了体型也会恢复到最适合自己的状态。如果说最开始我只是随便看看,把中医当做可以试试的养生指导,那么这次我确实隐约感觉到她的神奇和深邃,觉得她一定有很多很多智慧值得去深入探索。
 
回国陪家人的日子过得特别快,转眼又要去欧洲了。在家的那段时间我买了几本中医的入门书,看得很起劲,经常按照书里说的经络和穴位知识在自己身上实践,乐此不疲。但这些都是非常基本的科普读物,直到后面接触到《黄帝内经》,才发现中医不仅仅是我之前了解到的经络和针灸、方剂等术的内容,中医是有思想有灵魂的,有自己独特且深刻的理论,和对生命以及世界的认识。以前的我认为这些都太玄乎了,加上在网上看到有些人对中医的批判,就更加觉得这是门“伪科学”。但我回想当初的偏见才发现它们来自于自己浅薄和固有思维的局限性。我们这代人接触的教育是比较西化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本身就是两种截然不用的体系,思维方式也不同,用我们西式的思维模式去解读中医?这本身就不科学。而且当初的我并没有真正地去了解中医,仅凭网上看到的某些言论和别有用意的断章取义,就否定它的价值,这就更不科学了。我们有时候会凭着自己的固有思维去评价自己不了解的领域,给它打标签并下结论,但如果我们好好分析这一举动,似乎也不科学吧。这一次我把自己当成一张白纸,认真地去体会这个新的世界。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一位中国留学生,物理博士,起初我只知道他是被派过来交流学习的,因为当地的大学和他在国内的大学有一个合作的实验项目,他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和当地的博士生一起完成其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位朋友为人很友好也很好相处,而且很谦逊,我后来才知道他在国内的学校名气那么大,但从没在他身上看到一点傲气。有一次吃饭时听他说起自己在吃中药,我一下就来了兴趣,问他信不信中医。他回答说自己是个实用主义者,有用的就承认,没什么信不信的。接着我们又讨论了一下中医的境况,还聊到了一些玄学话题。他说了一句话我印象还挺深的,他说其实科学的态度就是不能证伪就不否定,会继续探索,在未能用实验去证伪的前提下是不会轻易说“不科学”的,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我听完就在想,可能很多人都学了个假的科学精神吧……在国外的中国人圈子很窄,我周围的朋友也没有喜欢中医的,基本还停留在“中医=中药”的认知,对于中医的理论更是不信。所以我平时也只能在网上看点中医知识,而这个朋友的出现对我是一种很大的精神鼓舞和慰藉。我后来又请教了他一些养生的问题,他说自己只是个中医爱好者,怕自己判断不准确,于是推荐了一位同是学物理的朋友给我,据说已经是拜了师正式在学中医的,只不过这次性别不同,是位女博士,我一脸佩服“哇!传说中的女博士啊,还是学物理的!”,朋友又补了一刀“而且还是理论方向。”“理论方向?”“听说比我们更难毕业,我是实践方向的。”“……厉害”。
 
毕业之后我发现跟研究生专业挂钩的工作不太好找,尽管该行业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08的经济危机之后,这边的经济情况并不乐观,虽然最近几年在好转,但工作还是挺难找的,尤其是对于外国人,还有身份这一层限制,工作居留并不好换。所以我最后还是选择了老本行,去了一家小公司当翻译(我大学是小语种专业),之后陆续又换了两份工作,最后去了家当地比较大的公司,算是稍微稳定了点。我的生活比较简单,每天就是公司和家里两点一线,回到家里就看会儿书上会儿网,尽量不跟国内太脱节。以前在国内的时候不觉得,但是出国之后深刻感觉到国内发展的迅速,每次回国都不一样,我所在的小国则是很少有变化,用当地人的解释就是“经济危机,你懂得”,然后加上一个耸肩的动作。新工作我是三月份入的职,刚开始接触新的行业,有太多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不仅是专业术语的问题,相关行业的知识也非常重要。当时我手上有个很长而且很难的翻译,公司领导催得也很紧,整个公司就我一个中国人,从翻译到审核都是自己来,压力挺大的,所以我也经常把文件带到家里看,或者在家改一下自己的翻译。直到把这个文件翻译完我才长舒一口气,加上自己也慢慢适应了新工作,回家之后的自由时间就多起来了,于是我又开始倒腾自己的兴趣爱好。
 
先食疗方法调整自己的胃!胃口好身体就好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