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篇;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伤寒论说的胃家实,是指伤寒表不解复入胃经发生的一些病理现象。因为阳明胃经是多血多气之经,胃又多恶燥,受纳饮食之物,万物受归于土,因此,病邪入于阳明多发实证。阳明胃经出现了经证腑症的这些实证的现象就是胃家实。胃家实有三个方面,也就是三个不同的发病来源。所以就有太阳传来的太阳阳明,少阳传来的少阳阳明,未经传变而自病的正阳阳明。
外感不同于其他疾病,治之容易传变也快,在治疗上也千差万别。在中医上病邪的性质不一样,感邪深浅也不一样,人的体格又不一样,所以真就是因人因时因事治宜。现在中成药也好,西药也好,输液也好,医生们总是服用那种感冒药都不见疗效,说药不管用。这种服药不起效果的原因是因没有辨证造成的。外感治之确当可随手凑效,邪重体弱治之不及时或不当就传入了它经,胃家实就是外感传入了阳明经,传入了阳明经郁里化热就出现不恶寒反恶热,大渴引饮汗出的阳明里热证。这就是伤寒论上‘白虎汤证’的阳明经证。如大渴特别厉害背恶寒就得加人参来补气生津,就叫‘白虎加人参汤证’,如经误治也好,自动传变也好,不发生胃热的症状而发生胸热的症状,胸中生热了,主要出现脉数舌红苔黄烦躁的现象就用‘栀子豉汤’来治疗,栀子有清热之功效,豆豉有宣发之能,一清一宣轻轻宣上之品去治疗胸热,那就热去病除身安无恙了。如传变入里影响水道,舌红口渴小便不利,出现了津亏水热相结的病症就得用‘猪苓汤’来治疗。为什么不用‘五苓散’呢,‘五苓散’的方剂是解表利小便的,用解表的温燥桂枝去治疗津亏水热互结的蓄水症那就恰得其反了。
邪传阳明经不但足经的阳明胃经受邪而手经的阳明大肠经也受病,这就叫做阳明腑症,阳明腑证就叫作不更衣,伤寒论就用三承气汤来治疗,三承气汤的药物是几味药的互相交替使用,根据病情怎样交替施治呢,简单的讲张仲景是根据痞满燥实来制定,‘大承气汤’是痞满燥实倶重的方剂,‘小承气汤’是痞满重燥实轻的方剂,‘调胃承气汤’是和胃攻实的方剂。太阳病的腑实证。大承气主的症状是恶热,谵语,手足汗出,不大便,绕脐而痛,拒按,或热结旁流下利纯清水,脉沉迟实。或目睛不了了,或循衣摸床,总之吧,是治疗痞满燥实重症的方剂。小承气没有芒硝,芒硝是咸寒汤涤软坚的,所以它的主症是,脉滑疾痞满而燥坚不甚,或不燥坚所用的方剂。调胃承气汤是燥坚而不痞满的方剂,他是减去了厚朴枳壳的气药而组成的。还有个‘麻仁丸’它是为脾约而设的。脾约的原因是因热,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造成不大便。它是十日不大便而无所苦,麻仁丸是润导法,他不是攻下法。还有猪胆液润法,蜜导法,都是硬结在肛门而设的,现在有了‘开塞露’这种方子就不用了。在伤寒论就有这么些方子去治疗腑结证,细思张仲景在治疗上是面面倶到,节节有法。如对伤寒论细细玩味可知其真谛。
再一个就是发黄,关于发黄的事主要是湿热影响了肝胆而发生的,胆受肝液其色黄,胆液虽是肝中排泄的废物,它如收回的垃圾,并不是排除的糟粕直接排除于体外,它内寄相火灌入肠中。一、起润滑作用,帮助肠胃排泄粪便,二、帮助于肠胃的消化吸收,再从肠胃排出于体外。如外感入里化热阻止了胆液的排泄运行,串入经络血液就产生了发黄。阳性的发黄在伤寒论上就有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湿热并重的分析与治疗法则。有‘栀子柏皮汤’是治疗湿热并重的发黄,他的症状是烦渴小便不利,再一个就是热重于湿的‘茵陈蒿汤’,它的症状是;小便不利,腹满便秘发黄的症状。还有一个‘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它是治身痒,发热恶寒脉浮带有表征发黄的症状。另有一个‘茵陈五苓散’他是利便退黄的,这都是些治阳明湿热发黄的方子。还有一种寒湿发黄,也叫作阴黄,他的黄色是晦暗的,脉沉迟,畏寒便溏。就用‘茵陈术附汤’来治疗。论起发黄还有一种胆裂发黄,那是从恐吓而得,但不属伤寒的湿热寒湿证。伤寒论,论及了经症腑症的各种下法,清法,润法,湿热寒湿的治法,其意义虽都是从外感而引来的讲述,可是我们在临床不能固执在这方面,必须要因证适宜的运用古法,精确的抓住病机,准确的运用药物,酌量的符合病情去治疗,达到收效。
少阳篇;
少阳的提纲是;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病是伤寒五六日才出现的,但不足日数多少。伤寒论为了条理的讲明未免有些形式化,我们医师们在临床治疗上可不能按书本去治病,主要的就是‘辨证施治’病情的来源是病因。症候才是所治的对象,少阳病不只口苦咽干目眩,还有寒热往来,嘿嘿不欲食,呕而胸胁苦满等好些症状,这些症状也不必悉倶,如有一症出现就可用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来治疗。‘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少阳是足肝胆经与手三焦经,肝胆经走两胁,主半表半里,三焦主运行,不能发表,不能泻下,以和解肝胆通条水道调和中州。‘小柴胡汤’是主要方剂。‘小柴胡汤’的加减运用是因病治宜。不必细讲。再说少阳病的变证。变证的原因很多,有经误治,有经自动传变,无论病的来源怎样,总以对症治疗为主。伤寒到五六日(这是个具体数,不是一定数)出现薇恶寒,肢节痛疼,微呕,心下满,就用‘柴胡桂枝汤’来治疗。就是‘小柴胡汤’加上桂枝白芍。如发热汗出不解,呕利,心下痞满,大便不利产生少阳病兼里实者,即少阳阳明合病就用‘大柴胡汤’来治疗。若伤寒十多日不解,胸胁苦满,日晡发潮熱,可用柴胡加芒硝汤。伤寒五六日,胸胁苦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头汗出,寒热往来,心烦,就是少阳病兼水饮内结而造成,就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来解表温阳化饮。如伤寒八九日不应下,医反下之i,造成少阳病兼表里虚实错杂证,胸满惊烦,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就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扶正祛邪,通阳泻热,重镇安神,来治疗。还有少阳之邪热廹肠道下利的‘黄芩汤’,而呕的‘黄芩加生姜半夏汤’太阳少阳合病的,心下硬,颈项强而眩的经络针刺法。还有外感经水适来热入血室的寒热往来症的‘小柴胡汤’治之的方法。总之,少阳是半表半里,以上的治法都离不开柴胡的和解。汗、吐、下,三法都不能用。学习伤寒论,论经辨证先掌握这个法则,这样,才不致开方有误。
、 太阴篇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什,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又曰;虚者太阴,实者阳明。从提纲上看,就是腹满吐下不止,不能吃东西的病,这是因为虚寒造成的,这种病情,医师可不能用苦寒泻下之法,一旦用苦寒药泻下,就可能引起下利不止,心下结硬无法收拾的局面。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太阴属脏有寒,应当用温药温之,就得用‘四逆,理中’的剂型来治疗。
太阴病那么说能用解表的药吗?能用!太阴病脉沉迟可温里,脉浮缓可解表。解表可用‘桂枝汤’;温里可用理中四逆辈。太阴病若表不解的发热下利,利不止,心下痞满者,这是表证里气虚的现象,那就再用‘桂枝加人参汤’来治疗。太阴病有表症,腹满而痛能用是么药来治疗呢?就用桂枝加芍药汤治疗,大实痛就得再加大黄来治疗。太阴病是虚寒病,脾虚不能运湿,寒湿阻止了肝胆的疏泄就能引起了发黄,如小便通利那就不会发黄的。如果手足温,大便硬那就是病情自以转向阳明了,如果转向阳明脉出现缓实,就从阳明而愈。如果用温里药太过了就可能会发生燥热,如果寒湿瘀滞也能化热,化热后就转属阳明了。治太阴病先主以温,防下利。治太阳病先主以热、实、燥。阴阳之治各有分轨,是为正论。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伤寒论说的胃家实,是指伤寒表不解复入胃经发生的一些病理现象。因为阳明胃经是多血多气之经,胃又多恶燥,受纳饮食之物,万物受归于土,因此,病邪入于阳明多发实证。阳明胃经出现了经证腑症的这些实证的现象就是胃家实。胃家实有三个方面,也就是三个不同的发病来源。所以就有太阳传来的太阳阳明,少阳传来的少阳阳明,未经传变而自病的正阳阳明。
外感不同于其他疾病,治之容易传变也快,在治疗上也千差万别。在中医上病邪的性质不一样,感邪深浅也不一样,人的体格又不一样,所以真就是因人因时因事治宜。现在中成药也好,西药也好,输液也好,医生们总是服用那种感冒药都不见疗效,说药不管用。这种服药不起效果的原因是因没有辨证造成的。外感治之确当可随手凑效,邪重体弱治之不及时或不当就传入了它经,胃家实就是外感传入了阳明经,传入了阳明经郁里化热就出现不恶寒反恶热,大渴引饮汗出的阳明里热证。这就是伤寒论上‘白虎汤证’的阳明经证。如大渴特别厉害背恶寒就得加人参来补气生津,就叫‘白虎加人参汤证’,如经误治也好,自动传变也好,不发生胃热的症状而发生胸热的症状,胸中生热了,主要出现脉数舌红苔黄烦躁的现象就用‘栀子豉汤’来治疗,栀子有清热之功效,豆豉有宣发之能,一清一宣轻轻宣上之品去治疗胸热,那就热去病除身安无恙了。如传变入里影响水道,舌红口渴小便不利,出现了津亏水热相结的病症就得用‘猪苓汤’来治疗。为什么不用‘五苓散’呢,‘五苓散’的方剂是解表利小便的,用解表的温燥桂枝去治疗津亏水热互结的蓄水症那就恰得其反了。
邪传阳明经不但足经的阳明胃经受邪而手经的阳明大肠经也受病,这就叫做阳明腑症,阳明腑证就叫作不更衣,伤寒论就用三承气汤来治疗,三承气汤的药物是几味药的互相交替使用,根据病情怎样交替施治呢,简单的讲张仲景是根据痞满燥实来制定,‘大承气汤’是痞满燥实倶重的方剂,‘小承气汤’是痞满重燥实轻的方剂,‘调胃承气汤’是和胃攻实的方剂。太阳病的腑实证。大承气主的症状是恶热,谵语,手足汗出,不大便,绕脐而痛,拒按,或热结旁流下利纯清水,脉沉迟实。或目睛不了了,或循衣摸床,总之吧,是治疗痞满燥实重症的方剂。小承气没有芒硝,芒硝是咸寒汤涤软坚的,所以它的主症是,脉滑疾痞满而燥坚不甚,或不燥坚所用的方剂。调胃承气汤是燥坚而不痞满的方剂,他是减去了厚朴枳壳的气药而组成的。还有个‘麻仁丸’它是为脾约而设的。脾约的原因是因热,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造成不大便。它是十日不大便而无所苦,麻仁丸是润导法,他不是攻下法。还有猪胆液润法,蜜导法,都是硬结在肛门而设的,现在有了‘开塞露’这种方子就不用了。在伤寒论就有这么些方子去治疗腑结证,细思张仲景在治疗上是面面倶到,节节有法。如对伤寒论细细玩味可知其真谛。
再一个就是发黄,关于发黄的事主要是湿热影响了肝胆而发生的,胆受肝液其色黄,胆液虽是肝中排泄的废物,它如收回的垃圾,并不是排除的糟粕直接排除于体外,它内寄相火灌入肠中。一、起润滑作用,帮助肠胃排泄粪便,二、帮助于肠胃的消化吸收,再从肠胃排出于体外。如外感入里化热阻止了胆液的排泄运行,串入经络血液就产生了发黄。阳性的发黄在伤寒论上就有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湿热并重的分析与治疗法则。有‘栀子柏皮汤’是治疗湿热并重的发黄,他的症状是烦渴小便不利,再一个就是热重于湿的‘茵陈蒿汤’,它的症状是;小便不利,腹满便秘发黄的症状。还有一个‘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它是治身痒,发热恶寒脉浮带有表征发黄的症状。另有一个‘茵陈五苓散’他是利便退黄的,这都是些治阳明湿热发黄的方子。还有一种寒湿发黄,也叫作阴黄,他的黄色是晦暗的,脉沉迟,畏寒便溏。就用‘茵陈术附汤’来治疗。论起发黄还有一种胆裂发黄,那是从恐吓而得,但不属伤寒的湿热寒湿证。伤寒论,论及了经症腑症的各种下法,清法,润法,湿热寒湿的治法,其意义虽都是从外感而引来的讲述,可是我们在临床不能固执在这方面,必须要因证适宜的运用古法,精确的抓住病机,准确的运用药物,酌量的符合病情去治疗,达到收效。
少阳篇;
少阳的提纲是;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病是伤寒五六日才出现的,但不足日数多少。伤寒论为了条理的讲明未免有些形式化,我们医师们在临床治疗上可不能按书本去治病,主要的就是‘辨证施治’病情的来源是病因。症候才是所治的对象,少阳病不只口苦咽干目眩,还有寒热往来,嘿嘿不欲食,呕而胸胁苦满等好些症状,这些症状也不必悉倶,如有一症出现就可用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来治疗。‘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少阳是足肝胆经与手三焦经,肝胆经走两胁,主半表半里,三焦主运行,不能发表,不能泻下,以和解肝胆通条水道调和中州。‘小柴胡汤’是主要方剂。‘小柴胡汤’的加减运用是因病治宜。不必细讲。再说少阳病的变证。变证的原因很多,有经误治,有经自动传变,无论病的来源怎样,总以对症治疗为主。伤寒到五六日(这是个具体数,不是一定数)出现薇恶寒,肢节痛疼,微呕,心下满,就用‘柴胡桂枝汤’来治疗。就是‘小柴胡汤’加上桂枝白芍。如发热汗出不解,呕利,心下痞满,大便不利产生少阳病兼里实者,即少阳阳明合病就用‘大柴胡汤’来治疗。若伤寒十多日不解,胸胁苦满,日晡发潮熱,可用柴胡加芒硝汤。伤寒五六日,胸胁苦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头汗出,寒热往来,心烦,就是少阳病兼水饮内结而造成,就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来解表温阳化饮。如伤寒八九日不应下,医反下之i,造成少阳病兼表里虚实错杂证,胸满惊烦,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就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扶正祛邪,通阳泻热,重镇安神,来治疗。还有少阳之邪热廹肠道下利的‘黄芩汤’,而呕的‘黄芩加生姜半夏汤’太阳少阳合病的,心下硬,颈项强而眩的经络针刺法。还有外感经水适来热入血室的寒热往来症的‘小柴胡汤’治之的方法。总之,少阳是半表半里,以上的治法都离不开柴胡的和解。汗、吐、下,三法都不能用。学习伤寒论,论经辨证先掌握这个法则,这样,才不致开方有误。
、 太阴篇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什,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又曰;虚者太阴,实者阳明。从提纲上看,就是腹满吐下不止,不能吃东西的病,这是因为虚寒造成的,这种病情,医师可不能用苦寒泻下之法,一旦用苦寒药泻下,就可能引起下利不止,心下结硬无法收拾的局面。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太阴属脏有寒,应当用温药温之,就得用‘四逆,理中’的剂型来治疗。
太阴病那么说能用解表的药吗?能用!太阴病脉沉迟可温里,脉浮缓可解表。解表可用‘桂枝汤’;温里可用理中四逆辈。太阴病若表不解的发热下利,利不止,心下痞满者,这是表证里气虚的现象,那就再用‘桂枝加人参汤’来治疗。太阴病有表症,腹满而痛能用是么药来治疗呢?就用桂枝加芍药汤治疗,大实痛就得再加大黄来治疗。太阴病是虚寒病,脾虚不能运湿,寒湿阻止了肝胆的疏泄就能引起了发黄,如小便通利那就不会发黄的。如果手足温,大便硬那就是病情自以转向阳明了,如果转向阳明脉出现缓实,就从阳明而愈。如果用温里药太过了就可能会发生燥热,如果寒湿瘀滞也能化热,化热后就转属阳明了。治太阴病先主以温,防下利。治太阳病先主以热、实、燥。阴阳之治各有分轨,是为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