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泻心汤

李荣伟

闻名全坛
版主
注册
2011/09/25
帖子
14106
获得点赞
1115
声望
113
所在地
安阳
快来讨论了
-711545fbe6921bbd.jpg
-637e8eaee8327cca.jpg
 
由版主最后编辑:
很简单,三个泻心汤本身都不会造成腹泻。
而是患者中焦有痰郁堵,泻心汤破了中焦,这些痰突然倾泻到肠道、造成腹泻。
 
还是病因病机和体质的问题。
 
1.出现腹泻是因为患者得的是太阴病,而泻心汤对应的是阳明病。解释为瞑眩不正确,本是太阴,用泻心汤里面的芩连苦寒造成更加腹泻。
2.三个方剂的腹泻是因为胃下部寒上部热(仲景所说的客热),腹泻是胃下部(肠部)寒造成的。可以治便秘是苦降辛开的作用,所以你案列里面干姜分量减少而生姜增加,这是属于热性便秘。但是如果是寒性便秘则这个泻心汤中芩连要去掉了。
3.我理解他说的主客,‘主’是根本原因,‘客’是由根本原因导致的其它表现。所以治病要‘擒贼先擒王’。
 
这个问题在辨脉法第一里有一段话是非常符合的。
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医特下之所为也。荣卫内陷,其数先微,脉反但浮,其人必大便硬,气噫而除。何以言之?本以数脉动脾,其数先微,故知脾气不治,大便硬,气噫而除。今脉反浮,其数改微,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发渴,数脉当迟缓,脉因前后度数如法,病者则饥。数脉不时,则生恶疮也。
因为下法,营卫内陷了,耗伤了津液,所以数脉成了微脉,但是邪气还是在,所以一直耗伤津液。仲景说气通畅了就好了。就是这么个意思。不用管津液多少。但是若果脉迟缓了,不是变微,那就考虑化火了。
所以说很多人把脉微当阳虚而忽略邪气内陷而成之郁,是不对的。
 
此处还是要深思为啥叫泻心汤,而不是温脾汤?止呕汤,通便汤?补气汤?
何为泻心?
体用之法一直被忽视。可惜。
 
火用一宣,气血流通。邪气既害用之体。
 
君火为体,相火为用,君火未衰之前,都可移气至相火。当然了,相火又是个坑。
两火本一,精气劫夺而停滞化火既是相火。相火在未被阻碍之时,依然温煦滋养血络。我的认知大略如此。
 
这是儿媳妇在学校的作业题,问咱,咱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还望大家能针对下面手写的3个问题来展开讨论,或知道正确答案的直接说出答案。谢谢大家了。
 
名为泻心,实也是泻心火,可谓是名副其实。众所周知,心火为君火,君火通过厥阴心包经和少阳胆经,下降而温煦名门真火也被归为相火,由此从心出发转而为少阳相火,进而为命门之火。命门火旺,直接辐射传导或温煦大肠(我是觉得二者都有),才能使大肠吸收大便中 的水液而使大便硬实,命门之火的相对偏旺,就会使大肠吸收过多的水分以保护自己,其结果就使得大便干硬,难以排出----便秘!所以三泻心汤,从君火的源头削减,使得命门之火稍稍减小,从而使得大便湿润,排出通畅,解决了便秘问题。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虽然解决了便秘,胆或胆经或许会出一些问题。
 
至于止泻的机理,也是上面的路径,只不过,病患的体质不同。
心火下降的路径是一样的,只不过患病者脾胃湿痰,路径不通,命门火衰;打通了路径,君火顺利化生相火,温煦大肠,收干大便而已。
窃以为,此为正治!
 
这是儿媳妇在学校的作业题,问咱,咱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还望大家能针对下面手写的3个问题来展开讨论,或知道正确答案的直接说出答案。谢谢大家了。
嗨,早说啊。按科班套路来就不能这么说了。根据我在中医药大学已经摸爬了近2年的经历来看。当作业做,得这么回答:
1、2合并:不是玄冥反应。可能是姜、半夏泻了心火,黄芩黄连通了下焦的缘故。
因为大肠为阳经,与肺相表里,相火寄于大肠,泻君火,以相火为用,而且方中有黄芩黄连等下焦相火之药,故可兴下焦之相火,大肠气血足,自然能恢复正常。故不论便秘腹泻都可治疗。其效类似于大黄可以治疗便秘也可以治疗腹泻。
3:那段文字是说半夏泻心汤的主症是心下痞,可能伴发或不伴发吐、痢。因为有心下痞,故而抑制相火,才进而有或呕或痢,如果君相得宜,则无或呕或痢。故应抓主症,主因消则余症消。若只有余症而无主症,当作它症计。
 
这是儿媳妇在学校的作业题,问咱,咱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还望大家能针对下面手写的3个问题来展开讨论,或知道正确答案的直接说出答案。谢谢大家了。

李老师孙女都上小学了吧,好福气啊!
我的个人浅识,一己之言,仅供参考:

1、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服后腹泻,解释为瞑眩现象正确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答:解释为瞑眩现象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三个“泻心汤”是用于“脾胃湿热证”的方子,此证是伤寒“柴胡汤证”因“误用下法”而导致“少阳湿热之邪”内陷“阳明和太阴”而引起的。导致“心下痞”的原因除了“湿热”还有“虚寒”,如“人参汤(理中汤)证”,服后腹泻很可能是误用于“脾胃虚寒致痞”的情况所致。

2、为什么此三个方剂既可以治腹泻,又能治便秘
  答:此三方能解除湿热对中焦的阻滞,一方面能恢复胃肠对水谷精微的运化功能,从而止住腹泻,另一方面又能恢复胃肠对糟粕的传导功能,从而通畅大便。

3、谈谈你对津田玄仙那段话的理解
  答:津氏所言的“主证”,是指一个“经方汤证”所主的“核心病机”所引起的“必然证候”,它是准确应用这个经方的“主要证据”,而“客证”是指此方的“核心病机”或者“兼夹病机”所引起的“或然证候”,出现的可能性较大,但不是一定出现,“客证”为应用这个经方时的“重要参考佐证”。临床上要准确运用经方,在“汤方辨证”时必须“首先”抓“主证”,“然后”考虑“客证”。
 
嗨,早说啊。按科班套路来就不能这么说了。根据我在中医药大学已经摸爬了近2年的经历来看。当作业做,得这么回答:
1、2合并:不是玄冥反应。可能是姜、半夏泻了心火,黄芩黄连通了下焦的缘故。
因为大肠为阳经,与肺相表里,相火寄于大肠,泻君火,以相火为用,而且方中有黄芩黄连等下焦相火之药,故可兴下焦之相火,大肠气血足,自然能恢复正常。故不论便秘腹泻都可治疗。其效类似于大黄可以治疗便秘也可以治疗腹泻。
3:那段文字是说半夏泻心汤的主症是心下痞,可能伴发或不伴发吐、痢。因为有心下痞,故而抑制相火,才进而有或呕或痢,如果君相得宜,则无或呕或痢。故应抓主症,主因消则余症消。若只有余症而无主症,当作它症计。
谢谢,多谢老师的回复。
 
李老师孙女都上小学了吧,好福气啊!
我的个人浅识,一己之言,仅供参考:

1、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服后腹泻,解释为瞑眩现象正确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答:解释为瞑眩现象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三个“泻心汤”是用于“脾胃湿热证”的方子,此证是伤寒“柴胡汤证”因“误用下法”而导致“少阳湿热之邪”内陷“阳明和太阴”而引起的。导致“心下痞”的原因除了“湿热”还有“虚寒”,如“人参汤(理中汤)证”,服后腹泻很可能是误用于“脾胃虚寒致痞”的情况所致。

2、为什么此三个方剂既可以治腹泻,又能治便秘
  答:此三方能解除湿热对中焦的阻滞,一方面能恢复胃肠对水谷精微的运化功能,从而止住腹泻,另一方面又能恢复胃肠对糟粕的传导功能,从而通畅大便。

3、谈谈你对津田玄仙那段话的理解
  答:津氏所言的“主证”,是指一个“经方汤证”所主的“核心病机”所引起的“必然证候”,它是准确应用这个经方的“主要证据”,而“客证”是指此方的“核心病机”或者“兼夹病机”所引起的“或然证候”,出现的可能性较大,但不是一定出现,“客证”为应用这个经方时的“重要参考佐证”。临床上要准确运用经方,在“汤方辨证”时必须“首先”抓“主证”,“然后”考虑“客证”。
谢谢老师的回复,我的孙子刚满百日,还没有孙女。
 
叶香严外感温热篇:......再人之体,脘在腹上,其地位处于中,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胀,当用苦泄,以其入腹近也.必验之于舌.或黄或浊,可与小陷胸汤,或泻心汤.随证治之.或白不燥,或黄白相兼,或灰白不渴,慎不可乱投苦泄.其中有外邪未解,里先结者,或邪郁未伸,或素属中冷者,虽有脘中痞闷,宜从开泄,宜宣通气滞以达归于肺,如近俗之杏蔻橘桔等,是轻苦微辛,具流动之品可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