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求几本入门书籍

《徐灵胎医学全书》,《伤寒论》《素问》
 
中医入门,无非是解决基础词汇和概念,以及识药和用药经验。最终目的是能够自己辩证选方治疗的。那么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路线是:药性和功用、药物用法与配伍原则、病机病因与治则、诊断与针灸、成方习用、医案精习。

在初始阶段,更多的是引导兴趣。有不少中医入门的医话类书籍适合,内容是叙述作者学习中医和成长过程,其中也有不少经验和走过的弯路,这类书籍大多文笔好,故事叙述引人入胜。例如《古代的医生》《字里藏医》《医间道》《走近中医》《步入中医之门》,也可以在论坛搜索“中医入门”之类关键词,这里不再介绍。

药性和功用
学习中医,入门阶段最重要的是要识别药物。即便初学者一上来看伤寒论这种书,面对陌生的药物名字,看到不同方药也不明白有何联系和区别,这样死记硬背必然导致费心费力而中途放弃。学中药最好的书是《神农本草经》,后世所有发挥都源于此,但本草经有不少专门的医学病术语,难以理解。可以看后世的解读,其中比较实用而易读的是缪希雍的《神农本草经疏》(简称《本草经疏》),里面亮点是针对单个药物的用法以及配伍纠错和忌宜部分,把用药容易出错提示非常到位(里面有很多地方是后人常常犯错而不自知的)。

药物用法与配伍原则
知道了药物大概功用,就可以了解一些用法和原则了,这类书籍大多专门讲其中一部分,比如药物类象、一气周流等,还有从药物五行、脏腑补泻、归经(该理论有问题,不推荐)这几个方面专门论述的,但这需要很多精力,属于深入部分。初学者还不如先俯瞰了解全貌,等到有需要再详细了解。恰好有一本书符合这种思路,什么都讲一些,让初学者能有个基本扫盲,也不会太深入,避免学得太累。这本书就是姬领会的《逐层讲透中药:揭示中药用法不传之秘》,里面也有中药功能讲解的,但更多偏向于现代药理研究,其实不太适合初学者,可以跳过这部分内容。

病机病因与治则
这部分严格来说应该看《素问》,但这本书编排次序不适合初学者,有更好的相关推荐,如《内经知要》。这里另外推荐实用性更广的一本书,程杏轩《医述》,里面以病症为线索,通过论述病因病机,罗列历代前哲相关的经典论述(类似张景岳的写作),然后补上作者自己的理解论述,并给出治疗用方加减思考。这本书的亮点在于两点:1.对于某病症,搜罗不同经典医论书籍(包括内经、伤寒杂病论)对的论述条文,分析论述治疗思路,和不同情况的应对;2.对于容易犯错和辩证失误的地方,有独到的讲解,这也是很多人疗效不高容易失误之处。推荐另外一本论点透彻,观点独特的书《医门法律》,这里的法为正确诊治之法则,律为防治失误之禁例。

成方习用
这部分推荐的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和《湿热条辨》。这四本可以说把伤寒和温热病论述很到位,前者重点在伤寒方面,温热并也有触及,但是不够深入,后面两本重点在于温热病治疗方面的发挥和深入。但是这些书籍叙述时论述精要,不会罗嗦解释,初学者还是难懂,因此可以看一些后人阐述的书籍。原本的话,伤寒论入门推荐康平本和康治本,非常熟悉后再看桂林古本。

伤寒有两类书籍,一类是方证派,比较推荐的是胡希恕的书,包括《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和《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还有他的医案(重点)。大冢敬节的《金匮要略研究》也不错。

另一类是传统派,推荐《伤寒六经求真》《经方讲习录》,第一本可以打开视野,从全新角度理解伤寒论;第二本则是本论坛著名医师,功力深厚,有许多见解独到的帖子。然后推荐比较新的两本,赵永山的《伤寒论通释 : 升降出入辨伤寒》,赵书精华在全书前面。还有一本《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伤寒论》(第二版),这本书解读也比较独特,但大概是在五泻心汤之后就浅了。刘希彦也有解读金匮要略的书,但没有伤寒论讲的详细,有很多跳过了,所以不推荐。

现代人饮食充足,还有过剩之嫌,导致现代人身体各种淤堵和痰湿,所以单单学习经方是不够的,还需了解温热派气机疏导的圆活方法。但是,在温病方面,入门的书籍我不太熟悉,以待贤能推荐。不过,好在时方里面也有不少温病方法的渗透,可管中窥豹,推荐吴仪洛的《成方切用》和费伯雄的《医方论》,二者也可相互参照。

医案精习
光有理论还不行,得看看实践。建议学习他人的医学治疗经验。这类书籍古今都很多,包括很多医话书中也有,但是古人也有不少是自卖自夸,其医案中记录的也不一定都是真的。比较经典的推荐是《古今医案按》《名医类案》《寓意草》《临证指南医案》《经方实验录》《醉花窗医案》《王氏医案》(王孟英)。

诊断与针灸
当然,上面没有提到针灸和脉诊方面,因为相关理论颇为细致,初学是很难有毅力学好的,尤其是没有师傅带领的情况。可以通过学习一些望诊和舌诊弥补这方面的缺失。从中医本质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望诊和问诊,脉诊还是其次。因为古人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切而知之谓之巧。

相比脉诊,针灸反倒更适合入门,因为可以自己操作实践检验。这方面顶尖的是《灵枢》,但有些难懂,初学者可以学习《针灸大成》,如果觉得难,可以学习倪海夏的《人纪﹡针灸》(其他的不推荐),他在针灸方面是比较出名的,并且擅长讲课,语言生动幽默,但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也流于粗略和附会。
 
最后编辑:
如果喜欢教材式的学习,推荐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中医教材,或者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医第五版教材(绿皮封面)。这两套教材拥有非常好的口碑,被认为是最适合学习中医的教材。不过二者孰优孰劣,这个期待有详细研读的人来发表高见了……
 
中医入门,无非是解决基础词汇和概念,以及识药和用药经验。最终目的是能够自己辩证选方治疗的。那么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路线是:药性和功用、药物用法与配伍原则、病机病因与治则、诊断与针灸、成方习用、医案精习。

在初始阶段,更多的是引导兴趣。有不少中医入门的医话类书籍适合,内容是叙述作者学习中医和成长过程,其中也有不少经验和走过的弯路,这类书籍大多文笔好,故事叙述引人入胜。例如《古代的医生》《字里藏医》《医间道》《走近中医》《步入中医之门》,也可以在论坛搜索“中医入门”之类关键词,这里不再介绍。

药性和功用
学习中医,入门阶段最重要的是要识别药物。即便初学者一上来看伤寒论这种书,面对陌生的药物名字,看到不同方药也不明白有何联系和区别,这样死记硬背必然导致费心费力而中途放弃。学中药最好的书是《神农本草经》,后世所有发挥都源于此,但本草经有不少专门的医学病术语,难以理解。可以看后世的解读,其中比较实用而易读的是缪希雍的《神农本草经疏》(简称《本草经疏》),里面亮点是针对单个药物的用法以及配伍纠错和忌宜部分,把用药容易出错提示非常到位(里面有很多地方是后人常常犯错而不自知的)。

药物用法与配伍原则
知道了药物大概功用,就可以了解一些用法和原则了,这类书籍大多专门讲其中一部分,比如药物类象、一气周流等,还有从药物五行、脏腑补泻、归经(该理论有问题,不推荐)这几个方面专门论述的,但这需要很多精力,属于深入部分。初学者还不如先俯瞰了解全貌,等到有需要再详细了解。恰好有一本书符合这种思路,什么都讲一些,让初学者能有个基本扫盲,也不会太深入,避免学得太累。这本书就是姬领会的《逐层讲透中药:揭示中药用法不传之秘》,里面也有中药功能讲解的,但更多偏向于现代药理研究,其实不太适合初学者,可以跳过这部分内容。

病机病因与治则
这部分严格来说应该看《素问》,但这本书编排次序不适合初学者,有更好的相关推荐,如《内经知要》。这里另外推荐实用性更广的一本书,程杏轩《医述》,里面以病症为线索,通过论述病因病机,罗列历代前哲相关的经典论述(类似张景岳的写作),然后补上作者自己的理解论述,并给出治疗用方加减思考。这本书的亮点在于两点:1.对于某病症,搜罗不同经典医论书籍(包括内经、伤寒杂病论)对的论述条文,分析论述治疗思路,和不同情况的应对;2.对于容易犯错和辩证失误的地方,有独到的讲解,这也是很多人疗效不高容易失误之处。推荐另外一本论点透彻,观点独特的书《医门法律》,这里的法为正确诊治之法则,律为防治失误之禁例。

成方习用
这部分推荐的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和《湿热条辨》。这四本可以说把伤寒和温热病论述很到位,前者重点在伤寒方面,温热并也有触及,但是不够深入,后面两本重点在于温热病治疗方面的发挥和深入。但是这些书籍叙述时论述精要,不会罗嗦解释,初学者还是难懂,因此可以看一些后人阐述的书籍。原本的话,伤寒论入门推荐康平本和康治本,非常熟悉后再看桂林古本。

伤寒有两类书籍,一类是方证派,比较推荐的是胡希恕的书,包括《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和《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还有他的医案(重点)。大冢敬节的《金匮要略研究》也不错。

另一类是传统派,推荐《伤寒六经求真》《经方讲习录》,第一本可以打开视野,从全新角度理解伤寒论;第二本则是本论坛著名医师,功力深厚,有许多见解独到的帖子。然后推荐比较新的两本,赵永山的《伤寒论通释 : 升降出入辨伤寒》,赵书精华在全书前面。还有一本《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伤寒论》(第二版),这本书解读也比较独特,但大概是在五泻心汤之后就浅了。刘希彦也有解读金匮要略的书,但没有伤寒论讲的详细,有很多跳过了,所以不推荐。

现代人饮食充足,还有过剩之嫌,导致现代人身体各种淤堵和痰湿,所以单单学习经方是不够的,还需了解温热派气机疏导的圆活方法。但是,在温病方面,入门的书籍我不太熟悉,以待贤能推荐。不过,好在时方里面也有不少温病方法的渗透,可管中窥豹,推荐吴仪洛的《成方切用》和费伯雄的《医方论》,二者也可相互参照。

医案精习
光有理论还不行,得看看实践。建议学习他人的医学治疗经验。这类书籍古今都很多,包括很多医话书中也有,但是古人也有不少是自卖自夸,其医案中记录的也不一定都是真的。比较经典的推荐是《古今医案按》《名医类案》《寓意草》《临证指南医案》《经方实验录》《醉花窗医案》《王氏医案》(王孟英)。

诊断与针灸
当然,上面没有提到针灸和脉诊方面,因为相关理论颇为细致,初学是很难有毅力学好的,尤其是没有师傅带领的情况。可以通过学习一些望诊和舌诊弥补这方面的缺失。从中医本质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望诊和问诊,脉诊还是其次。因为古人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切而知之谓之巧。

相比脉诊,针灸反倒更适合入门,因为可以自己操作实践检验。这方面顶尖的是《灵枢》,但有些难懂,初学者可以学习《针灸大成》,如果觉得难,可以学习倪海夏的《人纪﹡针灸》(其他的不推荐),他在针灸方面是比较出名的,并且擅长讲课,语言生动幽默,但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也流于粗略和附会。

这个推荐好详细

郭生白是传统派吗?方证派和传统派的区分是不是一个是只能用成方不能改,一个是随症加减。

《经方讲习录》本论坛著名医师的网名是谁?
 
这个推荐好详细

郭生白是传统派吗?方证派和传统派的区分是不是一个是只能用成方不能改,一个是随症加减。

《经方讲习录》本论坛著名医师的网名是谁?
我认为郭属于传统派,但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他是中西结合派?但从经方本质来说,郭的见解在当时的确超越了前人。本论坛著名医师id:绞尽脑汁。
 
我认为郭属于传统派,但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他是中西结合派?但从经方本质来说,郭的见解在当时的确超越了前人。本论坛著名医师id:绞尽脑汁。

谢谢。
郭老对西医深恶痛绝。郭老致力于阐述伤寒金匮的为什么,想要传达的是他认为的中医底层逻辑,理解了中医的底层逻辑之后,对病因一目了然后,就不局限于用药了,万物皆可为方,可谓大家。郭老的公开课是最真实的公开课,没有阿谀,希望学生能问出心里真正的疑问,尤其喜爱有挑战性高质量的问题,鞭辟入里的回答彰显功力深厚,这种基于实力的自信世间少有。郭老曾说可用2年培养出中医人才,遂卒。为中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窃以为西医和温病派是一个思路。郭老的方案表面看来似乎也是顺势,但是其深入思考的底层病因病势是西医和温病派无法企及的。经方派可能和方证对应不是一回事。郭老也有点药证派。
 
最后编辑:
经方和时方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思维上,郭老相当于摸到了门庭了,他的理论从大方向上定下治疗原则,只是还不足以指导具体病情开方。但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前人古人没有一个能说清楚其中底层原理,只有郭老独见其密,振臂疾呼,声震宇内。

温病派其实很了不起,只是精通温病的少之又少,因为它太灵活而且需要很细心细致,因为用药轻灵,又需要不断变更药方长时间治疗。可以说,能精通经方的人,未必能精通温病。然而,温病派门槛低,造成大量普通医生用温病派方法治疗,效果平凡甚至耽误病情,口碑自然不是很好。但温病派的思想和治疗理念还是比较超前而独到的,这个恰恰是弥补了经方的缺点(辩证失误容易治成坏病,严重会出人命)。

如果说经方是三板斧解决问题,讲究自然干脆,那么温病相当于抽丝剥茧,讲究灵活轻巧。
 
经方和时方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思维上,郭老相当于摸到了门庭了,他的理论从大方向上定下治疗原则,只是还不足以指导具体病情开方。但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前人古人没有一个能说清楚其中底层原理,只有郭老独见其密,振臂疾呼,声震宇内。

温病派其实很了不起,只是精通温病的少之又少,因为它太灵活而且需要很细心细致,因为用药轻灵,又需要不断变更药方长时间治疗。可以说,能精通经方的人,未必能精通温病。然而,温病派门槛低,造成大量普通医生用温病派方法治疗,效果平凡甚至耽误病情,口碑自然不是很好。但温病派的思想和治疗理念还是比较超前而独到的,这个恰恰是弥补了经方的缺点(辩证失误容易治成坏病,严重会出人命)。

如果说经方是三板斧解决问题,讲究自然干脆,那么温病相当于抽丝剥茧,讲究灵活轻巧。

郭老四代名医家传,以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实力也谦虚的说自己70岁以后才摸到中医的门。但郭老对用药是体会甚微信手拈来无出其右的。
说他不局限于用药是说理解了底层病理可以出神入化,可以管窥历史上的中医并非用药的工具,堪称生活中的智慧大师:记得他举过一个例子,老中医让濒死小儿出疹子不过就是让其急了出一身汗,逗其急即可,不必用药。
就如同一把破菜刀可以做出顶级美味的才是扫地僧一样的神级厨子

郭老曾说温病派不过是经方里的阳明病,唯一的发明是吴鞠通的透疹法。
 
遥记80岁高龄的郭老痛惜西医对国人近一个世纪以来的荼毒,为重建国人对中医的信心,曾放言,愿以人头担保治疗同一疾病与西医一绝高低,热血让人泪目。
 
遥记80岁高龄的郭老痛惜西医对国人近一个世纪以来的荼毒,为重建国人对中医的信心,曾放言,愿以人头担保治疗同一疾病与西医一绝高低,热血让人热泪。
现在很多病是被自己或他人误治的,单纯的病很少见了,中医治疗难度其实很大。
 
现在很多病是被自己或他人误治的,单纯的病很少见了,中医治疗难度其实很大。

这个自古有之,伤寒论都是讲的对误治的处理啊

中医治不了的西医更治不了,西医治不了的中医可治

而且中医只说,自己治不好,必然有能治的人,有其病必有治其草。天地生人,有病必有治,永远给病人希望。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