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伤寒论的附子用量每服究竟多少克》(转)
由于度量衡之古今变异,对伤寒方之用量每多众说纷纭。而对以枚、个为量者则易于达成共识。
以附子而论,古今大小当无大差异,弄清每枚附子之重量,结合服用方法,则可知其实际使用之量。
余曾于药房检得附片,拚对成形称之,1枚约10克强。然此皆通货,大小不匀,不可为的据。
近查新版《伤寒》教材,其未附有各种药物每10枚重量一览表。将附子分大者,中大两项 (中小及小者未列入),大者每10枚200克,中大者每10枚150克。如此算来,大者每枚合20克,中大者每枚合15克,中小及小者其均量当在10克左右,与余在药房相称之数亦合。此可置之不论,且以中大者论之,仲景伤寒用附子多者两枚,少则一枚,若用大者,必明言之,并细述服法。今且分述之:
其一,通脉四逆汤标明用大者唯一方剂(含加胆汁),附子一枚用生,合20克,而方后是分温再服,即每服10克药量,其再服未标时间,示人药后斟酌掌握。可一日再服或次日再服,其一次服量较重的是干姜附子汤,虽同是一枚附子且未标明大者,但其要求顿服,故其一次用量为15克,其它四逆汤及加参汤皆普通附子一枚再服,其一次量为7.5克,茯苓四逆汤用生附一枚,其方后注是煮取三升,每服七合,日两服,为两天多用量,每次服量仅3.5克,日量为7克,以上为生附子用量。
其次再谈炮附子,以真武汤为例。真武汤是一枚炮附煮取三升,每服七合,日三服。是一天多的药量,每次药量是3-5克,日量在10克左右。此外仲景用附子十分谨慎,如甘草附子汤,用炮附两枚,取三升,日三服,每服合10克用量,并不为多,但其方后注却谆谆告戒:恐一升多者,宜服6-7合为始。
查伤寒用附子方共17方,其用量大略如上述。其生附子用量多则10克,轻则3-5克,炮附重则15克,少则3-5克,且甚为谨慎。此外,仲景用附均去皮 (今也去之),若减去皮,量则益少。
由于度量衡之古今变异,对伤寒方之用量每多众说纷纭。而对以枚、个为量者则易于达成共识。
以附子而论,古今大小当无大差异,弄清每枚附子之重量,结合服用方法,则可知其实际使用之量。
余曾于药房检得附片,拚对成形称之,1枚约10克强。然此皆通货,大小不匀,不可为的据。
近查新版《伤寒》教材,其未附有各种药物每10枚重量一览表。将附子分大者,中大两项 (中小及小者未列入),大者每10枚200克,中大者每10枚150克。如此算来,大者每枚合20克,中大者每枚合15克,中小及小者其均量当在10克左右,与余在药房相称之数亦合。此可置之不论,且以中大者论之,仲景伤寒用附子多者两枚,少则一枚,若用大者,必明言之,并细述服法。今且分述之:
其一,通脉四逆汤标明用大者唯一方剂(含加胆汁),附子一枚用生,合20克,而方后是分温再服,即每服10克药量,其再服未标时间,示人药后斟酌掌握。可一日再服或次日再服,其一次服量较重的是干姜附子汤,虽同是一枚附子且未标明大者,但其要求顿服,故其一次用量为15克,其它四逆汤及加参汤皆普通附子一枚再服,其一次量为7.5克,茯苓四逆汤用生附一枚,其方后注是煮取三升,每服七合,日两服,为两天多用量,每次服量仅3.5克,日量为7克,以上为生附子用量。
其次再谈炮附子,以真武汤为例。真武汤是一枚炮附煮取三升,每服七合,日三服。是一天多的药量,每次药量是3-5克,日量在10克左右。此外仲景用附子十分谨慎,如甘草附子汤,用炮附两枚,取三升,日三服,每服合10克用量,并不为多,但其方后注却谆谆告戒:恐一升多者,宜服6-7合为始。
查伤寒用附子方共17方,其用量大略如上述。其生附子用量多则10克,轻则3-5克,炮附重则15克,少则3-5克,且甚为谨慎。此外,仲景用附均去皮 (今也去之),若减去皮,量则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